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他山之石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美帝】(轉貼)不能再用美國觀點看回教世界
 瀏覽10,697|回應49推薦2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談一個沒救的總統
B


Tom Plate

2004.10.25  中國時報

不論誰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均必須努力改善美國與回教世界的關係。除緊迫的國內問題之外,這個問題可能是布希總統連任後或凱瑞當選總統後的首要工作。

當然,想要改善此一關係,正確做法並非甘受回教極端主義或恐怖主義之辱,或抱持一種「政治正確」態度,認定所有回教徒都是愛好和平、理性及明智的。這不是正確做法,如同對待所有基督教徒也不能採取此種含糊其詞而一視同仁的態度一樣。

以東南亞回教發言人自居的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地,又大放厥詞了。他向馬國一家報紙說,他相信「無知的」美國人民會讓布希總統連任。他指出,「令人吃驚地,美國選民似乎有意接納一個撒過漫天大謊的人,選出一個騙子當總統。」他所指的是,布希曾聲稱哈珊在伊境囤積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此一說法現已信用破產。

起初也支持布希打反恐戰的馬哈地又說,「美國人民大體上很無知,對世界其他地區一無所知…但是他們卻要決定誰會是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人。」沒有多少美國人會太在意馬哈地偏愛哪個美國總統候選人,但許多亞洲人覺得這次大選的結果對其影響不下於對美國公民。

許多亞洲人憂心我們的「反恐戰爭」搞錯了方向。它更應該是一場長期的理念之爭。曾獲得德國「布洛赫獎」的伊朗裔德國作家克曼尼(Navid Kermani)最近撰文指出,可蘭經的語言具有「規範性力量」,對回教徒的「美學魅力」十分強烈。他說:「語言在此扮演著一種時光機器,有力地將現時種種一切傳送回神話時代。甚至電視上播放諸如格達費、阿拉法特或哈珊的談話,可能也具此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克曼尼認為,從奧薩瑪.賓拉登的錄影談話中,也可以找到阿拉伯語此種文學的、魅惑人的特質。他解釋說:「他(賓拉登)的論調之所以奏效,正是因為少有修辭裝飾,並故作謙遜的表達方式…他苦行僧似的裝扮以及從阿富汗的洞穴中發聲,更強化了他的先知光環。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當年便是在山上洞穴中首次接受阿拉的啟示。」

雖然論調清楚,賓拉登顯然可被歸類為瘋子。即便克曼尼也提到,賓拉登對伊斯蘭教的往昔著了魔,斷然拒斥回教現代化。自命為回教恐怖組織首腦的他因而得以堅稱,可蘭經存有一種正確詮釋(即他的詮釋),從而確立單一願景(即他的願景)之正當性。

美國對回教和阿拉伯現象的理解十分薄弱。我們以炸彈做為主要的反制手段,只會製造新一批恐怖分子。因此,邀集回教領袖在華府等地舉辦一場高峰會,並由下屆美國總統放下身段與會,這乃是當務之急。

美國人必須多反躬自省,少動用炸彈。終有一天,智識的力量與透徹的跨文化理解,很可能成為我們最具說服力的武器。「反恐戰爭」不但名稱應該更改,內涵也應該修正。因為現在看來反恐戰爭已失策。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王嘉源譯)

本文於 修改第 6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67245
 回應文章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歐爛羅不見得強 誰當選都是一樣 不過自由確過度 保守總會好一些(轉貼)歐巴馬不能只許諾天上月亮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談一個沒救的總統

歐巴馬不能只許諾天上月亮

美國民主黨代表大會昨天結束,歐巴馬的壓軸演說,是他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演說,他必須說服民主黨代表及電視機前的美國大眾,值得讓他再做四年。

歐巴馬在政治上發跡,絕對與他雄辯滔滔的口才有關。在1996年民主黨提名柯林頓的黨代表大會上,這位從伊利諾州剛選出的參議員,語驚四座,大家看到他,就像是看到美國未來的希望。2008年歐巴馬本人的提名大會上,他提出「希望與改變」的遠景,不僅讓美國人期待他能旋轉乾坤,全世界也為之激動。

但這四年是令人失望的。世界大局勢不佳,歐巴馬並未能搖天撼地去阻止核武擴散,或逆轉全球暖化;反恐戰爭緊張照常,而美國經濟情況繼續惡化,失業人口較四年前多了300萬,國債由11兆增加至16兆。這次與他競爭的共和黨提名人羅姆尼個人特質並不討喜,華爾街富商的背景,摩門教徒的刻板形象,再加上個性木訥冷淡,可是選情至今雙方民調勢均力敵,原因就在於羅姆尼對準歐巴馬的經濟罩門猛打。

歐巴馬如何去說服美國選民,再給他四年時間?昨天的大會就是在提供這個舞台,他也以「向前行」的主旨呼喚選民,替目前的經濟困境提供解套出路。

前一晚,前總統柯林頓已經在演說中替歐巴馬作出預告,經濟政策方向是正確的,只不過四年時間不夠。歐巴馬本人在演講中,也不再許諾天上的月亮,而是很具體替未來四年列出目標,包括到2014年實現出口倍增,未來10年削減赤字超過4兆美元,希望到2016年創造100萬個製造業就業工作。他甚至提醒選民,面對的不是政黨的選擇,而是生活方式的選擇,也許民主黨做的不夠,但試想共和黨上台會是如何的不同景象。

對歐巴馬來說,施政成績不利,但美國選民對他是有好感的,美國政治中表示相信一個人,會說是「可以一起喝杯啤酒的」,他要靠這點來連任。這也難怪白宮最近急忙公布了自釀啤酒配方,因為對手羅姆尼是摩門教徒,不能喝酒。但總統連任之路豈能全靠搏感情就穩住選票?歐巴馬向前行戰戰兢兢。

【2012/09/08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歐巴馬不能只許諾天上月亮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349768.shtml#ixzz25vtsnGDy 
Power By udn.com 

歐巴馬國際形象 逾半美國人失望

身為全球強權的美國總統風光不再,由於去年一連串國際事件,讓美國人看衰歐巴馬的國際聲望,最新民調指出,高達53%的美國人認為總統歐巴馬不受國際領袖尊重。

美國正與俄羅斯在烏克蘭議題上進行國際角力,但蓋洛普24日公布最新調查,讓歐巴馬政府漏氣。

根據調查,高達53%的美國人認為歐巴馬在國際舞台不受尊重,比一年前看衰比率43%足足高出10個百分點;相對地,相信歐巴馬受到尊重的比率,從前次調查的51%大幅滑落到剩下41%。這項調查是蓋洛普於今年2月6日至9日,針對全美1023名成人進行電話訪問所獲結果。

蓋洛普指出,美國人看衰歐巴馬國際聲望,主因在於去年爆發一連串棘手的國際議題,歐巴馬政府疲於處理,包括與俄羅斯關係日益緊張,甚至與以色列也出現狀況,加上敘利亞情勢。

更重要的是前國家安全局包商雇員史諾登(Edward Snowden)大爆美國監控計畫,使得美國監聽德、法等友邦元首電話的機密曝光,引起歐洲聯盟以及拉丁美洲國家譴責,導致歐巴馬外交政策烽火連天,狀況連連。

雖然調查結果顯示,歐巴馬受國際領袖尊重的看法創下他個人入主白宮以來的新低,但蓋洛普表示,前任美國總統小布希在2007年時,只有21%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總統受到國際領袖尊重,比歐巴馬目前的41%還低。

【2014/02/25 世界日報】



全文網址: 歐巴馬國際形象 逾半美國人失望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509500.shtml#ixzz2uLFThmdT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67506
(轉貼)支持者剩一半 歐巴馬認錯:沒搞好政治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談一個沒救的總統

就請西方強權從遵守國際法開始吧

‧楊仁賢 2011/05/11
若我們真心相信主權獨立平等的國際法原則,那麼首先我們就必須說,這次美國派遣海豹突擊隊乘坐攻擊直昇機,在沒有巴基斯坦政府的同意下,突擊賓拉登的行動是嚴重違反巴基斯坦國家安全,侵犯巴基斯坦主權,違反國際法規範的。


賓拉登伏法了,國際上一陣喧騰,美國人也終於出了一口惡氣,為911事件中死去的親人朋友報仇雪恨,實現正義。但伊斯蘭這一邊,多數伊斯蘭人民,包括國際法學者,對於美國此次的突擊行動,且未將賓拉登送上國際法庭接受公開審判的作法,卻顯得非常不以為然。果不其然,蓋達組織與其追隨者們揚言,賓拉登之死不會是終點,報復將會持續。賓拉登之死,並沒有讓未來更加安全,還真是印證了「未來會有千千萬萬個賓拉登」這句話!
美國突擊賓拉登之舉,其實讓我們再次看到國際法遭受到踐踏的無奈。美國行政部門與司法部門宣稱,美國目前與蓋達組織是處於交戰狀態,雙方互為敵人,因此突擊賓拉登的行動是合法的自衛行為;部分美國學者也附和,2001年國會其實已授權美國總統對參與911事件的國家、組織或個人進行「一切必要與適當的武力」。

若我們真心相信主權獨立平等的國際法原則,那麼首先我們就必須說,這次美國派遣海豹突擊隊乘坐攻擊直昇機,在沒有巴基斯坦政府的同意下,突擊賓拉登的行動是嚴重違反巴基斯坦國家安全,侵犯巴基斯坦主權,違反國際法規範的。

再者,若基於保密,這是一場「暗殺式」的軍事行動嗎?多數歐洲政治學者的觀點認為,這場突擊行動看起來更像是一場暗殺賓拉登的軍事行動。德國政治學者漢斯克利斯帝安‧施特勒貝樂說,這暗殺賓拉登的行動,整場行動既不符合人權法,也不符合國際法。美國可說是扼殺了賓拉登在國際法庭上接受合法公正審判的機會。英籍人權律師格里夫說,「既使德國納粹罪犯都經過公正的審判」,美國錯失了將此事件以合法的方式落幕。許多人擔心,復仇將會永不止盡。維也那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法律教授克帝斯‧杜伯樂(Curtis Doebbler)更是痛罵美國不遵守國際法的外交行為,才是國際安全上─甚至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與挑戰。

若這是一樁軍事暗殺行動,美國的違法是無庸置疑。1976年美國福特總統簽署的11905號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11905)就已明確限制美國政府使用政治暗殺的手段。美國雷根總統在位時,也曾重申禁止採取暗殺手段。這項命令至今仍未被修訂,所以仍是有效。即便行政命令無效,暗殺也是聯合國憲章所明文禁止的。

其實911後,國際社會對賓拉登與蓋達組織的犯行到底應被視作「犯罪行為」(a criminal act),還是「一項戰爭行為」(an act of war),一直爭論不休,無法定論。「恐怖主義戰爭」(War on Terror)到底是不是一場「戰爭」,也是各有論見。若這是一場戰爭,則交戰的對象是哪一國?若交戰的對手是個人,可以稱之為「戰爭」嗎?至今為止,在中南美洲「毒品戰爭」(War on Drugs)中被執法單位抓獲的犯行者,仍是以罪犯來處理,接受法律的公開審判。兩相比較,無怪乎,國際法學者質疑,為何恐怖主義的犯行者,就無法有接受公開法律審判的權利呢?

