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梅峰臺中市長政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家國主義與教育資料】
 瀏覽35,214|回應124推薦4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Vi
早早安(顏俊家)
YY (O太太)
faith信心

愛八卦? 祖宗遺傳的


編譯倪婉君∕法新社巴黎十五日電

為何一般人愛看連續劇或八卦雜誌 蘇格蘭心理學家在十七日出刊的「新科學家」期刊中提供科學證據說明,表示一切要歸因遠古流傳下來的「生存機制」(survival mechanism)。

研究人員找來十名志願者進行類似「傳話」的心理遊戲,請他們分別閱讀四篇不同文章,然後要求受試者看完後憑印象將內容寫下來,傳給對照組人員看,類似過程重覆四次。

研究人員比對原文和受試者寫下的文章,發現只要原文中涉及「八卦類」資訊,像是欺騙、出軌或其他人際互動,受試者就容易記住,而且大多能夠「忠於原文」。

結論顯示,一般人對於其他人的私生活較有興趣,研究人員找出的合理解釋和「生存機制」有關,並且要從遠古人類解釋起。數十萬年前人類進化到「智人」(Homo sapiens)階段,當時遠古人類基本的生存技能,就是知道其他族人在做什麼,以及是否關係到他們個人風險和利益。

聖安德魯斯大學研究人員梅蘇迪表示,若靈長類動物的智慧進化是要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像是如何對付他人欺騙等,那麼很有可能現代人類「傳承」這份先人遺產。

因此,研究團隊深信這種「不知不可」的生存機制,就是連續劇和其他八卦媒體「歷久不衰」的原因。研究內容同時刊於英國「心理學」期刊。

【2006/02/16 聯合晚報】



(向推薦的前三位朋友致歉,原主題文搬家至討論區)


本文於 修改第 17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66333
 回應文章 頁/共1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學術研究與政策規畫 / 張榮豐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4.11.19  中國時報

二○○三年當我告別了十三年的政策幕僚生涯,回到學術研究的領域(一九八○至一九九○年我曾在這個領域)時,經常會遇到朋友們問到,「政策研究」和「學術研究」最大的差別是什麼?剛開始我會說:我還沒有想過。不過很多朋友都會說,你有十年的學術生涯,又有十三年的政策幕僚經驗,有義務回答這個問題。本文就是我嘗試略盡這個義務的淺見,以供學術界及政策研究的朋友們參考。嚴格的說,學術研究與政策規畫密不可分,但二者又有明顯的區別,二者不同點有以下各處。

一、學術研究在解決「為什麼」的問題,在應用時常遭遇的困難是理論模型中的變數組合,和生活中遇到的變數組合或假設條件有差距,因而很難馬上運用來解決實際問題,而政策規畫在解決「如何操作」的問題,不過常因無法掌握問題的本質,而使得政策流於「頭痛醫腳」沒有對症下藥。對問題本質的掌握,則有賴學術研究的支援。

二、學術研究大部分是過去導向,尤其是社會科學方面。而幾乎所有的政策規畫都是未來導向,所有主政者莫不關心未來。一九九○年我剛擔任政策幕僚時,感到十分挫折,因為對長官所提的問題,幾乎皆無法回答。後來終於恍然大悟,即過去所受訓練皆以過去導向為主,最後終於調整為未來導向。不過未來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如何運用各種工具,以及學術上的基礎研究,去降低未來的不確定性,就變成了政策規畫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工作。

三、學術研究常是屬抽離時、空因素,以建立理論模型的工作;而政策規畫則非常重視時間和空間因素。有再好的政策規畫,如果離開了時間、空間的因素,常會變得不切實際,而無法推動。而政策規畫所重視的時、空因素,和前述第二項未來導向結合考量,可以知道其所重視的當然是要預測推動此項政策的未來時空環境。在企業界的管理,相當倚重管理會計,而管會中的攸關資訊(Relevant Information),通常是指和未來有關的資訊,其原理和此相同。

四、學術研究由於要探討現象背後的原因,即因果關係或發現真理,所以不能先有價值判斷,必須實事求是,否則容易誤導研究結果。但任何政策規畫都有明確的目標或價值觀,否則即無法規畫達成政策目標之策略。一旦政策目標確立後,也同時可以確定那些資訊是攸關的(Relevant)或有意義的。

