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梅峰臺中市長政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家國主義與教育資料】
 瀏覽35,215|回應124推薦4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Vi
早早安(顏俊家)
YY (O太太)
faith信心

愛八卦? 祖宗遺傳的


編譯倪婉君∕法新社巴黎十五日電

為何一般人愛看連續劇或八卦雜誌 蘇格蘭心理學家在十七日出刊的「新科學家」期刊中提供科學證據說明,表示一切要歸因遠古流傳下來的「生存機制」(survival mechanism)。

研究人員找來十名志願者進行類似「傳話」的心理遊戲,請他們分別閱讀四篇不同文章,然後要求受試者看完後憑印象將內容寫下來,傳給對照組人員看,類似過程重覆四次。

研究人員比對原文和受試者寫下的文章,發現只要原文中涉及「八卦類」資訊,像是欺騙、出軌或其他人際互動,受試者就容易記住,而且大多能夠「忠於原文」。

結論顯示,一般人對於其他人的私生活較有興趣,研究人員找出的合理解釋和「生存機制」有關,並且要從遠古人類解釋起。數十萬年前人類進化到「智人」(Homo sapiens)階段,當時遠古人類基本的生存技能,就是知道其他族人在做什麼,以及是否關係到他們個人風險和利益。

聖安德魯斯大學研究人員梅蘇迪表示,若靈長類動物的智慧進化是要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像是如何對付他人欺騙等,那麼很有可能現代人類「傳承」這份先人遺產。

因此,研究團隊深信這種「不知不可」的生存機制,就是連續劇和其他八卦媒體「歷久不衰」的原因。研究內容同時刊於英國「心理學」期刊。

【2006/02/16 聯合晚報】



(向推薦的前三位朋友致歉,原主題文搬家至討論區)


本文於 修改第 17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66333
 回應文章 頁/共1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世新校長預測:私校陸續會倒閉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世新校長預測:3年後,私校陸續會倒閉
2013/02/07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前幾年大學研究所博覽會萬頭攢動,但已有私校校長預測,受少子化衝擊,二○一六年起陸續將有大學倒閉,東、南部私校首當其衝。 圖/本報資料照片

受少子化衝擊,許多大學招收不到學生,私立大學更首當其衝。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預測,二○一六年開始,陸續會有大學倒閉,順序會先從東部大學開始「東倒西歪」,接著「南傾北斜」。

賴鼎銘分析,北部大學占地利之便,招生比較順利;東、南部大學將最先受到衝擊,尤其是「後段班」的私校,減薪、縮編情況會愈來愈嚴重,「流浪教授」也會愈來愈多。

賴鼎銘表示,一九九八年是虎年,當年出生兒特別少,只有廿八萬人,就算全都讀大學,也填不滿台灣約一百七十所大學的胃;這批虎年子女將在二○一六年進大學,他預測台灣從這年起,將陸續有私立大學倒閉。賴鼎銘主張,應該要擴大招收陸生,以增加學生來源。

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表示,私校教師除了要應付校系評鑑,還得招生、產學合作,還屢屢發生惡意解聘案例,多半只能默默接受,沒有反抗能力。

陳政亮表示,少子化已是事實,但教育部不能放由市場機制淘汰大學,可多聘用老師,降低生師比,來提高教育品質。



全文網址: 世新校長預測:3年後,私校陸續會倒閉 - 高等教育論壇 - 文教要聞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40441#ixzz2KAKicUTu 
Power By udn.com 

教部提高誘因讓私校退場 變社福機構…

2013/02/07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鄭語謙/台北報導】

教育部統計,目前有廿一所高中職學生不滿六百人,大多是私校;另有兩所私立技專學生不滿一千人。為因應少子化衝擊,教育部將訂定機制讓私校退場,包括輔導學生轉學、資遣老師、學校轉型為安養社福機構等。

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李彥儀指出,高雄市的高美醫專及屏東縣的高鳳數位內容學院,目前學生總數都已跌破一千人,教育部已找專家輔導;至於永達、大華科大等校近年學生人數銳減,學雜費收入減少,教職員的待遇也因此被刪減。

教育部官員說,目前私校法規定,學校解散清算後,剩餘校產不得歸屬於個人或以營利為目的的團體,只能由當地縣市政府接手、或捐給其他學校或財團法人,使得部分私校董事不願收手停辦。

教育部表示,未來不排除修法,讓當初捐資興學的私校創辦人或董事,在學校解散清算後,能拿回部分剩餘校產,提高私校退場誘因,不要硬撐;且礙於政府財政窘困,私校退場後教育部不會接管。擴大生源部分,近年已到東南亞招收技職院校學生,今年會登陸宣傳、擴大招收陸生。



全文網址: 教部提高誘因讓私校退場 變社福機構… - 高等教育論壇 - 文教要聞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40439#ixzz2KAKqjksy 
Power By udn.com 

成大黃煌煇:行政不鬆綁 「校長會窒息」

2013/01/16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宜蘭報導】

多位大學校長昨天在大學校長會議呼籲教育部鬆綁大學行政,讓大學自主發展特色。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說,教育部再不鬆綁,「校長會窒息、教授會坐牢」。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黃雯玲回應指出,大學爭取鬆綁,也要思考自己的社會責任,不能只有自主而沒自律。

黃雯玲說,教育部正逐步推動大學自主,包括明年起大學增設碩士班,向教育部報備即可,不必再經過教育部外部委員審查。但近期不會放寬博士班申請。

黃煌煇表示,行政鬆綁也要配套建立法治觀念,學界爆發不實發票案醜聞,讓大學校務運作成為「史上最壞」,就是因為部分教授研究表現優異卻漠視法律。

台大校長李嗣涔指出,行政鬆綁的關鍵在於讓大學組織、人事與會計都能自主,全世界大學都在推動行政鬆綁,最直接的方式是採取法人化策略;台灣很多年就開始推動,但目前卻停滯不前。

李嗣涔說,教育部應直接將大學經費,分成政府來源與非政府來源,大幅鬆綁大學自籌的非政府經費。針對校長的建議,黃雯玲指出,已積極推動大學鬆綁,包括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大學自我評鑑等,近期將公布大學組織鬆綁相關辦法。



全文網址: 成大黃煌煇:行政不鬆綁 「校長會窒息」 - 高等教育論壇 - 文教要聞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36272#ixzz2KAKxILh0 
Power By udn.com 

招生困難 私立大學爆減薪潮

2013/02/07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圖/聯合報提供
私立大學招生困難,爆發「減薪潮」,大砍教師研究費,延發並縮減年終獎金。新竹大華科大教師前年起薪水打九折,去年降八折,今年寒假後將砍到七折;有些科大教授還要兼「業務」招生,招不足就扣年終獎金;屏東的永達科大今年已第三年停發年終獎金。

大華科大五年前學生還有一萬名,今年只剩一半,約五千名,學費收入大減。為減少虧損,學校將教師薪水「連三砍」。大華主秘曾正雄說,該校五年來虧損已超過兩億元,老師若不能共體時艱,學校只能倒閉。

大華教師薪水包括底薪及研究費,以助理教授為例,除底薪三萬元不變,原來每月可領三萬六千元研究費,打七折等於每月少領約一萬,月薪只剩五十五K。

大華科大一位教授表示,資深教師難覓出路,只能無可奈何地留下。另一名助理教授表示,拿到博士學位,好不容易爭取到教職,沒想到被連續減薪,「如果有機會,想到其他學校看看。」

為了開源節流,私校只好各出奇招,教師只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新北市景文科大、台南市崑山科大的對策,是將教師年終獎金和評鑑績效掛勾。崑山科大副校長黃國賢說,這樣是為了提升教學績效,達不到的老師年終獎金扣三分之一,約一萬多元。不過去年試辦,全校四百二十多位老師,只有八位沒達到。

崑山科大一名老師無奈表示,評鑑、招生耗去太多時間,再也沒有老師談「教學品質」,各個都成了業務員。

景文科大從去年八月開始,規定教授的「產學合作」要達標準,否則研究費打八折。

高雄市高苑科大從今年開始,教授超過基本時數課程後、多開課的「超鐘點費」,以學生人數多寡來訂定。有老師抱怨,不管人多人少,課都得照開,但鐘點費七折八扣後,連油錢都不夠,等於做白工。

屏東的永達科大已經兩年沒有發年終獎金,今年一樣發不出來。新北市真理大學教師今年年終獎金打七折,且要等過完年、開學後,學生繳了學費,才發年終獎金。

不少私校因福利待遇不如公立大學,過去每年寒暑假仍發給教師鐘點費來補貼。但世新、東海等私立大學這兩年寒暑假都不再發鐘點費,每月約少五千多元。校方表示,寒暑假原本就沒上課,國立大學也沒發寒暑假鐘點費,加上景氣不好,只得取消。



全文網址: 招生困難 私立大學爆減薪潮 - 高等教育論壇 - 文教要聞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40440#ixzz2KALMJmzb 
Power By udn.com 

開放陸生救大學 曾志朗:太理想化
【聯合報╱記者廖珮妤/基隆報導】

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昨天到海大演講,鼓勵海大發展特色,培養優秀人才。 記者廖珮妤/攝影
中研院院士、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昨天到台灣海洋大學演講,以「蛻變中求勝」為題,分享如何面對未來教育的挑戰。曾志朗說,少子化讓許多學校招生不足,大學應走出自己的路,海大特色鮮明,是很大的優勢。

曾志朗表示,科技日新月異,教育管道增多,許多小國家積極發展教育,希望能翻轉貧窮,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

他認為,教育就是生命,人民平均教育程度愈高的國家,壽命也愈長。

昨天雖然是寒假,但是海大師生相當捧場,演講廳300個座位全坐滿,還有許多人在走道上或站或坐聆聽。相較於曾志朗對教育的推崇,師生們較關心現實面問題,紛紛針對少子化、大學退場機制提出疑問。

曾志朗說,政府投入許多心力,設法解決大學過多的問題,協助轉型或開放陸生就讀皆是方法,但在他看來太過理想化;現在要努力的是找出健全的退場機制,把對於教師、學術界的傷害降到最低。

曾志朗表示,大學應發展特色,先重視教學再重視追求頂尖。很多學生面臨學非所用的困境,產業界也找不到適當的人才,但人才培育不僅是教育單位的責任,企業界也須付出。

曾志朗以海大為例說,如果沒有特色很容易被淘汰,海大的系所和各項研究有強烈不可取代性,面對未來的教育挑戰,應把握優勢,在獨一無二的地方投入更多。



全文網址: 開放陸生救大學 曾志朗:太理想化 - 高等教育論壇 - 文教要聞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39306#ixzz2KALV4XYO 
Power By udn.com 

「教授都坐牢」 大學喊行政鬆綁

2013/01/15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宜蘭報導】

教部:大學不能有自主、沒自律

多位大學校長今天要求教育部鬆綁行政,推動大學財會公教分離,鬆綁人事會計與總務制度,讓大學自主發展特色。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直指,大學行政再不鬆綁,「校長會窒息、教授會坐牢」;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黃雯玲表示,大學爭取鬆綁同時,也應反思大學的社會責任是什麼,不能「有自主而沒自律」。

大學校長會議今天進行第二天議程。黃煌煇說,目前國內大學的校務運作,是「有史以來最壞的」,學術界會爆發假發票案醜聞,在於許多教授拿到計畫經費後,直覺認定是自己口袋裡的錢,但受限財務會計制度沒有公教分離,心情好比「先生口袋裡有錢、太太卻說不能買」般痛苦。

黃煌煇認為,公務預算一個蘿蔔一個坑,偏偏研究經費無法在預算裡掌握清楚,學術界應強而有力的把問題反映出來,推動大學財會公教分離,鬆綁人事會計與總務制度。同時教育部也應責成各大學做好內部稽核,例如成立稽核室,至少對教授廠商都有嚇阻效果。

他舉例,成大以前平均每月有30件研究經費虛報、浮報或重複報,後來校方要求會計定期稽核,現在錯誤報帳情況已經降到每月8件,就像做壞事情被抓到,犯錯率自然減少。

李嗣涔:大學應推動法人化

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說,行政鬆綁根本關鍵在於讓大學組織自主、人事自主與會計自主,全世界大學都在推動行政鬆綁,最直接的方式是採取法人化策略,台灣很多年前開始推動大學法人化,但進度卻停滯不前。他並認為,教育部應直接將大學經費分成政府來源與非政府來源,大學自籌非政府經費應大幅鬆綁。

黃雯玲表示,教育部已積極推動大學鬆綁相關措施,如大學校長遴選、大學評鑑、系所增設等,近期內也公布大學組織鬆綁相關辦法,但大學法人化尚未取得社會共識,立法院與民眾也常出現教育部對大學「管太少」聲音,大學自主需要兼顧社會期待與發展特色。



全文網址: 「教授都坐牢」 大學喊行政鬆綁 - 高等教育論壇 - 文教要聞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36175#ixzz2KALmDOSI 
Power By 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23078
馬桶無理想 國家無方向 學生只鬼混 年輕人啃老(轉貼)台灣啃老族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啃老族(毫無競爭力能力且不能吃苦的年輕人), 誰之過 ?

