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他山之石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榜樣】兩輛前導車 搞定首長車事
 瀏覽6,338|回應22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badminton

梅峰 瑞典隆德大學留學生

台北的特勤交通管制一直是特權之表徵,民怨之來源,對現在人民作主的時代,尤其是莫大之諷刺,難怪中華民國之交通,嚇壞所有的外賓與僑胞,因為這些大官當了權,就忘了當初之不平,也不再看到惡劣的交通狀況,這樣又如何會去改善交通呢?筆者在台時每遇這種交通擁塞久候路口的時候,即火冒三丈,因為難道我們國家主人的時間就不值錢,而被這些公僕如此反客為主的欺負。馬市長這次開砲,小市民一定大快人心,希望他當總統後,能記取這個教訓。

不過筆者近年來在歐洲十多國遊歷,卻對某國(好像是荷蘭海牙)之處理方式印象極為深刻,因為就只是兩部前導摩托車,竟然就將此棘手問題輕易解決。筆者對細節已不復記憶,因為整個過程不超過一分鐘,但基本上就是由前導警用高檔摩托車上之後座警員,在碰到紅燈時,隨即下車以哨音及手勢指揮,暫時擋住兩邊之來車,讓此時後面放慢速度行駛之車隊迅速穿過,前導車隨即再快速超前繼續引導車隊。

依筆者觀察此舉應只在不讓車隊碰到燈號障礙,似無清空馬路之意,否則不會只有兩輛前導摩托車。筆者亦不確定當時享此禮遇者是何種身分,但印象中好像是該國之外賓,因為有看到國旗。真不知他們的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和卸任總統是否享此不該有之特權,尤其是後三者。

當然歐洲之交通狀況與台北不同,一般來說通衢大道不多,且車輛不但秩序井然,數量更沒這裡這麼多,但北市交通大隊如能舉一反三,仔細規劃,甚至來歐洲考察的話,應能在尊重外賓的考量下,解決此長久以來令所有主人翁詬病,耗費大量警力,散盡國家稅金的沈痼。

首頁 | 意見評論 | 民意論壇

兩輛前導車 搞定首長車事

蔡佳燕/研究生(投縣埔里)

台北市的特勤交通管制一直是特權之表徵、民怨之來源,在人民作主的時代,尤其是莫大之諷刺,難怪中華民國之交通,嚇壞外賓與僑胞。大官當了權,就忘了當初之不平,也看不到惡劣的交通狀況,這樣又如何會去改善交通呢?

過去在台時每遇這種交通壅塞久候路口的狀況,即火冒三丈,難道國家主人的時間就不值錢,而被這些公僕如此反客為主的欺負?

筆者近年來在歐洲遊歷十多國,對某國之處理方式印象極為深刻,因為就只是兩輛前導摩托車,竟然就將此棘手問題輕易解決:前導摩托車之後座警員在碰到紅燈時,隨即下車以哨音及手勢指揮,暫時擋住兩邊來車,讓此時後面放慢速度行駛之車隊迅速穿過,前導車隨即再快速超前繼續引導車隊。

當然歐洲之交通狀況與台北不同,通衢大道不多,且車輛不但秩序井然,數量更沒台北這麼多。

但是,台北市交通大隊如能舉一反三,仔細規畫,甚至來歐洲考察的話,應能解決此長久以來令所有主人翁詬病、耗費大量警力、散盡國家稅金的沉痾。

【2004/10/24 聯合報】

首頁 | 意見評論 | 民意論壇

兩輛前導車 搞定首長車事

梅峰/留學生(挪威奧斯陸)

台北市的特勤交通管制一直是特權之表徵、民怨之來源,在人民作主的時代,尤其是莫大之諷刺,難怪中華民國之交通,嚇壞外賓與僑胞。大官當了權,就忘了當初之不平,也看不到惡劣的交通狀況,這樣又如何會去改善交通呢?

過去在台時每遇這種交通壅塞久候路口的狀況,即火冒三丈,難道國家主人的時間就不值錢,而被這些公僕如此反客為主的欺負?

筆者近年來在歐洲遊歷十多國,對某國之處理方式印象極為深刻,因為就只是兩輛前導摩托車,竟然就將此棘手問題輕易解決:前導摩托車之後座警員在碰到紅燈時,隨即下車以哨音及手勢指揮,暫時擋住兩邊來車,讓此時後面放慢速度行駛之車隊迅速穿過,前導車隨即再快速超前繼續引導車隊。

當然歐洲之交通狀況與台北不同,通衢大道不多,且車輛不但秩序井然,數量更沒台北這麼多。

但是,台北市交通大隊如能舉一反三,仔細規畫,甚至來歐洲考察的話,應能解決此長久以來令所有主人翁詬病、耗費大量警力、散盡國家稅金的沉痾。

【2004/10/24 聯合報】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66569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服務大眾 利己利人(轉貼)美麥當勞 提供免費上網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麥當勞 提供免費上網

麥當勞公司宣布,自1月中起,全美逾萬家門市將提供免費無線上網,以吸引非用餐時段顧客,協助麥當勞從速食店轉型為人潮「終點站」。此舉可能進一步衝擊星巴克。

美國麥當勞資訊長葛魯姆(David Grooms)說,透過與AT&T 的合作,麥當勞全美1.1萬家可上網門市將取消每兩小時2.95美元的上網收費。據Wi-Fi廣告服務業者JiWire統計,這將使麥當勞成為美國最大免費上網「熱點」之一。麥當勞全美有近1.4萬家門市。

麥當勞希望,免費上網可以鼓勵顧客在非用餐時間選擇到麥當勞,一方面提振咖啡與點心的銷售,也可分散顧客來店時間。為塑造麥當勞成為「咖啡館」,麥當勞明年中起還將推出凍飲與冰沙。

葛魯姆說,這項決策是麥當勞邁向人潮「終點站」的一大進化,麥當勞不再滿足於成為人們用餐時才會光顧的場所,「我們要成為人潮終點站,免費上網自然是最佳策略。這是另一項長期投資,將幫助麥當勞成為市場屹立不朽的品牌。」

免費上網也將進一步威脅咖啡館的生意,使麥當勞與星巴克的競爭白熱化。儘管星巴克表示,麥當勞推出精品咖啡飲料,幫助大眾「升級」改喝精品咖啡,並未衝擊星巴克的生意,但星巴克每兩小時收費3.99美元的上網費,可能使精打細算的顧客改上麥當勞。

葛魯姆說,麥當勞將透過店內廣告與社群媒體宣傳,且免費上網服務沒有時間限制,也不需另外購買任何物品,「免費上網是為了開放網路以方便顧客,要免費就要徹底免費。」他未說明與AT&T合作的財務細節,或以往上網收費貢獻多少營收。

麥當勞在衰退初期表現不錯,但隨著失業率攀升,業績開始受到影響,11月同店銷售下滑0.6%,已連續兩個月下滑。為提振銷售,麥當勞上個月宣布擴大1美元早餐菜單。

非用餐時段「錢」景可期。拜推出精品咖啡之賜,單計非用餐時段,今年前九個月同店銷售成長6%,客流量增加3%。

【2009/12/17 經濟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739814
動腦筋解決問題才是正道 (轉貼)不需復名 中正民主並存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正紀念堂 也可一中各表

中正紀念堂恢復名稱的爭議並不是只有改名與不改兩種選擇,其實還可以維持現狀,擱置爭議,讓一個中正紀念堂各自表述(一中各表),讓不同名稱彼此和平共存。至於「大中至正」的匾牌,可以放在「自由廣場」背面,正好面對蔣公銅像。

誠如作家鄭鴻生所說,一個地方可以有多個名字,隨人叫,大家互相理解就好。例如他小時候台南老家附近的大綠地,有時叫神社,有時叫忠烈祠,又聽過更早的稱呼「檨仔林」,大家都知道是同一個地方。又例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可能因為名稱過長,至今還有很多人稱其舊名「新公園」,同志社群則稱其為「公司」。中正紀念堂過去也有個充滿反威權意味的民間戲稱「中正廟」,現仍可繼續沿用。其實連我們國家都是「中華民國」與「台灣」兩個名稱交互使用,一個紀念堂有幾個名稱又何妨?