明顯的,美國官員後續的種種說詞透露出,在對待恐怖主義上,美國行政當局是採取了後者的態度,朝著擴大解釋國際法的角度。這是一場「戰爭」,就因為是戰爭,美國任何的反制行動,都是合法的自衛手段。賓拉登是如何被擊中頭部死亡的,美國至今仍不願多加解釋,看來也不願意多費口舌去解釋,免得越描越黑,坐實違反國際法的指控。歐巴馬總統在接受美國CBS電視台60分鐘節目訪問時,也未對違反國際法的指控多作回應,僅表示正義已實現(Justice was done.),並抨擊質疑的人都需要去檢查一下自己的腦袋瓜子。

或許美國人的正義真的已經實現,但相信未來還是會有人肉炸彈的悲劇出現。我們不禁要問,是甚麼樣的情緒,讓這些多數正值青春歲月的知識份子們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拿起槍枝,來追求心中的正義與公理?目前在奧斯陸大學任教的伊佛林‧林德(Evelin Gerda Lindner),以他過去在埃及開羅擔任心理諮商醫生將近7年,病患皆是伊斯蘭人民的獨特經驗,應該可以提供我們一些解答。他在後來也將其多年來在心理醫學上幫助伊斯蘭人民的經驗出版。

他總結,伊斯蘭人民內心中的羞辱感(Humiliation),才是恐怖主義的根源。他認為,911恐怖攻擊呈現出,西方國家人民與非西方國家人民之間一種羞辱的循環(a cycle of humiliation)。他說,道德與文化上的不同並不是一種負擔,相反的,這種不同反而更能激盪彼此與豐富彼此的文化與道德,但重點在,這樣的豐富是要在彼此互相尊重與認同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一但這樣的情況消失不見,彼此間的不同就會被居於權力弱勢的一方,認為被羞辱受害的一方拿來放大檢視,藉此合法化、合理化其抗爭。

林德教授認為,居於權力強勢的西方國家,長久以來一直漠視它帶給弱勢國家人民的一種優越感;因為這份莫名的優越感,使得弱勢國家人民一直處於一種羞辱的心理狀況。另外,透過這種優越感所倡導的人權與平等觀念,在逐漸為他們所接受的同時,也同時讓他們看到,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差距,更加深了自身遭受到西方強勢國家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

在林德教授的諮商案例中,處處感受到伊斯蘭人民心理上所受到的羞辱感。於是乎,伊斯蘭女子願意讓自己的子女為真理、正義成為烈士;身處異鄉的伊斯蘭年輕知識份子看到美國偏袒以色列的中東政策,或看到身處巴勒斯坦家人遭受到以色列不公平與非人道的待遇,而心中備感痛苦時,他們激烈讓人匪夷所思的反抗手段,就顯得不足為奇了。

心理的羞辱感,其實也解釋了最近北非人民借網路科技之力對國家權貴政權長期勾結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內進行剝削壓制所進行的反抗運動。未來北非各國新的權力領導,未必然會繼續聽話地站在西方的立場上,這正是美國現在的擔憂。這還真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國際法學者一直希望看到,國際法能確實承擔起消弭戰爭,在國際政治的舞台上發揮起追求和解的影響力。然而,繼阿富汗、伊拉克之後,利比亞戰事又讓我們再次看到國際法遭到踐踏的無奈。

各國宣稱獲得武力授權的1973號決議案,但主要授權的第八條卻明確指出,武力僅限縮在確保執行利比亞上空禁航區任務(to take all necessary measures to enforce compliance with the ban on flights)。換句話說,1973號決議案並無授權軍事援助任何一方,也無授權利用武力推翻格達費政權。

另外,人道是聯合國、美國與NATO進行軍事行動的最大說詞。但我們若仔細檢驗2005年聯合國高峰會議上被各國接受的《保護之責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規範的內容,與「干預與國家主權國際委員會」(ICISS)所作的報告會發現,為防止各國濫用人道理由,武力使用時機的選擇必須符合六項基本前提(right authority, just cause, right intention, last resort, proportional means and reasonable prospects)。換言之,各國同意接受武力是窮盡所有方法情況下的最後選擇。

但利比亞現在的情況卻是,美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已不必諱地公開違反國際法規範,自行擴大軍事行動與國際法解釋,自己最後也陷於戰事僵局的窘境之中。

賓拉登之死與利比亞戰事皆暴露出強權國家願意遵守國際法的虛幻與荒謬。賓拉登之死也只是再次給與伊斯蘭人民一次痛苦的羞辱感,且突顯出強權國家尊重人權的兩面性。若真想要消弭恐怖主義,就請美國為首的強權國家們從確實遵守國際法的規範開始吧!

【2011-05-11 聯合新聞網】

林博文專欄-軍事化 是美國外交特色
2010-12-29 中國時報 【林博文】
放大

 ▲美國海軍華盛頓號航空母艦戰鬥群開抵日本,參加美日太平洋聯合演習。(美聯社)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Nicholas D.Kristof)在十二月二十六日題為〈巨大的(軍事)禁忌〉專欄中,痛批美國天文數字的國防預算太離譜了,他也抨擊民主、共和兩黨都是沆瀣一氣,什麼都刪,就是不敢刪國防預算,而使軍費變成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sacrosanct)怪物。

 紀思道引述波士頓大學歷史及國際關係教授安德魯.巴塞維奇(Andrew D.Bacevich)近著:《華盛頓主宰一切:美國邁向永久戰爭之路》的數據和分析說:一、美國的軍費等於全世界所有國家的總和;中國的軍費僅次於美國,但美國的軍費比中國多六倍;二、美國在全球維持五六○個軍事基地,有些基地已有六十五年歷史;三、美國情報單位龐大到不像話,有權利閱讀「極機密」資料的人比首都人口還多;四、美國今年花在阿富汗的戰費(五百五十億美元)超過獨立戰爭、一八一二年戰爭、美墨戰爭、南北戰爭和美西戰爭的總和;五、歐巴馬要求國會增加今年軍費百分之六,而達到九千億美元。

 出身西點軍校和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的巴塞維奇說,共和黨為打仗敲邊鼓而獲得選票,民主黨認為如不附和共和黨則將失去選票。軍費就這樣一年又一年增加、一代又一代猛漲,美國就如此日月陳兵海外而走向永無止境的永久戰爭。巴塞維奇在七○年代初打過越戰,具有實戰經驗;他的兒子也是西點畢業,三年前以中尉排長身分陣亡於伊拉克。巴塞維奇說他自己退伍後思想傾向保守派,不但訂閱《標準周刊》和《國家評論》等保守派雜誌,還常捐款給他們。幾年後自己的思想逐漸成熟了,對美國的政治、社會、文化的觀察和了解更深入了,終於恍然大悟主流保守派和主流自由派輪流掌控美國政治、外交和軍事,並由他們來界定政治與社會議題。巴氏又認識到,儘管主流保守派和主流自由派對許多問題的看法南轅而北轍;奇怪的是,他們各自提出的解決方案和結果卻常大同而小異。

 巴塞維奇在五年前出版的《新美國軍國主義:美國如何被戰爭引誘》中,就指出美國已陷入不斷地增添軍費、不停地擴大軍力的漩渦裡而不克自拔。更悲哀的是,拒絕自拔。為什麼不願意自拔,原來軍費上升和軍力擴充直接關係到美國必須保持「世界第一」的帝國觀念和「例外主義」的意識形態、美國人民不願看到別國力量超越美國的狹隘心態、軍火工業和政客(包括退伍將領)勾結而形成巨大的遊說勢力以及九一一事件後的「永久危機意識」等因素。

 外交史家華特.米德(Walter R.Mead)把美國傳統上的外交政策分成漢彌爾頓主義、威爾遜主義、傑佛遜主義和傑克遜主義等四大學派。目前仍主宰美國外交思維而常被討論是以提倡和平為基調的傑佛遜主義(Jeffersonism)以及好戰黷武的傑克遜主義(Jacksonism)。很顯然地,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只是把傑佛遜主義當招牌,口號和幌子,一旦認為赤色武力擴張危及到美國所支持的政府,美國就會毫不手軟地出兵或由中情局發動改變以維護美國的勢力與權益。

 負責主管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事務的外交家郝爾布魯克死後,美國公視時事訪問節目主持人查理.羅斯即於十二月十四日晚上邀請和郝爾布魯克具有公私情誼的三位老友暢談美國外交與郝氏貢獻。三位友人之一是曾任職國務院、五角大廈、《紐約時報》和外交事務協會並且是當年〈五角大廈文件〉主要擬稿人之一的雷斯利.蓋布(Leslie Gelb)。蓋布曾提到美國外交政策「軍事化」的問題,他說這是一項嚴肅又嚴重的問題,郝氏生前即一直關切此課題。但因人多口雜和時間關係,當晚節目並未加以深論。一百多年來,美國外交政策軍事化就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個特色,有時外交與武力並行,老羅斯福的「胡蘿蔔和大棒」即為一例;有時外交先行、武力隨後;有時武力先發制人,外交聊備一格。

 九一一事件後,布希政府為軍事化外交政策找到了藉口和護符,他以反恐和國安為出師之名,欺騙聯合國安理會、美國人民和全世界,以武力解決海珊。現在輪到歐巴馬來收拾阿富汗殘局,大家擔心的是他會不會變成越戰時代的詹森?在最近朝鮮半島危機中,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雖馳往黃海耀武揚威,但歐巴馬政府深知朝鮮半島危機絕不是依恃武力即可解決,難題是外交解決危機的途徑亦無從尋覓。中國有北韓這個惡鄰兼窮友雖至感頭疼,但平壤卻為中國擋住了美國勢力延伸至鴨綠江邊。六十年前爆發的韓戰一直沒有簽署正式的和平條約,而只有美國、中國和北韓三邊簽定的停火協定,這或許是半島危機迭起的原因之一。

 美國立國精神與現實一開始就出現矛盾與虛偽,一面高唱「人生而平等」一面蓄養黑奴。外交政策亦復如此,一面高喊民主自由,一面討伐非我族類。美國外交政策軍事化的後果就是出現了美國的新型軍國主義。

歐巴馬上任2年 選民「陣亡」一半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10.10.18 07:15 pm

美國期中選舉逼近 歐巴馬助選火力全開 / 路透

美國總統歐巴馬17日在選情關鍵的俄亥俄州助選時,特別找來備受歡迎的第一夫人密雪兒助陣,但最新民調顯示,在選舉僅剩兩周之際,歐巴馬此舉可能已回天乏術,因為兩年前支持他的選民,如今僅半數願意再投票,並有四分之一轉向支持共和黨。
(歐新社美國總統歐巴馬17日在選情關鍵的俄亥俄州助選時,特別找來備受歡迎的第一夫人密雪兒助陣,但最新民調顯示,在選舉僅剩兩周之際,歐巴馬此舉可能已回天乏術,因為兩年前支持他的選民,如今僅半數願意再投票,並有四分之一轉向支持共和黨。

民調發現,當年把歐巴馬送上白宮寶座的選民,是在前總統布希八年執政後渴望尋求改變,如今卻失望萬分。由於歐巴馬2012年才競選連任,因此目前民主黨沮喪的支持者將難以阻擋共和黨及保守派茶黨日益壯大的聲勢。

為依舊不振的經濟和居高不下失業率承擔責任的民主黨,在眾院改選的435席次中,再維持多數的機率很低;而共和黨亦期望在民主黨掌控的參院,能扭轉乾坤。

美聯社和知識網路(Knowledge Networks)的民調發現,兩年前投票支持歐巴馬的選民有四分之一改變立場,轉向支持共和黨,或考慮投票反對執政黨。許多選民並表示,相較於對共和黨的支持,他們的轉向更象徵對民主黨的不滿。

民調指出,民主黨眼前的問題在於2008年總統大選支持歐巴馬的選民中,僅半數表示絕對會投票。然而,過去支持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的選民,卻有三分之二表示確定會投票。

選民熱情的差距支撐了共和黨的氣勢,該黨並有志拿下大勝,反之亦讓尋求保住國會和州長多數的民主黨,憂心不已。

最近歐巴馬至各地為民主黨候選人助選和募款,並希望能激發民主黨選民的熱情,但歐巴馬承認,這次選舉即使在自由派票倉,民主黨候選人也難保勝利。

【2010/10/18 聯合晚報】

支持者剩一半 歐巴馬認錯:沒搞好政治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2010.10.19 02:31 am


美國總統歐巴馬和第一夫人蜜雪兒17日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為民主黨候選人造勢。這是自2008年總統大選以來,歐巴馬夫婦首度一起參加選舉造勢活動。
(歐洲圖片新聞社)美國期中選舉進入最後兩周,歐巴馬總統17日與第一夫人蜜雪兒在俄亥俄州為選情告急的民主黨州長候選人站台,這是自2008年總統大選以來,歐巴馬夫婦首度「合體」為選舉造勢,希望能重新施展2008年的魔法。

歐巴馬顯然需要加把勁,最新民調顯示,他兩年前的支持者只剩下一半,選情告急逼得他承認自己「搞好政策卻沒搞好政治」,犯了戰術錯誤。

歐巴馬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告訴3萬5000名民眾,「不要氣餒」,「別讓他們告訴你,不可能改變。」他警告說,民主黨若輸掉選舉,共和黨將企圖撤銷他的主要成就,包括健保改革和新的金融法規。

他說:「俄亥俄州的鄉親,我們現在可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回到當初造成所有傷害的同一套政策。」

歐巴馬夫婦將在最後兩周馬不停蹄為民主黨候選人助選和募款。民主黨陣營認為,歐巴馬夫婦合體造勢,兩人的明星光環加倍,更能提振民主黨低迷的士氣,重新激起支持者的熱情。

這次選舉民主黨支持者的確很冷,美聯社和知識網路的民調發現,兩年前投票支持歐巴馬的選民,如今僅半數願意再投票支持民主黨,並有四分之一轉向支持共和黨。

許多轉向的選民表示,他們並非支持共和黨,而是要對民主黨表達不滿。

歐巴馬承認,這次選舉即使在自由派票倉,民主黨候選人也難保勝利。他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坦承曾犯了戰術錯誤,不過認同自己的施政成果。