這個現象可歸咎於兩大原因: 1. 淫逸的環境, 2. 過多的大學。 成於憂患、毀於淫逸。

富裕的環境、父母的溺愛易使孩子失去堅毅的奮鬥精神。

大學過多、生源不足學校不敢得罪於學生。 這才造成這樣在台灣的大學奇觀。 

痛!台灣正在教育毫無競爭能力與態度的年輕人!!

身為父母的我們  要如何教育子女 是一門嚴肅的課題  !    

天擇!墾丁的蒼蠅、台灣的年輕人 
  
大學教授--蔡智豪
 
  
台灣的大學錄取率早早突破九成,但卻造就了一群不適合念大學的年輕人,

虛度四年青春的生命、耗損國家社會的資源、浪費父母親 的血汗錢,

過程中,這群年輕人非但對社會無貢獻度,反而培養出毫無競爭力的能力與態度 
  
論述這奇怪的現象!起因於我這學期看到一堆年輕人繳了學費,卻不來教室上課。

如我所授課的課程中,選課學生60人,會來上課只有20 人,其他40位幾乎從未

出現,而來上課的20位學生,有2/3點完名 後,立即整理桌面,鋪上外套,

開始睡覺。 
  

  
這個現象,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台灣的社會每年耗損幾千億,

在做這樣的事情,而這幾千億,就只為印出一張張沒有用的大學文憑。

我實在很好奇這樣的情形,昨日(11/29)我在學校中,詢問其他的 專任老師,

群學生沒來上課,你們怎麼給成績,得到的回答是:「小老弟,就算要當

掉他們,也千萬不要給0分, 至少要給50分, 這樣學生的學期平均成績才不

會太難看,當然教這些學生,也會澆熄老師們對教育工作的熱忱,

但你若要在這裡工作,就要習慣、適應這樣的情形。」 
  
這些回答,無法滿足我,因為我實在非常好奇沒來上課的學生如何得到成績。

我再問其他的學生這個問題,學生說:「考試沒來考、或不及格,只要跟老師

說一聲,就可以補考、再補考,考到及格為止,或補繳報告……」 
  
看到 教室中倒頭就睡的學生,還有一大堆從未出現的學生,這讓我想起陳玉峰

老師講過的一個故事,以前陳老師在墾丁國家公園服務,當時這個地 區有許多

農家用雞糞施肥,以致蒼蠅滿天飛,密度極高,陳老師當時用腳向地上的一群

蒼蠅一踩,居然也會踩死二、三隻,他說 這是因為在這裡的蒼蠅沒有

「對手(天敵)」, 以致笨笨的就可以活,如果在臺北市,一隻蒼蠅要活下來,

它必須時時刻刻非常謹慎、小心、動作迅速…,不然一不小心就會死在蒼蠅拍之 下。 
  
這個故事,陳老師在隱喻現在的年輕人,因為國家的政策,讓大部分的年輕人

培養成如同笨笨的蒼蠅一樣,這群笨笨的蒼蠅中,還是有「精明」的,

但這需要經過災難的考驗,即天擇!才會出現。 
  
可預見的,未來台灣許多的年經人,在時代的巨輪下,將會歷經慘痛的過程,

最後才會留下適存者。 
  
痛!為何一個國家的教育淪落至如此? 

  
此時此刻,我僅能期待在未來的大災難後,台灣的教育,能徹底反省,

引導每個人的特質、興趣…,讓每個人在社會中,能扮演適當的角色,貢獻 社會。 

 記: 
我擔心的有二:
1.台灣社會每年耗損上千億,長久下來「元氣大傷」、 
2.台灣的年輕人形成「靠爸族、靠媽族」,毫無能力。 台灣的未來就在這群無頭

蒼蠅手中斷送。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17951
不婚不生 人類滅絕(轉貼)台大等六個大學 教部擬併成三校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大等6大學 教部擬併成3校

2012/11/19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同縣市有兩所以上國立大學優先

教部目標鎖定六所大學整併成三所。圖片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少子化衝擊,大專校院面對招生困境。立法院教育委員會上午審查教育部預算,立委揚言要凍結預算,要求教育部提出因應辦法,教育部長蔣偉寧坦言,正在進行通盤檢討,目標鎖定六所大學整併成三所,並以「總人數低於1萬人、同縣市有兩所以上國立大學」為優先考量。

據了解,清華與新竹教大合併、屏東教育與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台大與國北教大都是考慮的目標。且上述三件整併案過去都曾經討論過。蔣偉寧表示,希望能主動召集這些學校協商,讓整併案有機會成功。

目前國內有53所國立一般大學與技職校院,人數低於一萬人的學校相當多,其中教育大學大多學生人數不足一萬人,新竹教大、屏東教大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等校都符合蔣偉寧提出的整併條件。

國立大學整併喊了多年都沒有進度,蔣偉寧今天首度在立法院鬆口,已經針對低於一萬人以下的大學進行通盤考慮,如果同一縣市有兩所以上國立大學,就有整併的空間,希望可以在他任內完成整併。

〝103學年度希望能有機會促成〞

他預計,明年2、3月會先找大學談,至於有沒有可能103學年度完成整併?蔣偉寧說:「距離103學年度還很久,希望能有機會促成。」

蔣偉寧表示,整併後的國立大學,通識課程可以合併,行政工作也可以合併,有限的教育資源可做更有效的運用。



全文網址: 台大等6大學 教部擬併成3校 - 高等教育論壇 - 文教要聞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25206#ixzz2Cf9Cljye 
Power By udn.com

教授告別式 數他得過幾件國科會計畫

拜教授假發票新聞之賜,我的人氣指數創新高。散步碰到鄰居,追著我問:「你認識妳們學校那兩位教授嗎?」美容院助理邊洗頭邊八卦:「你有沒有在那個國揚買過東西?那裡真的什麼都賣嗎?」其中以黃昏市場菜販問得最具學術意涵:「什麼是國科會?妳們不是教育部的大學嗎?」

國科會對大學而言,不只是教授申請研究計畫經費之處,她影響了大學教授之聘用、升遷,甚至發展方向;簡言之,各大學有意識或無意識都成了國科會大學。

舉例而言,各大學系所招募新教授,所列基本門檻是具有某個數量的國科會研究計畫或是幾篇I級研究,若果沒有,難以跨進大學之門;教授升等,除了提出代表與參考著作外,還要列出主持過幾個國科會計畫,以證明具有執行研究之經驗及能力;無數次,在學校會議中,我聽到同仁發言批評同事:「這個人幾年來一個國科會計畫都沒有,怎能讓他升等?」或者,「這個系國科會計畫這麼少,學校應該拿出辦法處理這個系。」

在聘用主管上,尤其是大學的研發長,更是以其拿國科會計畫之能力為重要考量因素;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制定各種方法,引導教授申請國科會計畫。而大學校長經營學校的潛在功績指標之一,即為任內申請到的國科會計畫案件是否有成長。

當教授申請到國科會計畫後,編有儀器費用之教授,在購置各式各樣的儀器後,就需要有研究生協助其操作、進行實驗到撰寫、發表論文,亦如同醫美診所添購雷射回春儀器後,要找顧客實驗一般,而其成果絕對稱得上「斐然」。

譬如,教授因所購實驗儀器產製的I級論文一年可多達十數篇或數十篇,研究生因此可以畢業,教授因此可以升等或來年拿到更多計畫。最妙之處是,每一篇發表的I級論文,又會在學校研發處的獎勵計畫中,獲得數千至數萬元不等之獎金。此外,年內論文量累積至某個數量後,又可到研發處領取不同名目的獎勵金,其名稱可謂五花八門,如「研究精進獎」、「研究傑出獎」、「研究精實獎」、「研究卓越獎」等。反正,多數學校為了擠進五年五百億大學,不惜花錢鼓勵教授發表論文;而教授,為了所謂的學術生命或錢,拚了命也要弄個研究卓越獎慰勞自己。

數年前,我參加一位英年早逝教授之告別式,喪禮中播放其生平事蹟時,亮點之一居然是其畢生一共獲得過的國科會計畫件數,當場讓我淚崩不止。

多年前一位同仁拒絕擔任主管,理由是某個同事不贊成,我問他何以如此尊重此同事之意見,他無奈地回答:「他是國科會計畫複審委員,我以後還想要拿計畫」。至於本校,連續三任校長都出自同一個學院同一個系,是校內最擅長拿計畫、買儀器、發表論文、與國科會聯結最強的系。

國科會大學,崛起中。

【2013/01/12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教授告別式 數他得過幾件國科會計畫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631475.shtml#ixzz2HjEyYAvF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92761
(轉貼)芬蘭式思考 沉澱焦躁迷惑的心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芬蘭式思考 沉澱焦躁迷惑的心
Sauna ,一個很具芬蘭特色的單字,意思就是芬蘭浴。有人說,芬蘭浴之於芬蘭就像榻榻米之於日本一樣,渾然一體成為該國最具代表性的色彩。
【作者╱方德琳;攝影╱林育緯】

Sauna ,一個很具芬蘭特色的單字,意思就是芬蘭浴。有人說, 芬蘭浴之於芬蘭就像榻榻米之於日本一樣,渾然一體成為該國最具代表性的色彩。

外面冰天雪地,室內裡燒暖一堆石頭,想要提高浴室溫度就把水倒在石頭上,瞬間產生的水蒸氣把人烘得大汗淋漓。熱得受不了就光溜溜地衝到外面跳進冰冷的湖泊中,反覆跑幾趟,冷熱交替,身體和思緒就被洗得一乾二淨。

有動感的冷熱體驗,是沉澱焦躁迷惑的一種鍛鍊。前幾年,OECD(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進行的國際中學生評量計畫裡,芬蘭的科學能力排名第1、閱讀能力第2,頓時引起國際對「芬蘭式思考」的重視。

就像芬蘭浴般,芬蘭式思考認為「冷」跟「熱」同樣有價值,值得親自去體驗。沒有單一價值,而是多元接受,重點是:在沒有標準答案下,你要找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我不想變聰明,打敗別人。而是,我想成為我想成為的人。」這是21 歲的陳聖元,他曾去芬蘭讀高中1 年,歷經芬蘭式思考洗禮,許下對自己的承諾。

今年大二的他,曾在高一時,因為課業壓力的痛苦和茫然,決定休學1 年,給自己思考空間。他飛到離台灣海程最遠的芬蘭,實際去體驗他們的學校生活。回來後,他決定未來人生要自己安排。

芬蘭式思考不僅展現在人生態度上,同樣也延伸到課業教學,陳聖元說:「他們教的重點是思考,而不是知識 。」培養主動想、主動問、主動找答案的學習態度,而不像台灣則是在別人界定的標準答案框架下, 毫無疑問地接受跟記憶。

芬蘭式思考跟台灣典型的主流思考大不同,兩者價值南轅北轍但各有優勢。只不過在世界快速崩解的時代,一向重視學歷、工作、成功的台灣人,更需要芬蘭式思考來沉澱焦躁迷惑的心情。

人本的

芬蘭:自己要成為什麼人 台灣:要做什麼工作才有錢途

芬蘭人跟台灣人一樣,都很務實,但是芬蘭式的務實很人本。

陳聖元說,芬蘭會認為做自己能力所及、會快樂的事才叫務實,跟台灣一味讓大家擠升學窄門,然後做一份像醫生、律師這種高社經地位工作的「務實」很不相同。

芬蘭人從高中開始,就要從興趣跟能力多方面考量,思考自己適合做什麼,決定未來要過什麼生活。而台灣普遍的思考是衣食無虞才重要,找一份安穩的工作才是最好的道路。

陳聖元在芬蘭的寄宿家庭裡,有一位跟他年齡相仿的女兒Laura,選擇在高中畢業後就直接去當威武的女保全。

一個年輕的女保全,這在台灣很難想像。Laura 回答陳聖元的疑惑說:「有能力念書的人可以讀碩士、博士當教授,而我把我興趣和能力範圍的事做好,不也一樣?」在芬蘭人眼中,教授跟保全一樣重要。

芬蘭人很重視個人性格特質,父母不會強逼小孩一定要做什麼工作。對芬蘭高中生而言,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認識自己。

不像台灣有人幫忙安排補習,幫你決定某所大學某個科系的目標,芬蘭人未來的目標只能自己決定。

【完整內容請見《30雜誌》10月號;訂閱30雜誌電子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84456
(轉貼)管中閔:不解決人才困境 台將淪三流國家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管中閔:不解決人才困境 台將淪三流國家

國科會「第一次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議」,探討科技人才危機。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表示台灣人才優勢快速流失。
記者徐兆玄/攝影
「國日衰,民日弱,不旋踵之間,國將無可用之人。」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套用清朝大臣林則徐描述鴉片問題的說法,表示台灣再不積極解決人才困境,不出三至五年,將淪為三流國家。

管中閔昨天在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以「如何面對台灣的人才危機」為題演講,指出台灣過去的確有人才優勢,但早已在「吃老本」。缺乏吸引人才的整體環境,使台灣人才「入不敷出」,加上民粹「為淵驅魚」,見到高薪者就當肥貓,等於把人才往外推。