就讓某些官方文件維持「台灣民主紀念館」名稱,但是立法院擱置不完成其改名案,公車捷運站牌則維持「中正紀念堂」,時間一久,民間自然會發展出一套稱法。

改名的爭議涉及了正名、去中國化的象徵統獨意義,因此往往勾動敏感的神經。不過如果大家能看穿下面這件事情,也許就不會為了正名而爭議不休:

正名固然可能是邁向台獨,但是正名也可能是為統一鋪路。

事實上,從中共的眼光來看,台灣只是地方政府,公營事業等機構冠上「中國」其實是兩個中國的餘緒,有朝一日統一後,大概都會被正名為「台灣」,現在主動改名倒替中共省了很多事。又例如,早年台灣幾乎所有正式團體組織的名稱都是「中華民國XX」,在與大陸互動時中共都將之改為「台灣」,現在台灣的團體組織紛紛正名為「台灣XX」,倒是替中共省了困擾麻煩。

說穿了,名稱不是最重要的,名稱背後的實力才是意義的最終決定者。台灣為了名稱而內鬥內訌,只會減損台灣的實力罷了。

如果說改名應該尊重民意、重視基層,那麼公營事業的改名或正名問題,我認為應該尊重基層員工的意見,而非由政客或上層主管來決定。這符合了民主精神,也符合了工人自治的理念。同樣的,日後隨著兩岸交流更加密切,民間招牌改名也會常見,有些會強調正港台灣或地方風味,以吸引想體會道地台灣的陸客;有些會用簡體字、大陸用語或中國名稱,來讓陸客覺得親切或標新立異。讓我們都將這些民間自發的改名平淡視之,順其自然,不要再用統獨立場來爭執了。

【2008/03/31 聯合報】

贊成復名 民間樂捐費用

中正紀念堂組織條例尚在,因此馬英九說是拆換紀念堂牌匾是違法的。既然不合法,就該復元正名,以求合法。如果民調結果,大多數人民主張復名,自應名正言順而行之。

早年興建中正紀念堂,經費部份社團民眾捐獻。如復元正名,費用亦採民間樂捐,不花費公帑為原則。

泰龍/商(高雄市)

呂秀蓮說自由廣場不要再搞正名了,理由是會挑起族群的摩擦對立。

當初民進黨政府拆掉大中至正匾時,可曾考慮過會挑起族群的摩擦對立?可曾徵詢過人民的意見?現在說改回去會…,豈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呂秀蓮的冷笑話,只會讓人民感到厭煩。

官三戒/榮民(台北市)

既然蔣中正銅像仍端坐中正紀念堂內,為了名實相副,應恢復原名,停止修法爭議,而且捷運、公車站牌都不用花錢改製了。恢復「中正紀念堂」比改為「民主紀念館」花費要少得多,只是把原有五個字掛回去。如果不要像民進黨政府亂花納稅人的錢,工程費由國民黨負擔,或募捐以體現民意。

【2008/03/31 聯合報】

不需復名 中正民主並存

台灣民主紀念館無需再改名,因為裡面仍有蔣介石銅像,他也是民主的推動者,豎立其中並不衝突。

另外建議新政府,在民主紀念館裡面,再增設歷任及現任民選正副總統小銅像及各項事蹟,供國人及外國遊客參觀,尤其中國大陸旅客,更能見識台灣民主進步的一面!

陳和成/業務(高縣鳳山)

筆者建議取代「大中至正」的「自由廣場」不要再更名,因為原本整個園區就包括了許多公共設施,人民可自由的活動,自由的發表言論,正符合「自由廣場」的意義。

而已更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的主建築回復為「中正紀念堂」,除原有的蔣公銅像及其他文物,可再增加一些台灣民主進步過程的介紹等,整個「堂」內都有藍綠雙方可接受的內容。這樣爭議會少許多,更名的經費也最少。

曾家珍/退休藥師(台北市)

中正紀念堂是否復名爭議,我有一個兩全其美的做法。硬體上,在「自由廣場」牌匾的拱門下,兩旁各豎立一塊石碑,上刻「大中至正門」;在「台灣民主紀念館」牌匾下的大廳入口處,兩牆上各貼附一牌匾「中正紀念廳」。軟體上,無論立法院或其他公務機關的公文,以及旅遊景點的介紹,都使用「台灣民主紀念館(中正紀念堂)」來記述。

【2008/03/31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794730
(轉貼)飛行員放棄跳傘 犧牲自己救村莊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飛行員放棄跳傘改迫降 犧牲自己救村莊

去年十一月十四日,甘肅蘭州空軍某部鄭州籍飛行員李劍英駕駛殲擊機,在訓練結束下降過程中撞到鴿群破壞發動機,戰機急速下墜;在生死攸關的十六秒裡,李劍英看到飛機下方密集的村莊和人群,怕造成民眾重傷亡,決定迫降,先後三次放棄跳傘求生機會,最後迫降失敗身亡。

鄭州晚報報導,李劍英出事當天,是個飛行的好天氣。上午十一時十七分,李劍英駕殲擊機起飛,執行空中巡邏任務。當飛機的高度下降至一百九十四公尺、距離機場兩千九百公尺時,突然遇到鴿群撞擊。李劍英和塔台通話,表示「我撞鳥了,我要調整跳傘」、「看迫降行的話,我把起落架收起來了」、「我把起落架收起來,迫降」,最後,飛機解體爆炸。

事後軍方調查,什麼原因使李劍英放棄三次跳傘的機會,而改為成功率較低的迫降?

根據調查組人員推斷,從鴿群撞擊點到飛機墜毀點兩千三百公尺跑道延長線的兩側六百八十公尺範圍內,共有約一千多戶民宅,住著三千五百人,李劍英如果不調整飛機而直接跳傘,飛機很可能墜毀在村莊田野,必將危及民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後果不堪設想。

他選擇迫降,著陸在跑道的延長線,飛機像箭一樣地向前衝出,撞擊後爆炸解體。爆炸現場距離最近的一名民眾不到廿公尺,沒有人受傷。

【2007/01/06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025729
該定法律才對(轉貼)遊覽車定型契約出爐 駕駛開車不得逾九小時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記者林怡秀∕台北報導】

遊覽車事故頻傳,行車管理等問題過去無法有效解決。消保會今天公布遊覽車租賃定型化契約,規定駕駛行前透過酒測確認沒有飲酒,取得合格確認書;單日駕駛時數不能超過九小時,以免過勞。消保會表示,定型化契約的公布對消費者乘車安全更有保障,消費者需謹記安全優於價金等考量,更重要的是,消費者不能也不應對駕駛勸酒,以免造成危險。

消保會委員會議通過的遊覽車租賃定型化契約,對降低行車事故具重大意義的是,駕駛員需在行前由遊覽車業者先行進行酒精測試,或在行程中由特定指定者為之,確認駕駛員未飲酒後,在合格確認書上簽名,才能行駛,若因酒測未通過,導致延誤行程的損失,都須由業者負賠償責任,也就是說,未來遊覽車駕駛需滴酒不沾,而非現行只要酒測合格就能駕駛,對於行車安全更有保障。

定型化契約也規定業者需擔保駕駛員為合格駕駛,駕駛員出車前,應出示職業駕照、駕駛大客車三年以上經歷證明文件、行車執照及一年內有效體檢合格的健康證明書;而所謂三年,是指確實開車三年,而非拿到駕照三年,健康證明書更需包括血壓、心臟疾病方面相關檢查。

契約內容也包括,單一駕駛員每日工時及車輛行駛時間從駕駛員報到起不得超過十二小時,其中,確實開車時間不得超過九小時,每開四小時就需有半小時休息時間,以免造成司機太過勞累,發生意外。

消保會表示,除了定型化契約的保障外,消費者應該揚棄價金比安全重要的觀念,優先選擇重視車輛安全、派車管理良好、服務態度佳的遊覽車業者,來取代惡性殺價、不重視乘客生命安全的業者。

【2005/10/04 聯合晚報】

2005.10.05  中國時報

租賃定型化契約 開始實施 遊覽車司機 喝酒誤事 旅費全賠

黃筱珮、黃如萍∕台北報導

遊覽車司機最大的責任是讓乘客「快樂出遊,平安回家」。為確保乘客安全,行政院消保會即日起實施新「遊覽車租賃定型化契約範本」,遊覽車司機每次出車都要接受酒測,一旦喝酒就不能上路,因此延誤行程,除了退還當日旅費,還要賠償同等金額;司機每天不能開車逾九小時,每開車四小時要休息半小時。

行政院消保會法制組組長黃宏全建議消費者,租車要選擇管理良善的業者,不要以「低價」為考量。
根據新契約範本,遊覽車業者應仿傚飛機,向乘客簡介車輛安全逃生設備,方式不拘,可口頭解釋也可播影片,但一定要介紹,契約範本也禁止「強迫推銷」行為。

另外,遊覽車業者要擔保駕駛員為合格駕駛,出車前應出示職業駕照、駕駛大客車三年以上經歷證明文件、行車執照及一年內有效體檢合格的健康證明書。

出車前及行程中,乘客、導遊或領隊可先對司機進行酒測,確認司機未喝酒才能上路。如果有喝酒造成行程延誤,除了當日的旅費要全退,並要賠償同等金額,補償乘客損失。黃宏全表示,業者若能在一小時內迅速更換駕駛員,不延誤行程,就不必退費、賠償。不過旅遊地點在郊外,換駕駛的可能性很低。最好的方式是司機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喝酒,有人勸酒,司機應該拒絕,自保保人。

