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亞洲文學擂台
市長:vivijr  副市長: 吳錡亮雲天犀利萌烑與芋頭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現代文學【亞洲文學擂台】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陳柏達專區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走向海德格爾
 瀏覽520|回應0推薦1

陳柏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文達
vivijr

走向海德格爾


  一九九四年的冬季學期來到了。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學習的新起點。現在我可以衣食無憂地從事哲學研究,而且是我一直心醉神迷的海德格爾思想研究。

  我研究海德格爾已有漫長的歷程。我從大學時代就開始關注他了,而研究生學習階段更是翻譯了他關於詩的論文集,現在赴德留學追隨他的弟子。我問我自己,而且別人也常常問我,為什麼我對海德格爾的思想發生如此的興趣呢?當然對此有很多理由,如海德格爾是二十世紀中最偉大的思想家,既然他是偉大的哲學家,那麼自然會引來所有人的注意。如果輕視了他的話,那麼人們就不配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哲學研究者。這些對我也是通用的。但我想我還有一些特殊的理由。這在於我的天性不喜歡理性哲學,而愛好存在哲學,試圖讓自己的思想去經驗存在,海德格爾的思想正指引了這樣一條通往存在之路。此外也許我和海德格爾都是從田野裡走出的,對大地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情,特別是在現代技術社會這一無家可歸的時代裡,都要尋找一安身立命之所。我想這才是我走向海德格爾的真正原因。我要通過海德格爾的思想獲得一種語言批判的能力。在批判中,讓語言自身成為指引。

  但在國內學習和工作時,我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搞懂海德格爾思想,這與國內獨特的學術思想研究的條件有關。國內海德格爾的原著和關於的研究資料很少,這就決定了人們對於他思想的理解不可能從整體上把握。而只能如同盲人摸像一樣,在那裡任意揣測和想像。同時根據英語翻譯的海德格爾中文譯作明顯地受到了英美學界的影響。那不是德國的海德格爾,而是美國版的海德格爾。此外加上中國研究者在引進海德格爾時受到自身已有的中國傳統眼界的影響,海德格爾思想已經經歷了多重變形。

  我就是在這樣一種情形與海德格爾相遇的。我當時最為困惑的是海德格爾思想的獨特性究竟是什麼?同時他為什麼要如此思考?我在中國找不到任何答案,同時我自己也找不到任何滿意的回答,這使我感到非常苦惱。我想如果自己連一個最感興趣的思想家都不懂的話,那麼我還算一個什麼樣的思想者呢?

  現在我有幸得到海德格爾的嫡傳弟子指導我研究他思想,我就有希望解決自己長久以來存在的困惑了。但是我發現我以前不僅沒有弄懂海德格爾,而且我所擁有的中國式的偏見,嚴重地阻礙了我走向他。這在於我們沒有看到差異中的海德格爾。第一,現代思想與傳統形而上學的差異;第二,海德格爾與其他現代思想者的差異;第三,海德格爾自身思想發展階段的差異。例如,人們將海德格爾看成是存在主義的思想家,與雅斯貝爾斯、薩特並列,事實上,只有薩特是嚴格意義上的存在主義者,準確地應譯成生存主義者,雅斯貝爾斯是存在哲學家,海德格爾只不過是追問存在問題的思想家。而且這樣一個存在問題在海德格爾思想的不同階段都具有不同的意義。因此當我走向海德格爾時,最重要的就是從似是而非的中國式海德格爾觀相分離。

  走向海德格爾,當然是走向他的思想,對於海德格爾來說,最根本的是他的著作,而不是他的生命。如果要說他的生命的話,那麼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他生了,死了,寫了很多著作,如同他描述亞里士多德一樣。當然也有很多人非常關心海德格爾與漢娜·阿倫特師生之間的風流韻事,也很注意他在納粹時期擔任弗萊堡大學校長那段政治是非。但這其中有些與思想無關,有些與思想有關。因此真正值得思考是他思想軌跡的變化,這明晰地表現在他的著作中。但閱讀海德格爾的著作也不是見輕而易舉是事情。《海德格爾全集》計劃出版一百卷,當時已出了七十多卷。這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雖然在德國六年半的時間裡,我曾將《海德格爾全集》通讀了一遍,但我始終只是抓住它的第一部分,即他生前發表的著作以及其它部分的個別重點。對於全集的第一部分,我反覆地閱讀,個別著作更是認真閱讀達二十幾遍,以至於其中的書頁被我翻破了。由此我對海德格爾思想的整體和核心問題已經有了清晰地把握。