他指出四大危機:人才供需落差、教育體制偏差僵化、人才培育不符需求及國際人才競逐失利;他表示台灣一年有近卅萬名大學、研究所畢業生,卻大都「高不成,低不就」,到業界不會操作機器,也無法做尖端研究。

此外台灣「內憂外患」夾擊,人才流失、爭取不到國際優秀人才,內部則大學抱怨經費不足、限制太多,老師抱怨評鑑制度、學生抱怨找不到工作,產業抱怨大學訓練的學生不符所需,社會抱怨大學生的知識、能力及國際化程度。

「當社會上大家都在抱怨,當然須檢討。」管中閔說,教育體系多樣化、建構多元評鑑指標,讓各類型大學發展出特色;並強化一般型、技職型大學生的實用技能,「不適合的大學就退場」。

管中閔也提出中長期振興經濟藍圖表示,政府將從以往傾全國之力扶植少數明星產業模式,轉變為扶植更多掌握關鍵技術、核心中堅企業;參考德國、瑞士經驗,取代以往明星模式的規畫戰略,宣示「三年半內一定會見到成效」。「兩兆雙星成效如何大家心裡有數」,管中閔說,台灣不能再走老路、把有限資源置於少數籃子。

【2012/08/08 聯合報】



全文網址: 管中閔:不解決人才困境 台將淪三流國家 | 人才斷層趨嚴重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280251.shtml#ixzz22yYvfExW 
Power By udn.com 

「連藍領外勞 來台意願都降低」

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昨天說,台灣對外國人來台工作的限制並不算嚴,問題是整體環境、產業是否有前景;目前連藍領外勞來台意願都降低,第一優先選擇是薪水比台灣高的韓國。

另外,陸委會副主委高長的報告則提到,大量台灣科技人才持續流向大陸,政府雖早已開放優秀大陸科技人士來台定居或長期居留,但二○○七年至去年,長期停留、居留的大陸優秀人才只有八十二人;未來陸委會將檢討調整目前大陸科技人士來台規定,加強配套措施。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昨天在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議表示,解決人才問題需要改變,例如限制大陸學生在台結婚,「幾乎違憲」;勞委會規範外國高階人才來台薪水高於三萬七千元,他認為不能只規定最低薪資,須配合不同產業需求訂定。

朱敬一說,國科會無法發揮功能、落實應做的政策,他就「不該繼續坐這個位子」,寧可不續任;但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則說,人才問題冰凍三尺,不敢說立即可改變。

政務委員管中閔提出四大人才危機,他在會後強調,這些問題大家都知道,剩下就是修改法規、改善社會氛圍,「把門戶打開」,否則封閉的社會只會越來越衰弱。

潘世偉則說,現在勞委會規範的外國人來台工作標準對人才而言都「不是限制」,相較於香港能以年薪百萬、免費機票招攬大學剛畢業人才,「台灣有辦法提供這樣的環境嗎?」

他說,台灣的問題不只是薪資,重點應是塑造讓人才願意前來的整體環境,包括移民條件、產業前景等。

【2012/08/08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連藍領外勞 來台意願都降低」 | 人才斷層趨嚴重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280219.shtml#ixzz22yZUxQq0 
Power By udn.com 

張忠謀論人才:不缺台清交 缺創意人

國科會科技發展諮議會議昨討論「如何面對台灣的科技人才危機」,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指出,其實不是台灣沒有人才,而是台灣經濟現況,沒辦法提供好舞台讓年輕人發揮。

施振榮表示,現在社會都講「一代不如一代」,但這並不符邏輯,對年輕人也不公平;當今社會沒有提供舞台給年輕人,也不願投資,把舞台越做越小,「今天一代不如一代,是我們的責任。」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則說,台灣不缺台清交成的碩博士生,也不缺基層人才,但缺乏「有創意、會創新」的中階人才;更缺少把科技轉換為經濟價值的人才。

「台灣人才轉型了嗎?」張忠謀說,現在社會強調產業要轉型,但台灣人才若不進階、升級,產業也不可能轉型;台灣應該自己培養人才,才能治本。

勞委會指出,現階段職訓中心的受訓者,高達七成五都是大學生,數字有點離譜,更顯示「大學高中化」相當嚴重。

施振榮說,齊頭式文化讓人才沒辦法有效發揮,若要解決短期內的學用落差,民間企業可結合學校資源,聯手設計「客製化」培訓計畫,加上政府提供企業誘因,應該可以儘快解決人才「代溝」。

【2012/08/08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張忠謀論人才:不缺台清交 缺創意人 | 人才斷層趨嚴重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280221.shtml#ixzz22yZtFlXS 
Power By udn.com 

張忠謀:台大應培養社會領導人

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昨(7)日表示,台灣再不解決人才困境,不出3至5年,將淪為三流國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台灣人才不轉型,產業就不太可能轉型;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則建議學校可提供客製化培訓計畫,政府提供租稅等優惠誘因。

國科會第一次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昨天進行到第2天,管中閔指出,台灣過去的確有人才優勢,但早已在「吃老本」,缺乏吸引人才的整體環境,使台灣人才「入不敷出」,加上民粹主義過重,見到高薪者就當肥貓,等於把人才往外推。

管中閔指出,台灣在人才問題上已有4大危機,包括人才供需落差、教育體制偏差僵化、人才培育不符需求及國際人才競逐失利,「當社會上大家都在抱怨,當然須檢討(人才供需問題)。」


圖/經濟日報提供

張忠謀表示,台灣不缺科技人才,但缺少可為經濟創造附加價值的中、高層人才,建議可從大學教育起步,由台大扛起培育社會各界領導人的使命。

張忠謀昨天以國科會諮議會產業組顧問出席會議時,他認為,與其引進外來人才,或者鼓勵國外名校來台灣設立分支,還不如台灣本身透過教育來培養自己需要的人才。

但台灣欠缺有創意、有創新的人才,無論是專業創新、商業創新都很缺,同時缺乏中層(Mid-level)、有擔當、也責任感的人才,以及更高層(如副總經理)等領導人才,這類型的領導人才,是可以為企業指點方向的領導人。

張忠謀說,他是人力資源末端需要人才的使用者,三、四十年以前,台灣有很豐富的人力資源,當時的豐富人力資源使台灣經濟能有奇蹟般的成長。

但隨著大陸開放,台灣在量方面已經比不大上陸。

他建議,台灣需要1所大學,例如台灣大學,扛起培養社會領導人的使命,無論是學術、政治、企業界等各界領導人,都可以從大學開始建立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 ),甚至根據學院打造宿舍,從大學起就讓學生住在一起,在美國,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都在做這樣的事情。

施振榮表示,人才是「用」出來的,除了學校教育,企業扮演的責任比學校更重要,建議政府,要縮短學用落差,或者利用學校資源提供客製化的培訓計畫,由幾個學校共同成立計畫,政府不一定要出錢,只要持續投資抵減,減少稅收,就可以讓企業有誘因投資。

【2012/08/08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張忠謀:台大應培養社會領導人 | 人才斷層趨嚴重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280147.shtml#ixzz22yaDOxyx 
Power By udn.com 

朱敬一表達決心 不能改革將不續任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昨(7)日在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表達改革決心,表示若國科會無法發揮功能、落實應做的政策,他就「不該繼續坐這個位子」,寧可不續任。

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在會後記者會表示,有些該做的事可以馬上做,如國家型計畫管理與退場,人才問題因冰凍三尺,不敢說立即可改變。

朱敬一說,政府與大學間要共同集資,投入產學研究,解決產業界與學術界人才落差的問題,此外政府要擴大「彈薪計畫」,這是指用人薪水要更加彈性,才能從海外延攬到好的人才,同時台灣學子出國研究的人數愈來愈少,海外來台的人才多半都是教英文的老師,欠缺專業人才。

朱敬一說,解決人才問題須要改變,例如限制大陸學生在台結婚,「幾乎違憲」;勞委會規範外國高階人才來台薪水高於3.7萬元,他認為,不能只規定最低薪資,須配合不同產業需求訂定。

外籍教師在台灣沒有退休金、大陸人士來台工作得先取得中國大陸政府批准,這些問題都待改善。

他提到,過去十年,台灣的大學數量超過150間,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大學太多,談了十年卻也一直無法改善,「我們一定要做一些改變」,不要十年後還是有186所大學。

他自嘲這樣聽來像美國總統歐巴馬,同時再次強調「要設法做出改變」,若有國科會該做、他也想做的事,任期內卻沒做到,「我就不該繼續坐這個位子」。

為期兩天的科技發展諮議會討論如何銜接學研與產業、推動國家型計畫及台灣人才議題;賀陳弘指出,這些建議將被提到年底的全國科技會議討論,形成政策。

【2012/08/08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朱敬一表達決心 不能改革將不續任 | 人才斷層趨嚴重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280144.shtml#ixzz22yaUPm9O 
Power By udn.com 

培育人才 大學校長應參與十二年國教

大學指考放榜,家長、學生關心考上哪個學校,媒體爭相報導學校系所排行,十二年國教比序紛爭繼續上演。然而社會對考試、排名的重視,似乎無法對應到國家人才培育層面,難道我們的教育面與國家競爭力脫節了嗎?

十二年國教議題吵得沸沸揚揚,但憂心人才斷層的專家學者或大學校長極少發言,似乎認為這是國中小學、高中的教育問題,與大學教育或未來國家人才培育無關。事實上從人才養成的角度看,大學絕不能自外於整個教育制度,有必要積極參與,甚至引導十二年國教的方向,才能為整個國家教育政策,乃至人才培育做好扎根工作。

業界及政府單位或學者建議開放國際人才到台灣,但靠外來人才只能救急,台灣應思考的是十年、廿年後我們的人才在哪裡?要能夠自己培養人才,不能只是以外來人才救急。

人才培育應該從小學、國中、高中就要開始做。十二年國教要跟大學結合,甚至應是國家人才培養的基礎。大學校長或主管人才培育的精英,應該參與十二年國教的前瞻規畫。

我們的高中教育很強,學生參加國際比賽都有好成績,但最近幾年落後了,因為我們的教育方式仍強調記憶,高中生很會應付考試,因為那些知識是用一再地背誦記下來的,考試也偏重各種記憶的整合,以致學生都變成考試機器,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進入大學後要跟國際學生比創意、比解決問題能力時就敗陣。

反觀歐美教育制度,強調要提出質疑,要會問問題,可以挑戰老師的權威,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可以訓練學生批判解決問題的能力。台灣的教育訓練出的學生很會考試,連上了大學都只求標準答案。我在大學教書,每到考試,學生最愛問的是「老師,要考什麼?標準答案是什麼?」但不見得每個問題都有標準答案,人生那有什麼標準答案?

好的人才是能夠發掘問題、解決問題,也要具有判斷力與溝通能力;現代社會資訊發達,不應該再花太多時間去背誦無意義的僵化的資料。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有批判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需要從小培養,大學校長們有義務參與十二年國教的規畫,明確要求準大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這樣從國小到高中的教育方式才能改變。

不要再把所有東西都犧牲在考試公平上、犧牲在同分比序的荒謬上。請大學校長及國家人才培育方案的主導者,明確地告訴各高中職,「我們不要考試機器,我們不要明星排行!」各大學不應再沉默以對,應讓大家知道,大學要的是什麼樣的學生,這樣才能跨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第一步,也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基石。

【2012/08/08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培育人才 大學校長應參與十二年國教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280208.shtml#ixzz22yadrcAg 
Power By udn.com 

管談人才四大危機:早已進吃老本的階段

台灣的人才資源,早已進入「吃老本」的階段,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今天在第一次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中憂心地說,如果再不積極解決人才流失問題,不出3、5年,台灣將淪為三流國家。

管中閔上午以「如何面對台灣的人才危機」為題發展專題演講。他指出,以前大家都說,台灣沒有天然資源,只能仰賴優質人力資源,這句話以前是對的,但目前就不對了。因為台灣早已在吃人才資源的老本,人才優勢幾已消耗殆盡。

他指出,台灣人才問題出現內憂外患,內憂是大家都在抱怨,大學抱怨經費不足、限制太多,老師抱怨評鑑制度,學生抱怨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產業抱怨大學不能訓練他們需要的人才,社會則抱怨大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國際化程度都不足外患則是無法對抗國際挖角,國內人才不斷流失,但又沒能力爭取國際優秀人才。國際人才不來,國內卻出去的多、進來的少,當然出問題。

他也點出台灣目前面臨人才的四大危機,分別是人才供需出現落差、教育體制偏差僵化、人才培育不符需求及國際人才競逐失利。

管中閔表示,台灣每年培養出29萬多名大學生及研究所碩、博士生,但這些畢業生創新尖端研究的能力普遍不足,就算到工廠工作也不會操作機器,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台灣有太多的大學,碩博士班也多,可是大多數大學不具特色,加上評鑑制度又引導大學偏離發展方向,終讓大多數大學都變成「教育部大學」,缺乏特色也缺乏競爭力。