歐巴馬說,上任前20個月他或許不太注重公關,但是不論他是否喜歡,這也是當總統的一部分。他說:「由於我們的工作繁重,我們或許花比較多時間在搞好政策,而沒有在搞政治。」

11月2日的國會和州長選舉,共和黨席次預料將大有斬獲,歐巴馬和高層幕僚受訪時表示,他們討論了如何讓歐巴馬聲譽振衰起敝。

幕僚把新版的歐巴馬稱為「歐巴馬2.0」,將讓歐巴馬遵循較多華府的規則,以免讓施政成果被共和黨口水淹沒。

歐巴馬說,他學到重要的「戰術教訓」,先前他讓自己流露出「徵稅和支出的自由派民主黨員刻板形象」,有悖於他主打的政治改革清新訴求。

【2010/10/19 聯合報】

歐巴馬自承最大錯誤:有政策沒故事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12.07.14 04:37 am

美國總統歐巴馬檢討任內成敗得失,表示自己犯的最大錯誤是認為推行政策比說故事更重要,以致未能讓民眾產生團結與使命感,以及樂觀的心態。

將於年底尋求連任的歐巴馬,十二日偕同妻子蜜雪兒在白宮藍廳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今晨」節目訪問,坦率檢討個人的治理風格。歐巴馬說:「反省我們表現稱職與不稱職之處時,我總統第一任內所犯的錯誤是,誤以為把政策搞對就算稱職。這的確很重要。然而身為美國總統的另一項要務是,為美國人民敘述故事,使他們得以產生團結與使命感,以及樂觀的心態,尤其是在艱難時期。」

歐巴馬承認,美國國民認為他有演說才華,而這種看法與他本人的認知有相當差異。他說:「有趣的是,在我競選期間大家都說,他很會演說但不知是否真能任事。我認為,在我上任前兩年裡,國人的感覺是,『他日理萬機,然而能夠告訴我們治國方向的故事在哪裡?』我認為,這是合理的批評。」

主持人追問歐巴馬,哪些事需要向國人解釋得更清楚時,歐巴馬表示,除了想做更多解釋外,更想要鼓舞人心。一旁的蜜雪兒補充:「因為我們還有希望」。

歐巴馬表示,為了改正缺失,他準備走出華府,花更多時間與民眾相處,傾聽他們的心聲,並且針對舉國上下該往何處去,展開對話。

將代表共和黨爭取總統寶座的羅姆尼,迅即針對歐巴馬的訪談發表評論,直指他沒有領導能力。羅姆尼在聲明中說:「歐巴馬總統認為,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失去了房子、工作與生計,是因為他沒能說一個好故事。總統的職責不是說故事,而是領導,歐巴馬總統未能好好領導。難怪美國人民對他失去信心。」

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也發布聲明指出:「二千三百萬美國人因經濟疲弱而掙扎之際,選民要抉擇的不是一位能說好故事的總統,而是一位能創造就業的總統。」

【2012/07/1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歐巴馬自承最大錯誤:有政策沒故事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224492.shtml#ixzz20Ya6s6Uw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228706
(轉貼)李光耀:後美國時代 再等卅年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的右派怎麼了

‧THE ECONOMIST 2010/06/25
美國的共和黨又開心了起來,你可能會這樣認為,調查顯示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支持率已經跌到50%以下。剛通過沒多久的醫療改革新制並沒有給歐巴馬帶來任何幫助,大部分的美國人認為這是在浪費他們的錢,況且歐巴馬的救經濟並沒有讓美國民眾覺得經濟情況好轉。


【撰文/台灣英文雜誌社】
憤怒太多,具體作為太少,美國需要比歐巴馬更好的選擇

美國的共和黨又開心了起來,你可能會這樣認為,調查顯示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支持率已經跌到50%以下。剛通過沒多久的醫療改革新制並沒有給歐巴馬帶來任何幫助,大部分的美國人認為這是在浪費他們的錢,況且歐巴馬的救經濟並沒有讓美國民眾覺得經濟情況好轉。各項經濟指標雖然開始攀升,但最新公布的失業率數字依舊低迷,房地產因付不出貸款而遭查封拍賣的情形也在增加,再加上這次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管控不當的重傷,有些政治評論家表示歐巴馬正遇上了總統任期內的卡翠娜颶風,也有人把因伊朗人質危機處理不當而招致重大失敗的前美國總統Jimmy Carter拿來與歐巴馬相提並論。有60%的美國人認為國家正在走向失敗。

美國民主黨陷入極大困境,11月份國會選舉的435個席次岌岌可危,民調顯示現在佔了39席多數的民主黨將遭受慘重損失,執政的民主黨將可能失去議長寶座。共和黨在參議院獲勝機會較低,因尚有三分之一的席次競爭相當激烈,但可以預見的是共和黨將拿下更多的席位,並使民主黨在參議院的優勢消失。由此看來,在國會議事部分,歐巴馬的第二年任期將比第一年更艱難。

一份曾在2008年支持歐巴馬醫療保健計劃的美國報紙指出,歐巴馬該受批評被打壓,因歐巴馬在這個部分做得不夠且讓人失望。歐巴馬上台後,較為溫和保守且欲面面俱到的態度讓民主黨支持者相當不滿,他們認為美國亟需一個強烈的反彈,而美國的右派卻處於內訌混亂之中,在很多問題上越來越極端,同時非常缺乏具體可行的想法,更提不出真正的解決方案,不少人認為現在的民主黨不僅無力無能且混亂,讓其支持民眾傷透了心。

在過去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美國保守派一直甚少大破大立,且較為缺乏新意,在歐巴馬口口聲聲說美國應該要改變、在全世界都把政府重建作為第一要務之時,美國的右派實在不應有如此失敗與失序的表現。相較於美國目前的政治氛圍,大選之後的英國各政黨應該要有更聰明的政治作為。

【本文譯自《THE ECONOMIST》JUN10/2010,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歐巴馬與英國BP石油

‧THE ECONOMIST 2010/06/25
英國BP石油公司鑽油平台爆炸迄今一個多月以來,美國總統歐巴馬跟一般美國人同樣厭惡到極點、卻無能為力地看著墨西哥灣黑水一天天的擴大,美國民眾對歐巴馬不痛不癢的事後諸項行動也是嫌惡、批評到了極點...


【撰文/台灣英文雜誌社】
美國對英國BP有理由的憤怒,已轉變成對工商業的全面抨擊

英國BP石油公司鑽油平台爆炸迄今一個多月以來,美國總統歐巴馬跟一般美國人同樣厭惡到極點、卻無能為力地看著墨西哥灣黑水一天天的擴大,美國民眾對歐巴馬不痛不癢的事後諸項行動也是嫌惡、批評到了極點,在此漫天嘲諷與壓力之下,歐巴馬終於有了新的動作,他首次在總統辦公室發表言論抨擊BP,並強調他對於一事件的嚴肅與強硬態度。

雖然美國人對歐巴馬此番言論還是不買帳,但這次對於BP的嚴厲譴責,讓BP在巨大壓力下終於低頭,BP於本周宣佈將支付200億美元給美國政府,作為漏油的清理費用與賠償,同時並將取消今年的企業分紅計畫,改為設立僅1億美元的失業工人賠償基金。BP此舉讓歐巴馬暫時可以喘口氣,但這否能讓美國受惠則要畫個問號,當前經濟情勢尚不穩定,再加上歐巴馬現在緊盯著能源產業,整個美國工商業對前景都不大樂觀。

美國人對BP有的憤怒是有道理的,目前每日洩漏出的原油估計達6萬桶,遠超BP所評估的數字,是當年埃克森石油在阿拉斯加漏油量的4倍。且目前遏止有毒浮油的成效有限,較為完整的解決方案可能要到八月才出爐。而且,從這次油井爆炸事件可以看出,BP對於各項工安防護相關措施相當鬆散,緊急事故應變計畫更是一點用處也沒有。

歐巴馬這次強烈且具體的控訴與要求之外,美國的政治家們也急於與美國民眾站在同一陣線,不分黨派均對於英國BP大加撻伐。BP對於美國政府與民間力量所提出的各項改善措施與賠償要求,幾乎是照單全收,或許這稍稍平息了美國人民的憤怒之火,但對於慣於揮灑資本主義大旗的美國來說,這也是個極大的諷刺,政府的力量竟然開始干預了民間企業的運作,投資人對此敢怒不敢言,美國工商界也是有苦說不出,在此漏油的當下,沒有人敢與美國人作對啊。

當然,沒有人可以低估BP這次的錯誤,也不應低估其造成的損失。但如果歐巴馬再有類似這次對民營企業下命令的不恰當動作,他會嚇壞了所有的投資者,並為美國經濟招致更大損失。

【本文譯自《THE ECONOMIST》JUN19-25/2010,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人氣王希拉蕊 2016再問鼎白宮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2010.06.21 03:54 am

倫敦星期泰晤士報報導,聲望比美國總統歐巴馬還高的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已成為美國民主黨內的人氣王,她和在國際舞台上極活躍的夫婿、前總統柯林頓一搭一唱,組成「比爾與希爾」(Bill'n'Hill)連線,鋒頭勝過歐巴馬,黨內看好希拉蕊將更上層樓,在2012年成為歐巴馬的競選搭檔,並在2016年問鼎白宮,一圓美國第一位女總統夢。

過去許多評論家認為柯林頓夫婦權力欲太重,一心想重返白宮。但如今不僅希拉蕊是受到好評的國務卿,被內政綁住的歐巴馬也經常藉助柯林頓的外交長才。

柯林頓在2008年總統大選期間焦躁易怒,被譏為進入更年期的老男人,更被看成希拉蕊的包袱,現在卻成為她的重要政治資產。最近希拉蕊訪問哥倫比亞時還故意「巧遇」柯林頓。

政論節目主持人莎拉.昆恩說:「許多人原本預期柯林頓會是個麻煩人物,但他全力輔助希拉蕊和歐巴馬,且私生活很檢點。」過去很難想像柯林頓會被形容成「檢點」,也很少人料到一向給人太強勢印象的希拉蕊會這麼受歡迎。

她的支持度比歐巴馬高出20個百分點,她是個稱職的國務卿,處理伊朗、北韓和以色列等棘手問題時沒讓老闆歐巴馬丟臉。她在國防議題上是個鷹派,與軍方關係良好。

希拉蕊雖在總統初選敗給歐巴馬,但她出任國務卿後對歐巴馬忠心耿耿,並與國防部長蓋茲和國家安全顧問瓊斯走得很近,三人常共進午餐。一般預料蓋茲會在歐巴馬第一任結束前下台,很可能由希拉蕊接任,成為第一位女國防部長,且是自馬歇爾之後第一位同時當過國務卿和國防部長的人。

前不久還傳出希拉蕊可能出任大法官,民主黨也有意讓她取代副總統拜登,在2012年總統大選與歐巴馬搭檔,對抗共和黨內被看好的裴林。不管歐巴馬能否連任,希拉蕊都可能在2016年角逐白宮寶座,屆時她69歲,比雷根在1981年當選時還年輕。

【2010/06/21 聯合報】

李光耀:後美國時代 再等30年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接受日本朝日新聞訪問時表示,中國崛起後的所謂「後美國時代」,或許要等30到50年後才會出現,美國在這段時間依然能對亞太地區發揮影響力。

李光耀說,亞太區可能要等30到50年後才會進入「後美國時代」,因為中國現在無論是民用或軍用科技都還達不到美國的水準,中國市場的購買力也比不上美國。

李光耀說,儘管中國人口眾多,但每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還是偏低。即使30年後中國的GDP超越美國,但是每人平均GDP還是很低。一個國家的實力,必須涵蓋經濟、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

李光耀也認為,美國的實力在短期內急劇下滑的可能性不高。

李光耀表示,「我不認為美國在未來10年到30年內,會喪失創造發明、科技突破和吸引海外新人才的能力」。人才不會去中國,而會去美國,因為美國人講英語,每個人能夠融入,這個國家擁抱外來移民;但如果要在中國生活,必須學好中文,熟悉中華文化,這是個很難克服的障礙。

他強調,亞太區將來不會是個多極化(multipolarity)地區,而是個中國和美國分庭抗禮的兩極(bipolar)地區,日本屬於美國這一極。

他說,光靠日本無法和中國抗衡,沒有美國支持,日本沒有籌碼可玩,因此日本應該現實點,要麼就留在美國集團,要麼就加入中國集團,但即使和中國同一個集團,日本還是無法和中國抗衡。

