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亞洲文學擂台
市長:
vivijr
副市長:
吳錡亮
、
雲天
、
犀利
、
萌烑與芋頭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文學創作
/
現代文學
/
【亞洲文學擂台】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陳柏達專區
字體:
小
中
大
看回應文章
宇龍的詩歌:在最疼痛的地點上寫作
瀏覽
916
|回應
1
|
推薦
1
陳柏達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也真
宇龍的詩歌:在最疼痛的地點上寫作
作者:夏可君
文章來源:本站首發
瀏覽:141 次
我聽到一邊發出哀鳴,但我看不見哀鳴的人
我完全嚇呆了,站著不動
我從沒想到,我能像但丁一樣
經歷到詩歌中最悲哀的地點
——宇龍,《地鐵歷程》
一本詩集(《宇龍詩選》即將五月出版),一個由詩歌的文字所匯聚的地點,在生命消逝之後,作為生命的回聲,甚至作為世界的終結之日還將殘剩的遺骸,是對一個世界,一個生命的保留。這個被保留的地點,由絕對的死亡來封存和簽名,這個絕對的地點也是最悲哀的地點,或許也是一個最絕望的地點,一個拒絕我們接近的地點,如同被封存的裝滿灰燼的骨灰盒,一個最疼痛的地點,在我們的閱讀中,這文字的餘燼將在我們的視線中躍動,這些文字在我們這些生者的閱讀中,在我們的心中成為最疼痛的語詞。
同時,那也是拒絕詩人自己接近的地點,那是死去的詩人永遠無法自己來閱讀的地點。是的,詩人他不能閱讀自己的這本詩集,這也是詩人的第一本被正式出版的詩集,一想到這種不可能性,就有無盡的悲傷和隱隱的疼痛湧上心頭。這也是活下來的、倖存下來的我們,我們這些詩人的朋友們,我們這些他詩歌的讀者們的悲傷,詩人永遠無法看到自己的詩歌作品的結集出版,這些文字似乎並不屬於他,似乎在遠離他:「我聽到一邊發出哀鳴,但我看不見哀鳴的人」——每每想到此,我似乎感到我和宇龍的悲哀可以重疊了,我可以去接近那個最為悲哀和疼痛的地點,現在,就是——這裡,在「這裡」的詩歌中,在「這裡」的這部詩集裡。
我輕輕轉動這些文字,「輕輕轉動」——這是詩人的寫作手法(《一隻隨筆的輕輕轉動》),可能詩人喜歡這種搖曳的、顫動的美?但是,在我的閱讀中,這搖曳的美不僅僅是顫動,也是顫慄,我的呼吸和肉體都在顫慄、疼痛的顫慄。
朋友的作品在這裡,詩人宇龍的作品在「這裡」,這孤獨的地點蒙上了一道灰色的遺言,可它並非遺囑來保證的地點,它只是一個悲哀的地點——這是詩人在接近偉大的但丁時對自己寫作的標記,一次卑微的,乞求的,幻象中的相遇,伴隨著哀傷的泛音,滲透著哀悼的預兆;它只是一個疼痛的地點——這是詩人向我們所要求的閱讀方式?轉動這些文字如同轉動一枝無形的筆,在自己的呼吸和肉體中銘寫?疼痛的轉動,輕輕的轉動,一枝筆在書寫我們。
是的,是詩人預感到的哀悼,無盡的哀悼和疼痛,對那個悲哀的地點的哀悼,對自己生命將要遭受的疼痛的哀悼——詩人臨死前所遭受的被棍棒所毆打的疼痛,整個肉身所承受的無盡的疼痛。那麼,我們的哀悼也是進入那個地點的方式?我們如何接近那個悲哀,而且是最悲哀的地點?如何觸摸那個疼痛的地點——「我的疼痛將被流傳」?我們如何進入那個死亡所簽名的地方?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悲傷和哀悼的力量來反簽名?但是,詩人卻在要求我們去笑:在《黑天鵝的歌舞廳》中他特意引用了艾略特的一句詩:「啊,既然我們是在談著死,/我可有權微笑,並且無動於衷?」——淚水和歡笑,啊,血液的姊妹,疼痛的兄弟。是的,去笑,笑得奇怪,去傾聽你在詩歌中那獨特的笑。