一般大學缺乏特色,技職院校則面臨缺少實務操作經驗、多數技職生一心想升學的問題。管中閔說,很多技職生連製造業、服務業的實作都不會,卻有7成以上想升學,本末倒置。

他建議應落實高教分類定位,讓研究型、一般型及技職型大學各自發展特色,並突出重點。不具特色的大學,積極推動轉型且建立退場機制。至於學校沒有訓練的服務業人才,不妨鼓勵民間成立專業學院,培育更多設計、工藝、餐飲、旅遊及行銷專才,將台灣打造成亞太地區的人力培訓基地,提供源源不絕的專業人力資源。


【2012/08/07 聯合晚報】

將科技轉為經濟人才 張忠謀歎:嚴重不足

第一次科學技術發展諮議今天進行第二天討論,來自海內外的諮議委員鎖定人才議題。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認為,台灣並沒有人才問題,只有人才培育問題,只要提供舞台給剛出校園的年輕人,他們都會大展長才,成為優秀人才。

施振榮直言,很多人說台灣人才不足,「那是不對的!」他強調台灣有那麼多的年輕人,都是很好的人才,但關鍵在於有沒有適當的機會一展長才,而這個舞台不妨由企業提供。

施振榮解釋,每個人一生中待在企業的時間,遠超過在學校的時間,因此多數人才是由企業訓練,而不是大學訓練出來的,因此企業必須承擔更多責任,把年輕人從人才訓練成優秀人才。他認為,國內是舞台及創造價值的環境不足,才讓優秀人才被中國大陸給吸引過去。

施振榮也提醒有意培養人才的企業,一定要容許他們做錯事或失敗的胸襟,唯有不斷摸索及學習,從錯誤或失敗中學取經驗,才能成為有力的優秀人才。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認為台灣不缺一般科技人才,至於能將科技轉為經濟的人才,則嚴重不足,使得台灣科技在面臨轉型時出現問題。

張忠謀說,台成清交等台灣頂尖大學培養的學生,就算只是大學部畢業的學士,也都有很好的能力,可以完成長官交給他們的工作,但光靠這些基層的科技人才仍不足。他比較在意的是,有擔當及勇於任事的中層管理人才,及可以找出新方向的高階管理人才,台灣相對不足。


【2012/08/07 聯合晚報】

施振榮:留人才 不能關著門想

首屆「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議」昨天召開,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左)出席受訪表示,人才資源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
記者曾學仁/攝影
台灣面臨人才流失危機,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昨天表示,整合全球人才資源是國家競爭力關鍵,沒有人才就不必談全球競爭。台灣必須開放觀念,政府要有機制留住人才,也要協助企業界在全球爭取人才。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昨天召開第一次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議,施振榮受訪表示,台灣不能關著門想事情,應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角色,有效整合人才資源。當前產業界正想辦法整合全球各方面人才,像是在世界各重要地區設研發中心,就是要借重全球人才資源。

施振榮說,美國之所以有競爭力,基本條件就是世界各國最好的人才都在美國。但台灣面臨人才流失,尤其是高階人才嚴重不足困境。

他說,政府與產業界應以突破性思維,提供較高薪水或更有挑戰性與前景的工作環境,和美國、歐洲、大陸、新加坡、香港與日本等國競爭優秀人才。

施振榮也指出產業創新的重要性,過去日本國力輝煌,如今卻因為跟不上創新腳步而式微,台灣應引以為鑑。他說,台灣應重視人才培育、全球化與創新研發,把握站上國際舞台的機會。

對於鴻海與日本夏普合作,卻因夏普虧損擴大,衍生諸多問題。施振榮說,要從長遠角度看事情,台灣在國際化過程中,面對挑戰在所難免,需要花些時間、繳些學費,但這是提升能力必經階段。


【2012/08/07 聯合報

王駿發:人才流失不是薪水問題

屏東大仁科技大學校長王駿發今天表示,台灣人才的流失,薪水不是最主要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讓人才發揮的環境。

成功大學講座教授王駿發受屏東私立大仁科技大學邀聘,1日接任校長,他今天出席公開活動,並與媒體互動。

王駿發曾任成大工學院院長、電機與資訊科技研發中心主任,曾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研究語音辨識系統30年,手上擁有近20個相關專利。近期他因自己研發的「雙向情境語音辨識系統」疑遭美國蘋果公司侵權、成功大學委託美國律師與蘋果打官司而聲名大噪。

談到台灣人才流失問題,王駿發說,台灣的大學教授薪水差不多新台幣10萬元,比香港、新加坡要少,有人因為高薪到新加坡及香港的大學任教,但也有不少人去了,因為文化和環境不適應,又回到台灣。

王駿發表示,其實台灣的大學教授薪水,曾足以支應水準以上的生活,生活並不是只有錢而已,還有整體的文化背景、環境、舒適感;台灣是個不錯的地方,有人情味、住起來舒服、很自由而且還有美食。他並沒有感覺台灣的大學教授有嚴重出走的現象。

不過,王駿發說,科技人才的流失有比較嚴重,但薪水也不是主要流失因素,能不能在工作上發揮才是最重要。他舉奇美公司經理人與百名技術人員被中國大陸的面板公司重金挖角的例子認為,問題不是薪水,而是原有的工作環境沒有辦法讓他們發揮。

王駿發認為,薪水只是治標,治本還是要推動文化及人文關懷等「橘色科技」產業,讓台灣成為高幸福指數國家。


【2012/08/07 中央社】

馬凱:「人才斷層」 台灣將「死狀甚慘」!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於新設「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開會前夕,警告台灣已進入「人才斷層期」,不趕快補救,與他國競爭將「死狀甚慘」!

其實,這樣的警告,民間有心人士早已提出,只是整個政府從上到下置若罔聞,徇使問題持續惡化;近來在周邊國家需才孔急的情況下紛紛高薪挖角,人才加速流失,才終於引起政府閣員的注意。

然而國科會主委究竟術有專攻、職有所司,因而所見到的人才斷層只及於工研院、國家實驗研究院、中研院等公立研究機構的「肥貓」問題;事實上,台灣人才缺口最嚴重的部門尚不在此,而在於所有「人才」中,責任最為重大、影響尤其深遠的公務部門以及教育機構。

在全球化而且斤斤計較的現實環境中,人才的流動與相對報酬關係至為密切。這就是朱主委所強調的,我們向國外禮聘公立研究機構的主管,待遇是原來國外所支付者「打對折再打對折」,而且還要被媒體、名嘴譏為「肥貓」,群起撻伐;當然人才難聘,原有的人才也不斷被挖。

但究竟誰負責禮聘人才、誰又立下種種阻攔人才進入卻將人才逐出的法令規章?當然是從上到下的各級官吏!卻問,他們可是人才?誰都知道,即使貴為一品大員,其俸祿還只及那些肥貓的幾分之一;同時,他們的尊嚴與地位則早已到了「官不聊生」的地步。請問,一流人才怎會屈身接受這樣的官職?當然,除非他們充滿了革命精神,有為國為民犧牲奉獻的偉大情操!這又會有幾人?

官不聊生的原因,除了需要飽受民代與媒體修理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根源,那就是,由於官箴不修、貪腐時有所聞,而且,不問藍綠經常因而身陷囹圄,即使不然,只要有些無根的謠諑,就會千夫所指,跳到黃河也洗不清。於是,只須聽到「圖利」二字,個個避之唯恐不及,那又要如何為民「興利」?結果上自公卿下到走卒,莫不以潔身自好、息事寧人、不做不錯為圭臬;人才流失、國政不修、經濟疲敝,反正都是大家的事,絕不歸我一人負責,則天塌下來也自有總統、院長挺著,何必多事惹禍、自詒伊戚?

本來羞澀的俸祿已經招攬不到所謂的人才,而無比優厚的退休俸又讓每個本該「食民之祿、夙興夜寐勞民之事」的大小官吏,都謹言慎行、敷衍推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即使不能「無災無殃到公卿」,至少也可以平平安安將饅頭數完,從此過著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日子。

有無數這樣的官員,以及無數只問升等、獎助、擔任評審委員,努力為國外二、三流期刊寫些互相標榜的論文的大學教授,則國政自然不修、經濟必定疲敝、人才培育無門。有本事拿高薪者,紛紛另謀高就;只留下那些走不了的,不想走的,滿腔愛國情操者,鼓動民粹、撻伐肥貓,苦中作樂,關起門來共赴國難。這豈是「人才斷層」幾個輕描淡寫的字眼可涵蓋?除了「死狀甚慘」,還有其他出路?不過,既是大家共同的選擇,也只好「甘願受」了。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2012/08/07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馬凱:「人才斷層」 台灣將「死狀甚慘」!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277439.shtml#ixzz22ybbcrQi 
Power By udn.com 

2012-8-15

補教名師列治平對象/少子化 補教大餅縮水不少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根據台中市補教協會粗估,在大學升學管道暢通及少子化趨勢下,目前台中市升大學市場漸萎縮,今年重考班勉強還有年約1億元市場,至於高中各科家教班約4億元市場;但近年來因市場萎縮,各補習班競爭白熱化。

市場萎縮 競爭白熱化

台中市補教協會理事長楊佳叡強調,台中市目前立案補習班約3000餘家,其中約有6成經營升學類文理補習班,但以台中市一中街區塊的補習街最集中,目前經營高中重考班的補習班約6到7家,競爭年約1億元的市場。至於高中家教班1年約有4億元的市場,競爭家數較多。

楊佳叡指出,受到大學升學管道暢通及少子化影響,台中市的升學補教市場愈來愈小,台中市極盛時期1年光重考班考生就有4000人之譜,但近年來快速萎縮,今年約僅900到1000人左右。

楊佳叡說,至於同是經營高中階段的高職挑戰四技二專的補習市場就更明顯萎縮,不如高中市場,目前約有5、6家經營這塊。台中市補教業因市場變小,難免有人會嘗試用不同的手段競爭,但業者指出,以往多以發黑函、不實廣告、耳語等行為,極少會演變到恐嚇事件,世風日下,讓業者感嘆萬分。楊佳叡則強調,絕大多數的補教業者多是正當經營,也盼各界不要對補教業失去信心。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55657
教育免費 市地公有 負擔即降 問題自解(轉貼)美中產家庭育兒費 漲至七百萬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中產家庭育兒費 漲至704萬

美國農業部營養政策與促進中心14日公布的年度「家庭育兒支出」報告顯示,中等收入家庭養育一名2011年出生的嬰兒至17歲,要23萬4900美元(約台幣704萬元),比2010年出生嬰兒的撫養費增加3.5%。

許多家長憂慮子女未來的大學費用,其實在子女成年之前的食衣住行、教育和健康照顧費用,就很可觀。50年前,在農業部開始統計此資料的1960年,美國中等收入家庭育兒17年的費用是2萬5000美元,相當今天的19萬1720美元。

報告指出,美國育兒費用因家庭收入而有差異,年收入5萬9410美元以下的家庭,養育一名子女每年的費用,根據子女的年齡,平均為8760美元至9970美元;年收入達10萬2870美元的家庭,每年育兒費用為1萬2290美元至1萬4320美元;年收入10萬2870 美元以上的家庭,每年育兒費用平均為2萬420美元至2萬4510美元。此外,東北部都市的育兒費用最高,其次是西部和中西部的都市,南部的都市和鄉村的育兒費用最低。

【2012/06/15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美中產家庭育兒費 漲至704萬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162060.shtml#ixzz1xw8M8QIs 
Power By udn.com 

熱門話題-當博碩士成了職場敗犬

  • 2012-07-31 01:04
  •  
  • 中國時報
  •  
  • 【劉競明/林口長庚主治醫師】

     日昨報載台灣的碩博士已達百萬,竟然還落得失業找不到工作之境地!

     究竟是台灣的高等教育之結構出了問題,還是大學教育根本未能訓練及提供職場所需要之技能。博士生在入學之初理論上即應規畫自己的學習生涯,過去之科班博士學術訓練就是做為大學教職的「訓練所」;在十年前李遠哲教改初期採取「全民皆大學生策略」,廣設大學院校,將專科學制改為「科技大學」,因此一夜之間台灣幾乎傳統大學及過去的專科學校,都變成必須SCI論文的學術掛帥機構,訓練出來的餐旅學院學生可以不會「燒菜」,但卻必須寫一手好的論文。老師升等亦然,沒有實務經驗的教師,竟可在職業專業學校裏賣弄「學術」?

