美國國會日前發表一份關於中國海軍軍力報告指出,大陸海軍正在展開「全球最具野心」的擴張,成為美國的「主要威脅」。近日曾率團赴美交流的中共解放軍少將楊毅在採訪時反駁指出,美國海軍裝備先進的程度,不但大陸十年內無法對其造成威脅,連俄羅斯海軍也做不到。他認為,美國渲染「中國海軍威脅」,是為加大自己軍費開支以及海外部署找藉口。
「海峽軍事網」記者引述任職於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楊毅少將的看法表示,美國渲染「中國海軍威脅論」毫無事實根據。楊毅曾多次參加和美國海軍交流的活動,他參觀過美國海軍部隊,並曾登上美國導彈驅逐艦、潛艇。
楊毅表示,美國海軍裝備的先進程度不但中國在未來十年不能對它構成威脅,就是俄羅斯海軍也無法對美國形成威脅。他透露,一些美國海軍軍官曾對他表示,他們根本不理解美國文官為何去散布「中國海軍威脅論」,這些人好像根本不瞭解美國和中國海軍裝備的具體情況。 楊毅認為,美國文官們並非不明白中國海軍無法對美國構成威脅,而是「別有用心」。
他認為原因如下:一、美國的戰略方向是不允許任何國家現在或將來對美國構成或者可能構成任何威脅,因此當看到中國國力不斷提升,部分美國人就想「先發制人」,給中國來個「下馬威」;二、一些人想藉著「中國海軍威脅論」誤導美國民眾進而影響美國國會,爭取海軍軍費增加,因為只有不斷渲染「中國海軍威脅」,才能為其加大軍費開支和在亞太地區的海軍力量的部署找到藉口。
美學者:放棄台灣 避免美中開戰
華盛頓記者林寶慶∕二十六日電
美國學者出書呼籲美國放棄台灣,以免為台灣與中國開戰。
經常批評台灣的智庫「卡托研究所」副所長卡本特,廿五日在「卡托研究所」發表「美中將為台灣開戰」新書,並舉行討論會。
他指出,如果台美中三方現行政策及趨勢不變,美中雙方未來十年內很可能為台灣而戰。卡本特呼籲美國懸崖勒馬,撤銷對台灣的承諾。
卡本特表示,美中雙方不會因為其他議題開戰,唯一有可能起武裝衝突的就是台灣問題。他根據台灣近年來的民調指出,台灣人民的主體意識越來越強,不斷朝獨立的方向走。而中國經濟及軍事力量越來越強大,對於現狀也越來越沒耐性。而美軍在世界其他地區有重要任務,分身乏術。他說台海很有可能出現危機。
他說,如果美中現在發生對抗,美國將會取勝,但所付的代價將超過美國所預期。
卡本特認為,中國軍力在未來十年內,將足以在台海與美軍抗衡。他說,中國軍力不需要太強大,只要能在台海及周邊擋住美軍就夠了。他說,屆時如台海發生衝突,即使美國總統有意履行美國對台灣的承諾,也將必須三思。他強調,重點在於「台灣對於中國而言,遠比台灣對於美國要重要得多」。他說,美國應改變政策,美國應正告台灣,美國不會為了保衛台灣而與中國開戰。
他還指出,泛藍在立法院阻擋軍售案,無異於只想靠美國替台灣流血,他對這種態度非常不以為然。他說,台灣政界普遍認為可坐等美國來護台。
卡本特批評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使台灣認為美國將盡一切能力保衛台灣,而中國卻相信美國不會為台灣與中國一戰。卡本特說,連美國官員也搞不清楚美國的模糊政策,這是相當危險的。他認為,台灣想買什麼武器,美國都應該賣,但是美國應避免與中國開戰。
台灣立委張旭成反駁,上述說法對台灣不公平。他說,應該歸咎的是中國。他說以八百枚飛彈對準台灣的是中國,中國是麻煩製造者,而非台灣。
應邀評論此書的前「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卜睿哲,指出卡本特的建議太挑釁。他說,如果美國放棄對台灣的承諾,台灣不可能有錢買所有必須防衛的武器系統。而如果台灣發展核武,美國又該如何反應
卜睿哲不認為台灣未來幾年會挑戰中國的基本利益。他說如藉修憲來切斷兩岸間關係的做法,在台灣並無共識。卜睿哲認為,中國目前的多項做法,都是在防止台灣獨立。而只要中國認為統一還有希望,就沒有動武的需要。
卜睿哲說,美國對兩岸問題的最終結果並無意見。美國重視的是解決過程必須是和平的。
【2006/01/27 聯合晚報】
2006.02.05 中國時報
大陸學者解讀 美擔憂中國軍事成長
林克倫∕上海報導
美國國防部於三日發佈「四年一度國防檢討報告(QDR)」稱,中國是在軍事上「有能力」對美國構成威脅的國家,大陸學者指出,此說法首見於美國正式官方文件,而其強調「能力」則意在告訴中國,不要藉美國因反恐無暇顧及之際,錯誤理解美國態度,將其軍事能力運用在錯誤的方向,例如對付台灣。
北京清華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楚樹龍指出,此份報告是美首次在官方正式文件裡提出,「中國是在軍事上『有能力』可以對美國造成威脅的國家」,從長遠「未來」角度看待中國的角色,此點十分重要。