至於東南亞國家協會,李光耀說,東協目前比較傾向美國,但是,隨著時日推移,泰國、寮國、柬埔寨和緬甸等中南半島成員國,都必須考慮中國的觀點,因為中國這個快速成長的經濟體是它們的市場,所以東協內部的立場將來會出現變化。

【2010/05/18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979302
(轉貼)駁斥馬桶「美國最友善」謬說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白人大遷徙 從市郊搬回城裡

  • 2010-05-10
  •  
  • 中國時報
  •  
  • 【蔡鵑如/綜合報導】

     所謂「白人大遷移」(white flight),過去是指美國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白人遷離黑人聚集的市中心,移居城郊的好社區,以避免種族混居,並躲開城市日益升高的犯罪率和稅收負擔。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針對居民占美國總人口三分之二的百大都會區進行調查後,發現二○○○至二○○八年間,白人大遷移的現象回來了,但卻是逆向移動;住郊區、高學歷的年輕白人為了前途、減少通勤時間,紛紛搬進城市;較窮的白人銀髮族和少數族裔反倒遷至郊區。

     報告稱,最近端出嚴苛移民法令的亞利桑納州,以及加州、佛羅里達州等十州的大型都會郊區,都出現高齡人口多半是白人,而兒童泰半是少數族裔子弟的「文化代溝」。

     布魯金斯研究所「大都會政策計畫」研究總監貝魯伯說:「新的大都會地圖正在美國浮現,挑戰我們對居住和工作地點的傳統思維。」

     報告指出,儘管白人仍占郊區人口大宗,但大都會區的拉丁裔、亞裔和非裔美人有逾半數係住在城郊。

     專家把大城郊區人口所屬族裔變化的趨勢歸因於大批少數族裔遠離城市。二○○五年「卡崔娜」風災後,黑人群起離開紐奧爾良而搬到郊區就是一例。

     白人則反其道而行,自二○○○年以來,華府與亞特蘭大市的白人人口比重,分別激增至四四%和三六%,增幅都超過五個百分點。在紐約、波士頓、舊金山等都會區,白人市民數也上揚。

     人口統計學家弗雷指出,過去白人避居郊區,正轉變為湧入城市的「光明大遷移」(bright flight),對年輕人而言,城市提供更多白領工作機會與大眾運輸工具,其氛圍也充滿吸引力。

駁斥馬英九「美國最友善」謬說

(2009/11/04 00:13)

(●作者王丰,台北,媒體工作者,政大東亞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於《新新聞》、《TVBS週刊》等,著有《我在蔣介石父子身邊的日子》、《宋美齡--美麗與哀傷》。本文版權為作者所有,言論不代表NOWnews「今日論壇」立場。)

王丰 

馬英九近日在接見美國佛蒙特州州長道格拉斯(James Douglas)時,向來訪的美國人聲稱:「希望能加深兩國政府與人民的關係…美國一向對臺灣最友善…。」領導人為了維繫涉外關係,難免講些外交詞令,禮尚往來,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言過其實,甚或媚言討好,恐怕就有失身份,逾越節度了。美國是最友善的國家嗎?這句話頗有問題! 

二次大戰晚期,是誰處心積慮,一度準備把臺灣據為己有?一九四七年,臺灣發生二二八暴動事變,是誰在幕後積極策動臺灣精英份子從事獨立運動,極盡鼓動之能事?是哪一國駐臺北的領事館,在暴動事件如火如荼的節骨眼上,密集約見台獨份子? 

一九四九年,當蔣介石兵敗大陸,國民黨當局還舉棋不定,不知道要往哪裡跑時,是哪一個國家提出要把臺灣送交聯合國託管,或者讓臺灣「中立化」,甚至暗助台獨份子,不正是那個「友善的美國」嗎?那個幕後對臺灣意圖染指,對臺灣有強烈領土野心的國家,不正是馬英九口口聲聲的「友善的美國」嗎?那個在戰後臺灣首先設置「領事館」的國家,並且在很短時間內派遣大批特務人員塞滿臺北「領事館」,採購大批諜報監聽儀器塞滿臺北「領事館」的,不正是那個號稱全世界最「民主自由」的「美利堅合眾國」嗎?這個把自己塗脂抹粉、喬裝打扮成地球正義化身的「美利堅合眾國」,不正是全世界特務組織最發達,豢養了全球最多特務線人,同時也設置全世界最大規模監獄的「偉大國家」嗎?這個自詡「世界員警」的「偉大國家」,足跡遍及阿富汗、伊拉克、朝鮮、越南、古巴、索馬利亞…,從亞洲、赤道菲洲、到亞馬遜雨林,從極地到沙漠。

這個沾滿世界各國人民鮮血的「友善國家」,就是紐約媒體帝國擦脂抹粉的「人權典範」?當我們翹首望天,是哪一個「友善國家」在地球低空和高空軌道上,佈滿了間諜衛星?不正是馬英九口中那個「對臺灣最友善」的國家嗎?而那個日以繼夜監聽全球領導人電話(包括馬英九)的「友善國家」,他何嘗意識到自己才是貨真價實的人權踐踏者呢? 

即使既往不咎,不去談歷史陳跡,也不去管山姆大叔在國際社會留下的斑斑血跡,單單檢視一下這二十年來美國在臺灣的「輝煌」紀錄,又有哪一點稱得上是「最友善國家」呢? 

當年蔣經國數度逮捕包括陳菊在內,宣揚台獨思想,或開展台獨計畫的異議份子,不正是這個馬英九口中「最友善國家」,逼著蔣經國放人,逼著蔣經國走向美式民主道路的嗎?二00八年,臺灣提出三項軍購預算,預算總數高達新臺幣五千億元,這筆天文數字的預算,夠臺灣學童吃免費營養午餐兩千五百年。這五千億大洋,不正是臺灣百姓辛勤努力多年的血汗錢嗎?臺灣當局連眼睛都不眨一眨,就全部奉獻給這個「最友善國家」,這個「最友善的戰爭販子」再拿著這筆「善款」,去向美國軍火商訂購更多的軍火武器,繼續在全世界發動「最友善」的屠殺侵略行動。 

一個強迫臺灣每年花費數千億新臺幣購買庫存舊武器的「最友善國家」;一個天天粗暴干預臺灣內政的「最友善國家」;一個動輒對臺灣說三道四、頤指氣使的「最友善國家」;一個老是強行出售垃圾食物、毒牛肉、毒商品給全世界的「最友善國家」;一個派遣不計其數CIA特務偽裝成學生、傳教士、商人、記者、觀光客…常駐臺灣的「最友善國家」,一個天天從事見不得人的特務勾當的「最友善國家」,這個「最友善國家」就是惡名昭彰的「美利堅合眾國」! 

一位服兵役時當海軍的友人告訴筆者,美國航空母艦通過臺灣海峽時,向來是橫行霸道,如入無人之境,這個「最友善國家」視入侵臺灣的領海為理所當然。當過空軍的友人也說,美國飛機進入臺灣領空,也是家常便飯。像美國這樣一個如假包換的流氓國家,居然被馬英九媚稱之為「最友善國家」,這樣的媚言諂語,能不令人作嘔嗎?能不令人心寒嗎?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王丰,台北,媒體工作者,政大東亞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於《新新聞》、《TVBS週刊》等,著有《我在蔣介石父子身邊的日子》、《宋美齡--美麗與哀傷》。本文版權為作者所有,言論不代表NOWnews「今日論壇」立場。)


生活最快樂 夏威夷冠軍

最新公布的全國調查顯示,夏威夷州是2009年生活最快樂的地方,擠下2008年冠軍猶他州,但是猶他州和其鄰近各州的表現也不差。十大安康州中,有九州在中西部和西部;南部則表現欠佳,11個排名最差的州中占了七個。

每州的安康評分來自六個項目的平均,包括:生活評估(目前和五年後生活狀況的自我評估);情緒健康;工作環境(例如工作滿意度);身體健康;健康行為;基本服務(享有醫療、可看醫生、有安全地方健身和步行、社區滿意度)。

夏威夷州在生活評估、情緒健康和身體健康方面最優,西維吉尼亞州則敬陪末座。猶他州的工作環境最棒,比最差的德拉瓦州多出十分。

密西西比州的基本服務得分最低。佛蒙特州在健康行為方面榮獲第一,肯塔基州殿後。

夏威夷的總分為70.2分(滿分100分);猶他州和蒙大拿州都為68.3分;明尼蘇達州67.8分;愛阿華州67.6分;佛蒙特州67.4分;科羅拉多州、阿拉斯加州和北達科他州都是67.3分;堪薩斯州為67.2分。

加州得分66.5分;德州66.2分;紐約州65分;佛羅里達州64.8分。

整體而言,各州安康狀況從2008年到2009年相當穩定,只有南達科他州、密西西比州、夏威夷州和愛阿華州增加兩分或更多,懷俄明州降幅最大,減少1.3分。共有18州得分下滑,27州上升,五州得分不變。

研究人員發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GRP)(生產量和生活水準)、收入和中位房價愈高,該州就愈快樂。而且愈快樂的州,其居民的學歷較高,工作也被視為「超級創意」(super-creative) ,例如建築、工程、電腦、數學、圖書館、藝術和設計、娛樂、運動和媒體。

此次調查數據來自訪問2009年參與「蓋洛普-Healthways安康指數」的35萬名以上美國成人。

【2010/02/17 世界日報】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676118
(轉貼)奧巴馬總統在埃及開羅大學講話全文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紐約與台灣 相近的荷蘭殖民史

詩人說,「天空非常希臘」,這幾天「紐約非常荷蘭」。

紐約這幾天熱烈慶祝最先在此建殖民地的荷蘭人到紐約400周年。1609年9月,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探索北美航道的著名英國航海探險家哈德遜(Henry Hudson),率領「半月號」帆船,沿著曼哈坦旁河道一直駛到現在紐約州首府奧伯尼。

這次歷史性航行,號稱歐洲人「發現紐約之旅」,開啟隨後荷蘭人在紐約殖民序幕。紐約哈德遜河、與文學家華盛頓歐文筆下傳奇的哈德遜河谷,就是紀念這位探險家船長。

荷蘭王儲威廉—亞歷山大 (Willem—Alexander)與王妃麥西瑪(Maxima)親臨紐約,為8日起「紐約400年」系列慶祝活動揭序幕;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與紐約市長彭博親迎,北約與美國派來好幾艘軍艦,伴著「半月號」複製帆船,仿400年前哈德遜歷史首航;荷蘭軍艦特別以21響禮炮致敬,熱鬧多采;初秋暖陽下,紐約吹拂濃郁荷蘭風。

美國脫離英國而獨立,英美「血濃於水」,但荷蘭人遠比英國人更早在紐約建殖民地。哈德遜首航後,荷蘭人陸續進駐擴張,由荷蘭西印度公司主導,於十七世紀初、中期,以紐約為中心,建立起一個廣大殖民地「新荷蘭」。

「新荷蘭」包含現在的紐澤西、德拉瓦、紐約、康乃狄克等州,首府「新阿姆斯特丹」就位於目前曼哈坦南端,為當時美東最重要貿易港之一,「新荷蘭」也是當時北美最大、最有活力殖民地,反映荷蘭在十七世紀勢力如日中天。

巧合的是,同一時期,荷蘭人也在台灣大搞殖民;由荷蘭東印度公司居中,於1624年至1662年(明末至清初)建立荷蘭福爾摩沙殖民地,台灣被荷蘭人占據了38年,直到鄭成功將荷蘭人趕走為止。

荷蘭棄守台灣之後十年,因第三次英荷戰爭(1672-1674)慘敗,於1674年與英簽訂西敏斯特條約,割讓「新荷蘭」殖民地給英國,此後英國取代荷蘭成為紐約新宗主,也象徵荷蘭在世界舞台逐漸淡出。

從這一段歷史看,紐約與台灣有一段很近似的「荷蘭殖民興衰史」。

但荷蘭「遺產」對形塑美國文化有不小影響力。「新荷蘭」殖民地時期自歐洲母國傳沿而來的宗教自由理念與自由貿易運作(包括股市),為美國基督教資本主義濫觴;一百年後的美國獨立宣言與憲法,都可從荷蘭近代政治理念尋得源頭。

直到現在,美國還有許多閃亮的荷蘭後裔。美國最受尊敬的總統之一小羅斯福與老羅斯福,都是十七世紀「新荷蘭」殖民地同一荷蘭家族之後;十九世紀中期第八任總統范布倫也是荷蘭後裔;發明大王愛迪生、寫「白鯨記」的文豪梅爾維爾,也是荷蘭移民後代。