     正如外科醫師不會開刀、內科醫師不會做診療!這樣的學習怎能符合醫療機構源源不絕病人照護的需求呢?因此醫學需要實習,臨床實務更重於基礎研究。訓練醫師是要先訓練臨床診療,行有餘力才去做研究。這一點似乎大學教育可以作為實務或理論何者為重之借鏡。

看看英國教育 想想台灣人才問題

  • 2012-08-29 01:16
  •  
  • 中國時報
  •  
  • 【謝國榮】

     最近社會熱烈討論人才的式微與思辯教育的問題,不禁讓人聯想到二○一二年倫敦奧運會開幕與閉幕式,給世人營造出一個巨大的驚喜,創新與創意貫穿「激勵一個世代」的主軸,恢弘大英帝國古老的傳統與傲人的文化,一如剛落幕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慶的饗宴,讓全球驚艷不已;這當然與她的教育體系與優質的人才有密切的關係。

     筆者曾參訪英國的國中與高中,理解到,英國教改關鍵主要在國中及高中學校(十一至十八歲)教育體系的改革,政府鼓勵並支持每一所國中及高中各自發展自己學校的專長與特色,稱「專業學校」(Specialist School),學校注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取代傳統的綜合國中與高中,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與專長,選擇各具特色的學校就讀。學校從十一歲學生起開始傳授相關基礎課程,十四歲開始傳授技職理論,從實務到實作,課程循序漸進,無論是師資、專業教室及設備、產學合作等,建構非常完善的教育體系。其他英國學校各自發展的主要專長,包含:音樂、舞蹈、體育、藝術等,每一個國中與高中學校都在共同課程為主的基礎上,各自發展至少一項以上主要的專長領域。

     有一位英國十五歲的學生告訴我,他從五歲、國小一年級就開始在學校學電腦的課程,十一歲開始在學校必修第一外語法文,十二歲起必修第二外語德文,十三歲起還可以選修第三外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我看到一位十六歲的英國女學生在電腦教室撰寫一篇企業研究報告,題目是英國電信公司BT員工的工作角色,她從網路、期刊收集資料並實地訪問公司,而撰寫研究報告。我從她的報告中,看到她的分析與獨到見解,甚至比許多台灣大學生所做的研究報告要嚴謹、更具分析的能力。

     我在一間十五歲的學生上電子學課程的教室旁聽,老師告訴我,上課時,她沒有任何一本教科書,學生也無任何課本,而是老師自己收集了很多本有關電子學的理論書籍,然後自己編上課進度與內容,有文字圖片與圖表,放入學校的老師教學網站裡;在這個教學網站裡,設有相關電子學與電子發展的其他連結網站,及老師與學生互動式的問與答,學生可以每天二十四小時隨時上網預習或複習課程裡的相關知識。

     我遇見兩位企業高階主管到國中學校給十四至十六歲學生上課及指導,每週二至三個小時,完全是義工不支薪,他們告訴我林頓學院與鄰近共四十家企業有產學合作的關係,學生經常到企業及工廠去參觀並實習;學生在畢業前要自己設計、製造相關產品(電子、機械、塑膠、木料、食品等),並且定價;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設計圖或樣品送至企業,企業給予各方面的指導與協助,最後學生需要將自己的產品行銷至市場。

     讓我們驚訝的是,看到英國青少年從十一歲起在學校學習基本產品設計,十二歲學習產品實作,十三歲學習電腦輔助設計圖,十四歲起學技職基礎課程。依據英國教育部最新的資料顯示,十五到十八歲的學生有七十七%學習技職課程,英國各產業的創新與研發能力,從此可以看出端倪。

     在台灣只有大學才看得到產學合作及育成中心,在技職校院才有技職課程,而在英國的國中學校就已奠定了這些培育人才的基礎。

     我看到英國的學生們在校園裡,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快樂與自信的笑容,除了英國教育重視啟發與獨立思考之外,他們每天早上八點半上學,下午三點放學,沒有補習班及沒有以考試領導教學的教育方式,我想是英國學生快樂學習的主要原因。英國學校培養的是未來各產業人才所需要的基礎專業知識與技能,真正做到五育並重的教育內涵;而台灣的國高中學校好像一個公立補習班,學生早上七點上學,晚上六點放學,很多學生放學後補習到九、十點,從周一補習到周日,幾乎天天在補習與考試,這樣的教育和學習方式,究竟有何益處?

     教育部撥五年五百億的經費給頂尖大學計畫,每年卻只撥三億元在技職的教育上;在主流的升學主義之下,技職體系的教育與精神長期遭到扭曲與忽略,政府對此實在應該帶頭反省。(作者為高苑科大行銷流通系助理教授

美國大學成為新的種姓制度
開學日不遠了。每年這個時候,就有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擠進他們的父母車裡,帶上他們鍾愛的各種玩意兒,前往大學。
【撰文/台灣英文雜誌社】

尼爾·弗格森:高等教育正在成為新的種姓制度

開學日不遠了。每年這個時候,就有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擠進他們的父母車裡,帶上他們鍾愛的各種玩意兒,前往大學。

世界上的其他人看到這樣的情景可能都會感到羨慕。美國的大學是世界上最好的──根據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的說法,世界上頂尖的三十所大學,有二十二所在美國。以前,那些才華洋溢的印度人,都夢想著要去牛津或劍橋;但現在則是哈佛或斯坦福大學。進入美國頂尖大學,是通往世界頂端的捷徑。

但這些外國人中,沒幾個知道,美國學術殿堂這個叢林,其實過得並不怎樣。

讓我們從成本說起。據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州內居民進入一般的公立大學的平均學費和雜費,自2008-09年度起,已飆升了25%。造成這個情況的關鍵因素,是大學在資金上的減少,因為各州都被迫採取緊縮措施。在同一時間框架,私立大學的學費和雜費則上升較少(13%),但比起通貨膨脹仍顯得高出許多。

根據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學生總債務(包括私人貸款和聯邦貸款)已經攀升至超過1萬億美元。在各種形式的消費性債務中,這是唯一一種還在持續增長的,甚至連美國家庭都在還清抵押、信用卡和汽車貸款的情況下。在實際情況下,學生借貸的費用,是十年前的兩倍。

矽谷超級巨星彼得·泰爾(Peter Thiel)現在不光是銷售Facebook股票(他本身也沒什麼高等教育背景),他還提出了論點,說大學教育是新的資產泡沫──是次貸危機的自然後繼者。還記得,以前我們都認為,房產是永遠不會賠錢的投資嗎?現在,泰爾認為,學位就好像以前的房產一樣。為了支持自己的觀點,泰爾付了十萬美元給美國最有前途的學生,要他們離開學業,成為創業家。

※推薦閱讀:

2012美國最佳大學

非常焦慮的美國

看更多精彩文章

【本文譯自《NEWSWEEK》SEP03/2012,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平均年齡58歲 內閣成退休文官俱樂部?

同樣都喊出要育才、攬才口號,新加坡內閣改組,延攬多名40歲年輕菁英入閣。反觀我政府的現任閣員卻多是接近退休年齡的文官轉任,比例高達四成,平均年齡58歲、接近60大關,難怪有立委認為目前內閣就像退休文官俱樂部。


國民黨立委王惠美向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調閱政務人員由退休軍公教人員再任情形調查表,發現扣除中央選舉委員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兩個任期保障的獨立機構外,106名政務人員中,45名是由退休軍公教人員轉任,比例高達四成。其中30人退休原因,是為了轉任政務官,許多人常任文官退休日,與再任政務官日期是同一天,顯然當政務官第一件事,就是先辦理退休,拿到退休俸。

陳內閣組成時,16位閣員雖有9名新血,但除了來自企業界的Google亞太營運總監張善政,成為內閣亮點。政務委員管中閔、教育部長蔣偉寧分別從中研院、中央大學借將,仍屬軍公教範圍。

王惠美說,政府近來一直提倡重視人才培育,從內閣名單看不出來政府培育或延攬了哪些人才。四成政務官都是符合退休資格的公務人員,比例實在太高。如果沒有青輔會主委陳以真、體委會副主委錢薇娟等人拉低平均值,內閣平均年齡就要衝破60大關。王惠美說,如果政府自己都沒辦法攬才育才,怎麼改善社會風氣,重視人才?

王惠美說,首長大都是老文官,整體內閣讓人感覺充滿舊思維,每次與部會協調,都覺得態度保守,案子一再開會,都沒辦法下決定,調閱資料也有各種藉口。曾經索取政務官下鄉紀錄、以及這次政務官出身退休軍公教的統計,都一拖再拖,事後還要不斷打聽索取資料的目的。

內閣反應遲緩,朝野立委都有同感。親民黨立委李桐豪以經濟景氣因應方案為例,去年景氣出現藍燈,財政部喊出七大策略,穩金融、平物價、增就業、促投資、助產業、旺消費及拚出口。但過去這幾個月行政院不斷開會,結果只是七大策略調換了先後順序,讓人搖頭。

【2012/09/09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平均年齡58歲 內閣成退休文官俱樂部? | 政治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7351137.shtml#ixzz261ZJN0Qt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36003
(轉貼)血汗學校!輸掉下一代的未來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血汗學校!輸掉下一代的未來
日前,一場高教兼任教師的遊行活動,凸顯了台灣社會耗費巨資與心血所培育的高級技術人力,被政府散漫的人力政策與短視的公私立大專院校浪費掉。大學兼任教師的問題,也悄悄地蔓延在整個大中小學教育服務業,若不正視因應,將是整個社會的重大隱憂。
【文/杜思妥】

五月一日勞動節,一群護士走上街頭抗議勞動條件不佳,「血汗醫院」、「血汗護士」問題,再度引起社會關注與討論;相較於此,前一天「大學流浪老師」在教育部大門前抗議的訴求,顯然相對受到冷落。這群在大學服務的「兼任教師」高喊「我在大學教書,但只拿到基本工資」的口號,凸顯當前大學畢業生的低薪現象,不只存在於企業界,數萬名高教人力一樣飽受「勞動非典化」的煎熬。

根據高教工會調查發現,現今大學院校兼任教師約有四萬餘名,最明顯的是過去十年來,就增加了六三%的兼任教師,其中有為數不少的人因無法取得專任機會,遊走於各大學兼課。他們即使和專任教師同樣上滿每週十個學分,但講師鐘點費每小時五七五元,連前幾年備受詬病的大學畢業生起薪「二二K」都還不如。

不過,各大專院校普遍對於兼任教師流浪及低報酬的現象似乎無動於衷,他們認為已按教育部標準支給兼任教師鐘點費,教師的實質所得偏低,不是學校能負的責任。而教育部竟也呼應這樣的說法,教育部指出,大學人力的聘用彈性及多元化,是全世界大學普遍形態,不應與勞動市場論功計酬目的混淆。

教部給得少 大學算得精

大學兼任教師的設計,原本是為了滿足大學彈性運用在業界、他校或本校其他科系的人才,用以支付超額工作的報酬。不過,近年來「兼任為本職」的流浪教師卻成了普遍現象。主因是大專院校在財務精算下,競相封閉專任職缺,好不容易拿到學位的碩博士,不易謀得專任教職,只好奔波於各校,這裡兼一堂、那裡兼兩堂,打工賺鐘點費勉強餬口。他們期待有朝一日可以擠入大學教師窄門,必須早一步打點好關係,嗟來之食的兼課只能好好珍惜!

大學流浪教師不斷增多,除了不當的高教政策外,各學校當然也是幫凶,他們錙銖必較一連串的節流措施,關鍵便在於「拆學分」!

以一門課兩學分而言,一名專任講師的授課時數,可以拆給五名兼任講師分別上課,此五名講師加起來的月薪總額約兩萬三千元,不及專任講師月薪之半,不但不須支付年終獎金,寒暑假更是分文不給。這對學校,無疑是一項省錢福音。

學校把一個學系四名專任教師的編制,拆成「三名專任、五名兼任」以聘請更多兼任教師,抑或以專案教師(用以代課或執行專案計畫,聘期一年,無期滿自動續聘制度)補充,其後遺症便是這些編制外的兼任教師待遇,被整個大學體系聯手拉低,造成「教育服務業」新進人員的就業障礙。但站在學校經營者的立場,卻是節省人事成本的妙方,更可美其名曰:「請更多、更專業的老師,對學生才有幫助。」

此說似言之成理,但環顧國內各校,哪一所學校學系不競相設置博士班,以抬高名望?在整個不當政策與私利計算下,對社會新血輪設下重重的血汗障礙。

大專流浪教師的現象,在中小學校同樣地發生。在不計入年資下,高中教師鐘點費四百多元,國中教師三百多元,國小教師兩百多元,如此薪資若非專任,實在是慘不忍睹。但各校為了因應少子化,不願開缺增聘教師,故明明有部分學科短缺教師的狀況,仍然「遇缺不補」,而是以便宜的鐘點師資替代。在許多中小學校,更以支領鐘點費的代課教師擔任導師,連帶地必須照顧小朋友上學前、放學後的導護工作。如此一來,不是形成每學期換導師的班級經營困局,就是赤裸裸地消費盡責教師的愛心。

新人進不來 老人走不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許多年輕老師不堪低薪不願投入教育職場,而許多學校又回聘退休教師為鐘點代課老師,這些領有退休金老師支領這些廉價鐘點費,對其而言不過是多一筆零用錢,卻傷害整個教育環境,「新人進不來」、「老人走不了」、「薪資沒有省」、「老師年年換」,嚴重威脅到下一代學習品質與權益。