我沒有想到,我們,我們這些宇龍的朋友們都不會想到,紀念和懷念會那麼早就催逼我們,要求我們的回應,用我們無法勝任,也許永遠無法勝任的語言來回應宇龍的沉默,是的,我們還年輕,死亡竟也如此年輕,在他生命一半的年歲上就帶走宇龍年輕的生命。已經是三年了,沉默,無盡的沉默中,只有這些文字渴望發出聲音,在最悲哀的地點上,在最疼痛的地點上,渴望再次被閱讀,在我們的寫作中,在我們的心中,被我們吟唱。
詩人的這些文字渴望在我們的筆尖搖曳,為什麼——搖晃的自然,語言的奇跡,不能深入我們明亮的心(《海邊的十四行》)?如何讓我書寫的這枝筆「輕輕轉動」?如何它在轉動時感受到疼痛?轉動的筆如何在書寫詩人的詩歌時疼痛的搖曳?這樣的筆難道不就是漢語傳統中治療生命的針灸在我們身體中的輕輕轉動?一枝針灸,詩歌的寫作是否對於所有人都是一枝針灸?針灸之筆,細細的筆,轉動中無形的疼痛瀰漫在文字之中,輕輕移動的「點」,它的速度時而有著死亡舞蹈的優雅,時而卻伴隨著踮起足尖的傾斜的滑稽,是啊,笑吧,我敢肯定,宇龍你在被這枝筆銘寫時,一次次的怪笑過,笑一定是你寫作詩歌時特有的畫外音。
讓這針灸之筆一點點的移動,在我們的身體中,如果這針灸之筆就是無名的詩歌之手,我們如何感受到它的輕輕轉動而不顫慄呢?當但丁被未來的愛之目光所牽引時,在《神曲‧煉獄篇》中寫道:
「‧‧‧我的身體裡面
沒有一滴血不在劇烈地戰慄」
針灸之筆是語詞發生時的書寫,瀰漫的疼痛和語詞書寫我們,如同針尖般的天使在跳舞,於是,詩歌的語詞滲透出來的也可能是蜜,痛苦的蜜。
如果這枝筆轉動我們的心,心的跳動是否會有另外的節奏?它是否會改變我們心跳的節奏?
「還有詩歌,古老的秘密
總是要包紮,你的傷口。
不爭氣的土地。一開始就強迫你的
心跳,成為歌的儀式」——《悼念艾青》
——詩歌寫作即是去包紮傷口?這是詩人對另一位去世的詩人的哀悼,心跳——詩歌語詞的跳動,作為歌唱的儀式,這可能一直是宇龍夢想的詩歌節日,也是詩歌發生和被閱讀的方式:承受這枝筆的書寫,並且顫慄,讓心跳的節奏成為歌唱的儀式,這樣的位置就是真正的「這裡」:這裡,作為心,此時此刻,「這裡」就是顫慄的心,我們的身體作為完全的、整個的心、在「這裡」跳躍,在戰慄,書寫的心就是這個顫慄的「這裡」,「這裡」被疼痛所銘寫,「這裡」,這裡的心,在針灸之筆的書寫中,心之感受無處不在,向「那裡」,其它的「這裡」延伸:「不只是一個具體的地方而是指向一切地方」——這是詩歌語詞發生的地點或位置。
但是,跳躍的心依然還要承受痛苦,因為生命的彼此共同存在是不可能的:
「你的心跳找不到另一種心跳
當你死去,寫作延伸
又收回。紙和筆
再一次被遺棄……。沒有人
能代替你去愛,去到達
你的悲劇的深度」——《悼念艾青》
生命悲劇性的深度在於彼此時間上的絕對差異,不可能在心跳之間找到共同的節奏,在迷狂中的融合(詩人在隨筆《一座舊旅館》中思考了卡夫卡小說中的情愛迷狂的時刻)也是迷失和迷亂的時刻,寫作是否可以繼續延伸詩人的生命,這個要消失的身體的「這裡」?但是寫作之筆一定會收回,筆的再次被遺棄是否意味著詩歌寫作的限度和不可能性?他人不可能代替自己去寫,但是,在生命消失之後,生命的倖存如何被書寫?那麼,只有乞求有一枝筆輕輕轉動我們,書寫我們?