五、學術研究使用的工具以分析性為主,例如:經濟學中的計量經濟,微分方程、隨機過程…等;而政策規畫由於重視如何操作,所以使用的工具較具操作性,例如:作業研究(OR,中國翻成運籌學)中的賽局與謀略、動態規畫、計畫評核術(PERT)以及劇本寫作(Scenario Creating)、兵棋推演(War game)…等。

六、學術研究允許個人或小團隊的研究,但政策規畫則是系統工程的概念及產物。政策研究不只須整合不同專家,而且相當重視時序。

最後,政策規畫永遠要準備應變計畫,因為未來是不確定的,對手的反應也是不可掌握的。所以學者可以意氣風發,但幕僚人員永遠要戒慎恐懼。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82183
(轉貼)關在井底辦教育 / 洪蘭
推薦2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B
badminton

2004.11.18  中時晚報

教育本是為學生出社會做準備,但是我們的教育並沒有做到這一點,教出來的學生企業界不能用,官員們每天忙著內鬥,沒空去理會外面的世界已經走到了什麼地步,更不要說為十年後的社會需求做準備。

世界教育高峰會議最近指出,未來是個 e-learning 的世代,學校不但圍牆消失,連教室都將消失,學習將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任何情境發生。網路將是學習最重要的媒介,人類眼睛一分鐘可以看四百個字,但是耳朵一分鐘頂多聽一六五個字,因為視覺是平行處理,聽覺是序列處理。網路使得閱讀變成廿一世紀公民的基本競爭力。

現在的資訊傳播已經做到了「天涯若比鄰」,任何一個國家的動亂都將產生漣漪作用,波及他國,全世界將處於一個蝴蝶效應之中,牽一髮而動全身,但是我們仍在爭辯什麼是本國史,什麼是外國史,一堆史學家竟無「董狐筆」,夜郎自大的結果是自絕於人,忘記了沒有世界觀的學生是無法在地球村的世代立足的,這種自我膨脹、關起門來做皇帝的心態,將我們的學生一步步推向井底之蛙。

最可怕的是教育政策一日三變,每天在做虛功,今天把昨天走的腳印抹平,我們的腦力、國力全耗在內鬥上,當全世界都在進步,而我們原地踏步時,世界將捨我們而去。

教育是百年大計,不可憑個人喜好恣意行事,如果政府再不正視教育的重要性,則意識形態再強,口號再動人也沒有用,因為教育是立國之本,本枯而木槁,一切就太遲了。(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82012
(轉貼)台大校長陳維昭:知識分子格調漸失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大校長陳維昭(左)昨天在校慶典禮上,頒發名譽博士學位給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校長楊祖佑。
記者陳再興∕攝影

【記者林怡婷∕台北報導】

台灣大學昨天舉行校慶大會,最後一次主持校慶的校長陳維昭感嘆,今日知識分子的精神與格調已漸漸消失,並大聲疾呼政府必須拿出魄力、資源、決心及完整的作法,否則台灣「十年之後將無可用之材」。

台大昨天舉行創校七十六周年暨改制五十九周年校慶大會,會中頒給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校長楊祖佑及文學家高行健名譽博士學位,楊祖佑親自返台領獎,高行健透過錄影發表感言。

楊祖佑為台大土木系校友,也是知名航太學者,目前是中央研究院與美國工程院院士,並從一九九四年擔任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校長至今。高行健則曾經在台大指導戲劇研究所學生的演出,他的著作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

楊祖佑說,所有的先進科技是從基本科學研究而來,在他擔任校長的十年內,有五位教授獲得諾貝爾獎,他從他們身上發現,一個新的理論得等上30、40年長時間的考驗,其實也就是中國古老哲學「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研究精神。

楊祖佑說,這些諾貝爾獎得主的經驗,也要告訴政府要有遠見、長期、大力支持基礎研究。雖然學的是理工,但他認為科技與人文社會脫鉤,會失去發展科技的意義,且科技對環境生態、社會人文藝術領域的影響不容忽略。