為確保司機的體力,黃宏全表示,契約範本規定,司機每天開車不能超過九小時,且每開車四小時必須休息半小時。乘客不能要求司機超時開車。黃宏全表示,遊覽車業者和乘客都要遵守新契約範本,國內約一萬一千部遊覽車都適用契約範本規定。消費者如遇遊覽車業者未據以執行,可撥打「一九五○」向各縣市消保官申訴。

「中華民國遊覽車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陳智勝表示,行政院消保會公布限制遊覽車司機酒駕及每日開車時速的契約,可改變國人不良租車習慣,提高遊覽車行車安全及讓司機充分休息,是三贏的措施,公會樂見其成。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403078
(轉貼)卷證公開 斷絕檢察官上下其手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何克昌/檢察官(屏東市)

再一次的傳出檢察官疑利用不當結案上下其手的風紀案件,讓檢察體系的聲譽再次遭受重創,筆者不談個案,只覺得該是卷證公開時候了。

去年五月三日筆者投書民意論壇「建立公信力偵查權也需陽光」一文,呼籲社會各界重視檢察官偵查案件終結後的卷證公開制度,在不影響當事人隱私的原則下,接受社會各界的檢視,一則激勵檢察官提升偵查能力,防範不當結案;再則促進社會各界有效利用司法資源,以改善社會弊端。

然而司法行政部門咸以案件有主任檢察官、檢察長把關,可以控制案件品質。但實際上,主任檢察官、檢察長的產生方式,如果只是「結案」高手,又如何提升偵查品質,預防不當結案?

且不論不當結案是否涉及貪瀆,多年來,司法實務在限期結案制度下,無視各人負荷量,整個司法追求公平正義的精神已遭嚴重扭曲;司法體系猶如行政官僚,以層級節制方式,操控著整個司法案件的運作;檢察官偵查案件,仍須層送主任檢察官及檢察長核閱,始能結案,美其名曰「檢察一體」。

但數十年來的管考制度,「檢察一體」已經淪為逼迫檢察官結案,以及掌控敏感案件的機制,至於檢察官的社會本質功能(偵查、公訴等),已日漸消逝。

每一個司法案件,背後都顯示一個社會問題,檢察官如何去瞭解這個問題,都是社會各界可資運用的寶貴資源。如果檢察官辛苦發掘社會問題所彙整的卷證,最後只是結案歸檔,待保存期限屆滿,予以銷毀而不對外公開,對社會也是一種損失。

更重要的是,在這種公開個案評鑑之下,檢察官如有不當結案之情事,自會被公開檢視,進而可以有效遏阻不當結案情事發生,自然也斷絕了極少數檢察官可能利用不當結案上下其手的管道。

日本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除有特定情事外,任何人在案件終結之後,都可以申請閱覽訴訟記錄;並規定:對於日本國憲法第八十二條所規定有關政治犯罪或是出版犯罪的案件,則不得以任何理由禁止閱覽。既然日本都可以公開訴訟卷證,則我國司法行政部門又在擔心什麼?公開訴訟卷證,此其時矣!

【2005/09/07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71887
(轉貼)聯國警告:卅億人將住貧民區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國警告:卅億人將住貧民區

中央社

聯合國今天警告說,貧窮問題與都市化可能導致本世紀中葉時,全球人口有三十億人居住在貧民區。

聯合國住屋發展組織說,如果無法遏阻人民從鄉村地區移居大都市,各國應採取行動,消滅貧窮。它說,貧民區的增加對公共衛生和發展構成重大危險。

聯合國住屋發展組織主席蒂白久卡女士在肯亞首都奈洛比主持該組織理事會的一週會議。她說:「國際社會面對的核心問題是,我們仍無法遏阻全球貧民區的增加。」

她說:「貧民區簡而言之就是千禧年發展目標所指出的每一項問題的有害混合體。如果不加以干預,貧民區人口到二○五○年時,將增加至三十億人。」

蒂白久卡女士在聯合國住屋發展組織總部發表談話時,指都市的貧窮問題是「緩慢移動的海嘯」,其威力比去年十二月發生在印度洋的大海嘯還恐怖。聯合國住屋發展組織總部本身就設在奈洛比的一個貧民區,這個貧民區是非洲最大貧民區之一,居民至少有五十萬人。

她說,這種貧窮問題「對生命與生活的破壞力,比天災和戰爭結合起來的威力還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189483
(轉貼)京都議定書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聞辭典》京都議定書

記者陳秀蘭

各國簽署京都議定書是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以防制地球氣候惡化,主要內容是一九九七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遞約國」,於日本京都召開第三次締約國大會時所擬定。

京都議定書列入管制的氣體計有六種,分別是二氧化碳、甲烷等,並訂定六種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目標。依據京都議定書的減量目標,六溫室氣體排放量應於二○○八年至二○一二年之期限內,平均應減少到比1990年排放量低百分之五點二的水平。

京都議定書雖然在一九九七年簽訂,但卻遲至今年二月十六日生效,主要該議定書當初協議生效門檻有二個。一是必須經遞約國188個國家中的五五國完成國內立法程序,批准京都議定書,而且這五五國中必須包括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約(UNFCCC)附件一的成員;二是在批准京都議定書締約國中,屬於 UNFCCC 附件一成員的國家,在一九九○年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須占所有全體 UNFCCC 附件一成員氣體排放總量達百分之五五以上(係以一九九○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計算基礎)。去年十一月,俄羅斯簽署後,簽署國家排放量總算達到門檻二的啟動標準,依規定在達到門檻後九十天生效,因此,京都議定書自一九九七年達成協議後,歷經八年才生效。

【2005/02/15 經濟日報】

京都議定書明生效 台灣躲不掉



高雄林園石化工業區廠區燈光照亮夜空,林立的煙囪排放可觀的溫室氣體。
記者程思迪/攝影

【記者 卓亞雄】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上升造成的地球暖化現象,對依存其間生物帶來的危害,近年來已有許多科學證據證實。地球村展開了自救行動,在一九九七年簽定、有具體目標及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終於跨過生效門檻,即將在明天生效。

以台灣特殊的國際處境及二氧化碳排放居高不下,勢將承受可觀的國際壓力。做為地球村一員,台灣該如何因應?政府、企業、民眾各該有什麼覺醒,聯合報將以系列報導來探討。

延宕多年、拯救地球最關鍵的環境公約「京都議定書」,確定將於明天生效。台灣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百分之一的觀瞻「貢獻」,加以沒有參與管道的特殊國際處境,怎樣在推動排放減量過程找到台灣的永續發展模型,也基於地球村的一員共同為拯救地球行動盡力,是個急迫且高難度的問題。

京都議定書實質上是調整一國能源結構、產業政策及節約能源等生活全盤轉型的地球村最大規模的環境運動。

但對照台灣的現況,能源高達百分之九十七仰賴進口,產業以耗能的傳統製造業為主,人民的節約能源概念大幅不足,樣樣都是極端不利的局面。更糟糕的是,工業先進國家已經為溫室氣體減量作了十餘年準備,而數字顯示台灣過去十年的減量工作不但完全空轉,甚且每下愈況。

沒罰責 有牙齒

製程不環保 就別想接單

儘管負責台灣因應京都議定書的操盤手、行政院永續會執行長葉俊榮很不樂意見到國人以怕被制裁的心態面對議定書生效;事實上,國際環境公約也多採鼓勵作法;但是國人、政府、企業絕大多數看待國際環境公約仍然是從擔心遭制裁出發。京都議定書確定二月十六日生效的第一時間,前行政院長游錫?大動作宣布自任因應議定書生效小組指揮官,台大全球變遷中心主任柳中明認為出發點就是怕制裁。

台北大學教授李堅明參加了京都議定書生效前最後一次、第十次締約國會議(COP10),他說,議定書雖強調沒有制裁,但它的確是有牙齒的,真正的約束力來自綠色貿易。許多先進國家因為有減量責任額度,相關法令都已做增修,要求產業必須配合。價格已不是國際貿易的唯一因素,增加了對環境友善的要求。

台灣 早被盯上

二氧化碳量 全球排名廿二

他說,包括 SONY、DELL 等有商譽的跨國企業,老早在它的採購規格上列出環保要求,這些跨國企業會這麼做,一方面是它所屬業別公會的要求,也為了公司形象考慮。如果想要接單子,製程就得符合環保要求;而且連帶下游協力廠商一併要求。

曾多次參加 COP 的台科大教授顧洋不說制裁,用詞改為「台灣跑不掉」。他說,當有責任減量的歐洲光電大廠要求韓國三星電子也應公平減量時,台灣的宏碁、奇美、台積電一個也跑不掉,同業都花鉅資改善製程減排溫室氣體,怎麼會讓台灣在外面低價競爭。

清大科法所所長范建得提醒,不只業別公會的綠色生產要求是「牙齒」,國際商會(ICC)也早有共識,將在國際商務往來中增加綠色貿易條款來要求所有會員。

COP10 台灣團副團長、工研院副院長曲新生的觀察更讓人隱約感到情勢對台灣不利,他說,台灣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居國際第二十二位,國際能源總署(IEA)在會場公布排放量排行榜,不是公布到前十名或二十名的整數,而是公布前二十二名,讓六千與會者都知道台灣也是進榜大戶,為什麼這麼做,曲新生認為不是巧合。