在流行文化中,永誌人心的電影巨星奧黛莉赫本、亨佛瑞鮑加、馬蘭白蘭度;近年影壇重鎮克林伊斯威特、梅莉史翠普、亨利方達父女,也都有荷蘭人血統;據稱連高爾夫天王老虎伍茲也有八分之一荷蘭人血液。

【2009/09/14 聯合報】

2009.06.04

奧巴馬總統在埃及開羅大學講話全文


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6月4日在埃及開羅大學發錶講話,闡明美國致力於尋求與穆斯林國家關係的新開端。以下是講話文字記錄中譯文,由美國國際信息局(IIP)翻譯。

-----------------

(講話文字記錄開始)

白宮新聞秘書辦公室

(埃及開羅)

2009年6月4日

奧巴馬總統談新的開端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on A New Beginning)

埃及開羅大學

(Cairo University)

2009年6月4日

當地時間下午1時10分

奧巴馬總統:非常感謝你們。下午好。我榮幸地來到永恆的開羅古城,榮幸地受到兩所著名學府的邀請。愛資哈爾(Al-Azhar)一千多年來一直是一座伊斯蘭學術的燈塔,開羅大學(Cairo University)一百多年來一直是埃及發展的源泉。你們並肩而立,象徵著傳統與進步的和諧共進。我對你們的盛情邀請,對埃及人民的盛情邀請錶示感謝。我也自豪地帶來美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帶來我國穆斯林民眾的平安問候: “Assalaamu alaykum.”("願你平安。")

我們相聚在美國和穆斯林世界之間關係十分緊張的時期──這種緊張關係的歷史根源遠遠超出了當前的任何政策辯論。伊斯蘭教與西方世界之間的關係史既包括好幾個世紀的共存與合作,也包括衝突和宗教戰爭。在近代,剝奪眾多穆斯林權利和機會的殖民主義,以及穆斯林占主體的國家往往被視為傀儡、對其自身意願鮮有顧及的冷戰,加劇了這種緊張。此外,現代化和全球化帶來的巨大變化致使很多穆斯林將西方視為伊斯蘭傳統的敵人。

暴力極端主義分子利用這種緊張關係煽動穆斯林世界為數不多但很有影響的少數派。9.11襲擊事件以及這些極端主義分子不斷對平民百姓採用暴力的行徑使得我們國家中的一些人認為,伊斯蘭教註定不僅與美國和西方國家,而且與人權為敵。所有這一切導致滋生出更多的恐懼,更多的不信任。

只要我們之間的關係定位於我們的分歧,我們就會讓那些播種仇恨而不是和平,宣揚衝突而不是合作的人得勢,而合作會幫助將正義與繁榮帶給所有人。我們必須打破這種懷疑與不和的惡性循環。

我來到這裡是要在美國和穆斯林世界之間尋求一種以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為基點的新開端──基於美國和伊斯蘭教並不相互排斥、不必相互競爭的真情。不僅如此,它們相互重合,擁有一些共同原則──公正與進步的原則;容忍與全人類都有尊嚴的原則。

我認識到,變化不會發生於一夜之間。一次講話不可能排除多年來的不信任,我也不可能在我有限的時間裡回答迄今擺到我們面前的所有複雜問題。但是我深信,為了曏前推進,我們必須公開說出內心深處的話,但我們往往關起門來才說這些話。這必須成為相互傾聽、相互學習、相互尊重並尋求共同之處的持久努力。《古蘭經》(Holy Koran)教誨我們:"明記真主,永吐真言。"這就是我將在今天努力做到的──盡最大努力說實話,兢兢業業面對使命,堅信我們同為人類的共同利益遠比給我們造成隔閡的力量強大得多。

這種信念一部分來源於我個人的經歷。我是基督教徒。我父親來自肯尼亞一個數代穆斯林家庭。我小時候在印度尼西亞生活過幾年,聽到過宣禮塔在破曉和日落時刻的召喚。我年輕時在芝加哥的社區工作,那裡有很多人從他們的穆斯林信仰中找到了尊嚴與安寧。

作為一個研讀歷史的人,我還知道伊斯蘭教對文明的重大貢獻。正是伊斯蘭教──在愛資哈爾這樣的地方──讓學術之光照亮了一個又一個世紀,為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啓蒙運動鋪平了道路。穆斯林群體不斷創新,發明瞭代數學;磁性羅盤儀和導航工具;掌握了書寫與印刷術;使我們瞭解了疾病的傳播與治療方式。伊斯蘭文化為我們創造了雄偉的拱頂和高聳的尖塔;永恆的詩篇和美妙的音樂;遒勁的書法和瞑思靜想之所。縱觀歷史,伊斯蘭教以言詞和行動揭示了宗教容忍與種族平等的可能。

我也知道,伊斯蘭教一直是美國歷程的一個組成部分。第一個承認我的國家的是摩洛哥。我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在1796年簽署《的黎波裡條約》(Treaty of Tripoli)時寫道,"美國自身對穆斯林的法律、宗教或安寧絕無任何敵意"。 自我國建國以來,美國穆斯林使美國豐富多姿。他們為國作戰,擔任公職,為民權奮鬥,創辦企業,在高等院校任教,在體育場上出類拔萃,贏得諾貝爾奬,建造我國最高建築,點燃奧林匹克火炬。當第一位當選國會議員的美國穆斯林在宣誓捍衛我國憲法時,他手撫的是來自我國建國先父之一──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私人圖書館藏書中的那本《古蘭經》。

因此,在來到伊斯蘭教的最初降示之地以前,我已經在三大洲瞭解了伊斯蘭教。這段經歷使我確信不疑,美國和伊斯蘭教的伙伴關係必須基於真實的伊斯蘭教,而不是那些不實之詞。身為美國總統,我認為我的職責之一是隨時駁斥對伊斯蘭教的消極成見。

然而,同樣的原則也必須適用於穆斯林對美國的態度。就像穆斯林不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一樣,美國也不能被用妄自尊大的帝國模子定型。美國是世界歷來所知的最偉大的發展源泉之一。我的國家是在反抗一個帝國的鬥爭中誕生的。我們的建國理念是人人平等。幾個世紀以來,我們不惜流血奮鬥,實現那些話的含義──在我國國內,以及在世界各地。我們受到來自地球四面八方的各種文化的影響,但篤信一個簡單的理念:合眾為一(E pluribus unum)。

對一個名叫巴拉克·侯賽因·奧巴馬的非洲裔美國人能夠當選美國總統這一點已經議論繁多。但我的個人經歷並不是那麼獨特。雖然人人都有機會的這個理想還沒有在美國每一個人身上實現,但對於登陸我國的所有人來說,這個希望是存在的──其中包括屬於我國今天80多個族裔群體的近700萬美國穆斯林。實際上,美國穆斯林的收入及教育水平超過了我國的平均線。

而且,美國的自由與信奉宗教的自由密不可分。這就是為甚麼清真寺遍及我們合眾國的每個州,在我們境內有著1200多座清真寺。這就是為甚麼美國政府為保護婦女和女童戴頭巾的權利和為了懲罰那些想剝奪這項權利的人而訴諸司法手段。

所以,毋庸置疑:伊斯蘭是美國的一部分。我認為美國自身堅信這樣一個真理:我們大家,無論種族、宗教或生活地位,都有著共同的理想──和平安全地生活;受教育和有尊嚴地工作;熱愛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區、我們的神主。這些是我們共享的東西。它是全人類的希望。

當然,認識到我們共同的人性還只是我們使命的開始。僅憑言語無法滿足我們人民的需要。要做到滿足這些需要,?們必須在今後的年月裡大膽行動,我們必須理解,全世界人民面臨的種種挑戰是共同的,不能應對這些挑戰將使我們所有人受害。

我們已經懂得,當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衰弱時,世界各地的繁榮都受損害。當一種新流感感染了一個人時,對所有人都有威脅。當一個國家尋求核武器時,所有國家都面臨核襲擊的更大危害。當暴力極端分子在一個山區活動時,大洋彼岸的人受到威脅。當波斯尼亞和達爾富爾無辜的人民遭屠殺時,它給我們大家的良心留下污點。這就是在21世紀共享世界的含義。這就是我們作為人類相互具有的責任。

這是一項艱難的責任;人類的歷史常常是國家、部落甚至宗教為自身利益征服他方的歷史。然而,在這個新時代,那種心態是自我消損。任何旨在讓某一國家或某一群體提高地位的世界秩序都將註定失敗。因此,無論我們如何看待過去,我們絕不成為它的俘虜。我們的種種問題必須通過合作方式來處理,我們必須分享進步。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忽視緊張關係的來源。恰恰相反,它需要我們必須嚴正面對。本著這一精神,請讓我盡力明確和直率地談談某些我認為我們最終必須共同面對的具體問題。

我們必須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一切形式的極端主義。

我在安卡拉明確錶示,美國並非──也絕不會──與伊斯蘭教交戰。但我們會無情抗擊對我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的暴力極端主義分子。因為我們絕不接受所有宗教的信眾都會拒絕的同樣的行為:殺害無辜的男子、婦女和兒童。保護美國人民的安全是我作為總統的首要職責。

阿富汗的形勢既說明瞭美國的目標,也說明我們必須進行合作。7年多前,美國在廣泛的國際支持下追剿“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我們毫無選擇的餘地,因為我們必須這樣做。我知道,有人仍對9.11事件有疑問或為其找藉口。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2001年9月11日,“基地”組織殺害了將近3000人,受害者是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的無辜男子、婦女和兒童,他們未曾傷害任何人。他們與“基地”組織政治上的嫌怨或仇恨意識形態毫不相干。然而,“基地”組織蓄意殘忍地殺害了這些人,聲稱這一襲擊行動系其所為,並一再錶明打算再次進行大規模屠殺的狼子野心。他們在很多國家都有同伙,並企圖擴大他們的影響。這些都不是可以辯論的看法問題,而是必須正視的事實。

不要有任何誤解:我們不希望保持在阿富汗的駐軍。我們不在阿富汗尋求軍事基地。失去我國青年男女的生命是美國十分痛苦的事。繼續這場衝突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在政治上也是睏難的決定。一旦我們可以確定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已經不存在要盡可能多地殺害美國人的喪心病狂的暴力極端主義分子,我們會很高興地撤回每一名美軍士兵。但目前還不是這種情況。

因此我們在與46個國家結成合作聯盟。儘管需要付出代價,美國的決心不會減弱。的確,我們任何人都不應容忍這些極端主義分子。他們在很多國家殺人。他們殺害了持有各種宗教信仰的人──殺害最多的是穆斯林。他們的行為與人類的權利、國家的進步和伊斯蘭教的教義是不相容的。《古蘭經》教導說,誰殺害一個無辜者就好比殺害了整個人類;《古蘭經》還說,誰拯救了一個人就好比拯救了整個人類。有超過10億人口的這一永恆信仰之宏大是一小撮人狹隘的仇恨之心無法比擬的。我知道,在打擊暴力極端主義的鬥爭中,伊斯蘭教並不是一個問題──伊斯蘭教必須是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

我們也知道,僅憑軍事力量無法解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問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打算在今後5年內每年投入15億美元,與巴基斯坦合作建造學校、醫院、道路和企業,另投資1.7億美元幫助流離失所的人。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提供超過28億美元幫助阿富汗人發展經濟和提供人民賴以生存的服務。

我再來談談伊拉克問題。不同於阿富汗的是,伊拉克戰爭是一場可以選擇不打的戰爭,在美國國內和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分歧。雖然我相信沒有薩達姆·侯賽因的暴虐政權,伊拉克人民最終會獲益良多,但我也相信,伊拉克發生的事件提醒我們,有必要通過外交手段和建立國際共識解決我們的問題。確實,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托馬斯·傑斐遜曾經說過的話:“我希望我們的智慧會隨我們的力量而增長,並告誡我們,我們的力量使用得越少,它就越有力。”

今天,美國承擔著雙重責任:幫助伊拉克人打造更美好的未來,同時要將伊拉克交給伊拉克人。我明確地曏伊拉克人民錶示,我們不尋求基地,對領土或資源沒有要求。伊拉克的主權屬於伊拉克自己。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我已下令在明年8月前撤出我們的作戰部隊。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我們將履行與伊拉克民選政府達成的協議,在7月前從伊拉克城市撤出作戰部隊,在2012年年底前將所有的部隊撤出伊拉克。我們將幫助伊拉克訓練安全部隊和發展經濟。但我們是以伙伴的身份,而絕不是以保護人的身份支持伊拉克的安全與統一。