意在提醒中國:勿錯誤理解美國態度 楚樹龍表示,有關中國威脅論的說法在柯林頓、小布希政府內都一直存在,但將中國說成「在軍事上有能力」威脅美國並付諸文字,這是第一次,且若就軍事力量威脅看,俄羅斯應是美國的主要威脅國家,中國的核子力量、常規武器等軍事能力尚遠不及俄羅斯。
對美國側重軍事能力的提法,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美國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義桅認為,就「能力」意涵看,此份報告並無新意,二○○一年的四年檢討報告裡已有基本體現,只是在九一一恐怖事件前,中國、印度、俄羅斯這些國家對美國不具威脅,現美國集中精力於反恐,故有必要將能力所可引發的威脅表述得更清楚。
楚樹龍認為,美國主要是從中國的經濟發展、技術突破等方面作評估,刻意強調「能力」而不說是戰略或意圖,從客觀上講是對未來現實能力的描述與判斷,不涉及戰略、政治與意圖,關鍵是雙方如何防止這種敵對情況出現,至少會讓中國解讀起來不會過於消極、憂慮。
至於該報告對未來中美關係的影響,楚樹龍表示,報告中並未提出德國、日本、俄羅斯有能力威脅美國,若從積極面角度看,此意味著美國看好中國未來的發展,代表美國政府肯定近廿年來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過程,從而擔憂未來會對美國構成威脅。
在消極面部分,美國對中國軍事能力的重視將成為未來中美關係發展的問題。楚樹龍指出,QDR 強調美國應大力發展長程空中打擊武力與水面下潛艦戰力,此意味著美國對中國的一種軍事威脅,若中美兩國在軍事能力弄不好,軍事硬件競爭恐將變成軍事對抗,「能力將變成是種戰略、策略」,不利中美關係發展。
美全力反恐 不願見到中國對付台灣
王義桅指出,此份報告主要是總結美國四年反恐的經驗,也反映出美國看待中國的矛盾心態。美國理解中國強化軍事能力有其經濟發展、能源需求等背景,但也不希望中、印、俄這些國家在美國集中精力於反恐之際,大肆發展軍事能力並威脅到美國利益。
對台灣的影響上,王義桅認為,美國指稱中國在軍事上具有能力威脅美國,其用意是向中國表明,希望正處於「十字路口」的中國,不要藉美國集中精力於反恐而無暇顧及其他事情之際,錯誤理解美國而將軍事能力運用於錯誤的地方,例如未來要威脅美國或對付台灣。
2006.02.05 中國時報
顛覆間諜衛星? 中國在南極建高頻雷達 美質疑動機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針對中國官方一月中旬宣布,計劃在南極中山考察站建設一部高頻雷達,用於對極區空間環境的探測和研究一事,美國安全專家指出,中國的高頻雷達可能會用來顛覆破壞美國的間諜衛星。
美國「世界論壇網」日前報導說,中國正在其在建的極區空間環境實驗室建設一部高頻雷達。中國的舉動已引起美國安全專家的關注,這些專家指出,中國在遙遠的南極建設這樣的高頻雷達,可能會被用來發展反衛星激光能力,以破壞或中斷美國通過南極的偵察衛星。
報導說,該部高頻雷達,是中山站極區空間環境實驗室最重要的建設項目之一,也是中國極地「十五」建設計劃中在南極現場投入最多的一個科考設施。 網站引述中國官方消息說,中國即將在南極建設的這部高頻雷達天線陣共由廿個天線單元組成,其中主天線有十六個天線單元,副天線有四個天線單元,每個天線高廿米,天線間距約十四米,天線陣總長度約二百卅米。高頻雷達可以探測三千公里範圍內的電離層對流。負責建設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胡紅橋博士說,在中山站建設一部高頻雷達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它將被納入中國「東半球空間環境地面綜合觀測子午鏈」,有利於提升中國極區空間環境的探測和研究水平,擴大中國極地科學在國際上的影響。
網站說,儘管中國官方強調在南極建設高頻雷達是用來探測極區環境,但美國安全專家則認為,這部高頻雷達將會被用於軍事目的。該網站說,中國的空間項目與美國的空間項目完全不同,都與中國軍方操作有直接關係。五角大廈去年曾在中國軍事報告中指出,中國正在計劃發展反衛星系統。
2006.02.05 中國時報
列出四大戰略重點 QDR:美正在進行長期戰爭
閻紀宇∕綜合華盛頓四日外電報導