大國 斥資降「溫」

一為降成本 二為創商機

京都議定書既然沒有制裁條文,也在多次COP場合強調應該秉持里約宣言精神,鼓勵大家參與,不應該虛設一些貿易障礙或懲罰;在這樣「溫和、友善」的環境下,為什麼許多國家、跨國企業都願意投入鉅資去做減排溫室氣體的努力?清大范建得教授在義大利米蘭COP9問杜邦一位高級經濟分析師這個問題,老外的回答是:「一是為了公司形象,二是降低生產成本,三是創造商機。」

結束歐陸訪問學者行程的中原大學李河清教授,談到包括德國、英國等歐陸國家全心全意投入溫室氣體減量的「環保模範生」情境,多少也憂心台灣的遲無行動。她特別提醒,台灣千萬不要以為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台灣因此可以有觀望空間,事實上,布希政府並沒有排斥美國對地球的減量責任,已提出二○一二年降低百分之十八溫室氣體排放目標。

中鋼 做得不錯

能源省百分之幾 就省多少億

台科大顧洋教授推崇中鋼減量做得很好,解釋是因為中鋼在世界鋼鐵業公會的重量級地位,這個業別公會願意加上自律文字,要求會員做減量努力,顧洋解釋,除了公會形象,更重要是降低成本,「節約能源一兩個百分點,就是多少個億」。

顧洋解釋業別公會這些「私部門」,會在沒有制裁文字情況下推動綠色自律,「他們不是傻瓜」,一方面是國際業別公會都瞭解自己如果還是照以前生產溫室氣體,「遲早會被盯上」,再者綠色製程確實也是長遠該走的路,否則誰願意放棄手上支出可以轉嫁社會的非綠色生產方式,要花大錢去改善製程?

學界對於政府轉型因應的用詞直接,但是政府還是以正向說理,希望讓民眾、產業瞭解順應京都議定書推動產業綠色轉型是個利基。永續會執行長葉俊榮雖沒用「商機」這個詞,但是產業轉換為綠色製程後可獲得的「碳交易」籌碼,其實即是有價獎勵。

工研院副院長曲新生直言我們在轉換為綠色生產的潮流下將有利基,台灣的能源科技水準相當高,光是燃料電池、節能服務業,就能讓台灣獲得不少商機。對照美國雖退出締約國,卻大賺其他締約國因應議定書綠色生產轉型得做的軟體建構生意,台灣欲迎還拒、欲拒還迎的舉棋不定,不但徒然貽誤掉最關鍵的因應溫室氣體減量的轉型時機,甚且也丟掉商機。

【2005/02/15 聯合報】

地球發高燒 未來五十年 只會更燒

記者 卓亞雄

一九五八年,英國科學家卡隆得首次提出人類大量使用石化燃料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緩慢上升現象,迄今不到五十年的時間,地球暖化帶來的全球異常現象已隨處可見。去年底,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召開的京都議定書生效前最後一次締約國會議上,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致詞時警告,「地球氣候的災難性變遷跡象已浮現;未來五十年我們需要經濟發展,但成果不在改善人類的生活,而是用於不斷發生的天災。」

地球之所以能繁衍億萬物種,是靠著地球大氣層有包括二氧化碳、氟氯碳化物等溫室氣體吸收並貯存日照帶來的熱,形成增溫作用;否則地表溫度將是攝氏零下二、三十度,難有生物生存。但工業革命後人類大量使用石化燃料,迅速生產許多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加上大量砍伐森林,減少了消化二氧化碳的能力,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迅速升高,因而生成全球暖化現象。

未來 持續暖化
彷彿下衝火車 煞不住它

一九八○年代以前,大致只有歐洲、美國、日本等少數工業化先進國家在製造二氧化碳;八○年代後期包括亞洲四小龍等新興工業國加入二氧化碳製造行列;九○年代以後,包括中國大陸、印度、中南半島甚至非洲國家全都積極發展工業,幾乎全世界都加入二氧化碳生產行列。台大全球變遷中心主任柳中明教授形容,地球溫室效應惡化的速度「好像一列失速下衝的火車」,很難去煞住它。二月十六日,三十八國與歐盟得開始強制履行減量責任,但以溫室氣體生命週期之長,加上過去生產、累積的量,在未來五十年地球還會持續暖化。

人為因素造成的地球增溫,幅度遠超過自然涵容、調適的能力,帶來地球的巨變。物理現象包括海水暖化、海平面上升、永凍層溶解、湖泊冰期縮短;大氣現象包括系統重新調整、颱風連連且規模愈大、非旱即澇、四季失序。當這些原本該是以百萬年的地質時間緩步發生的變化,如今在人的一生有限存活期間就看得到;當這些現象漸次累積、加劇到讓生物、人類警覺之際,問題已大到難以收拾。

生物 垂直遷徙
食物鏈重整 帶來新滅絕

短時間可以觀察到的生態系統變異,就叫「破壞」。生物面對生態環境破壞,直覺的動作是遷徙。中研院鳥類學家劉小如博士說,過去生物遷徙主要是水平遷徙,如今因為地球增溫,生物會往適合的溫域遷徙,也就是往高海拔、高山地區移動,變成垂直遷徙;相對於低海拔、平原,高海拔地區當然空間比較小,當大量生物都往面積較小的高緯度、高海拔地區移動,勢必引發另一場生存競爭,族群數因而縮減幾乎是必然的。

食物鏈的重新調整,也帶來新一波的物種滅絕。例如不同種類的蝗蟲,靠著卵內依溫度變化而啟動的滯育機制,控制第二年春天雪溶了以後的孵化時間,讓不同種、不同時間孵化的蝗蟲都能有食物供應。地球暖化攪亂了蝗蟲孵化時間,密集在同一時間「大爆發」孵化成蟲,食物供應不上,造成蝗蟲大量死亡;接著,以蝗蟲為食物的鳥類也演出滅絕;後續依附在此一食物鏈的生物,就像骨牌般依次面臨浩劫。

海水 升溫四度
共生藻失能 珊瑚白化了

因應溫室效應不及,必然發生的結果是死亡,珊瑚是最典型的例子。珊瑚的食物是珊瑚蟲體內的一種共生藻類製造的醣類,而這種藻類對溫度很敏感,當海水溫度升高攝氏三、四度,共生藻就無法製造珊瑚蟲所需的食物,進而造成珊瑚白化死亡。

不要以為這些現象都像冰川溶解一樣的遠在天邊,溫室效應對地球上六十三億人口的影響已逐漸表象化;不是只有極地、島國才受到影響,所有國家都難逃與溫室效應正面碰撞,包括疾病、食物、空氣、洋流、天災都會影響每一個人,只是時間早晚、感受強弱而已。

【2005/02/15 聯合報】

京都議定書 加強發展再生能源

記者許昌平/報導

限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京都議定書明天生效,經濟部能源局表示,去年因為國內外景氣暢旺,以及煉油業成功開拓海外市場,加上工業用煤、發電用天然氣及為生產石化基本原料所需原油進口量大增,使我國能源供給顯著成長,但在京都議定書影響之下,今年將加強風力等再生能源發展,為台灣風力發電電產業帶來新契機。

京都議定書目標是設定在二○○八至二○一二年間,將已開發國家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氬氟氯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6種溫室氣體排放量,在一九九○年的基礎上平均削減百分之五點二。

由於國內能源產業高達百分之九八仰賴進口,然而經濟發展程度遠不及台灣的巴西和菲律賓,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卻分居全球第四、五名,顯示我國能源政策有必要加緊腳步。依照政府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規劃草案,希望在二○二○年時,能將目前的百分之五再生能源發電量,提高至百分之十二的發電總量。經濟部能源局正全面啟動我國再生能源開發利用。

不過,農委會官員指出,京都議定書限制二氧化碳等六種溫室氣體排放,未來勢必發展再生能源等綠色產業,進而加強有機廢棄物再利用、發展生質能源、風力發電等,但這些措施屬於土地耗用型態,未來農工爭地的情形可能會更為明顯。

【2005/02/15 民生報】

葉俊榮:缺乏綠概念 一○一錯誤示範



政務委員兼永續會執行長葉俊榮強調,因應京都議定書生效,政府與民間不必慌,但要抓對方向開始做。
記者屠惠剛/攝影

【記者卓亞雄專訪】

二月十六日京都議定書即將生效,對這一史上影響最深遠的環境公約,政府負責因應的行政院永續會執行長葉俊榮說,雖然時間緊迫,但不能慌,必須掌握對的方向,讓國人、產業順應京都議定書的壓力轉型,就長遠而言,對台灣是必要且有利的。不過,葉俊榮也坦承政府相關部門認知還不足,政策誘因工具也還需要時間溝通。以下是葉俊榮專訪內容:

開始做 不必慌

隨壓力轉型 要抓對方向

問:政府對即將生效的京都議定書準備好了嗎?