高行健則強調,文學不能屈從於政治,若把文學當成宣傳的工具或「綁在政治的戰車上」,都是扭曲了文學,文學的非功利才是文學的本性。但是若政治權力凌駕在文學之上,作家弄不好就會變成階下囚,流亡他鄉更是大有人在,台灣的作家也有類似的經驗,好在這些已經成為歷史。

【2004/11/16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80046
(轉貼)留學大歐洲 愈來愈熱門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記者林麗雪∕專題報導

近幾年,歐洲已成為台灣留學生新的夢想地。台灣大學政治系大三學生鍾珞筠昨天與同學許芳菁參加歐洲教育展,便細心蒐集資料、聆聽演講。「早在師大附中選修西班文時,我就立定到西班牙讀博士志向。」鍾珞筠以西班牙 Salamanca 大學為第一志願,想主修拉丁美洲政治學,現正努力修習西班牙語。

鍾珞筠同學許芳菁三年前考上台大,到荷蘭旅遊,參觀萊登大學,從此以到萊登進修國際法為夢想。她說,台大政治系大三約一五○名同學,至少有十人未來留學將棄美選歐。

美國不再是台灣留學生的唯一,似乎已是不爭事實。昨天德國、法國、荷蘭、瑞士、英國、西班牙、義大利及匈牙利等「八國聯軍」,在台北舉行歐洲教育展,參觀的學生擠滿會場,不少大學生有備而來;雖非主修歐洲語系,但為到歐洲一圓留學夢,主動修習法文、德文等第二外語。

歐洲各國大學積極推動教育國際化策略,像荷蘭大學開設一千多種以英語教學的研究所國際學程,外國學生入學資格只看托福成績,近來德、法也陸續跟進,增加英語教學課程,免得外國學生還要讀德文或法文。

以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二○○三年我國學生主要留學國家資料,相較上年度美國、加拿大、澳洲及日本等國負成長百分之廿五至卅,法國、德國則各成長百分之十八、百分之十。

台積電、台達電等文教基金會近來也提供獎學金,鼓勵台灣學生到歐洲留學,希望年輕一代留學經驗能更多元化。台達電基金會日前宣布提供三百萬獎學金,資助台灣學生到荷蘭修習環境相關學位。

在歐洲教育展中,匈牙利是國內較為陌生的國度,該國代表告訴台灣學生,「像電腦、原子筆、原子彈等都是匈牙利科學家發明的;若以人口換算,匈牙利是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

統計顯示,新世紀之初,每年全球留學教育業市場達三百億美元。來台負責招生的歐洲教育界人士說,為了爭取留學生市場,最近歐洲許多國家調整政策,例如英國放寬留學生打工規定,荷蘭提供更多獎學金給亞洲學生,法國讓外國留學生享有與本國學生同樣學費、租屋等優惠待遇等;希望如此一來,有吸引人條件與美國競爭。

【2004/11/14 民生報】

留歐 德國最省錢

記者 林麗雪∕專題報導

教育部統計,二○○三我國留學生總數達二四五九九人,主要留學國家為美國、澳洲、英國、日本、加拿大、法國、德國等;留學第一關就是盤纏,要赴歐洲留學,我們細心為您比較,應以德國學雜費最便宜,英國最貴;美國、澳洲與日本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差距較大,加拿大學雜費與台灣相近,但生活費高昂;打算留學的民眾不妨先估量荷包,再定到那裡留學。

美國是台灣學生留學首選,相較台灣排名前面的都是國立大學,美國最好的大學往往是私立大學,例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長春藤名校,麻省理工、史丹佛大學等都是知名私大,一年學雜費動輒百萬台幣,加上這些私校所在地生活費不便宜,要讀碩士兩年,起碼準備近三百萬。而美國各州公立大學學雜費標準不一,像加州大學系統每年約十五萬,密西根大學則高達五八萬元。

歐洲各國近來積極招收各國留學生,我國以留英最普遍,但學費也最貴;讀四年大學下來,學雜費超過台幣一五○萬。研究所依學門不同,每年學雜費從台幣四十至七五萬元不等,生活費一年約卅五至四十萬元。

法國則是歐洲招收外國留學生第二大國,學費相對英國較為低廉,就讀公立大學只須繳交一次註冊費,依學門不同從台幣五千至二萬六千元,私立大學學費每年台幣八至十九萬元,1年生活費則台幣數十萬元。