對新進老師的就業障礙,使得中小學師資人力無法獲得補充、穩定與汰舊換新,動搖了社會根基,這些問題並未受到教育當局相對的重視。

更進一步而言,上述普遍化的流浪教師現象,固然是一種勞力市場的供需不平衡問題,但人力培養與技術力水準之間的落差,才是事態嚴重。

就業不足、勞動參與力不足、高學歷等於高失業率等統計上的常態,已經不能僅置於勞工政策討論上,這不只是人力浪費而已,根本是專業技術培育的方向出了偏差。近年來,可與製造業職場合作培育純熟技術人員、用以支撐科技升級的專科教育持續弱化;而改制、新設、新增的大學與科系,偏向集中在投資成本較少的服務業類科,絕對是我國技術空洞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薄利時代將工資成本壓低的應急手段,已經悄悄地由製造業蔓延至教育服務業,接下來,國民教育似乎亦不能避開血汗工廠化。這種處處為年輕人設下的就業障礙,或許已經不是一行一業的問題,而將是整個社會所要付出的文明退化的代價。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雙週刊》398期;訂閱財訊雙週刊電子版

 

美有教無類法 又8州豁免

教育部長唐侃29日宣布,全國又有八個州得到豁免,可靈活執行布希政府時期立法通過的「有教無類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規定的目標。

教育部同意豁免的八個州是康州、德拉瓦、路易斯安納、馬里蘭、紐約、北卡羅來納、俄亥俄和羅德島州。另外18個州和華盛頓特區也申請豁免,未來數周可能獲准。

但歐巴馬政府在同意豁免時,要求各州保證採取改進教學和評估措施。全國迄今已有19個州得到豁免。

唐侃說:「豁免的各州在使用聯邦資金上可更靈活,免受有教無類法的約束,制定和實施符合各地實際的教育計畫。」

十年前的有教無類法2007年起就要修訂,但國會對要如何修改意見不一,在國會修法前,豁免只是臨時措施。

今年初豁免的11個州是科羅拉多、佛羅里達、喬治亞、印第安納、肯塔基、麻州、明尼蘇達、新澤西、新墨西哥、奧克拉荷馬和田納西州。

有教無類法規定,所有學生到2014年都要達到閱讀和數學熟練。豁免可使各州制定符合實際的目標,但必須為學生上大學和就業做好準備,提高所有學生的成績,對學校要獎優罰劣。

【2012/05/30 世界日報】



全文網址: 美有教無類法 又8州豁免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126681.shtml#ixzz1wR1QsmYC
Power By udn.com
大學學雜費草案 私立漲5% 國立新生最高漲10%

教育部常態性大學學雜費調整方案草案出爐,教育部指出,國立大學一○二學年度新生最高可調漲百分之十,約漲三千元;私校不分新舊生最高可漲百分之五,約漲兩千七百五十元。

教育部強調,下周二起在台中、台北及台南舉辦三場公聽會,廣徵意見,年底到立法院專案報告後做出結論,並徵得行政院同意,就會修法漲調學費,最快一二年八月實施;教育部今天也首度指出,明年二月學雜費確定不會漲。

【2012/10/26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大學學雜費草案 私立漲5% 國立新生最高漲10% | 生活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7457670.shtml#ixzz2AQtBU85M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27584
(轉貼)教育程度越高 活越久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教育程度越高 活越久

威斯康辛大學最新研究顯示,美國人越來越長壽,教育程度較高者壽命更長。這次研究範圍較以往更廣,審視了全國3000個郡;而且觀察的健康指標更多,包括諸如肥胖、是否吸菸、飲酒、運動,以及是否「過早死亡」。此研究甚至將不同地區速食店的密度亦納入考慮。

此研究顯示,時間拉得越長,大學教育對壽命的影響越大。此研究將75歲以前發生、可以預防的死亡定義為「過早死亡」。專家碧姬‧凱特林指出,受過大學教育者和沒有受過大學教育者,過早死亡率數字的差距為35%;7年前,該數字為30%。

這個研究提供的證據是,美國人的財富和教育程度有關;教育也成為未來健康和收入的指標。凱特林表示,高中畢業後每增加1年就學時間,75歲以前死亡率減少16%。

【2012/04/05 Upaper】



全文網址: 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教育程度越高 活越久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007241.shtml#ixzz1r70hih3U 
Power By 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09407
(轉貼)學界幫派化 知識分子失蹤了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高教人口比率 台灣超歐趕美




  • 2012-03-31

  •  
  • 新聞速報

  •  
  • 中央社






     內政部今天公布統計,台灣受高等教育人口比率逐年增加,到民國98年已達39%,在亞洲已追平韓國,次於日本;台灣與歐美相較,低於美國的41%,但比德、英、法等國都高。


     根據內政部發布的台灣「15歲以上人口教育程度統計」相關資料顯示,到100年底,15歲以上人口的教育程度,以大專以上者占38.2%最多,高中(職)占32.3%次之;100年底台灣大專以上學歷人口已達753萬人。


     統計顯示,台灣接受高教(大專以上)人口逐年增加,近10年比重上升15.2個百分點;15歲以上人口文盲率(不識字率)逐年降低,至100年底已降至1.8%。


     從年齡觀察,40歲以上者,男性接受高等教育比重28.7%,高於女性的20%;未滿40歲者則呈現女性高等教育比重57.2%,高於男性的53.3%,但女性高等教育比重高於男性者主要集中於大專程度,研究所以上者,比重仍以男性較高。


     如與國際比較,民國98年台灣25歲至64歲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比率達39%,較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各國的平均值30%高;在亞洲已追平韓國的39%,低於日本44%。



     與主要歐美國家相比,除加拿大的49%、美國41%及紐西蘭40%高於台灣外,包括德國(26%)、英國(37%)、法國(30%)、瑞士(35%)、挪威(37%)、瑞典(33%),均較台灣低。1010331



喬州豁免執行「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





【大紀元2012年0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竹美國亞特蘭大綜合報導)喬州預計今日起將不再執行具里程碑意義的聯邦「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法律,很多人認為該教育法使教師和學生的壓力過大,因而導致亞特蘭大和其他一些地方的學校考試作弊。





白宮最近宣佈,喬州和其他九個州 ,包括科羅拉多,佛羅里達,印第安納,肯塔基,馬薩諸塞,明尼蘇達,新澤西州,俄克拉何馬和田納西州豁免執行從布什時代開始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教育法。新墨西哥是唯一沒有獲准豁免的州。目前他們正在積極努力,以獲得批准。其他28個州以及華盛頓DC和波多黎特區也表示可能會尋求豁免,這麼多州申請豁免表明該法律臨近終結。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律要求,截至到2014年,所有學生必須精通閱讀和數學,大多數州都遠未達到該目標。獲得豁免的州,可以不按該法律要求執行,但是必須同意提高教學標準,完善問責制,併進行必要的改革,改進教師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成績,以幫助學生為進入大學和將來的職業生涯做更好的準備。而且對教師的評估將與學生考試成績密切關聯。喬州本來就有這樣的一套教學評估系統,但目前只有26個學區在執行奧巴馬政府的教學改革方案。


奧巴馬總統在去年9月宣佈,各州可以申請豁免執行「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喬州是最早一批提出申請的州。喬州教育部執行長約翰最初表示,他預計在去年年底或將得到豁免。但當初大多數申請豁免的州 , 包括喬州不得不修改最初的豁免申請。得到豁免後,喬州將停止簡單的採用考試通過或不通過來評估學校,而是採用五星制方法,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有多少學生選快班課程。


去年9月,奧巴馬呼籲停止前美國總統布什倡導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他認為該法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共和黨也准許了對申請者給予豁免。這是奧巴馬在國會斷然拒絕他的情況下獨自採取的最突出的一個行動。」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律宗旨是要幫助美國貧困及少數族裔兒童,十年前得到兩黨廣泛的支持得以通過,它一直續期到2007年,然後出現分歧。那些倡導執行該法律的人也許面臨一個嚴峻的現實,那就是在執行過程中有些地方已偏離了該法律的初衷,既提高孩子們的閱讀和數學能力。


評論家表示,2014年的最後期限根本不現實,該法律過於殭化,導致很多學校在應試方面感覺自己的學校被貼上「失敗「的標籤。該法律規定,學校兩年還達不到要求或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後果,包括把孩子送到其他達到標準的學校,提供課外輔導和更換工作人員。


隨著最後期限的臨近,越來越多的學校不符合該法律規定的要求,去年近一半學校都沒有做到。教育政策中心的官員說,因為有些州有較高數量的移民及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而且法律要求每年學校考試通過人數要不斷地提高,因此很多學校達不到要求。
對於豁免的州,仍然要求學生每年參加考試。但今年秋季起,這些州的學校將不再面臨「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壓力,對學校的表現也可能會採用不同方法評估。但是,即便得到豁免,一些較差的學校還是會面臨壓力,但對一些表現中等的學校會有較大改觀,面臨的壓力會小一些,另外他們可以靈活掌握如何花費聯邦資金。


奧巴馬總統對美國教育政策方面的改變,影響範圍有限。像賓夕法尼亞,得克薩斯和加利福尼亞這些人口最多的州並未尋求豁免,儘管他們以後還可以再申請。


週二,教育部長阿恩‧鄧肯說,未申請豁免的州將繼續執行「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因為這是法律。










請關注大紀元的廣告商家,向朋友推薦大紀元,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網址: http://epochtimes.com/b5/12/2/14/n3511910.htm喬州豁免執行「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  美東時間: 2012-02-13 19:16:02 PM 【萬年曆】










學界幫派化 知識分子失蹤了





























國科會今年的研究計畫通過率大幅降低,影響到不少大學教授們的自由型研究,七月初經季瑋珠及劉仁沛兩位教授披露後,學界群起反彈。但經過一個多月後,周成功教授為文質疑,何以學界領袖級人物皆未挺身而出主持公道,台灣知識分子究竟跑到那裡去了?這真是大哉問。


在一九九○年代前的戒嚴時期,台灣知識分子關心國是,大師級人物風骨建言,締造了台灣民主法治的改革。但自從民主政治及政黨輪替以來,台灣知識分子反而噤聲失蹤了,取而代之的是媒體人的論政及脫口秀時代。


有人認為學者不願與媒體人為伍,失去了論壇。或被歸類為藍綠陣營,失去了焦點。但部分或主要原因可能是唯恐影響到自身的權益,如研究計劃或資源的危害,可以說是民主國家中的另類白色恐怖。也許這才是台灣現階段知識分子噤聲的原因,潔身自愛,才是王道。


會讓學界及知識分子噤聲或潔身自愛,台灣學界科技計畫審查制度、計畫主持人的公正性以及補助機制的健全是其中關鍵。近十多年來,大家發現,國科會主持或審查人都是同一批院士級專家,尤其在國家型計劃或專題計劃更甚。有些專題計劃的提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為某些人或團體所量身訂做,卻樣板式的在計劃截止前一、兩周公布一下,令其他學界人士天真地猛投計劃,終究落空而不自知。即使陪榜通過計劃,也只是用來點綴插花而已。


此種由上而下(top down)的科技決策模式才是台灣知識分子噤聲的主因,大家開始攀緣結黨。十年多前,學界開始聯盟,台大與中研院是一幫,清、交、陽明與中央是另一盟幫。最近,中南部的大學人人自危,成大與中山、中正及中興組成聯盟,大學頂尖計劃的五年五百億成了廝殺的戰場。結果是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工研院等成了邊緣人,預算不斷被砍被排擠。這就是台灣科技研究計劃的現況。在這樣學界像幫派結黨結派的現況下,知識分子依附諂媚都來不及了,何來風骨。


新的科技部即將在明年一月成立,政府應該徹底整頓台灣科技計劃審查及專案計劃評審及主持機制,明訂委員任期不得超過三年及利益迴避機制,召集人不應成為院士的專利,並確保自由型計劃(bottom up)的比例,使能人盡其才,去除權貴壟斷的現況。





【2011/11/15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學界幫派化 知識分子失蹤了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718335.shtml#ixzz1dn1wTkex 
Power By udn.com 











蘇益仁的第一槍





























國衛院感染症及疫苗研究所所長蘇益仁投書聯合報,感嘆學界有「幫派化」傾向,知識分子都不見了。看了他的感慨,人們也許更能理解:台灣要向上提升、追求更細緻化發展,何以如此艱難,因為連知識界都陷於「綁標」、「圍標」的泥沼了。


用圍標、綁標來形容學術界的圈地現象,或許沉重,但對照蘇益仁所描述的景象:知名大學相互結盟搶奪資源,拉攏院士級學者專家掛名爭取國家級研究計畫,乃至連國科會的重要計畫都有由上而下為特定重量級學者量身打造的痕跡,說綁標實不為過。這種現象一旦蔚為風氣,勢必越發助長學界的縱橫捭闔、結幫拉派;等而下之者,則是相互攻訐不遺餘力。也難怪,學界中黑函滿天飛的現象,並不輸社會上的明爭暗鬥。


對於蘇所長的投書,學界中人都心知肚明,國科會不必急著辯解。事實勝於雄辯,只需攤開目前重大國家級研究計畫,大概就可窺知其中端倪。國科會也許可辯稱,這是因為領銜者皆為國內當前學界的佼佼者;然而,若這些「佼佼者」可一而再、再而三地承接大案,而追隨他的徒眾又多半是同一批人,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有綁標、圍標之嫌了。


更值得關注的是,若長期如此,在「近親繁殖」效應下,勢必形成某種「學閥現象」,壟斷學術資源,也壟斷研究口徑,對學術尤其科技的發展絕對有害無益。試想,邊陲一點的大學、資淺或非主流的學者想自力更生,企圖力爭上游,恐怕連門都沒有!其結果勢必造成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甚至被徹底邊緣化!


