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東亞情勢怪奇,說明困難。
台灣海峽看似平穩,但是暗潮洶湧。日中看似和解無望,但是接觸頻繁。韓日亟思接近,但是「恨」與「恥」調和困難。北韓續搞神秘,前現代政權的特徵明顯。
事實上,東亞國際局勢混沌,實與東亞區域內,同時存在著異時代的國家群有關。具體而言,北韓仍是標準的前現代國家,權力移轉未脫世襲,政治領導人的行動無從預測;至今依依靠權力的神秘性、宗教性(意識形態)以及武力誇示來維持政權的合法性。中國則正由前現代過渡至現代,經濟迅速崛起,高度強調國家主權與富國強兵;但是立憲主義與民主主義未曾建立,人權、公民意識稀薄,現代與前現代的要素雜陳。
南韓在分類上相對複雜,在少子高齡、新移民等社會問題上,與日歐等後現代社會無異,但是由於被強烈的內外因素夾擊,國家目標明確,蓋核電拚經濟,民族主義方興未艾,至今難脫現代。日本相對單純,早已進入後現代。憲政外交國防等「大政治」無解,經濟發展停滯,新世代目標喪失,社會問題大量噴出。
雖然,「現代之後」的國際政治,強調透過協商取代對抗,以及透過信賴構築取代勢力均衡。只是「後現代」台灣最需要尋求協調、構築信賴關係的對象,卻正存在於「現代」的最高潮,協調困難、信賴構築不易。馬習會的「時代性」破局,根基於此。同樣地,中國對於香港問題的左支右絀,也一樣根基於此。
超過一個世紀以上,香港和香港人非國非民,對於「族國重合」(族等於國)的想像無從發動。香港人的苦惱台灣人多能理解,同時,看到香港的民主化運動,台灣人的後現代集體焦慮肯定解消不少。至少,香港對於「現代」的渴望,讓我們確認了台灣確實已通過「現代」的無光隧道。
一般而言,立憲主義、民主主義和高度經濟成長是「後發型」國家穿越「現代」隧道的三種神器,互為表裡,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是由於穿越隧道之後,隧道前和隧道後的景象實在太像,同時,由於立憲主義、民主主義一旦確立,便猶如空氣、陽光一般,成為理所當然的存在。因此,易讓我們忘記立憲與民主,才是創造經濟成長的基石與確保經濟成長果實的保障。
近年來,對於台灣在薪資水平及經濟統計上,落居南韓、新加坡、香港等「舊」亞洲四小龍之末,不自覺地陷入普遍的集體焦慮中。
眼前看到的台灣,只是社會面臨時代「大轉換」的混沌罷了,集體焦慮在所難免,但是一點都不需要焦躁。無論如何,這是「脫現代」過程中的必然現象,看看西歐景象即可明瞭。也就是說,不管我們接不接受,在「時代」上,台灣正處於「歐洲化」的高潮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