答:應該不是這樣應對方式。首先,我們得認清楚台灣在京都議定書的定位,我把參與議定書的國家分成三種,第一是附件一的三十八國加歐盟、有明確的減量責任;其次是非附件一國家,減量責任現在才要開始談;之後是台灣,唯一的「非締約國」,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全球百分之一,雖然是經濟大國,但對國際社會沒有發言權,沒有人會告訴你該減量多少,所以不要慌,開始做、把握住對的方向,告訴國際社會台灣作了哪些努力,這比擔心受罰來得重要得多。

問:社會關切這個公約有無制裁力。

答:我不樂見以有無制裁來看待議定書這件事。基本上不是制裁,而是失掉競爭機會。附件一已開發國家都有二氧化碳排放的減量承諾,你要進入她的市場,自然得接受她開出的綠色生產要求,當你的生產過程是耗能、產生二氧化碳的,勢必連參與競標的機會都沒有,這是國際環境公約透過內國減量責任,必然有的貿易對應措施;台灣仰賴國際貿易,必須在這個競爭環境中逐漸轉型。

問:節約能源,可行嗎?

答:你或許發現我不用「節約能源」這個詞,而是說「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這個台灣大有努力的餘地。同樣的耗用一度電,台灣的產值是非常低的,這是一個國際檢視的基準,二○二○年我認為是國際檢視台灣減量成績壓力到來的一刻,台灣的耗能與 GDP 之間還是這麼不理想,那時候會有大的壓力。

號誌燈 改用 LED

電費省九成 亮度卻更好

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答:空間非常大。舉例來說,全國的交通號誌燈都改用 LED(發光二極體),換掉傳統燈泡,不但亮度更好,而且電費可以省下九成。事實上政府推動減量不是要關掉哪座工廠,而是幫助工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換裝一部新機器看來要花錢,但是這項投資很快就能回收,其實是降低成本。

問:產業轉型這方面呢?

答:這需要花很多時間溝通。事實上京都議定書並不是要哪些工廠關掉,或者立即減少多少碳排放,而是在國家減量壓力下讓工廠檢討自己的能源效率與生產方式;對國家,則是產業結構的調整。香港、新加坡的服務業比重很高,台灣仍靠傳統產業,政府組織再造後經濟部或許不再要一個「工業局」,跳出傳統政府結構的思維,這都該有創新思考。

生活面 最難改

推動綠建築 時機不夠快

問:包括減稅,相關誘因工具夠嗎?

答:這很重要。但是思考上不見得受制於「稅」。確實,民眾買能源標章產品、綠建築,好之外,也希望貨物稅減免,或者貸款利率低、額度高,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在學者身份時曾幫環保署草擬過一部「溫室氣體減排法」,一個工廠汰換掉一部舊的鍋爐,可以獲得很高的二氧化碳減排額度,工廠可以用這個額度換裝新的機組,剩下的額度還可以變現、交易,誘因不全是稅,這可以進一步思考。

問:牽涉生活層面是最難的,例如政府推動一百件綠建築,比不上一棟台北一○一的錯誤示範。

答:這確實是個大問題,相對的也反映出我們推動綠建築的時機不夠快。如果一○一設計時已經有綠建築的概念,應該不至於會有如今錯誤示範的局面。

【2005/02/1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京都議定書是國家整體轉型再生的契機

被喻為史上最關鍵環境公約的京都議定書明日開始生效,台灣以地球溫室氣體排放近百分之一的巨量「貢獻」,加上國際社會「經濟大國、政治小國」的地位,無論是被動地承受國際社會的改善壓力,或主動地善盡地球村一員救護地球的責任,對地球暖化危機的具體因應,從政府、企業到人民皆應要有積極的作為,以順應壓力,並轉型再生。

毫無疑問,從一九九○迄今的十多年,在全球意識到溫室氣體威脅的嚴重性且開始減量、改善時,台灣卻似不知不覺且持續我行我素,二氧化碳排放非但沒有抑制,反而增加了一倍多的總量,排放增加率竟遠超過經濟成長;在甫發表的耶魯大學檢視全球一百四十六個國家的環境永續發展指數中,台灣竟落到倒數第三,即充分顯示台灣欠缺永續經營的概念;面對此一國際環境覺醒行動,更表現出可怕的惰性。

不同於以往管制瀕臨滅絕野生動物貿易的華盛頓公約,或管制有毒廢棄物跨境轉移的巴賽爾公約的具體制裁,讓台灣不得不有一些被動因應的動作,京都議定書是全無制裁文字的國際環保公約。但是,議定書本身雖無制裁的「牙齒」,卻在國際搶救地球覺醒的具體行動下,延伸出無論是國家、國際業別公會的許多綠色生產、綠色貿易的自律要求,確有比以往更嚴苛的實質制裁效果。

基於對地球的責任,台灣與其消極因應國際「鞭子」的可能懲罰,不如借力使力,一舉把包括能源政策、產業結構及民眾生活習慣徹底推動轉型革命,找到台灣可長可久的永續發展模式。

議定書為了協助締約國達成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目標,設計了國際交易機制、發展非碳與低碳能源,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三項工具;難處在於,台灣卻面臨三項工具缺二的極不利處境。國際交易機制上台灣因為不是議定書締約國,沒有管道參與;非碳及低碳能源部分則因執政黨非核家園的堅持而自廢武功,只能在發展再生能源的有限空間努力;剩下唯一可施力的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因而台灣在減排溫室氣體上既難見成效,且成本高昂。

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上,企業因為產品必須在國際市場競爭,因應得較敏銳、積極。很簡單,如果不符合歐盟、日本、美國開出的 ISO-14000 系列環境管理標準的綠色生產要求,產品就進不了這些國家;大型跨國公司為了形象,也可能不會下單子給加深地球危機的台灣廠商,這對高度依賴外貿的台灣,有絕對約束力。

根本的問題出在產業結構至今仍依賴如煉鋼、石化等耗能傳統產業。台灣能源百分之九十七仰賴進口,如果還是以耗能的傳統製造業來支撐經濟成長,遲未轉型成如新加坡、香港讓能源消耗與經濟成長脫鉤,以服務業或IC設計等低耗能、高產值產業取代製造業,實屬不利;後者不但獲利增加,更輕鬆因應溫室氣體減量壓力。而台灣的產業結構不但減排二氧化碳減得辛苦,競爭力也被遠拋在後。

近十年的能源消耗,住商及運輸部門的大幅成長是關鍵變化;可嘆的是,這些部門還未意識到自己已成為地球暖化的元兇,當然也沒有任何改善動作。這個現象雖說是世界性的,然而先進國家以減稅等有效誘因,導引廠商改用低耗能設備,民眾也採購省能、省水、有獎勵標章的器具,抑制了能源浪費;對照之下,台灣包括立法、財稅等單位對自己的溫室氣體減量角色全無瞭解,當然也未提出誘因工具。

更大的問題出在基本資料欠缺。例如,目前只查核前一百大能源用戶的二氧化碳排放,且是用戶自行申報,既無與國際接軌的一套查核方法,也沒有具公信力的登錄制度;於是,即使想證實台灣確實努力減排溫室氣體,也不知道哪個數字會讓國際相信。至於溫室氣體對環境、健康等影響的瞭解,許多研究都才第一年上路,要累積到可做分析的起碼資料,還得一段不短的時間。

造成如此不利局面的關鍵在於政府效能不彰。一九九七京都議定書通過第二年,台灣即舉行全國能源會議訂出努力目標,但迄今時隔七年仍全未執行,空轉的結果,排放量竟未減反增。如果政府還是因循觀望,只做口頭宣示,等到國際社會「鞭子」上身,屆時付出的代價恐怕難以想像。

【2005/02/15 聯合報】

兩千八百家大能源用戶 當心挨罰



人類毫無限制的生產、製造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全球暖化現象,為了防止全球暖化,一項國際協議「京都議定書」二○○五年初生效,勢必將造成產業結構的變化。
記者劉學聖/攝影



珊瑚白化由於海水暖化,導致珊瑚白化死亡。
記者程思迪/攝影

【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

經濟部高層官員指出,為因應京都議定書生效,並落實政府中、長期節能的目標,經濟部研議在能源管理法中,增訂強制性能源效率管理,屆時,未符合耗能標準的電器用品將禁止銷售,並考慮對全國兩千八百家「大能源用戶」中,未達節能目標者處罰。

經濟部已將部分鋼鐵、水泥、TFT、LCD 等高耗能產業列為「大能源用戶」,每年須進行能源耗用抽查,未來,這些公司可能面臨被處罰的壓力。

因應京都議定書明(十六)日生效,經濟部長何美玥昨天宣布,今年六月召開的全國能源會議將把非核家園政策、非核實施期程都將列入議程討論,另外,各部門因應京都議定書的減量目標參考值,也將列入全國能源會議討論議程,做為政府未來因應京都議定書階段性二氧化碳減量策略。