德國有許多古老而著名學府,公立大學免收學費,每學期註冊費約台幣三千二百元,生活費一年約四十萬元,如果上私立大學,每年學費約台幣四二萬元。

而日本也是台灣留學生最愛之一,但日本高消費,學雜費與生活費都不便宜,像東京、京都等國立大學學雜費約等於台灣公立大學五倍,不少知名私大ㄧ年學費達百萬台幣,生活費ㄧ年台幣卅至四十萬元。

【2004/11/14 民生報】

2006年台灣獲留學簽證人數 創10年新高

教育部今天公布最新統計數據,二○○六年獲得外國留學簽證的學生人數共有三萬七千一百七十一人,較二○○五年增加三千多人,增幅為百分之九點一,總人數也創下十年來新高紀錄。

從數據分析,台灣學生主要留學國家仍以英語系國家為主,去年三萬多名獲得留學簽證的學生中,前三名國家分別是美國一萬六千四百五十一人,英國九千六百人,澳大利亞兩千八百六十二人。

而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等八個台灣學生主要留學國中,除了加拿大留學簽證人數(一千九百九十七人)較二○○五年減少一百多人之外,獲得其他國家留學簽證的人數都有成長。

鄰國日本去年核發兩千一百零八名台灣學生留學簽證,居第四位,較前一年增加三百六十人,增幅為百分之二十點五九,是增幅最大的國家。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長張欽盛分析,由於教育部積極鼓勵學生出國留學,不但增加留學獎學金與公費留學名額,也鼓勵各大學選送優秀在學學生及研究生,出國進修

除了留學獎學金方案之外,張欽盛說,教育部於二○○四年開辦留學貸款,去年又進一步放寬留學貸款申辦條件,刺激學生出國留學意願,在種種優惠措施下,使台灣出國留學人數逐年升高,未來也將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2007/02/16 中央社】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78778
(轉貼)名人留學經驗》顧忠華 迷戀韋伯 追到海德堡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政大社會系教授顧忠華當年留學海德堡時,常和太太陳惠馨在內卡河畔散步。
圖∕顧忠華提供、本報翻攝

【本報記者張錦弘】

政大社會系教授顧忠華在一九八○年和太太、政大法律系教授陳惠馨齊赴德國留學,他先在雷根斯堡大學修畢碩士課程,再轉到海德堡大學讀博士,專攻社會學大師韋伯的理論,他學成歸國後,和其他學者共同引進、翻譯很多韋伯的原典,曾在社會學界引起一股「韋伯熱」。

顧忠華說,他大三起就迷上韋伯的學說,尤其韋伯以「傳統主義」為架構,分析中國道教與佛教的理論,最讓他感興趣,但當時台灣有關韋伯的著作及課程很少,他於是決定到韋伯生前曾任教海德堡讀博士,毛遂自薦請詮釋韋伯的國際權威施路赫特(Schluchter )指導他寫論文。

施路赫特十八年前曾來台訪問,當時他驚訝台灣人的勤奮,覺得背後有一股理性化、現代化的推動力,有點類似韋伯畢生研究的「新教倫理」。

顧忠華說,施路赫特最難得的,是不會獨尊西方文化,當時就已看出,台灣擺盪在中國的傳統主義,和西方的理性化道路之間,主張台灣應走出中國人的新路,不應全盤西化。

海德堡和劍橋等古老的歐洲大學一樣,學風自由,落實教授治校,不規定學生要修多少個學分,或幾年內一定要畢業,完全由各系所自訂標準,由教授扛起教育成敗責任。

德國幾乎都是免學費的公立大學,且有各種獎助學金幫助學生獨立生活,連宿舍都是單人房,學生從小被教育要為自己讀書,自己決定前途,不像台灣的學生,在升學主義壓迫下變成大人的傀儡,到大學還茫茫然。

顧忠華說,或許受到德國經驗的影響,他這幾年極力推廣社區大學,並推動「友善校園環境」,就是希望國人不分老少,都能在自由的教育環境下學習,這才是台灣持續進步的原動力。

【2004/10/29 聯合報】 @ http://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69453
頁/共1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