  除了閱讀海德格爾自身的文本之外,我還翻閱了大量的關於海德格爾的研究資料。它們真是浩如煙海。以西文出版的研究海德格爾的單本著作已逾千本,西方的學術期刊所發表的研究海德格爾的論文更是不計其數。此外海德格爾的研究者們成立了國際海德格爾學會,其成員不僅有歐美的學者,而且也有亞洲如韓國、日本的專家。他們以德文、英文、法文三種文字出版季刊《海德格爾研究》,定期地舉辦討論海德格爾思想的會議。海德格爾思想的意義可以從他之後的哲學代表人物顯現出來。如伽達默爾是德國的海德格爾主義者,羅蒂是美國的海德格爾主義者,德裡達是法國的海德格爾主義者。這些人雖然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思想,但是與海德格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他們自身也可以說是著名的海德格爾專家。如德裡達一直強調重讀海德格爾,並有數本解讀海德格爾的專著。至於其它的海德格爾專家更是數不勝數。一般而論,國際海德格爾研究無非四條道路:1,現象學,2,解釋學,3,分析哲學,4,解構哲學。現象學和解釋學基本上是基於德國現代思想的軌跡來解讀海德格爾在現象學和解釋學歷史中的意義,但是這往往忽視了海德格爾對於現象學和解釋學的分離。分析哲學則通過語言分析來清除借助於語言的誤用所保留的形而上學殘跡,不過它沒有考慮到語言的區分。解構哲學瓦解了海德格爾文本中的同一性,並突出了其形而上學的話語的壟斷特徵,然而它沒有注意到海德格爾所處的現代性的邊界。

  當然博德爾教授理解海德格爾思想的通道軌跡是不同的。他告訴我,關鍵要進入海德格爾的文本中去。我請他推薦一些海德格爾的研究資料,他非常斷然地說沒有。但他補充道,如果我一定要看的話,那麼就看比梅爾的著作好了。我當然明白博德爾教授說沒有什麼參考資料的用意,這是因為他與流行的解讀方式大異其趣。他也許是世界上少數真正進入了海德格爾的思想並與之對話的哲學家之一。在他的海德格爾研究中,其最大的特點是,其一把握了海德格爾思想的結構整體,並描述其要素的不同關係以及整體自身的變化。其二是揭示了海德格爾在整個現代思想中的位置及其邊界,即海德格爾始終囿於現代思想的範圍之內而沒有超出它。這樣博德爾教授實際上中斷了海德格爾研究中解釋學的效果史,而與他相分離。

  在博德爾教授的指導下,我開始了關於海德格爾論文的寫作準備。作為練習,我每學期給博德爾教授提供一篇關於海德格爾的研究論文。他都進行認真的審閱和批改。到了一九九五年,我和博德爾教授開始討論我的論文的具體寫作計劃。我在這一年裡,曾連續提出了三個完全不同的論文題目和方案,但都被他否定了。他認為這些題目還不足以顯示出論文的獨特意義出來。最後我和他共同商定將論文題目確定為海德格爾的「虛無」問題,並探討這一問題在其不同思想階段的變化。對此他非常興奮,認為我是在挖掘金礦,將會發現許多閃光的東西。

  從虛無觀點探討海德格爾的存在問題,這是我寫作計劃中最獨特的觀點。將存在等同於虛無,這對於海德格爾的研究者來說是不可理喻的。在西方思想史上,無論是古希臘、中世紀還是近代德意志唯心主義,虛無都只具有否定與消極的意義。因此雖然人們願意談論海德格爾的存在、真理、語言,但不願討論虛無,好像它是洪水猛獸一樣。與此相反是我所來源的中國思想。對於道家和禪宗來說,虛無並不是存在的對立面,甚至也不是存在最低級的模態,而是存在最高的樣式。經驗並言說虛無成為道家和禪宗思想最根本的使命。正是這樣一種中國思想的背景,使我獲得了不同於一般海德格爾研究的目光,即穿透海德格爾的思想。當然我也注意到了這樣一種中國式的目光是危險的,即將海德格爾道家化或禪宗化。雖然後期海德格爾也曾表達了他對於道家和禪宗的興趣,但他的「虛無」不同於道家和禪宗的「虛」與「空」。海德格爾的虛無是動詞化的,因此是虛無化,而且這種虛無化具有世界、歷史和語言的不同維度。鑒於這樣一種根本性的差異,我在寫作計劃中根本就沒有考慮討論道家和禪宗的虛無觀念,也不準備做那種似是而非的中西思想的比較。

  我主要立足於對海德格爾文本的透視。對於我來說,解釋文本就是解放文本,亦即讓文本自身來說話,在此基礎上劃清其邊界以及這一邊界的轉移。海德格爾所說的基本話語是作為虛無的存在和作為存在的虛無,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無之無化」。因此我的任務在於追問:1,海德格爾的「無之無化」究竟意味著什麼?2,「無之無化」如何在他的不同階段形成了主題?3,為何「無之無化」對他成為了問題。我的答案是:1,「無之無化」既非否定,也非褫奪,而是虛無化。2,「無之無化」在海德格爾的早期體現為世界的拒絕;中期為歷史的剝奪;晚期為語言的沉默。3,「無之無化」主要是基於現代世界的無家可歸的經驗。這基本構成了我的博士論文的內容。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390&aid=485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