此外,何美玥昨天也指示經濟部能源局,自今年起全力推動節約能源及再生能源,預計自今年起每年以百分之一點二幅度提高能源效率,中程目標(至二○一○年)能源效率提高百分之十六,節省一九七三萬公秉油當量,長程目標(至二○二○年)能源效率提高至百分之二八,累積節能四一八七萬公秉。其中,工業部門、住商部門,則是列為最主要的節能對象,工業部門必須負起三成以上的節能量,住商部門也有將近二成的節能量。

何美玥指出,京都議定書即將在明天生效,身為地球公民將盡地球一份子環保責任,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國既然同意簽署,她相信簽署的國家都儘量減量,但她強調,落實京都議定書,政策上應該以「無悔政策」思維推動,也就是二氧化碳減量,如何做對全球有利的思考,而不是靠貿易報復強制執行措施或是向沒有效率的開發中國家購買配額。

因此,在產業政策因應方面,何美玥強調,政府推動無悔政策,對於重大投資,政府堅持的是最具效率製程,也就是最好設備,最好的操作製程,每單位排放最少二氧化碳排放,且節能效率高的產業。

至於能源政策因應,經濟部已將節約能源及再生能源,列為今年重點施政目標,全力推動,經濟部並成立節約服務團,全面啟動節能政策。根據能源局規畫,將針對全國耗能產業如鋼胚、水泥、紙板、晶圓、TFT-LCD 等產業,約兩千八百家廠商,展開節能查核,除工業部門訂定節能目標外,並針對各部門訂定節能目標。

此外,經濟部也計畫在今年六月廿至廿一日召開「全國能源會議」,屆時,針對核能已經成為各國因應京都議定書措施,何美玥表示,「包括非核家園政策、非核實施時程,都可以列入討論之列」。

預計在今年六月廿至廿一日召開的全國能源會議,已擬具六大議題如下:一、)因應二氧化碳排放減量之整體策略、二、能源政策及能源部門因應策略、三、工業部門因應策略、四、運輸部門因應策略、五、住商部門因應策略及(6)能源政策工具等議題進行討論。

【2005/02/15 經濟日報】

因應篇(上)》防地球暖化 盯緊六大元凶

記者 黃玉珍、何佩儒

「北半球氣溫急速下降,避難人潮正往南半球移,溫度要降到氣候達到平衡為止.... 」這是電影「明天過後」中,科學家對政客提出警告的一幕,不久前,南亞發生的大海嘯,更讓「明天過後」的虛擬景況,深深刻劃在人們心中。

其實,早就有許多科學家觀察到地球的溫度已發生變化,可能導致氣溫失序、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小島滅頂等嚴重後果。

一九九七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在日本制定出京都議定書,管制讓地球溫暖化的主要六種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氟化烴、全氟化碳及六氟化硫。

台灣排放 PFC 將冠全球

其中,多數人不瞭解的全氟化碳(PFC),正是半導體產業及面板業在鉛洗製程所使用的主要氣體,雖然其排放量相當低,但對地球溫暖化的效應,是二氧化碳的數千倍。

目前台灣光電產業正迎頭趕上南韓,預估今年會成為全球最大生產國,也意味著台灣的 PFC 排放量,也將居全球首位。

環保署官員表示,國內光電業者已與日本、南韓業者簽定 PFC 減量排放協定。而半導體產業方面,台灣半導體業者加入全球半導體協會時,即被要求要進行 PFC 減量。目前半導體業者主要是透過回收、裂解,降低對地球溫暖化的影響。

而中鋼在加入世界鋼鐵協會時,也被要求要進行二氧化碳的削減計畫。也就是說,台灣廠商要進入國際市場,不必等到各國政府的要求,自然要接受相關產業的共同規範,進行溫室氣體的排放減量。

京都議定書將於明(十六)日生效,各締約國的減量目標是,二○○八至二○一二年,上述六種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削減到比一九九○年排放量低5.2%的水準。

美國至今尚未簽訂京都議定書,一度曾使不少國家抱持觀望態度。但在去年十一月俄羅斯簽約後,由於俄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百分之十七點四,俄國加入後,讓實際簽約國(超過一二○國)和排放量(百分之五五)都達到實施議定書的門檻,即使美國(占全球排放量的百分之卅六)沒有加入,仍然可以生效,大部分國家才開始正視這個問題。

京都議定書實施後,影響經濟層面最大的是高耗能產業的投資生產,將受到限制。

鋼鐵石化電機 衝擊大

根據工業局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百分之一左右,排名第廿二名。京都議定書實施後受到衝擊的產業中,以鋼鐵、石化和電機電子最大;其次是人纖、水泥和造紙。其中電機電子產業中,以發電廠影響最大,民間電子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不多。

目前我國在水泥、造紙和人纖的新增投資案已明顯減少;至於鋼鐵和石化方面,最近以台塑籌設大煉鋼廠和中油設置石化專區,最為顯著。兩家公司同時看上雲林離島工業區的新興區,主要是新興區開發時已做好二氧化碳排放的總量管制,不必再做環境影響評估,可以節省設廠時間。

工業局表示,個別建廠仍要再做環評。鋼鐵和石化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致相同,而且以台灣島內的氣體排放總量管制來看,廠區設在那裡都一樣。

但官員也強調,不會以京都議定書的規定,限制新的投資案。畢竟台灣不是京都議定書的優先管制對象,而且近年來排放量較大的產業中,新增投資案不多,僅一、二個大型投資案,只要管制得當,對整體排放量影響不大。

官員說:「近年來產業外移嚴重,政府鼓勵投資都來不及,為控制氣體排放因素而限制投資,機率非常低。」

但是在京都議定書生效的壓力下,鋼鐵和石化等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產業,面臨的環評壓力相對較大。從台塑和中油都要搶進新興區投資的案例,讓人納悶。和歐盟、日、韓等國相較,可以看出我政府和企業界對京都議定書的陌生及觀望程度,等到即將實施,才急著要找出兩大投資案都可進駐、又不需做環評的兩全其美方案。

台灣科大教授顧洋不久前到阿根廷參加京都議定書工作會報,他直言點出政府和產業界面對京都議定書實施的盲點是:「政府多頭馬車、企業弄不清楚國際規範」。

做好總量管制 度難關

顧洋說,日本政府已支持不少財團法人,針對京都議定書實施內容展開宣導、教育,並設立全國網站,輔導產業改善製程,南韓也由政府積極向企業界宣導,但反觀台灣,目前與京都議定書相關的單位有工業局、環保署、能源局等,大家各做各的,力量分散,沒有統合的情況下,使企業界也不知道要怎麼辦。

日前,石化業即曾為此要求政府,不可以因為京都議定書的實施,而限制產業投資。政府雖強調不會因京都議定書而限制產業投資,但已可看出,京都議定書生效後,實質上已成為新投資案的重要影響因素。

【2005/02/15 經濟日報】

愛地球不可不知》用一度水 耗一度電

蕭江碧/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

一度水的生成須耗用一度電。台灣水電費太低是節水、節能的不利因素。節電,大家看到電費單或許會有一些感覺,但節水在台灣確實非常困難。台灣一度水十元,日本一度水約合台幣六十元;台灣人民似乎覺得水像不要錢一樣,其實,民眾用一度水,已經耗用一度電,其間包括自水源地抽出水,淨水場、給水廠處理的用電,送水到家戶每一段距離得要經過加壓程序,這也要耗電,家住樓上,得經由馬達抽水上樓頂,這也需要電力,水龍頭一開,其實是水、電費一起付。

日本民眾會節水,每度水費相當台幣六十元是個原因,另方面是用了水、產生的廢水還需要付下水處理費,下水處理費與自來水使用費相當;換句話說,一度水,六十元上水費外,還得付六十元下水費,等於一度水要一百二十元,是台灣的十二倍。

【2005/02/15 聯合報】

新聞分析》台灣沒有觀望的本錢

記者 陳秀蘭

京都議定書在歷經近八年政治角力,明天即將生效,但生效前夕,包括美國及澳洲等全球主要二氧化碳排放國,仍拒絕簽署,這也使得京都議定書執行減量成效充滿變數。不過,面對最近全球氣候嚴重異常,拒絕簽署,壓力只有愈大,並無損京都議定書的減量要求,對於國際政治處境艱困的台灣而言,更無觀望的本錢。

京都議定書是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以遏止地球氣候惡化,於一九九七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遞約國」於日本京都召開第三次締約國大會時所擬定的管制協議,主要是抑制二氧化碳等六項氣體的排放。

依據該協議,列入附錄一的卅八個工業化國家,將列入減量對象,於二○○八年至二○一二年之期限內,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應比一九九○年排放水準削減百分之五點二。