蘇所長建議的改革方向,基本可以參考。就是不讓少數人壟斷全部的資源,這不僅需在每一年度的資源分配上如此,尤其需在長期的資源配置上,劃定嚴格的界線,不使某些人、某些學術集團連續壟斷特定資源。這種學閥幫派壟斷現象,其實比政治的藍綠還可怕。政治藍綠容易被看見,也容易被揭露,而學閥幫派則容易被專業的面紗所遮掩。


我們希望,蘇益仁這一砲,是改善學界資源分配不公的第一槍,而非絕響。知識份子也應勇敢發聲,不要再沈默以對了!





【2011/11/15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蘇益仁的第一槍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718955.shtml#ixzz1dn2rGU6L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746197
(轉貼)猶太人的教育方式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只「悅」讀不閱讀 難怪學生沒深度
2011/11/05
【聯合報╱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

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右)、城邦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周慧婷在閱讀學習論壇上交換意見。 記者曾吉松/攝影
去年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調查顯示,台灣學子「閱讀素養」排名大幅下滑到第23名,落後上海、香港、韓國、新加坡等國家與城市。台灣PISA計畫主持人洪碧霞指出,原因出在台灣學生只是「悅」讀,卻沒有「有效的閱讀」,缺乏深度、重點與策略。

台北市教育局昨天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合作舉辦閱讀學習論壇,洪碧霞發表PISA資料庫的分析報告指出,台灣學生喜歡閱讀的程度,在全球僅次於上海,但閱讀素養僅排名第23名,原因就是出在沒有「讀到重點,言之有物」。

洪碧霞表示,去年曾到上海觀摩中學生的國語文教學,發現上海的中學,一堂課就教完一長篇選文或文言文,台灣卻要一個星期才教得完。

她認為,台灣的老師教得太多太細,還幫學生畫重點,參考書也都整理好重點,反而讓孩子沒有空間與機會發展自己的閱讀策略。

她指出,上海中學生國文課的節奏快,但上得絲絲入扣,學習量幾乎是台灣學生的三倍。相對之下,台灣的課文都太短。

另外,PISA測驗非常重視學生的表達能力,上海中學生表達能力也比台灣優秀。一方面是因老師鼓勵學生上課多表達,另一方面則是考試引導教學。大陸和香港的升大學考試都考申論題,學生也培養出論述能力。

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表示,目前北市國小階段的閱讀做得非常好,但國中還不理想。

她希望國中校長要向國小校長學習如何推動閱讀,尤其在推動12年國教後,國中要致力於閱讀的加深與加廣,就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城邦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周慧婷指出,閱讀能力就是學習力。不過,像她讀小五的兒子因動作慢,每天至少要花3小時寫家庭作業,閱讀時間相對被壓縮。她建議學校,不要出太多作業,讓孩子有機會培養閱讀習慣。



全文網址: 只「悅」讀不閱讀 難怪學生沒深度 - 國語文 - 語言學習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52390#ixzz1cmhfm9np 
Power By udn.com
 

家庭教育的10把刀(分享)

家,愛的港灣,是孩子出海的碼頭,也是孩子歸來的避風港。
營造學習、和諧、穩定的家庭環境,培養健康、快樂、獨立的孩子,是我們每個父母的心願。

然而驀然回首:有的父母橫刀立馬,單刀直入;
有的父母揚鞭策馬,小李飛刀;
有的父母笑裏藏刀,舌如利刃。
盼子成龍心切,教兒育女用刀,
曾幾何時,
家長們成了“龍門”刀客!
家庭教育10把刀,刀刀見血!

第一刀:嬌生慣養,砍殺孩子意志力。

慣子如殺子,嬌生慣養是第一刀。
家長對子女嬌生慣養、百依百賴,要星星不給月亮。
這種情況隨著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也顯得越來越普遍。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脆弱、任性、自私、甚至好逸惡勞、貪圖享受。
社會適應能力差,意志力薄弱,偶遇風雨,便倉皇北遁。

堅挺的胡蘿蔔在沸水裏變得松軟了,脆弱的雞蛋在沸水裏變得堅硬了,一粒巧克力豆放進沸水裏卻變成一杯濃濃的咖啡,芳香四溢…

第二刀:包辦代替,抹殺孩子想象力。

現在不少家庭角色混亂,交叉作業。

孩子替家長學習、替家長考分數,家長替孩子做事,替孩子洗衣服、做飯、打理書包,甚至幫孩子做作業、檢查作業。
一味地替孩子越俎代庖,孩子的獨立自理的生活能力、
獨立自立的學習能力就會得不到鍛煉,
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就會大打折扣,
21個國家調差結果顯示,我國的孩子的想象力倒數第一。足見其刀法之快!

第三刀:主觀臆斷,扼殺孩子創造力。

我們家長自以為比孩子早出生30多年,我們走的路比孩子走的橋多,我們吃的鹽比孩子吃的米多,於是自以為是,好為人師,我是老子,你是兒子,我說的算,我說得對,我說的就是真理,不需要反駁,不需要辯解,言聽計從就行了。

孩子的建議不採納,孩子的困惑不理解,孩子的問題不解決,慢慢孩子就會不敢問,不敢想,不敢說,也不敢做。

聽之任之,看他人的臉色辦事,沒有創造力的孩子是沒有思想的孩子,是討好孩子,是奴隸孩子。

第四刀:情緒管理,慢殺孩子專注力。

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驚、恐。
如果沒有情感和情緒,生活便沒有快樂,人生就只是一套生理程序。

情緒讓我們飽嘗了生活的快樂,
也讓我們體驗到人生的煩惱。

高興的時候我們對人比較友好和寬容,
憤怒的時候我們對人比較苛刻和敵對,
積極的情緒能讓我們做事發揮得淋漓盡致,
消極的情緒讓糟糕變得更加糟糕。

經驗告訴我們,應該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千萬不要讓情緒來處理問題,
在情緒化管理下成長起來的孩子,
十有八九專注力差,情緒智商低。

第五刀:關係緊張,擊殺孩子協調力。

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夫妻之間輕易常吵罵、
指責、揭短、廝打,彌漫著一種沖突或不和諧的氣氛,
會給子女帶來極大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
長此下去會造孩子成性格內向、孤僻自卑等人格障礙,
孩子的平衡能力及組織協調能力明顯降低。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呵護,
一個平穩和諧的家庭環境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巨大的幫助。
家庭教育就是親子教育,家庭關係就是親子關系。

關係是維系家庭和家庭教育的紐帶,關係緊張,何談教育!

溫馨和諧的家庭成員關係,
是保障孩子今後交往的平衡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的根本。

第六刀:自私自利,戳傷孩子同理心。

父母如果抱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想法和行為,
凡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為一點蠅頭小利,爭得面目全非。

上公車不買票,做企業不拿稅。
孩子為災區善捐,不但不帶頭,反倒拖後腿,
追問孩子是不是必須捐,能不能不捐,
責問孩子為什麽捐50,能不能捐5塊。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這樣一刀下去,砍掉人情味,失去同理心,孩子也會變成冷面殺手。


第七刀:怨天憂人,扭傷孩子責任心。

父母每天牢騷滿腹,怨天尤人。 在公司位抱怨老板,回到家抱怨孩子, 總覺得自己得不償失,有成績往自己身上攬,有責任往別人身上推,見利忘義,唯利是圖。

一個孩子要想有成就,只儲備知識是不夠的,還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責任感就像火車的軌道,盡管約束了火車的自由,
但保證了前進的方向和車身的穩定。

一個沒有責任心的孩子,在人生的路上就可能偏離軌道,
知識儲備越多,翻車的幾率越大。
父母不敢承擔責任,甚至還把問題推到孩子身上,
又怎麽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

第八刀:簡單粗暴,刺傷孩子自尊心。

家長用武力高壓的手段制勝不聽話的孩子,
居高臨下,盛氣淩人,動輒拳腳相加。

這種教育方式會產生很多惡劣後果,首先,它會使孩子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以暴制暴,以毒攻毒,同時會產生與父母的尖銳對立,甚至會有極端行為。

其次,在這種家庭成長的孩子,常常會感到家庭冷酷無情,
這一刀嚴重的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於是選擇離家出走,流落到社會去找小兄弟取得“同情”,
有的在別有用心的教唆犯的引誘、威脅下,墮落成罪犯。

第九刀:橫加比對,中傷孩子自信心。

有些家長看不到孩子的長處,求全責備,
經常數落孩子的缺點和短處;

經常當眾批評、諷刺、挖苦,甚至打罵孩子,
有意無意地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喜歡翻老帳、拿其他孩子的優點
來批評自己孩子的缺點,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

長期得不到家長正面評價的孩子,成就感缺乏、
挫折感強烈,因此產生一些如性格內向、
自卑、不擅社會交往等人格缺陷。

第十刀:好高騖遠,誤傷孩子平常心。

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傾註了全部的愛,
同時也對子女的學習成績提出更高的要求,
只求和苗高不高,不見葉子黃不黃。

信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不知道是自己不甘寂寞還是不甘人下,
不知道是對孩子不相信還是自己不自信,
不知道究竟是要學識還是要學歷,要學問還是要學位。

為什麽要做人上人!為什麽不做人中人!
做一個正常人呢!

當這些壓力超過孩子的承受能力時,悲劇就在所難免了。
我不知道那些因為考試差一分而自殺的孩子是自殺還是他殺!

人的心理是由各種成分組成的一個多層次、
多側面的統一體。

處在自我意識逐漸加強期的青少年,獨立性與依賴性同在,自覺性與幼稚性並存,他們一方面發現新的自我,要求獨立自主: 另一方面又表現得非常幼稚,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斷能力。
閱歷淺、知識少,不善於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感情,經不起外界的誘惑,受不了內部的約束,更承受不住10把刀的威脅。

台灣教育新三高危機—高學費、高學歷、高失業
2011年7月2日 00:04


分享
分享|

(●作者國林,北市,博,公務員並兼任助理教授。本文為NOWnews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國林

監察院最近針對台灣經濟復甦,但人民卻仍非常無力,因為台灣教育產生了新三高—高學費、高學歷、高失業率。商業周刊在99年2月份以「誰?偷了我的血汗錢!」為題,經過深入探討之後,發現雖然台灣經濟成長了近三成,老百姓卻還要負責七成所得稅,辛苦的錢到底被誰給剝削了?監察院沈美真委員關切此問題,調查報告獲得監察院一致通過,糾正了行政院與教育部。

根據監察院調查報告指出,台灣的大學學歷失業率,比國中學歷高。99年台灣大學以上學歷失業率為5.62%,高於國中以下的失業率4.83%,以及國民平均失業率5.21%。筆者認為把高失業率完全怪罪高學歷似乎不盡公平,但是高學費、高失業率的結果,倒有可能影響學生入學意願,造成學校招生困難,屆時教育部可能又會因為招生不足的問題,被監察院以「高等教育浮濫」成立糾正案。

其實,台灣就業市場與學歷市場失衡的主要原因,並非高學歷造成,而是教育制度與就業市場的磨合環節出現了問題。大家都知道畢業後就業的重要性,在台灣學制與就業規劃,只有醫學院畢業學生確定可以當醫生,警察學校畢業可以當警察,軍校畢業可以當軍人。至於其他一般學校所培養的人才都是自己找頭路(工作)。

最近政府祭出高職免學費政策及高中職繁星計畫,對技職教育的推廣雖然看似有推波助瀾的效果,但這還是只在學歷方面單向操作。如果技職教育無法跟就業市場搭上線勾上鉤,如果高工職學生畢業後還無法確定自己的職場何在?如果就讀科技大學學生沒有基層黑手工作經驗,台灣技職教育就如同嚴長壽先生新書『教育應該不一樣』所批評的「找不到黑手(基礎技術人員)」「技職教育學術化扼殺基礎技術人員」。筆者認為嚴先生並非反對提高技術人力學歷,而是對於技職教育學術化造成台灣基礎技術人力不足的憂心,技職教育學非技術化的結果,將對台灣產業產生「基礎人力短缺」與「技術能力低落」的困境。

筆者認為政府應該痛下決心,確實掌握就業市場人力資料,並與企業合作協調建置一個「技職教育就業平台系統」,此系統運作比照類似警察學校、軍事學校、醫學院或以前的師專體系,招生員額係依據實際工作機會與缺額,若能保障高工職學生就業機會,並暢通其往上攀升的就學管道,台灣的技職教育所培育出的人才,將締造另一個亞洲奇蹟!