宇龍的詩歌寫作深深觸及了地點跳動的節奏和脈搏,從機場出發,從天空到城市,從街道到旅館,從書信到心靈,在空間的變形中修剪時間的枝椏,在時間的變化中展現空間的輪廓。時間和空間交錯為地點,凝結為地點的重量,思想,對宇龍詩歌的思想,就是去觸摸這個疼痛的地點,以及喪失地點的悲哀,就是在書寫中承受針灸般筆尖的顫慄。我幾乎相信宇龍的詩歌寫作中隱含著某種地點的詩學,這個地點聚集了時間和空間的秘密。
也許但丁在《神曲》中建構的時空寫作模式深深影響了宇龍對地點的感受,在一定意義上,他改變了但丁「地獄-煉獄-天堂」的三層建構,而代之以「天空(語詞)-機場-大地(城市)」的結構。我們有必要反覆思考宇龍是如何具體轉化這個古典的、經典的基督教式的時空圖景的,也許,在現代漢語詩歌寫作中,他是最為深入的思考了時空場景轉換方式的詩人,對地點,城市,道路和旅館的描繪決不僅僅是現代生活的挫敗感式的懷舊,更多的是對現代生活中心坍塌的虛無之經驗,是對靈魂崩潰的懸崖邊緣的感受,是在寫作中對變化無常的命運之輪廓的塗改。
首先,要修正和抵達的是天空,天空,作為向上的天空,是宇龍寫作嘗試的開始,因為詩人作為飛行學院的學生有過在天空飛行的經驗,但是,在詩人的寫作中,天空是與大地一起服從於機場的:因此,從機場開始才是真正的開始。但是,機場這個位置難道不是一個純然的現代經驗的產物?宇龍如何把但丁古典的時空經驗轉化為現代的地點經驗?而且是中國式的,更加縮小了的,還是他生活和工作的那個偏僻的小城的機場的位置和地方,地點的呢?
在宇龍的寫作中,機場作為大地的中心,是推動的力量,是時間的開始和結束的統一,由機場所發動的飛機的飛行可以湮沒和塗抹一切的道路,在瞬間,在起點上就可以改變一切的地點,可能正是飛機飛行的速度感加強了詩人對地點變換的感受,對於一個飛行的人而言,是否,天空也是深淵?宇龍對空間的深度和高度有著非凡的感受。但是,飛機的失事也是天空巨大災難的象徵,從古典的「屬相的天空飄滿蛇影/暗香恍動/更深的對峙呈現死亡的陷阱(《捕蛇者說》)」 ——到現代的天空:「你看見電扇的風/順著天線,將天空吹疼(《高樓》)」。現代的城市的天空已經受傷了,已經被刺破了:「離城市不遠,天空的傷口已經結痂」 ——詩人的寫作開始於天空,也是開始於對天空的創傷的銘寫,詩歌的寫作只是結痂而已?或者,詩歌的寫作只是反覆揭示這個傷口,或者,只能沾著這個傷口的血來書寫?或者,用疼痛的血來塗抹城市?天空的破壞也許是詩人感受到的最為疼痛的和悲哀的地點之一?詩歌的寫作,輕輕轉動的筆飽蘸著這個傷口的血去書寫,寫作的筆尖轉動到哪裡,哪裡就是語詞在生命中疼痛的發生,就是寫作的事件。
詩人的寫作帶有鮮明的事件性特徵。在海子自殺之後,詩歌作為倖存的書寫方式召喚著後繼的詩人們的回應,宇龍早期的作品表現出的驚人的成熟就與對詩歌本身倖存的思考緊密有關,在他大量的詩歌筆記中對此有過持久的關注,因此,他的寫作無論在語詞的分裂的經驗上(《死與亡的愛情》——如此獨特的標題,標記了不可能的愛情,語詞本身的分裂也是對語詞位置分裂的標記,也是對生命事件的經驗),還是節日的悼念,詩人主動承擔了詩歌倖存的疼痛:「用骨頭,也用我們灰暗的言辭/建造夜中的屋宇,傷口和詩」(《倖存者的歌和哭》)——詩人早期的詩歌自覺的在延續海子詩歌中的動機和主題。
從天空作為傷口的寫作開始,詩人進一步承認飛機也摧毀了古典時代鳥兒們對天空的歌唱,歌唱已經破碎為嘴唇的「謊言」而已:
「住在機場旁邊 隨時都有被指控的危險「——(《機場》)
——嘴唇的被摧毀,也是對語言的摧毀,從機場開始的寫作在一開始就要拯救詩歌,拯救語詞本身,天空可能是最初的語詞降臨的位置:所謂「最高的詞的降臨」,因此,天空的摧毀可能是「元-詞」和「聖-詞」的摧毀,詩人不得不承擔和面臨對天空和崇高被破壞的指責?這是詩歌寫作開始的不可能性,如何拯救語言和寫作才是寫作真正的開始?