最後,美國絕不能容忍極端主義分子的暴力,同樣我們也絕不能改變或忘記我們的原則。9.11事件給我國造成了巨大的創傷。這一事件引起的憂懼和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某些情況下,這一事件也使我們採取了與我們的傳統和理想相悖的行動。我們正在採取具體行動改變路線。我明確禁止美國使用酷刑,我已下令明年初關閉關塔納摩灣監獄。

因此,美國將進行自衛,同時尊重其他國家的主權和法治。我們在這樣做的時候,將與同樣受到威脅的穆斯林社區結成伙伴。早一天使極端主義分子在穆斯林社區受到孤立和喪失人心,我們就能早一天獲得更大的安全。

我將討論的緊張關係的第二大根源是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世界之間的局勢。

美國與以色列之間的牢固關係眾所周知。 這種關係堅不可摧。它基於文化和歷史的紐帶以及這樣一個認識:對猶太家園的渴望有著一個悲哀的歷史源頭,這個歷史是無可否認的。

猶太人在世界各地經受了很多世紀的迫害,反猶太主義被前所未有的大屠殺推到頂峰。明天,我將參觀布痕瓦爾德,那裡曾是猶太人遭受納粹奴役、折磨、殺害和被毒氣致死的集中營之一。600萬猶太人慘遭殺害──這超過了今天以色列的全部猶太人口。否認這一事實是站不住腳的,無知的,仇視性的。威脅毀滅以色列──或不斷重復有關猶太人的惡意成見──是極其錯誤的,而且只會在以色列人心目中喚起這一最痛苦的記憶,同時阻礙這個地區人民應得的和平。

然而,同樣不能否認的是,巴勒斯坦人民──穆斯林和基督徒──在尋找家園的過程中歷經苦難。60多年以來,他們承受了流離失所的痛苦。許多人在西岸、加沙以及鄰國土地的難民營裡等待著他們從不曾過上的和平與穩定的生活。他們每天忍受著由占領帶來的大大小小的羞辱。所以,毋庸置疑:巴勒斯坦人民的境況是不能容忍的。美國對巴勒斯坦人追求尊嚴、機會和自身國家的合理抱負不會置之不理。

幾十年來,一直存在著一種僵持局面:有著合理追求的兩族人民,因各自的痛苦歷史而使妥協可望不?及。相互指責並不難——巴勒斯坦人指責由以色列建國而造成的流離失所,以色列人指責貫穿其全部歷史的來自境內外的敵意和襲擊。然而,如果我們僅僅從一方或另一方來看待這一衝突,我們將無視事實:實現雙方願望的惟一出路是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安全共存的兩國解決方案。這符合以色列的利益,符合巴勒斯坦的利益,符合美國的利益,符合世界的利益。因此我將親自致力於取得這一結果。各方根據“路線圖”已同意承擔的義務是明確的。為了實現和平,現在是他們──以及我們各方──應該履行自己職責的時候了。

巴勒斯坦人必須放棄暴力。暴力抵抗和屠殺不能達到目的。在幾個世紀裡,美國黑人奴隸遭鞭打,受種族隔離的凌辱。然而,最終導致獲得全面平等權利的不是暴力,而是對美國建國核心理想的和平與執著的堅持。同樣的經歷也可在從南非到南亞,從東歐到印度尼西亞的其他國家人民的歷史中看到。這個經歷揭示了一個簡單的真理:暴力是死路一條。曏睡夢中的以色列兒童發射火箭炮或炸死公共汽車上的老嫗,既非膽識也非力量的錶現。它不是在申明道義權威,而是在喪失道義權威。

現在是巴勒斯坦人致力於如何進行建設的時候了。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必須發展治理能力,建立為人民的需求服務的機制。“哈馬斯”確實在一些巴勒斯坦人中擁有支持,但他們也有責任。要為實現巴勒斯坦的抱負而發揮作用,“哈馬斯”就必須停止過去的暴力,遵守過去的協議, 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

與此同時,以色列人必須意識到,正如以色列的生存權不能被剝奪一樣,巴勒斯坦的生存權也不能被剝奪。美國不接受以色列繼續建造定居點的合法性。這一做法違反了過去的協議,有損實現和平的努力。現在是停止這些定居點的時候了。

以色列也必須履行其義務,確保巴勒斯坦人能夠生活、工作、建設其社會。正如摧毀巴勒斯坦人的家庭一樣,加沙持續的人道危機無益於以色列的安全,西岸缺乏機會也同樣如此。巴勒斯坦人民日常生活的改善必須是通曏和平之路的一個關鍵部分。

最後,阿拉伯國家必須認識到,阿拉伯和平倡議(Arab Peace Initiative)是一個重要的開端,而不是責任的終止。阿-以衝突決不應再被用來轉移阿拉伯國家人民對其他問題的視線。相反,它應成為一個行動的號召,幫助巴勒斯坦人民發展維系國家的機制;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選擇進步,而不是自我消耗地曏後看。

美國將使我們的政策與追求和平者的政策協調一致。無論在公開場合還是非公開場合,我們將對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說同樣的話。我們不能把和平強加於人。但是,在非公開場合,許多穆斯林承認以色列不會消失。同樣,許多以色列人也承認建立巴勒斯坦國的必要性。時不我待,我們必須基於人所共知的事實行動起來。

眼淚已流得太久;鮮血已灑得太多。我們大家都有責任為這樣一天的到來而奮鬥,那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母親能夠看到自己的孩子毫無恐懼地長大,三大信仰的聖地(Holy Land)成為天意屬望的和平之地,耶路撒冷是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安全和永久的家園,並像伊斯拉(ISRA)故事中摩西、耶穌和穆罕默德(頌安)共同祈禱那樣,成為亞伯拉罕所有子孫和平相處的地方。

第三個造成緊張關係的原因涉及國家在核武器問題上的權利和責任,對此,我們必須達成共識。

這個問題是美國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之間關係緊張的一個根源。多年來,伊朗在某種程度上用它與我的國家的對立來給其自身定位。伊朗與美國之間確實有著坎坷的歷史。在冷戰期間,美國對伊朗的民選政府被推翻起了作用。自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在劫持人質和對美軍及平民發動的暴力事件中扮演了角色。這一歷史眾所周知。我沒有選擇自陷於過去,我已經曏伊朗領導人和伊朗人民錶明,我國已做好曏前邁步的准備。對於伊朗而言,現在的問題不在於反對甚麼,而在於它希望建設甚麼樣的未來。

消除數十年的不信任決非易事,但是我們有勇氣、有正氣、有決心曏前邁進。我們兩國之間有許多問題有待商討,我們願意在沒有先決條件的情況下基於相互尊重曏前邁進。但是,有關各方都很清楚,在核武器方面我們已經處在一個決定性關頭。它所關係到的不單純是美國的利益,而是為了阻止一場可能會使中東地區和全世界走上一條極其危險的道路的核武器競賽。

我理解有些人針對一些國家擁有核武器而其他國家沒有核武器而提出的抗議。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應挑選哪些國家可以擁有核武器。因此,我堅決重申,美國承諾爭取建立一個任何國家都不擁有核武器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包括伊朗——如果它履行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on-Proliferation Treaty)承擔的責任,就應當有權獲取用於和平目的的核能源。這一承諾是這項條約的核心,應為條約各方全面遵守。我希望這個地區的所有國家都支持這一目標。

我要講的第四個題目是民主。

我知道,近幾年來在推進民主方面存在爭議,而且許多爭議與伊拉克戰爭有關。所以,我要明確錶示:沒有任何一種政府體制能夠或應該被一個國家強加給另一個國家。

但是,我並不因此而減少我對代錶人民意願的政府的承諾。每個國家以植根於本國人民傳統的各自方式給這一原則賦予生命力。美國並不自認知道甚麼是對所有人最為有益的做法,正如我們不會主觀選擇和平選舉的結果一樣。但是我確實堅信,某些東西是所有人都渴望的:能夠暢所欲言並對自己被管理的方式有發言權;對法治和司法公正有信心;政府施政透明,不盜竊人民財富;以及有自由按自己選擇的方式生活等。這些不是美國人的發明,這些是人的權利,因此美國在各地都支持這些權利。

實現這一諾言沒有直線可循,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保護這些權利的政府最終會更穩定、更成功、更安全。壓制思想決不會讓這些思想消失。美國尊重世界各地一切和平、守法人士的發言權,即使我們與他們意見不一。我們將歡迎所有民選的和平政府——只要這些政府在施政時尊重本國人民。

最後一點很重要,因為有些人只是在不當政時呼吁民主,一旦大權在握,他們就殘暴壓制他人的權利。無論植根於何處,民有和民治的政府為所有當權者設定了一個標準:你必須通過人民的許可保持權力,而不是採用強迫手段;你必須尊重少數派的權利,本著寬容和妥協的精神參與;你必須把人民的利益以及合法的政治程序至於自己的政黨利益之上。沒有這些要素,單憑選舉無法實現真正的民主。

我們必須共同解決的第五個問題是宗教自由問題。

伊斯蘭教擁有值得自豪的寬容的傳統。這一點我們在宗教法庭時期安達魯西亞(Andalusia)和科爾多瓦(Cordoba)的歷史上看得很清楚。我童年時在印度尼西亞親眼所見,在這個穆斯林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虔誠的基督教徒可以自由地從事禮拜活動。這種精神是我們今天所需要的。每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應能聽從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靈魂的驅使,自由地選擇宗教信仰和過自己的宗教生活──無論??們選擇的是何種宗教。這種寬容精神對宗教的興旺是必不可少的,但現在受到了來自多方面的挑戰。

在某些穆斯林中,有一種令人不安的傾曏:通過排斥他人的信仰來顯示對自己的信仰之忠誠。豐富的宗教多樣性必須得到維護──無論是黎巴嫩的馬龍派教徒(Maronites)還是埃及的科普特教會成員(Copts)。另外,如果我們能夠誠實地對待這個問題,穆斯林內部的裂隙也必須彌合,因為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分歧在某些地方已導致悲慘的暴力,特別是在伊拉克。

宗教自由對各族人民能否和睦相處至關重要。我們必須經常認真地考慮我們保護宗教自由的方式。例如,在美國,有關慈善捐款的規定加大了穆斯林履行宗教捐助義務的難度。為此,我承諾與美國穆斯林共同努力,以確保他們能夠施行天課(zakat)。

同樣,西方國家必須避免妨礙穆斯林公民按照自己的意願從事宗教活動—例如,不能對穆斯林婦女的著裝進行強制規定。我們不能以自由主義為幌子敵視任何宗教。

的確,信仰應有助於我們休戚與共。因此,我們正在美國制訂一些新的服務計劃,使基督徒、穆斯林和猶太人共同參與。因此,我們歡迎阿卜杜拉國王倡導的宗教間對話和土耳其在文明聯盟(Alliance of Civilizations)中發揮的領導作用。在全世界各地,我們可以使宗教間對話發展成宗教間服務,通過各種連接各族人民的橋梁促使我們採取行動推進共同的人道精神──不論是在非洲抗擊瘧疾, 還是在自然災害後提供救援。

我要談的第六個問題是婦女的權利。

我知道在這個問題上存在著爭論,在座的各位就是例證。西方某些人認為一位婦女選擇遮蓋自己的頭髮即說明不那麼平等,我反對這種看法。但我確實認為剝奪婦女的教育權利就是剝奪了婦女的平等權利。婦女受到良好教育的國家有極大的可能實現繁榮,這種情況決非偶然。

我希望明確錶示:婦女的平等權利絕不僅僅是伊斯蘭教的問題。在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印度尼西亞,我們看到這些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國家選舉了婦女領導人。與此同時,在美國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以及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爭取婦女平等的鬥爭仍在持續。

我深信,我們的女兒們也能像我們的兒子們一樣為社會作出很大貢獻。讓全人類—包括男人和女人—充分發揮其潛力將促進我們的共同繁榮。我並不認為,婦女為了獲得平等必須作出與男人相同的選擇,我尊重在生活中選擇承擔傳統角色的婦女。但是,這應當是她們自己的選擇。因此,美國願意與任何一個以穆斯林為主體的國家進行合作,支持提高女童識字率,並通過小型信貸幫助年輕婦女創業,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要談的最後一個問題是經濟發展和經濟機會。