不過,這項全球性管制公約,直至去年11月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世界總量百分之十七的俄羅斯加入簽署,才使得京都議定書越過百分之五五生效門檻,正式啟動。

但在生效前夕,不僅身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國美國,依舊拒絕簽署,亞洲的大國澳洲,也拒絕簽署。甚至有人還扯出廿世紀末、廿一世紀初經濟快速崛起的中國大陸及印度,也應該列入減量對象。

誰是造成地球暖化元凶 誰該減 誰不該減減的量又該如何分配,京都議定書從1997年簽訂協定以來,吵鬧不休。對新興工業國,包括台灣、南韓、新加坡、甚至最近經濟快速崛起的大陸、印度,當然不認同過去暖化,是他們造成。

但是,這八年來,地球暖化愈來愈嚴重,氣候變遷嚴重,也使得任何身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都難逃盡地方環保公民責任。美國儘管拒絕簽署,但是,分析家深信,透過外交途徑,美國終究無法逃避國際要求減量壓力。

至於台灣,儘管因政治因素,無法成為簽約國,但身為全球第廿二大貿易國,許多產品早就銷到歐盟等先進國家,台灣根本沒有觀望的本錢。

【2005/02/15 經濟日報】

台灣 唯一「非締約國」

記者朱淑娟

因應地球增溫簽定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第三次締約國會議通過「京都議定書」,第一波先規範卅八個工業國家與歐盟,應在二○○八到二○一二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降到一九九○年水準,並再減五點二個百分點,該目標由「各國共同承擔但責任不同」方式達成;議定書將在二月十六日生效,成為具法律約束力文件。

二月十六日後將進入「後京都時代」,除了將檢視前述國家的減排溫室氣體執行情形,也將進一步洽談開發中國家的減量責任,以及二○一二年議定書時效屆滿之後的下一步行動。美國、加拿大、澳洲三個重要工業國不滿包括中國、印度等二氧化碳排放量很高的開發中國家沒有減量責任,已退出京都議定書。

台灣由於國際地位特殊,將是議定書唯一的「非締約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目前達全球百分之一,是世界第二十二位,相較於國民總產值(GDP),明顯偏高。

【2005/02/15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150064
(轉貼)京都議定書後天生效美澳仍拒簽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5.02.14  中國時報

京都議定書後天生效美澳仍拒簽

潘勛/綜合紐約、倫敦、巴黎十三日外電報導

歷經七年的政治角力,《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一九九七年在日本東京召開第三次締約國大會時擬定的《京都議定書》即將在本月十六日生效,期遏止工業國家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六種溫室氣體,努力控制地球氣候變化。

然而,全球最大空氣污染製造國美國卻以京都議定書損及國家經濟、科學證據不足為由,迄今仍拒絕接受該約定,而亞洲的大國澳洲也拒不批准該議定書。今年即將主辦「八大工業國」高峰會議的東道主英國首相布萊爾十二日表示,接下來幾個月將致力說服華府就此展開對話,但布萊爾承認,此舉將是艱鉅的「外交挑戰」。

京都議定書針對溫室氣體設下的減量目標為:西元二○○八到二○一二年間,把二氣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氟化烴、全氟化碳及六氟化硫六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平均削減到比一九九○年排放量低五.二%的水準。

京都議定書的支持者如歐洲聯盟成員國已表示,待二○一二年協議屆期之後,將推動幅度更大的削減溫室氣體排放。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環保首席官員蒂瑪絲九日更表示,屆時將把溫室氣體排放管制,擴大到航空業及運輸業。

目前指出地球氣候發生變化的科學證據與日俱增。專家們在英國政府二月初舉行的國際大會上便指出,地球暖化已導致高山冰河融化、北極冰層縮減、降雨型態改變等等現象。大會的執委會總結表示,就算只與幾年前相比,可以肯定地指出,地表暖化已對全球氣候造成嚴重衝擊。

廿世紀的一百年間,全球地表氣溫平均上升約華氏一度。科學界有共識,認定氣溫的升高是因為溫室氣體於大氣層中累聚,使熱量無法散逸;專家並警告,本世紀會出現更多氣候異常現象。

京都議定書簽署國有一百四十國,但法定約束力僅適用在卅五個工業化國家。舉例來說,歐洲聯盟到二○一二年,比起一九九○年,必須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八%,日本則為六%。

依法必須減少排放量七%的美國一九九七年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但是美國聯邦參議院隨即決議拒絕批准,原因是唯恐損及美國經濟,另外還拉新興污染源如中國大陸及印度一起下水,指稱這些國家也應納入削減排放量的行列。二○○一年三月,美國總統布希另指稱,京都議定書的「科學知識狀態不足」,因此拒絕該協議。

京都議定書須有一九九○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達五五%的國家簽署,始達法定效力,在美國拒絕之後,議定書能否存活,關鍵便落在俄羅斯。莫斯科當局拖拖拉拉數年,終於在去年十一月由國會批准,故京都議定書始能在本月十六日生效。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長、荷蘭籍的渥勒─韓特女士指出,歐盟選用「分擔」的措施,致力讓全歐洲符合京都議定書規定,各國政府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配額分配給一萬二千家工業機構,如電廠、紙廠等等,排放管制氣體少於規定者,可以把未使用的配額視為商品,販售給超過者。

歐洲各國環境部長表示,今年將加強努力,說服華府當局履行京都議定書;英國已經把克服氣候變遷列為施政要項,而且堅稱,世界各國可以減少排放二氧化碳,同時又不影響經濟成長。

2005.02.14  中國時報

溫室氣體減量 我還在觀望

林倖妃、尤子彥/台北報導

因應氣候變異的「京都議定書」即將於本月十六日生效,儘管台灣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居全球排名第廿二,但由於我並非這項公約的締約國,因此,面對該議定書生效在即,官方與業界目前仍持觀望態度,但學者則指出,溫室氣體減量將成為未來台灣經濟及整體國家永續發展的重大挑戰之一,國人必須正視。

行政院十一個相關部會已經成立「氣候變遷及京都議定書因應小組」,著手檢討我國氣候政策與溫室氣體減量措施,但因該小組成立後遭逢閣揆換人,因此,到目前為止都還未曾正式開過會,環保署也尚未提出因應策略,導致相關財經部會仍無從評估我在後京都時代的全球經貿互動架構下,所面臨的實質衝擊程度。

環保署表示,因應小組雖然尚未正式召開會議,但農曆年前已先開過工作小組會議,分配各部會任務,預計本月廿三日前必須擬定因應對策,送交秘書處環保署彙整。

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表示,京都議定書生效後,必然對台灣產業界帶來結構性的變化,我若未及早因應,甚至有可能造成締約國的貿易報復。

此外,京都議定書生效在即的敏感時刻,前行政院長游錫?卸任前通過的台塑大煉鋼廠及中油雲林石化科技園區,兩項高耗能的鋼鐵及石化業重大投資案,加重台灣未來溫室氣體排放的負荷。

對此,台經院二、三所所長龔明鑫則認為,國內溫室氣體排放量不要說達到京都議定書要求的回復到一九九○年的水準,就算放寬一倍,到二○一○年後,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將會下降近一個百分點,化工與民生工業更將因此出現負成長,導致關廠裁員等社會問題,因此,政府最多只能承諾會進行控制,絕不能承諾採取京都議定書的標準。

龔明鑫認為,至於所謂的貿易報復,由於京都議定書對此並無具體的懲罰性措施,加上美國和中國大陸兩大貿易體目前仍拒絕簽署該議定書,而基於環保因素啟動的貿易制裁是否違反 WTO 精神等因素,也都還有待觀察。

環保署認為,當務之急應是進行基線調查,確認各部會下轄單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供各部會了解可能受到衝擊以及可減量空間。環保署也對民間企業進行輔導,企業陸續提出對策,如半導體業和科技業都已加入國際組織進行減量措施、中鋼公司遵照世界鋼鐵協會的計算排放標準,建置登錄系統。

環保署表示,工業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台灣總排放量五成以上,經濟部需設法提出相關政策,以遏止持續成長;交通、運輸和住商等也有其特定貢獻量,在面對可能遭受衝擊時,立即可行方式就是節約能源。若此一觀念由勸導式改以政策性實施,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會因此產生變化。

2005.02.14  中國時報

環保團體籲發展大眾運輸

林倖妃/台北報導

京都議定書即將生效,行政院因應小組卻至今未提出國家政策,環保團體指出,工業、運輸和能源部門都要加速應變,除應加強產業管理,同時要儘速發展大眾運輸系統,降低公路運輸依存度,並鼓勵國人厲行節約能源,化口號為行動。

根據經濟部統計,國內各部門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工業部門居最大宗,佔五四.七%,其次為運輸部門十三.八%,能源部門四.一六%,居總排放量前三名。京都議定書要求溫室氣體排放回歸一九九○年的排放標準,台灣這幾年不減反增,足足成長九二.七%。