詩人深深知道:「寫好天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天空》)——天空是博大的,這「暗示一首詩的完成離不開天空」,並且天空「為生存的事物準備光芒」,讓光芒輕輕轉動自己的生命,天空,作為教師和教誨者,也是無盡的書卷——在詩人的飛行經驗中,天空可能一直是唯一的屬於他的燦爛的課堂。而且:天空還「寬容了所有的無知和罪過」——這是詩人的神性經驗,如果一首詩的誕生乃是天空的誕生,這將是什麼樣的言辭?
只是,古典的天空已經受傷了,詩人寫道了那個古代漢語詩歌中最有時間蒼茫感的詩人《陳子昂》:
「甩掉身後的,你的手
打倒你前面的河流和七月
城市在夢裡自作主張
山巒在書中壓迫著高處的風景
天空啊,天天空著
大地上沒有被完成的
也沒有值得信任的
石頭在風中哭著石頭裡的人」
——城市作為插入物毀壞了對古典時間消逝的純厚情感的體驗,現在只能在書中來感受高處風景的壓迫了,甚至讓沉默的無心的石頭也開始哭泣,以此來反襯銷蝕的殘酷性,詩人寫下了這個驚人的句子:天空啊,天天空著——更加深化了海子詩歌中對時間和空間拯救的激情:天空上面是天空;而且更加絕望:天空的空間因為天天的時間的重複,在語詞的覆疊中,天空的重力更重了——誰來承擔?這個空著的天空是神性缺席的天空?這就不是但丁的天堂了,它是我們無力抵達的地點和位置?那是詩歌要去抵達的地點?
在機場中的言語——「機場的話是唯一的話」——因為機場的地點結合了天空和大地,構成一個發動的位置,那麼,依靠飛機的飛行可以抵達天空?但是飛機作為現代的技術器具不是與城市一樣在摧毀天空的古老神話?她可不是「最需要我為天空奉獻的人。神的女兒。」詩人如何在幻象中幻化飛機的意象?使之轉換為「天使」?
這個天使,或者是一條龍?——一條宇宙之龍?這裡有著詩人寫詩的筆名的秘密和自我暗示?一條飛行的飛機,也是飛行的詩歌生命?是詩人最為奇詭的想像?在天空的姊妹——太陽和月亮,或者是天空永恆的「天使」的形象中,詩人進入了時光的秘密,詩人寫道:
「只有她才能看清我身體中天空的部分,只有她才能不降到我的高度,和我一起,熱愛人的肉體,和我一起,請求愛被還給愛,那一夜,多少光被收回到夜中,從月亮開始,天空的光在愛中完成了光,太陽落入新生的肉體,攜帶著愛,從根部上升到天庭,使愛成為最高者,而我們,只是在仰望中感激的人。」——(組詩:《天使和月亮》)。
對天空的仰望激發感激,詩歌養育的可能只是感激的情感,這感激也激發愛,愛給予愛,只有在大地上相愛的人們才能聽到天空的指令?「我要把大地變成生活的地方」?在天空的光之中完成光(如同愛完成愛——這裡似乎有著對但丁詩歌寫作內在的回應?!),讓這光芒書寫我們,輕輕的、無形地轉動我們吧!可能,在詩人心中,相愛的人們帶來的是另一種時間:
「注視過的……這天空
有一點藍色,有一架飛機
像是又一番青春「——《這裡》
——飛機的速度和姿態永遠是一種青春的姿態,是不老的時間,如同天空一般?或者是在《機場十四行》中寫道的:
「謎一樣的機場,當我和它
一起經歷了眾多的地點
找到一種開始,我看到
飛行,時間的激情
起初用於青春,而後用於
對青春的迴避
和擔憂。啊,一切
都在那次飛行之後」
——飛行激發的是時間的激情?但是也有迴避,因為飛行的速度在一瞬間的點上可以抹去很多的點,它使「這裡」一下子向著「那裡」跳躍:「這裡還沒有將那裡用盡」,「時間還沒有將時間用盡」——這裡就消失了,如何拯救這個消失的現在?詩人關注機場和飛機也是在面對這個困難。