筆者樂見台灣高工職學生的基本工作薪資與機會開始被保障,也樂見科技大學的就學科系恢復與高工職類科緊緊密合,否則,技職教育學術化「四不像」的醜樣,將揮之不去。筆者並非預言家,今年大安高工榜首蕭智汶以聯測總分400分錄取電機科,寧捨建國中學念職校,他說:「人各有志,想走一條自己的路」,但是三年後他會仍會選擇科技大學嗎?或者改念台清交成學術大學,這就留給技職教育主政者另一項挑戰吧!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國林,北市,博,公務員並兼任助理教授。本文為NOWnews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版權為作者所有,請勿隨意轉載。)


原文網址: 台灣教育新三高危機—高學費、高學歷、高失業 | 論壇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7/02/142-2724479.htm#ixzz1QuSFdoJR

台大生爭勞權 組工會拚了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

近年台大的學生勞動權益問題層出不窮,從教學助理減薪、助學金刪減,到近來的「五年五百億」時薪調降,台大研究生協會怒批台大校方,薪水說刪就刪,學生投訴無門。為捍衛學生勞動權益,台大研究生協會在18日的校務會議前舉牌抗議,宣示要籌組工會。



減薪 大學淪血汗工廠
台大研協表示,從98學年度下學期開始,校方刪減教學助理薪資,在99學年度上學期,擬刪減1/3支應各院系教學、研究與行政助理薪資的助學金,衝擊學生生計。到了下學期,減少10%助學金,且要求教學助理?加更多時數的無給講習以及更嚴格的評鑑制度,漠視學生的勞動權益。



▲18日台大舉行校務會議,場外台大學生舉牌抗議校方刪減研究生助學金和教學助理薪資,

並宣示開始籌組工會,悍衛學生勞動權。(圖文/許純鳳)


台大一波波的減薪對學生造成衝擊。根據台大研協的勞動調查報告發現,減薪風暴之下,兩成的「透支族」首當其衝,更有兩到三成生農理工學院學生,屬於高工時、低工資的「血汗勞動」。此外,台大研協注意到同工不同酬的問題,有的研究生時薪很高,有的卻很低,或工作負擔輕重不一,原因在於在助學金的發放、工作分配,均由系所自主辦理,遇到糾紛時,學生礙於師生情誼、畢業壓力而不敢投訴。有鑑於此,台大研協要求校方建立明確與透明的「最低勞動條件」,如訂定最低時薪、「工作分配機制」與「勞動糾紛救濟程序」,保障學生校內的勞動權益。



教授也為學生喊苦
校務會議上,台大學務處解釋,研究生的經濟來源,助學金只是其中之一,醫學院研究生的收入主要來自指導老師的研究案,助學金只佔很少部分。不過,事實上,因為並非各系所老師都能接到研究計畫案,所以研究生收入有差異。外文系教授張小虹無奈地表示,各院所貧富差距大,文學院最窮困。有時她都不忍心看到學生在系辦接電話,她建議學校應該明定勞動項目,保障研究生的勞動權益。會中也有老師認為,師生關係不應建立在經濟關係上,「現在學生沒錢都叫不動,這是良心和倫理的問題。」學務處則強調助學金是幫助學生完成學業,而非對價關係。


對此,台大研協回應,根據台大研究生助學金實施辦法第二條規定:「凡受領研究生助學金者,均需確實協助系所從事教學及其他相關系務工作。」顯見研究生請領助學金不只是學校的「恩賜」,而是有勞務對價關係。因此,台大研協認為台大校方應正視研究生實際從事勞動過程中不合理對待,建立各項勞動基準。


台大學務處表示,倘若研究生遇到糾紛,可先和系所溝通,若溝通無效,則可由學生權益申訴窗口尋求協助。校長李嗣涔表示,每年助學金的總經費為3億5千萬元,按照全校研究生總人數分配,1名研究生每月僅得2000元不到的費用,難以維持生計,此法不可行。考量文法學院的研究計畫收入較少,所以未來考慮將助學金撥給「通課程教學助理」,由文法學院研究生擔任,增加收入,亦可協助大學生。最後,李嗣涔裁決助學金問題將交由行政會議組成專案小組檢討,邀請各系所學生代表討論。

看來猶太人的教育方式是值得學習的

1992年,當我輾轉回到以色列的時候,13歲的老大、12歲的老二和
10歲的小女兒都還暫時留在中國。

選擇在那時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窮途末路:

我的父親是猶太人,二戰時逃亡到上海,並在那生下我。
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我們,12歲那年父親去世,我就成了孤兒。
長大後,我在上海銅廠當體力女工。
結婚生下3個孩子後,丈夫離我們而去。
留在上海,滿眼都是痛苦的回憶。

正好那時中以正式建交,懷著一種逃避的心情,
我成為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後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像中要困難許多。
我不懂得那語言(父親教的古希伯萊語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
不懂得移民優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筆安家費)。
在特拉維夫的大街上,我壓根不知道怎樣才能生存下去。

我從上海帶去的積蓄只能維持3個月的生活開支,
我必須找到賺錢的辦法,還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邊。
我苦攻希伯萊語,學最基本的生活語言,
然後,我在路邊擺了個小攤賣春捲。
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謝克爾,1謝克爾兌換人民幣2塊錢,
更小的幣值是雅戈洛,1謝克爾等於100雅戈洛。

我的春捲小攤,每天能賺到十來個謝克爾。
當我的小攤生意慢慢穩定下來以後,
1993年5月,我把3個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們初到以色列的時候,受到了不少鄰居們的責難。
以前在國內時,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
到了以色列以後,我依舊做著我合格的中國式媽媽:
我把孩子們送去學校讀書,他們上學的時候我賣春捲。
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他們就來春捲攤,我停止營業,
在小爐子上面給他們做餛飩下麵條。

一天, 當3個孩子圍坐在小爐子旁邊等我做飯的時候,
鄰居過來訓斥老大:"你已經是大孩子了,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
在這看著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
然後,鄰居轉過頭訓斥我:
"不要把那種落後的中國式教育帶到以色列來,
別以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

鄰居的話很傷人,我和老大都很難受,回家後,我安慰老大:
"沒事的,媽媽能撐住,我喜歡照顧你們。"
"可是",老大說:
"也許,她說得沒錯。媽媽,讓我試著去照顧弟弟妹妹吧……"

第二天是祈禱日,孩子們中午就放學了。
來到我的小攤,老大坐在我旁邊,學著我的樣子把打好的春捲皮包上餡,卷成成
品,然後入油鍋去炸。

他的動作一開始有些笨拙,但是後來越來越熟練……
老大身上的轉變大得連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幫我做春捲,
他還提出由他們帶做好的春捲去學校賣給同學。

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帶20個春捲去學校,放學回來的時候,會把每人10
謝克爾的賣春捲收入全部上交給我。

我覺得很心酸,讓他們小小年齡就要擔起生活的擔子。

可是,他們沒有表現出我想像的那種委屈,

他們說他們慢慢開始喜歡這種賺錢的感覺了。

鄰居太太經常來跟我聊天,告訴我正規的猶太家庭應該如何運作,

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猶太人從來不覺得賺錢是一個需要到達一定年齡才能開展的活動,

與中國的"教育從娃娃抓起"一樣,

他們始終覺得"賺錢從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鄰居太太告訴我,在猶太家庭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

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

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我覺得這樣的教育手段比較殘酷,不是那麼容易接受。

但是,孩子們在學校也被灌輸著這樣的理!念。

他們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這種猶太法則。

於是,我決定改變以前在國內對孩子們的習慣,試著培養他們成為猶太人。

首先,我們家確立了有償生活機制,家裡的任何東西都不再無償使用,包括我這

個母親提供的餐食和服務。

在家吃一頓飯,需要支付給我100雅戈洛的成本費用,

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在收取費用的同時,

我給予他們賺錢的機會,我以每個春捲3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他們,他們帶到學

校後,可以自行加價出售,利潤部分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來以後,我得知3個孩子賣春捲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

老三比較老實,按照老價錢,50雅戈洛一個零售,賺到了400雅戈洛;

老二則使用了批發手段,40雅戈洛一個直接將春捲全部賣給了學校餐廳,儘管只

200雅戈洛的利潤,但他告訴我餐廳同意每天讓他送100個春捲去;

老大的方式比較出人意料,他在學校舉辦了一個"帶你走進中國"的講座,由他主

講中國國內的見聞,講座噱頭就在於可以免費品嘗美味的中國春捲,但是需要買

入場券,每人10雅戈洛,每個春捲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 200個

聽眾,入場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繳學校500雅戈洛的場地費用後,利潤1500

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內之外,

老大和老二的經營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像。

我真的沒有料到,只在短短數日之間,

以前只會黏著我撒嬌的孩子就搖身一變成了精明的小猶太商人。

他們的學業並沒有因此受到任何影響,

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穎的賺錢方法,他們很努力地去學習和思考——

老師授課的內容很對他們胃口,因為沒有奉獻精神之類的說教。

老師問過他們這樣一個問題: "當遭到異教徒的襲擊,必須逃命的時候,你會帶著什麼逃走?"
對於這個問題,回答"錢"或"寶石"是不對的。
這是因為,無論是錢還是寶石,一旦被奪走就會完全失去。
正確的答案是"教育"。 與財物不同,只要人活著,教育就不可能被別人奪走。

他們很讚賞老師說的這麼一句話:
"如果你想將來成為富翁,就學好眼前的東西,
它們將來都會大有用處的……"

當老大在法律課上學習了移民法後,
他告訴我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應該可以去移民局領取安家費。
我半信半疑去了,結果一下領回了6000謝克爾的安家費,
這對我們一家來說可是一筆了不得的財產。

然後,老大跟我說因為他給我提供了資訊,我應該付給他10%的酬金。
我猶豫很久,終於決定把600謝克爾這筆大錢給他,他拿到錢後,
給我和弟弟妹妹都買了很漂亮的禮物,
剩下的錢,他說他會拿去變成更多的錢。

老大用這筆酬金郵購了一批在國內很便宜的文具,然後去學校賣給同學.賺的利潤
再投入繼續進貨,1年以後他戶頭上的金額就已經超過了2000謝克爾。

儘管老大很會賺錢,但在實際上,老二比他更能領會猶太法則的精髓——
猶太人共同的一點是,從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錢的行業,

從事其他人不做的、無須花錢和投資的工作。
當老大在利用國內的資源賺錢的時候,老二也在如此做著,不過,

他賺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領域的利潤

老二以他14歲的年齡和文筆,竟然在 報紙上開設了自己的專欄,

專門介紹上海的風土人情,每週交稿2篇,每篇1000 字,每月8000雅戈洛。

老三是女孩子,因為比較矜持,也沒有展露出賺錢方面的才能,

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猶太人對生活的樂觀和優雅。

她學會了煮茶和做點心,每天晚上,她會精心煮一壺紅茶,

配上她自創的口味不同的點心,一家人圍坐下來邊吃邊聊天——

老三的點心有點中西合璧的味道,兩個哥哥都很喜歡。

不過,這些點心不是免費的,兩個哥哥支付的點心費用,

刨開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給我的費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潤。

當我們家的資金越來越豐富的時候,

我們一家4口合資開辦了我們家的中國餐廳。

我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

當我們家的餐廳越來越有名的時候,我也引起了很多關注。

當我獲得拉賓的接見後,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

此時的我已經完全掌握了希伯萊文,再加上我的母語中文,

我最後被以色列國家鑽石公司邀請擔任駐中國首席代表。

當我回國任職的時候,孩子們也跟隨我一起回到了中國,

有了中國孩子作為比較對象之後,

我方才發覺我的孩子成長得比我想像的還要優秀——在回國之前,

每個孩子都去購買了很多以色列產的物品。

回國之後,老師來找我了,她說我的孩子在校園推銷來自以色列的商品,從飾品

到民族服裝甚至到子彈殼無所不有,她建議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

我告訴她,我無權干涉我孩子的行為,這是他們賺取他們學費的方式——

因為,我已經不再負責他們的所有學習費用。

老師的眼睛頓時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這樣月薪5000美元的母親 竟然會

不給孩子學費。

我請她品嘗一下女兒做的在家售價2塊錢一個的小點心,微笑著告訴她:

"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幾年以來,學會猶太法則的產物,

我相信他們將來都會成為優秀的人才……"

在隨後的高考中,老大進入了旅遊高等專科學校,

他說他要成為專業的旅遊人才,然後去以色列開辦自己的旅遊公司,

壟斷經營中 國遊;

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國語學院,

他說他的理想是當一個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資和奉獻的前提下賺取利潤;

老三說她會去學中國廚藝,當一個頂級的糕點師,

然後去開辦全以色列最好的糕點店……

回國以後,我發覺很多中國父母都活在一種左右搖擺的矛盾心態中,
既希望自己 的孩子將來能成為大富翁,

卻又似乎害怕孩子過早地沉迷於金錢——就好像,

既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個幸福的家庭,卻又害怕孩子現在會早戀一樣。

這是一種典型的葉公好龍

——猶太人用敲擊金幣的聲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賺錢是他們人生的終極目標,至於教育、學習
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經歷的過程——

而中國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無比,但卻從來不肯挑明這個話題。

這句話很難說嗎?

其實只是簡單的一句: "孩子,我想當一個富豪的媽媽……"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602983
頁/共1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