主婦聯盟常務董事陳曼麗指出,七大行業排放的二氧化碳佔工業部門七七%,依序是鋼鐵、石化、電子、紡織、水泥、人造纖維、造紙等,政府應加強產業排放管理,甚至祭出總量管制措施,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運輸部門多為大眾忽略,陳曼麗說,其中僅公路就佔運輸部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九三.二八%,水運和航空都在二%上下,足見台灣依賴公路系統的運輸型態應該調整,減少小汽車和摩托車數量,發展大眾運輸系統。

另一方面,政府可在都會區內增設自行車道,鼓勵近距離工作或上下學,降低公路運輸依存度;能源部門因涉及能源使用,加上住宅部門、商業部門和農林漁牧部門亦佔將近二○%排放量,政府應制定政策鼓勵大眾「節約」以共同減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149390
(轉貼)北美國際車展 氫動力車最火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北美國際車展 氫動力車最火



在北美國際車展中,南韓現代汽車工程師李善喜(譯音)仔細端詳福特氫動力車Focus的氫燃料電池電力系統。氫動力車是車界明日之星,各家廠商躍躍欲試。
美聯社

【編譯洪伯昌/綜合報導】

二○○五年「底特律」北美國際車展,六五款新車中除了當紅炸子雞的油電混合車技術外,最受矚目的明日之星當氫動力汽車莫屬。

氫動力車使用的氫燃料電池,靠著結合氫和氧產生熱能和電力,副產品只有水而已,不會有空氣汙染的問題。而且氫是最輕的化學元素,就算漏氣也會很快消散,很難聚積著火,比石油還安全,加上氫的性質穩定,不會因碰撞而爆炸。許多汽車業者相繼投入研發行列,正是看好氫燃料電池能成為解決一切問題的終極方案。

像是通用汽車(GM)展出的氫動力車 Sequel,改良現有燃料電池技術,讓燃料電池裝置及動力裝置構造比前一代更精簡,製造成本更低,但最大扭力卻提高約百分之二五,是目前全球燃料電池車中扭力最大的氫動力車。

Sequel 採用四輪驅動系統,能及時對四個車輪進行精密的動態控制,進一步提高車輛的穩定性和操控性,而且每個後輪都有獨立的馬達,可以自由轉動,路邊停車更方便。

此外,Sequel 時速從○加速至一百公里只需十秒,一次加氫可連續行駛四八○公里,是第一輛能連續長距離行駛,加上由電腦控制煞車系統,大大縮短煞車距離,而且完全零汙染,排放物只有水蒸氣。

儘管 Sequel 的整體性能仍比不上傳統汽車,但續航力和加速度的表現卻毫不遜色。

福特汽車也不落人後,執行長小福特宣布,達拉斯華茲堡國際機場的旅客很快就能搭乘採用氫動力引擎的遊覽車;本田汽車也首度展出新一代的氫動力燃料電池車 FCX。

一百多年來,汽車一直靠吃油維生,看石油的臉色,就算油價狂飆,也莫可奈何。汽車廠商多年來苦思其他能產生動力、又比現有燃油更不汙染地球的新能源,直到今年的北美國際車展,總算讓人看到一點希望。

不過,要想以氫解決美國依賴石油進口的問題,目前尚言之過早,也還找不到可以大量製造氫而不汙染空氣的方法,連怎麼在全國設置加氫站都是問題,更不用說買一輛 GM Sequel 的錢,可以買一整個倉庫的雪佛蘭 Corvette 跑車。

但是福特研發部門的安‧萊特說,環保意識抬頭,加上消費者有這樣的需要,業者才推出氫動力車等環保概念車,市場反映出民眾的共識:那就是不能繼續像以前一樣漫無節制地消耗石油。

GM 科技長本恩斯說,GM 正著手研發量產和組裝 Sequel 的技術,目前將目標設在二○一○年每年量產一百萬輛。其他廠商對氫動力汽車何時能普及,看法或許有出入,但大家都有志一同:打響氫燃料電池的名號,讓消費者、政府和業者對這個改變的到來做好心理準備。

【2005/02/12 聯合晚報】

冰島交通 也很氫

編譯毛佩琦/綜合報導

為了減低對石油的依賴,許多先進國家都開始測試氫氣燃料,北歐小國冰島是目前最成功的一國,冰島政府規畫到二○五○年之前,島上的交通工具將全面改用氫氣發動,屆時唯一的例外,將是由國外飛抵首都雷克雅維克的航班。

雷克雅維克一輛氫氣公車沿路吐出大量白煙,公車駕駛說,「有時我必須向乘客解釋,那只是水蒸氣而已」,「天氣很冷的時候,白煙更是特別多」。

冰島目前百分之七十能源需求由地熱或水力發電達成,只剩部分交通工具仍依賴高汙染的石油。

人稱「氫氣教授」的冰島大學化學系教授亞納森說,「維京人當初到冰島的時候,也只用風力、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現在氫氣經濟正慢慢起步,我們也朝維京人利用自然能源的方式邁進了一步」。

氫氣最大的缺點是生產價格昂貴,不管是分離水中的氫氣和氧氣,或是從自然氣或甲烷中分出氫氣,都不便宜。

世界各國的汽車製造商已陸續前往冰島參觀,研商氫氣燃料電池的設計。世界第一座氫燃料補給站二○○三年四月率先在雷克雅維克建立。亞納森說,「大家都說冰島是個小國家,冰島經驗不能複製,可是冰島是一個真實的社會,基礎建設跟大型社會很類似,我們可以先從冰島小規模地做起。」

【2005/02/12 聯合晚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148687
(轉貼)低價航空在台灣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4.12.15  中國時報

低價航空在台灣

吳國平

日前打出台北到上海只需一萬零九百元低價的航空公司,因無預警停飛,造成旅客的不便,使得旅客手中所持有的低價機票產生不確定感。社會大眾對這種新興航空業出現許多的疑問,低價航空業者除了價格還可以提供什麼保證給消費者,消費者買到機票後會不會有不便的風險或限制。

依筆者的了解,低價航空源自於歐美,靈活而彈性的方式廣受歐美旅客的歡迎,低價航空業者的營收獲利率也比講求服務、軟硬體設備的大型航空還高出許多,看起來的確是一個有可為的商機行業。回頭來看亞洲目前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都相繼出現低價航空公司要來進入這個市場,低價航空藉著以單一機種、點對點的飛航與沒有餐飲、轉機服務的陽春運務來切入,當然這些省下的人員費用反應在票價上,硬是要比一般熟知提供全方位的航空公司的票價便宜個五成左右,造成一股價格旋風,當然台灣這個點也被低價航空業者相中來台探路,這樣會造成台灣空運市場什麼的威脅,引起多方的興趣與討論。

首先,就國家地理位置來看,低價航空會在歐美盛行或是在東南亞可以做的起來是因陸路相連或國與國距離相近,如同經營國內線一般,只需用最少的人力或找到廉價的地勤支援即可營運,反觀台灣因地理環境特殊加上地面支援人員費用也不便宜,能經營的點有限,不過倒是中國大陸城市機場眾多與能有低廉的地勤支援,不失可成為低價航空業者在亞太發展的主力地區。

其次,就旅行業者來看,我國的國外旅遊票價與成本其實已壓得很低,東南亞的帶團旅遊包括吃住加上導覽費用通常有萬元不到的價格,與低價航空所訂定機票價格再加上飯店費用與機上不提供服務及旅遊期間的各方面還需自己打理等,嚴格說來價格其實已相去不遠。但對有時間想有不一樣異國體驗的自助旅人來說未嘗不是一種優惠。

第三,就航空業者來看,國籍與外籍航空彼此競爭激烈,每年在客運方面的營收其實並不高,都靠著貨運來提高獲利,試算用一架上億美元的航空器作為生財器具所能產生的獲利,比起一半不到電子甚至傳統產業來說所得到的投資報酬率實在相差太多,加上員工的培訓與養成,不時還有油價飆高等成控的風險,經營一家獲利的航空公司實屬不易。低價航空想要有獲利就必須有所切割,一切精簡再精簡,如買二手飛機或單一機種、用最少的組員派遣、機上無餐飲服務、自行訂位與轉機,如遇問題時可能沒有人員可以立即回覆等,這些就是決定票價的主要因素。

最後,就消費者來看,亞洲地區是比較在乎服務水平的地方,這可從世界所有航空公司的評比,亞洲航空公司的服務都名列前三名可以看出,低價航空所能給予的也許只有搭載運送的服務,如果你能接受這些不一樣的服務,身為消費者的你就可以有多一種的選擇,不同的航空公司試著用不同的方式行銷,畢竟消費者事前能多了解一些,事後才不致有強烈的落差感產生。

低價航空的興起,有其生存的空間,對我國空運業的走向或多或少都有影響,航空公司的經營原本就不易,外加航權談判等方面發展有限,消費者能獲得航空公司這樣不同的行銷服務確實為消費者的福氣,但其實旅客最終的需要還是需要一個安全、無慮的航空公司。

(作者為航空公司員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101895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