在眾多的地點中,詩人尤為鍾愛機場,有必要直接完整的引用詩人對自己寫作開始的自我描述——《從機場開始》:
「對於一個真正優秀的寫作者,他的動作總是試圖突破現有的高度,這關係到我所熟視的這一事實:一架飛機啟動,加速後掙脫地面,開始了高出地面的行走。
這一切都發生在機場中,這時候我一閉上眼睛,各種飛翔就向我襲來,壓迫著我,使我感到我已經被飛翔的事物所覆蓋,奇怪的是飛翔的一直在飛,似乎永遠不會停止。如果我再告訴你這些飛行的人是從屈原,陶淵明,李白和杜甫甚至於到清朝的寫輓歌的先輩們,或者是從荷馬,但丁,彌爾頓,到艾略特和埃利蒂斯這些外國佬時,你一定會大吃一驚。
事實上已死的大師們的飛行依舊是機場本身的壘築和完善,機場除了要將人送上天空之外,它本身就是一個飛行物,比一切飛行物都大,對於我,機場就是整個詩歌史。
「語言把我們送到了大地的盡頭,送到了無路可走之處,因為我們已經熟悉了道路,因為道路的盡頭依舊是一場空,所以我們不得不建造機場,就像屈原一樣,當他從天上俯瞰大地的時候,他已經能夠準確地講述大地發生的一切,而不解之處,他請求天空回答,就是這樣。道路狀態的人從大地走上了天空。」
——詩人這裡明確地以機場這個位置重寫了詩歌的譜系(從東方到西方,尤其喚醒了屈原的問天的象徵性意蘊),在機場的這個地點上來重新為詩歌寫作找尋方向。而且,在詩人看來,機場是無法拒絕的,但它也並非是誰都能進入的地點和位置,「只有那些為人類而寫作的人,才不會被機場拒絕,才能理解機場並非是為了奉獻天堂,因為地獄也是一種高度,也只有通過飛行才能夠到達。機場和詩人的關係是一種互相選擇的。機場通過詩人完成了對人類的拯救,詩人通過機場報答了大地對他的信任。」
在天空和大地之間,詩人認為:「如果你不為大地而奮鬥你就有被大地拋棄的危險,拋出大地,這就是大地對人的壓力,這種壓力從早晨持續到黃昏,月亮升起來的時候,物質的機場轉化為另一種精神的起降地,詩人們就從這裡開始動作,從低到高,機場對詩人的壓迫就在於他必須不斷增加寫作的難度,直到最難,最高,真實出現時,俄底甫斯被命運刺瞎了雙眼,從而成為詩人的榜樣。」——詩人深刻的認識到寫作本身的動作的重要性,對寫作本體的思考在於對難度的克服,詩人在高度上承受自己甚至可能被毀滅的悲劇性命運。宇龍在現代漢語詩歌寫作中貢獻了他自己獨有的對空間崇高高度的表現。
這也是對虛無的回應:「尋找的人找到了大地的盡頭,依舊一無所獲,尋找的人,這麼多尋找的人,站在大地的盡頭,絕望,死亡的氣味將他們困擾,這時候他們再也不能拒絕詩歌,這時詩歌在拯救,為他們指路,為人類指路,這就是詩人的使命,詩人就是為人類建造機場的人,精神的,一個機場。飛翔。天空。神啊,這個時代的跑道上,擠滿了多少人,誰能數清,這麼長的一隊人,誰能數清呢? 」——這裡有著艾略特神秘的悲憫聲音的回聲。
而且機場並不屬於大地和天空,而是:「機場就在機場裡」——詩人認為飛機在機場的飛行是打開一個空間,敞開純然的空間,純然的「這裡」,飛機的飛行對於詩人只是這個位置和地點本身的打開和衝開,激發和激起。飛機的起跳是瞬間顫動的激情,是飛躍的快樂的暗示,詩歌寫作中的語詞也在渴望著這樣的跳躍。