我知道對許多人來說,全球化的景象充滿著矛盾。因特網和電視能傳播知識和信息,但同時也會展示露骨的性行為和肆無忌憚的暴力。貿易可以帶來新的財富和機會,但也會造成巨大的分化和社區的演變。在所有的國家──其中也包括美國──這種變化可以引起恐懼,擔心現代化會意味著我們失去對自己的經濟選擇、對政治,最重要的是對自身特徵的控制──那些我們摯愛的有關我們的社區、我們的家庭和我們的宗教信仰的方方面面。

但我知道,人類的進步不可阻擋。發展與傳統並不矛盾。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在保持自己特有文化的同時發展了經濟。在從吉隆坡到迪拜的穆斯林占主體的國家內,也出現了同樣驚人的經濟進步。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穆斯林社區都站在創新和教育的前列。

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發展戰略絕不能僅僅建立在地下資源的基礎之上,在年輕人失業的情況下,發展也不可能持續。很多海灣國家因豐富的石油資源而享有富足的生活,其中有些國家已開始專註於更廣泛的發展。但是,我們大家都必須認識到,教育和創新將成為21世紀的資本,而太多穆斯林社區對這些領域投資不足。我正在我的國家強調這一點。過去,美國特別重視這一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如今,我們將尋求更廣泛的接觸。

在教育領域,我們將擴大交流項目,增加奬學金,就像我父親,當年就是靠奬學金有機會去美國的。與此同時,我們將鼓勵更多的美國人到穆斯林地區學習。我們將安排有前途的穆斯林學生到美國實習,為世界各地的教師與兒童投資發展在線教學,創造新的在線網絡,讓堪薩斯的青少年能夠即時與開羅的青少年進行網上溝通。

談到經濟發展,我們將建立新的商務志願隊,與穆斯林為主體的國家中的同行結成伙伴。我將在今年主持一次創業峰會( Summit on Entrepreneurship),以確定我們如何能夠深化美國與全世界穆斯林社區中的工商領導人、基金會及社會企業家之間的關係。

在科學技術領域,我們將發起一項新的基金以支持穆斯林為主體的國家中的技術發展,幫助將創意投入市場,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我們將在非洲、中東及東南亞地區開設促進科學事業中心,並任命新的科學事務特使,就有關計劃進行合作,以開發新型能源、創造有利環保的工作機會、使檔案數字化、使水資源潔凈化,並種植新型作物。今天我宣佈與伊斯蘭會議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Islamic Conference)的一項新合作,旨在根除小兒麻痹癥。我們還將謀求擴大與穆斯林社區的合作關係,以促進兒童和婦女健康。

所有這一切必須通過合作關係來實現。美國人已准備與各國政府及公民、社區組織、宗教領袖及穆斯林社區的公司企業攜手努力,幫助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

我所談到的這些問題並不能輕易解決。然而,我們有責任攜手努力建設一個我們所追求的世界——一個極端主義分子不再威脅我們的人民、美國軍隊返回家園的世界;一個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在各自國家中和平安全、核能僅用於和平目的世界;一個政府服務於人民、上天所有子民的權利都得到尊重的世界。這些是共同的利益。這是我們所追求的世界,但我們只有攜手共進才能如願以償。

我知道有很多人──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懷疑我們是否能創造這個新的開端。有些人急於煽風點火製造隔閡,成為前進路上的絆腳石。有些人認為不值得付出這樣的努力──他們說我們註定要有分歧,文明的衝突在劫難逃。還有很多人只是對變化是否真能發生疑慮重重。有太多的恐懼感,太多的不信任。但我們若甘於被過去束縛,就永遠無法前進。我特別要對各國各個信仰的年輕人說——你們,比任何人都有能力重建這個世界。

我們所有人都不過是這個世界的匆匆過客。問題在於,我們是把這段時間花在導致我們分裂的東西上,還是全心致力於一種努力──一種持久努力──以尋求共同之處,以我們爭取為子孫後代創造的未來為重,並尊重全人類的尊嚴。

結束戰爭比發動戰爭要難。看到與別人的共同之處比看到不同之處要難。我們應該選擇正確的道路,而不只是容易的道路。而這正是信仰給我們指明的方曏。所有宗教都有同一個核心原則──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條真理超越國家與民族──這一信念不是新出現的;不是黑色的、白色的或棕色的;也不代錶基督教?伊斯蘭教或猶太教。這種信仰孕育於文明的搖籃,至今跳動在億萬民眾的心間。它是對他人的信任,它是促使我今天來到這裡的原因。

我們有能力把世界變成我們所希望的那樣,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勇於開創新的開端,同時謹記經文的訓導。

《古蘭經》告訴我們:“人類!我們創造了你男人和一個女人;我們讓你們成為國家和部落以便彼此相識。”

《塔木德經》(Talmud)告訴我們:“全部《托拉》(Torah)都是為倡導和平。”

《聖經》(Holy Bible)告訴我們:“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

世界人民能夠和平共處。我們知道這是主的旨意。現在,這必須是我們在地球上的使命。

謝謝你們,願主賜予各位平安。非常感謝你們。謝謝你們。

(完)

當地時間下午2時05分


歐巴馬中東演講 剩菜大雜燴

當歐巴馬被選為美國總統時,許多第三世界的人們如被解放了的奴隸般興喜若狂,期待這位美國黑人總統能為長久以來的白人至上價值觀帶來不同的新希望。尤其是在西方挾著先進的科技支配了近代兩百年的世界歷史,使得西方近代文明的價值觀成為主流,然而此一現象卻也凸顯了非西方文明的非主流(甚至是落伍)的地位,因此,這種西方現代文明的優越論,是造成今天世界不同地區、不同族群與不同文化間對立局面的根源。

如今,歐巴馬就職後,開始一一來遂行其政治理念與承諾時,大家期待已久的歐巴馬之中東政策終於上場了。首先,他在近一兩個月來先拋出「兩國方案」,並與一些重要的中東國家領袖會面,交換意見,如以色列的新總理納坦雅胡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統阿巴斯。但是,此一兩國方案議題卻遭到以色列的斷然拒絕,而胎死腹中。

於是,在各方期待歐巴馬能更積極地端出中東大餐時,他終於進行他的此趟重要的中東行,並在埃及發表了全球矚目的中東行演講,他的演講內容著重六大主題:一、面對恐怖組織與極端團體的挑戰。二、以色列、巴勒斯坦與阿拉伯國家間的關係。三、(針對伊朗的)核子武器問題。四、民主。五、宗教信仰自由。六、女權問題。

從歐巴馬演講所提及的問題,我們不難看出撰稿者依然流露西方文明主流價值觀,亦即歐巴馬的中東政策其實還是延續著,傳統美國與西方價值與利益的追求,換句話說,對於真正如何解決中東問題,仍然是未多所著墨,或是不敢著墨。

雖然,歐巴馬總統在面對阿拉伯國家與伊斯蘭國家的領導人,採取的尊敬或低姿態的舉止(如之前對沙烏地阿拉伯國王的彎腰鞠躬),使得人們覺得他或許會有一番新作為,但是,從他這篇演講內容來看,真是一道過夜剩菜的大雜燴。

【2009/06/05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469570
美帝混球 楊鬼甦棣(轉貼)楊甦棣:盼今年 台灣重新開放美國牛肉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楊甦棣:盼今年 台灣重新開放美國牛肉

今年為牛年,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AIT)楊甦棣今天表示,台灣在開放牛肉市場上的正面訊息令他們感到鼓舞,希望是在牛年年初,台灣市場重新全面開放美國牛肉。

美國商會晚間舉辦「謝年飯」,邀請楊甦棣發表演講,楊甦棣重申希望台灣市場重新開放美國牛肉,讓台灣消費者能夠再一次購買美味、安全、帶骨的美國牛肉。

楊甦棣表示,他們也希望台灣能夠根據可靠的科學,並符合世貿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和食品法典委員會等組織訂立的國際標準,來制定有關豬肉、稻米和其他進口農產品的政策及標準。

他指出,有待討論的一個問題是為多項產品訂立安全和其他標準,如果台灣訂出的標準,在實質上會排斥已經達到或超越國際標準的美國產品,那將妨礙美國公司參與台灣的市場;也讓台灣消費者沒有機會購買到安全、優質、在美國十分普遍的美國商品。

他說,在過去幾月就看見這種例子,從天花板磁磚到消防車,如此損失的貿易全部加起來不下數億美元。

楊甦棣表示,另一個問題是藥品定價,台灣官員表現了與業者討論這個問題的意願,但是這方面進展很重要,可以保障台灣病患得到現有最好的治療,美國的公司也能得到其創新產品應得的價格。

楊甦棣指出,美台關係仍然極其重要,原因在於每年600億美元的貿易、對彼此相互的投資達數百億美元。另外,他也提到,美台關係極及重要的另一個原因也是在於深厚的民間關係深入美台社會的每個層面。

他舉例,就連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參加就職典禮的禮服,台灣也有某些功勞。

【2009/03/05 中央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315691
中美領袖 都是馬桶(轉貼)歐巴馬施政滿意度首次跌破六成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民調:歐巴馬施政滿意度首次跌破60%

蓋洛普民意測驗中心最新民調顯示,美國人民對歐巴馬總統的施政滿意度降到59%。這是歐巴馬上任以來,滿意度首次跌破60%。

這項於21日至23日進行的全美民調顯示,59%民眾對歐巴馬施政表示滿意,25%表示不滿意,16%沒有意見。

歐巴馬上任第一週,民眾對他的施政滿意度打了一個69%的高分。但在短短五週內,他的施政滿意度已掉了10個百分點。

民調顯示,歐巴馬上任以來,施政滿意度一路下跌。第一週為69%;第二週為66%;第三週為63%;第四週為62%;第五週為59%。五週平均滿意度為64%。

蓋洛普分析,歐巴馬的施政滿意度下跌,主要是獨立人士的態度從支持轉為觀望,即沒有意見;共和黨籍民眾的支持度變動不大;民主黨籍民眾的支持度則微幅下跌。

民調顯示,獨立人士對歐巴馬的支持度,從上週的62% 下降為本週的54%;共和黨籍民眾的支持度繼續維持在27%;民主黨籍民眾的支持度則從89%降為86%。

蓋洛普說,這項最新民調是於歐巴馬24日晚間對國會發表演說之前所作。歐巴馬首次對國會演說,是否會對民眾的支持度產生影響,尚待觀察。

這項民調是於21日至23日在全美訪問1553位成年公民,抽樣誤差在正負3個百分點之間。

【2009/02/25 中央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303556
(轉貼) 沒有美國的世界?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有美國的世界?
《沒有美國的世界》(The World Without US),這部大約90分鐘的影片值得關注國際關係的人上網看一看。影片一開始演員便強調,美國不應繼續浪費納稅人的金錢來保衛他國。美國真有可能撒手不管?若真有那天的到來,沒有美國的世界會是甚麼模樣,令人好奇。
《沒有美國的世界》(The World Without US),這部大約90分鐘的影片值得關注國際關係的人上網看一看。影片一開始演員便以模擬總統候選人訴求選民認同政見的方式強調,美國不應繼續浪費納稅人的金錢來維持全球各地大約90多個軍事基地保衛他國,而是應將每年高達4千2百多億美元的軍事預算用於國內建設,創造工作機會,讓美國回歸為「正常」的民主國家。美國真有可能撒手不管?若真有那天的到來,沒有美國的世界會是甚麼模樣,令人好奇。

小時候爲了逃離羅馬尼亞家園的戰火,勇敢隻身徒步穿越匈牙利,最終抵達奧地利獲得難民身分而成功移居美國的製作人米契‧安德遜 (Mitch Anderson), 由於不解為何美國會陷入伊拉克戰爭的泥沼,於是在2005年春天開始構思製作此片,試圖解答。全片共分三部份來探討問題:歐盟是否能夠取代美國、中東石油及其糾結、以及亞洲的南韓、台灣和日本的防衛問題。針對台海問題,製作人更是親自來台拍攝台灣海軍且訪問前立委蕭美琴、羅致政教授及蔡瑋教授。最後的答案很清楚:這個世界不能沒有美國。內容雖有未盡詳細之處,卻相當發人省思。

帝國

的確,冷戰結束後,世上再也沒有一個國家能與美匹敵。半個世紀過去了,美國仍繼續提供日本、德國、南韓等經濟大國軍事安全保障;俄國、中國雖然重新再起,但現階段仍必須在許多議題上與美國合作,多數世人對美國有著相當的期待。對傳統保守派 (Neo-conservatives) 來說,這是難得的歷史機會,在沒有其他強權挑戰及約束的狀況下去大力推行民主,傳播理念,建構屬於自己的國際秩序。這也是現代歷史上的第一次。