美國國防部昨天發布「四年一度國防檢討報告」(QDR),規劃未來廿年中美國的軍事戰略,並著眼於冷戰結束與「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的國際形勢變化,強調「美國正在進行一場長期戰爭」,其戰略重點在於四大領域:擊潰暴力極端分子、防禦美國本土、協助面臨「戰略十字路口」的國家、遏阻恐怖分子與危險政權獲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這項報告將連同二○○七會計年度美國國防預算,於六日提交國會審查。白宮提出的新年度國防預算多達四千三百九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十四兆三百九十二億元),而且並不包含編列於能源部的核子武器預算。五角大廈從一九九七年開始應國會要求編撰 QDR,今年是第三度提交。
針對恐怖主義與危險政權的威脅,QDR 特別呼籲大幅強化美軍特種部隊的戰力,實際作法包括將特種作戰司令部轄下部隊擴編一五%、陸軍特種作戰營數目增加卅三%、陸戰隊新設特種作戰指揮部、空軍新設無人飛行載具大隊、擴編海軍特種部隊等等。 在對付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方面,報告要求美軍戰略司令部建立一個「快速反應聯合作戰總部」,並在未來五年內投入十五億美元,發展針對生化武器的克敵制勝之道。
為了繼續保持美軍對於「新興戰略對手」的優勢,報告呼籲發展包括水下發射遠程飛彈、無人駕駛飛機等一系列新式傳統武器,保持強大的核武嚇阻力量,將空軍的 B-52、B-1、B-2 轟炸機隊全面現代化。報告中還要求美國軍方在二○一八年之前,部署一套新式的「陸基穿透性打擊力量」。
對於所謂的「面臨戰略十字路口」的國家,QDR 標舉出印度、俄羅斯與中國大陸,指出這三國是「決定廿一世紀國際安全形勢的關鍵角色」,美國將會努力確保他們在國際體系中扮演建設性的角色。
報告中特別指出,中國軍力擴張的速度和範圍已經使區域軍事面臨失衡的風險。中國自一九九○年代中後期以來加速進行軍力現代化,以因應台灣問題可能引發的狀況。未來中國勢將持續進行各種大規模軍事投資,包括高科技不對稱作戰能力、電子戰和網路戰、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先進整合式防空系統、新一代魚雷、先進潛艦、陸基與海基戰略核武及無人駕駛飛機等。
報告中也表示,如果美國不採取因應策略,中國是最可能與美國發生軍事競爭、最可能發展出破壞性軍事科技而抵銷美國傳統軍事優勢的新興強權。因此美國的政策是鼓勵中國放棄軍事威脅,走上經濟成長和政治自由化的道路。
2006.02.05 中國時報
美四年一度國防報告 美擬說服中國 勿採脅迫行動
中央社∕華盛頓三日電
美國國防部官員指出,國防部提出的「四年一度國防檢討報告(QDR)」想要傳達給中國的訊息是,美國希望與中國合作,幫助中國成功崛起,但美國也需要有一種足以說服中國不要採取脅迫性行動的能力。
美國國防部今天發布 QDR 之後,國防部主管政策的首席副次長亨利召開記者會,就 QDR 內容作說明。
中國區域強權崛起 被問到 QDR 想要傳達給中國的主要訊息是什麼的問題時,亨利表示,美國認為中國是個區域強權,也認為中國將來會越來越重要。他說:「我們想要跟他們合作,一起來助使中國成功崛起。我們認為要成功的崛起,需要有些特點,這些特點包括透明度、取得軍事能力但足夠其區域性需要就好,以及在國際社會上作為建設性的夥伴。我們要跟他們合作來做到這些。」
但亨利也稱:「我們也要有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要足以說服他們不要採取脅迫性行動或作出脅迫性的事情,這種行動或事情將是沒有幫助的。」
走到戰略十字路口
有記者問到,希望「中國的軍事能力足夠其區域性需要」,是否意味著美國國防部的目標是防止中國成為全球性的軍事力量,或者防止中國有能力投射軍力到本身所處區域之外?亨利回答說:「我們認為中國應該有足以因應其真正安全需求的軍事能力。這樣的能力到底到什麼程度,則要看中國想要成為什麼樣的國家,以及中國要對世界穩定作出什麼樣的貢獻。」
被問到 QDR 採取什麼措施因應中國威脅時,亨利表示,這份報告並非以威脅作為衡量的基礎,而是以軍事能力作為衡量的基礎(也就是說,這份報告討論的不是一個國家會不會威脅到美國,而是這個國家具備什麼樣的軍事能力)。他說,中國是走到戰略的十字路口的國家之一,除了中國之外,其他走到戰略十字路口的國家還包括俄羅斯和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