此外,詩人對機場的擁抱也是讓人驚訝的:詩人認為所謂的人類文明史實際上是一部大地對天空的復仇史。而且「再也用不著但丁式的意淫了,這一回,男人們要來真的。看,飛機已經滑進跑道,呆一會兒後,這隻大地自己培育的天鵝就要帶著人類的全部情慾,去天上盡情釋放……」——詩人這裡其實是充滿反諷的,依然迴響著詩人特有的那種怪異的笑。
但是,生命也要下降,因為生命是肉身的,是沉重的,要在大地上生活,要從天空下降到大地,但是,這個大地已經被都市化了,大地已經面目全非,詩歌如何拯救大地?詩人不得不進入城市,詩人徹底投身於對城市的表現,這也是當代詩歌中少見的。因為,困難的是必須找到面對城市的語言,找到面對城市時的生命的視像。
在這裡,詩人借鑒了但丁的神喻和象徵的視像。在詩人的幻象中,地獄成為現代都市生活的風景畫:
「地獄已變得像生活一樣脆弱
像城市一樣,經不起流浪
死者拯救不了死亡。」——《地鐵歷程》
——在這裡,地獄,城市,生活和死亡重疊在一起了,儼然一幅改寫的但丁《地獄篇》中的景象。「死者拯救不了死亡」——重複撕裂的語句也撕開了大地的表面,打開了深淵。
城市在詩人那裡,是一幅等待塗抹,等待詩人語句來反諷的、漂浮的或夢中的現實,現代城市的事物依然在等待詩人的命名,一個從小在鄉村長大的詩人對於現代城市永遠有一種魔幻的感受,這種魔幻的新鮮感受,在詩人流浪的詩歌眼神中,在語詞的修辭中,如同一幅立體派畫中自由變更和疊加的場景,有形狀具體肉感的景象,這個景象不是浮世繪,而是變動的,夢幻的,體內視幻的風景,語詞構成的風景,詩人似乎執著的要在現代都市的非詩意中加入詩意的元素:
「於是城市成為一個夢中的地址 我成為觀眾,目睹句子被寫出來而後 一旦它發出聲音,聽到的人 就開始假定:「如果上帝再殘酷一點 撒旦就會被放逐到人間 而不是地獄。」——《望遠鏡》
——城市只是一個夢中的地址,而且只能借助望遠鏡來觀看,詩歌的名字叫望遠鏡是有趣的——宇龍很多詩歌的標題非常有趣,標題在詩人那裡,似乎是詩歌寫作不可抑制的快樂的極致的表達。而且:「凡是能看見的,都是無關緊要的。」是否這裡有著詩人對城市的恐懼,而且,城市和地獄的重疊,依然借鑒了但丁的視像(vision),這樣的視像中,速度可能是最讓人恐懼的。
詩人在《地鐵歷程》中繼續寫道:「迎面而來的黑夜撞入我的體內/有人在遠處挖掘。」——詩歌一開始就是一個向著內在收縮,向隱喻轉換的場景,詩人已然變幻為一隻潮濕的鼴鼠,「客氣」的語詞已經無力抵抗黑夜或空間的擠壓,當然更加無力抵禦恐懼,只能回到「體內」——詩人反覆寫道體內——這是內在幻視的靈魂之眼的回歸,也是幻視和白日夢要借助的力量,不得不在夢中塗抹城市這個詞本身。顯然,地鐵的這個現代都市的擴張的空間為詩人找到了地獄的代替象徵物,當然,「他們說每一個座位都是一個地洞」——這也是詩人對卡夫卡的《地洞》的掩埋和不可能躲避的無形的恐懼的改寫。
也表現在對汽車的描寫中,所謂的《車輪滾滾》中可笑的「累死的風」,以及對淹沒所有地址的地址的恐懼,當然這可能與在天空飛行的經驗有關,而正是在武漢(這又是詩人生活的外省的家鄉的中心,詩人的很多朋友也都生活在這座城市,這裡有著詩歌和世俗之間極端的張力),這座中國中部有氣無力,無法膨脹和擴張的城市的描寫中,詩人的城市經驗達到了極致:
「4:在你再向前之前,你要知道
你是在武漢,而且只要你好好看
你將看到我說出來人家也不會相信的事物
當蒼老的聲音從我頭頂掠過
當看不見的翅膀將地上的陰影結束
我聽到一邊發出哀鳴,但我看不見哀鳴的人