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單極的美國紀元 (American unipolar age)。特別是911後,反恐戰爭讓布希團隊相信,尊重他國主權是有條件的 (Contingent Sovereignty),並擁有「先發制人」(Preemptive Strike) 的權利。入侵伊拉克,讓美國保守派的單極世界觀更顯真實。美國是不是「帝國」 (American Empire) 的爭論回來了。

美喬治亞城大學教授約翰‧伊肯柏里 (G. John Ikenberry) 認為,美國不僅是一個追逐自身利益的超級強權,美國的霸權 (Hegemony) 也是各國支持建構現今世界秩序下的產物。如果將「帝國」(Empire) 的定義放鬆,美國絕對符合其定義。牛津大學歷史學教授也是影片製作期間的主要顧問里爾‧佛格森 (Niall Ferguson) 在其《巨像:美國帝國的代價》一書中,更是將現今的美國力量比喻為超越歷史上任何一個帝國的「新羅馬」(new Rome)。在他眼下,美國是一個「自由帝國」(Liberal Empire),藉著維持和平來捍衛公共利益,維持海上與空中的通暢自由及管理國際金融貿易體系。

伊肯柏里教授認為,對大多數國家而言,美國所領導的是一個可以在內部互相協商的國際秩序。它有三項特質:保障公共利益,支持開放貿易的政權;透過規則與組織來運作力量;以及弱小國家擁有同樣發聲的機會。歷史學者查理士‧邁爾 (Charles Maier) 更是將此特色取名為「共識型帝國」(Consensual Empire) 。

美國不承認自己是「帝國」,但美國的全球領導力 (Leadership)卻是真實的。而這份自二次戰後以來的真實感更是根植於他人的信賴之上。佛格森教授希望美國能承認自己的帝國身分,因為這有助於自己認清所擔負的道德責任。或許就是因為不承認自己是帝國,在過去7年多,反恐戰爭讓美國快速喪失理想性、合法性、自信心與他人信賴。在多數世人眼中,布希領導的美國變成只知一昧追求自身利益、權力的「侵略者」。無怪乎,他成了美國歷史上,民意最差的卸任總統。

巧實力

2004年最早提出「巧實力」(Smart Power)的現任人權觀察組織 (Human Rights Watch) 首席執行長蘇珊‧羅塞爾 (Suzanne Nossel),在其文章中就大力批評布希政府的偽善。她說,布希的外交政策雖是打著民主與人權旗號,但實際上卻是具有侵略性的單邊政策 (unilateralism)。「不被他人視為民主的超級強權,是無法贏得信任去承擔自由主義保護者一職。」

她強調,美國應回到自由國際主義 (Liberal Internationalism) 原則 ,重拾世人對美國的信任,遵循伍德羅‧威爾遜 (Woodrow Wilson) 的理想主義去建構國際秩序。如同過去領導對抗蘇聯,美國力量本身並非永遠是最佳的選擇,美國應積極透過道德理想的力量號召他人認同,透過國際組織一起努力,贏得安全與重塑美國領導力。

1月13日美參議院聽證會上,希拉蕊‧柯林頓 (Hillary R. Clinton) 不下10次引用「巧實力」(Smart Power) 的概念來闡述她擔任國務卿 (Secretary of State) 後的外交理念。她說,美國必須加強世界的領導力,確立美國在世上是一個正面的力量。為此,美國必須廣交朋友,少樹立敵人,共同對抗威脅,並抓取機會。她也在聽證會上強調,軍事力量雖是需要的,但僅是最後的手段,美國會加強利用國際組織與他國合作,加強經濟發展,共同解決爭端。「我們必須與他人、和其他國家共同找到相同的價值與目的,如此我們才有可能克服仇恨、暴力、失望與失序。」

《重塑美國領導力》(Renewing American Leadership),這篇是歐巴馬在2008競選時針對美國外交政策所發表的一篇重要文章。文中他雖未引用「巧實力」名詞,但他的外交理念卻與羅塞爾女士互相呼應。「美國的任務在於提供可以與人共享安全與價值的全球領導力。」「我們的理念在於希望,這是我們為何可以戰勝恐怖主義的地方。」

在喬瑟夫‧奈伊教授 (Joseph S. Nye) 與理查‧阿米塔吉教授 (Richard L. Armitage) 的主持下,美國戰略研究中心 (CSIS) 更在2006年特別針對「巧實力」進行研究。報告中提及:「勝利的定義已經改變了。勝利決定於是否能夠贏取他人站在同一陣線,以及是否能夠幫助他們建立民主且有能力的國家。」

簡單的說,歐巴馬的外交政策就是要回到「以德服人」的理念上,重拾領導威信。不管是「帝國」,還是外交關係協會主席理查‧哈斯 (Richard Haass) 所說的 「分眾化時代」 (The Age of Nonpolarity),現階段國際秩序仍需美國繼續領導與保障的事實是無庸置疑的了。

【2009-01-24 聯合新聞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238389
美帝猶太人撐腰騙子?(轉貼)阿拉伯世界 聞希拉蕊色變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阿拉伯世界 聞希拉蕊色變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挑選鷹派大將出掌外交與國安政策,引發歐巴馬出賣反戰立場的議論,而希拉蕊‧柯林頓立場極端親以色列,看在阿拉伯世界眼裏,尤其是巴勒斯坦人,對這位前第一夫人將出任國務卿,更是神經緊繃。

據稱歐巴馬有意讓前北約司令瓊斯(James Jones)出任國家安全顧問,亞利桑納州長珍娜‧納波里塔諾(Janet Napolitano)擔任國土安全部長,還會讓現任國防部長蓋茲(Robert Gates)留任。

歐巴馬頻向老布希任內的國家安全顧問史考克羅(Brent Scowcroft)請益,瓊斯的晉升和蓋茲的留任均與老史推薦有關,顯示老派保守現實主義者有可能班師回朝,讓支持者強烈質疑他已將革新與改變的拋諸腦後。

儘管歐巴馬的發言人強調歐巴馬立場不變,新的人事安排讓支持者懷疑,歐巴馬將出賣伊拉克立場,不會積極於16個月內,將所有美軍撤回,且不再與流氓國家往來。

歐巴馬顯然認為新政府必須要能馬上上手,尤其是外交與經濟方面。這讓華府新一代的反伊戰外交政策分析家極端焦慮,他們挺身支持歐巴馬,現在卻可能連在政府內做個中級主管也無望,更別談日後的青雲路。

希拉蕊於6月民主黨初選時,曾在向來挺她的親以色列遊說團體AIPAC的一項場合中揚言,若伊朗以核武攻擊以色列,美國定會「消滅」伊朗。她又說,巴勒斯坦的激進組織「哈瑪斯」若不摒棄恐怖主義,美國即不應與其和談。

阿拉伯世界極為擔心,希拉蕊因為以色列,無法以公平眼光看待他們,未來數周,他們將密切觀察美國外交政策的變化。

話雖如此,希拉蕊曾在1998年與柯林頓政府脫鉤,稱巴人應有自己的國家,而分析家也認為,希拉蕊上台,應會致力推動以巴和平。至於伊朗核子與伊拉克政治前途問題,接近希拉蕊的人士認為,她定會為歐巴馬與美國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案。

【2008/11/24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115957
政治癡呆之選擇 美國終將有噩夢(轉貼)女性、年輕人與拉丁裔選黑人歐巴瑪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勝利之鑰》女人黑人年輕人 歐巴馬狂掃

出口民調顯示,歐巴馬大贏婦女、黑人、西班牙語裔、卅歲以下選民,及初次投票的廿歲選民票,白人、高齡選民和勞工階級則支持馬侃居多。

婦女票超過一半、西裔票三分之二、幾乎所有黑人票都歸歐巴馬。在卅歲以下的選民方面,歐巴馬和對手得票率是二比一。

婦女票幾乎向來都是民主黨打贏總統選戰的關鍵。男性選民方面,歐巴馬得票也多於馬侃,只是幅度不像婦女票那麼大。

初次投票的廿歲出頭選民是歐巴馬主打目標,他得票三比一壓倒馬侃。

新選民有五分之一是黑人,是黑人在所有選民中所占比例的兩倍。

廿六歲的紐約人珍妮佛‧桑德森向來投共和黨的票,這回改了,她說:「別告訴我爹,我投了歐巴馬。」她說,馬侃的搭檔裴林令她倒胃口。

【編譯田思怡/報導】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的最大話題是:美國白人會不會選一位黑人總統?答案是會。

如果四日去投票的全是白人,當選的會是共和黨的馬侃。但洛杉磯時報分析說,白人原本就傾向支持共和黨,自一九六四年的詹森以來,沒有一位民主黨候選人贏得多數白人選票。

歐巴馬這次贏得的白人選票,不比最近三次總統選舉的民主黨候選人差,甚至比2004年的柯瑞還強。這顯示選民沒有種族歧視,連被視為最不可能接受歐巴馬的小鎮藍領階級白人,都投歐巴馬。

【2008/11/06 聯合報】

71%新選民、66%年輕人挺歐巴馬

  • 2008-11-06
  •  
  • 中國時報
  •  
  • 【楊明暐/綜合報導】

     二○○八年美國大選的出口民調顯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得到年輕、非裔和首次投票選民異乎尋常的支持,也比較受女性青睞,使他順利贏得大選。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肯雖獲得老一輩和福音派基督徒選民支持,但他原本在男性選民中的領先優勢卻消失殆盡。

     美國幾家大媒體出資成立的「全國選舉聯合調查團」(NEP)在各地投票所對選民進行調查訪談,結果顯示歐巴馬成功動員了他的重要支持者。此外,絕大多數選民認為經濟是這次最重要的議題。

     九成五非裔票 一面倒支持

     出口民調顯示,歐巴馬獲得大量年輕人和新選民的支持,可謂前所未見。卅歲以下選民中,他的支持率達到可觀的六六%,比過去任何一屆大選候選人在同一年齡層得到的支持都高出甚多。麥肯的支持率則為三一%。

     在首次參加投票的選民中,歐巴馬的支持率更高達七一%,遙遙領先麥肯的二九%。二○○四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凱瑞得到五三%新選民支持。

     麥肯在年老選民中仍保有共和黨既有的優勢,但二○○四年支持布希的中年選民,許多人已轉而支持歐巴馬。

     在非白人選民方面,非裔選民本來就堅定支持民主黨,歐巴馬這次對他們的動員達到空前的程度。他拿下九五%的黑人選票,麥肯只得到四%。

     歐巴馬在西裔選民也大有斬獲。四年前西裔是布希勝選的關鍵因素之一,而歐巴馬這次得到六六%西裔選票,比二○○四年凱瑞拿下的六○%更多。

     逾半婦女青睞 也加分不少

     麥肯拿下五五%白人選票,歐巴馬則拿下四三%。但與四年前相較,共和黨在白人選民中的領先優勢下降了不少。

     歐巴馬還得到婦女的強大支持,超出民主黨往常的領先幅度。他拿下五六%的婦女票,上次凱瑞則得到五一%婦女選民支持。

     在男性選民方面,歐巴馬也幾和麥肯戰成平手。四年前,五五%男性選民把票投給共和黨的布希,凱瑞得到四五%。

     維吉尼亞大學政治學教授賴瑞.薩巴托指出,歐巴馬成功吸引到婦女票,是他贏得勝選的最重要關鍵之一。

     佔選民總人數四分之一的福音派基督徒,仍堅定支持共和黨。儘管歐巴馬力圖拉攏,麥肯仍囊括四分之三福音派基督徒選票,和前兩屆大選沒有太大差異。

     薩巴托說,麥肯提名阿拉斯加州州長裴林為副手,有助他保有福音派基督徒的支持,但整體來說,裴林對麥肯的選情是個負數。超過六○%受訪者認為她無法在必要時勝任總統職務;認為她可以的,只有三八%。

     支持熱情過人 決定性力量

     出口民調還顯示,選民最關切的是經濟,六二%選民認為經濟是美國面臨最重要的議題。一○%選民認為伊拉克最重要,九%認為是反恐,其餘九%認為是健保。選民被問到對當前經濟情勢的看法時,認為情況糟透了的,往往是最堅定支持歐巴馬的人。

     薩巴托表示,扣除其它因素,困頓的經濟情勢通常預示在野黨能贏得勝選。不過,決定選舉結果的最大因素,可能要算是「熱情鴻溝」(enthusiasm gap),也就是麥肯和歐巴馬的支持者在熱情強度上的差異。

     歐巴馬的支持者有三分之一對於他有望勝選感到「興奮」,麥肯的支持者僅一四%。這種熱情會促成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增加,而被聯繫的人有八成會去投票,顯見這一熱情對贏得選票很有幫助。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089355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