我完全嚇呆了,站著不動
我從沒想到,我能像但丁一樣
經歷到詩歌中最悲哀的地點
我從沒想到,在武漢的五月
兩座山的樹林,會自己對自己不公正
會讓我承擔修正他們的使命
好使他們繼續被人類憐憫」
——詩人要求我們「好好的看」,看到無法被相信的事物,這是幻視的力量,需要靈魂的眼力,而在這裡,詩人寫出了自己一生的銘文或碑文:「經歷到詩歌中最悲哀的地點」——在嚇呆的身體姿勢中,這個姿勢是但丁在地獄中經常被地獄的鬼魂們驚嚇的姿勢,是對「這裡」的固定,恐懼的力量凝固了時間和空間,當一個地點完全被恐懼擊中,只有憑靠詩歌來回應?這要取決於對詩歌的信任,取決於生命意志的堅強,我們的詩人發現了自己「修正」的使命,而且,詩歌不得不在憐憫中上升。
在詩人的記憶中,城市也只是一張褪色的歲月的遺照,泛黃的光線依然是時間在擾亂記憶:
「我懷疑歷史是虛構的 當死者用咒語 殺死來追問的人 當遠處的風景 將高樓化為灰燼」——《望遠鏡》
——風景作為遠處的視野的背景如此有力,依然是在但丁的地獄中獲得的閱讀的視線和堅強的凝視力,這使詩人在西方古典的視像中獲得了一種在現代都市生活的勇氣,需要觀看的慰藉,作為一個流浪者,只有眼神本身的力量可以使詩人堅強。關注詩人詩歌中對城市的觀看,可以學習詩人獨特的意象如何在現代靈魂痛苦的目光中生長起來的,這個生長的力量已經無法靠漢語自身的傳統來保護了,只能在異質的文化中去借取。宇龍的寫作有著鮮明的超現實和實驗寫作的技巧的特徵,很多的語句如果翻譯為西方語言,也會反作用和影響西方語言的表達,這尤為豐富了現代漢語詩歌的表達技巧。
但是,漢語現代詩人的寫作不同於但丁,在於我們無法幻想去擁有一個象徵的導師,或者一個幻象般的在未來牽引書寫之筆尖的女神般的玉手,我們的詩人們更加虛無和無助,只有憑靠詩歌本身的力量,只能在對寫作本身的信賴中,被輕輕轉動,在疼痛的地點上展開文字,這是詩人一直用「寫信」來表現的詩歌本體的存在感,向著不確定的未來和接受者的傾訴:
「從手稿到書信,一個人夢中的火
被再次點燃。一個地址上的心跳
將春天燒痛。時間從一隻抽屜
尖叫著跑上了現實的大街
而詞語以汽車的速度
在後面追趕。」——《火焰》
——詩人嬉戲的筆下,城市的心跳得更快了,以致只能迷失自身,現實和夢幻永遠無法有著相同的合拍的節奏,城市似乎永遠也不能:「在緩慢的節奏中他學會了心跳和美麗的旋律」。我依然可以看到詩人寫出這些句子時的嬉笑的神情,我深深的被這種怪笑的樣子所感動,那是詩人堅強的生命意志力。
詩人在恣意的反諷修辭中達到了可能讓詩人也驚訝的經驗:
「寫信的人開始吟詠: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毗鄰 讀信的人卻在厭倦:『在這個地址上 每次閱讀,都像在玩弄 一塊禮貌的玉墜。』」——《寫信》
——地址淪陷在厭倦的事物中,詩歌抒情的場景被無聊的世俗場景所吞噬,依然是詩人特有的反諷的筆法。因為城市無法感受到「這裡」的悖論:
「誰到過這裡
誰就永遠離開了這裡
而誰一旦離開了這裡
誰就永遠是一個這裡的人」——《黃鶴樓》的題記
——依然是武漢的黃鶴樓,一個充滿傳統詩歌時空感的象徵位置和地點,但是,現代人已經無法體會黃鶴離去的疼痛和喪失感了,詩人在緊迫的追問中,試圖來喚醒對地點的深度感受:
「3:當一個神話被另一個神話
用反面發現,你怎麼能說
這裡將從那裡回來?
當一個面孔被另一個面孔
用心跳對換,你怎麼能說
這裡已在那裡存在?
當一根羽毛被另一根羽毛
用翅膀拋開,你怎麼能說
這裡會把那裡用完?
最後,當一個詞被另一個詞
用方言弄壞,你怎麼能
用那裡把這裡看待?」
——層層鋪排的追問展開了「這裡」和「那裡」的間隔場域,在「這裡」和「那裡」之間語詞轉換著、搖曳著:「回來-此在-用完-看待」——展開了地點的內在語義空間,而「將從-已在-會把-用把」——主要是在時間中展開地點的語義,伴隨主題的變化,反覆變奏出了地點展開的可能性,這也是詩歌語詞發生的地方:
「‧‧‧。那裡
高度和深淵,有共同的尺度
但丈量是不可能的
水天一色,分開是做不到的
啊,和解,在遠處
像一次微笑,一閃即逝
而我仍舊站在這裡
固執而盲目,讓鳥和魚
逆流而上,在武漢找到
一個此,一節樓梯
就這樣我下來,看到一條
非現實的長江,用一隻船
將此岸和彼岸
同時設立在武漢。從此
此岸在武漢就是彼岸」——《黃鶴樓》
——在對古典場景的有些固執的重複中,詩人要達到時間本身的和解,此地和彼處的重疊,對時間的拯救隱含在微笑的瞬間中,那是生命的秘密。輕輕轉動我們的是那些瞬間的微笑。
這些風景的元素中總是伴隨著無法抑制的戲謔:
「唉,一個時代的詩歌之死
使每一個人
都將客死異鄉!」儘管這一刻
在南方,城市這個詞
已闊綽得像貴婦
肥胖的手指,使我醜態百出
——依然是從詩歌本身所遭遇的危險和被傷害開始,而且,「客死異鄉」似乎已經是詩人自己命運的預示了。在時代加速的逆轉中,時間錯位和空間脫節了,時常可以聽到詩人在詩歌中對城市生活的這種笑聲,甚至,是怪笑,是針灸輕輕在身體中疼痛的轉動時發出的聲音,是的,是怪笑,奇怪的笑,不知來自何處的笑支撐著詩人在城市的流浪,也許,這是生命中虛妄投下的陰影打在詩人額頭而發出的,也許是一個無所依靠的生命在這個孤獨的世界上,行走的氣息在凝結為語詞的反抗時,保留的最後的尊嚴。我寧願相信那是輕輕轉動的詩歌之筆對詩人的在「這裡」的書寫。
閱讀詩人的文字,書寫他,書寫詩人的生命,也讓他的靈魂可以輕輕轉動我們,直到有一天,那傷口可以為我們帶來此生的唯一短暫的幸福:
「2、傷口和幸福相互補充
平衡獨處的身體
而在另一面山坡上
語言的速度成為唯一的
像時間一樣
推動著事物的進程
推動著時間本身
3、落花和果實的互換
持續地到來
又相繼落入水中
成為深不可測的風景
大地和天空被拒絕
可能的漂泊經過多年
獲得了一個人的行囊」——《獨處》
2004年元月19日德國佛萊堡初稿
2005年元月19日廣州定稿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390&aid=4870836
回應文章
選擇排序方式
最新發表
最舊發表
對我而言,因為我媽媽,我了解到文字它會痛,它會笑,它會無窮無盡是離愁 天涯地角尋思遍了..
回應給:
陳柏達(ChenBoDa)
推薦
1
也真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vivijr
也真
如題
內文:跨越時空;無盡意...
vivijr 也真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390&aid=5594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