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亞洲文學擂台
市長:vivijr  副市長: 吳錡亮雲天犀利萌烑與芋頭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現代文學【亞洲文學擂台】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陳柏達專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肖斯塔科維奇《第十交響曲》的心靈秘密
 瀏覽1,218|回應1推薦2

陳柏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也真
vivijr
文達

肖斯塔科維奇《第十交響曲》的心靈秘密



艾達·胡塞諾娃


關於肖斯塔科維奇第十交響曲的發現包含了近期肖氏研究中出現的記錄最為完好的資料。自奈莉·克拉維茲(Nelly Kravetz)發現肖斯塔科維奇和阿塞拜疆鋼琴家、作曲家艾爾米拉·納齊洛娃(Elmira Nazirova)的通信以來,一些以肖氏這段生平來解讀第十交響曲的論文出現了。大略地說,這些文章討論了肖斯塔科維奇對這位他曾經的學生的情感經歷以及這些情感是如何體現在這部交響曲中的。

  本文的作者(右圖左)可能是艾爾米拉·納齊洛娃(右圖右)最先透露她的這段生平的幾個人之一。在1992年,艾爾米拉移民以色列之前,她在電話中對我說:「艾達,我們要談一談,這事很重要。你能到我這兒來一下嗎?」當時我們的關係已十分親密--納齊洛娃不僅是我在大學及音樂學院的鋼琴老師,也是我真正的精神導師,對我做音樂家和做人都影響巨大。所以我把第一篇學術論文獻給我敬愛的老師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如約趕到了納齊洛娃位於巴庫城郊的舒適溫暖的住所。我真心地愛著這個地方,它使我想起我的鋼琴課,納齊洛娃的讓人愉悅的生日晚會以及與她和善的家人的聚會。那時我經常走訪他們,去問聲好或者去探討一些音樂上的或者私人的問題。

我們那天的私談似乎會永遠進行下去。在我面前展現的是另一個相似的世界,一個隱藏在我孰知的表面下的世界。我知道納齊洛娃和肖斯塔科維奇彼此相熟。幾年來我一直十分仰慕那幅肖斯塔科維奇親筆題寫「給最親愛的艾爾米拉--德米特裡·德米特裡耶維奇敬獻」的畫像。很有象徵意味的是,我們的談話正好發生在這幅掛在納齊洛娃書房牆上的畫像邊上。納齊洛娃不是很興奮;相反,在她說話時,我從她眼中看出如釋重負的神情。她在數十年的沉靜之後竟能傾訴出這麼多來。

納齊洛娃擔心著她珍貴的手稿。「我們都知道移民這事有多複雜,」她說,「要過海關,還有許多官方的手續,我不知道這些信會有怎樣的下落。所以我要你現在看這些信:我希望你有朝一日能寫寫裡面的故事。」

我在那天聽到和讀到的讓我如此驚異,以至本文在那時已幾乎在我腦海中成形。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它未能發表。十多年過去了,這些事實已不足以掀起軒然大波;但對我來說,講述肖斯塔科維奇的真誠純潔而又幾乎絕望的愛情仍是必要的。肖斯塔科維奇和納茲洛娃是在什麼時候、在什麼情境下見面的?他們的關係是如何發展的?作曲家又是怎樣把他這段生活裡發生的事情提煉進第十交響曲的?最重要的是,這個進入偉大人物的生活和音樂的女性到底是誰呢?

他們初次見面是1947年在莫斯科。那時艾爾米拉已經以一個很有前途的年輕音樂家的身份聞名於阿塞拜疆。她是個真正的少年天才,在阿塞拜疆音樂學院指導下的巴庫音樂學院唸書時,她被招進一個為天才兒童而開的特殊班級。納齊洛娃1942年(14歲)時就在音樂上取得驚人成績,阿塞拜疆作曲家聯合會授予她會員資格。1944年格魯吉亞第比利斯舉行「外高加索共和國音樂十年」匯演(Decade of Music of the Transcaucasian Republics),艾爾米拉演出了她的《鋼琴前奏曲集》,她的作曲和鋼琴演奏才能被包括萊因荷爾德·格利埃爾(Reinhold Gliere)在內的許多著名蘇聯音樂家大加褒獎 。然而,此時對納齊洛娃的未來有著重大決定作用的是烏采爾·哈吉貝約夫(Uzeir Hajibeyov)。此人被敬為國家級天才,被認為是阿塞拜疆古典音樂的奠基人。哈吉貝約夫建議艾爾米拉應在舉世聞名的莫斯科音樂學院繼續深造。正是如此,她才得以師從亞可夫·扎克(Yakov Zak)學習鋼琴,師從德米特裡·肖斯塔科維奇(Dmitry Shostakovich)學習作曲。

她滿心懷舊地對我講述了肖斯塔科維奇的作曲班上的獨特氛圍。在他的課上他鼓勵學生深入某些作曲家的內心;在他的課上經常有關於文學和藝術的激烈討論;在他的課上時常有海頓和貝多芬交響曲的雙鋼琴演奏;如此這些。

那段時間艾爾米拉見證了臭名昭著的1948年批判令後肖斯塔科維奇的悲慘生活。這場大批判中肖氏被點名批評。她還記得,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大廳舉行的一場音樂會上,她坐到肖斯塔科維奇附近,確切地說是肖氏周圍的「真空」裡面,然後作曲家問她:「你難道不害怕?」此情此景歷歷在目。

納齊洛娃那時並未意識到任何奇怪之處,肖斯塔科維奇對她的言行也未見異常。「我根本不敢往那方面想--我在他面前會很緊張!」她解釋道。

「他從不說他的感覺。」然而,某些情感--也許是無意識的--已經開始在肖斯塔科維奇的心中成長。不然,我們怎麼解釋肖氏1953年7月29日給納齊洛娃的信中所描述的、他從在巴庫會見他的人群中認出艾爾米拉時的興奮呢?

1948年,艾爾米拉在和阿塞拜疆醫學院學生米倫‧費爾結婚後回到巴庫繼續學業,在阿塞拜疆音樂學院師從吉奧吉伊·沙洛耶夫(Georgiy Sharoyev)學習鋼琴,從鮑裡斯·采德曼(Boris Zeidman)學習作曲。但是前蘇聯緊張忙碌的音樂生活很快使她再次與她的導師見面。肖斯塔科維奇和許多阿塞拜疆音樂家的聯繫使他經常到巴庫訪問。

1952年他兩次來到巴庫:三月份參加一場他的作品的專場音樂會,十二月出席他從前的學生、他的密友卡拉·卡拉耶夫(Kara Karayev)的芭蕾《七個美人》的首演。艾爾米拉也經常去莫斯科參加蘇維埃作曲家聯盟組織的各種活動,如和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同事討論專業問題,公開演出等等。1951年,她和斯維亞托斯拉夫·克努謝維茨基(Sviatoslav Knushevitsky)一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音樂廳上演了她的大提琴奏鳴曲。這樣,她得以一次次與他的心靈導師、她的那位特殊聽眾、同時也是嚴苛的批評家的肖斯塔科維奇見面。

他們的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二人在生活中、工作中儼然已是知己。他們經常會面,長時間散步,一起聆聽貝多芬和馬勒的交響曲,爭論音樂和人生。肖斯塔科維奇經常就她的新作品提些建議,鼓勵這位年輕作曲家注意某些音樂類型和形式,同時也把自己的創作構想告訴她。

納齊洛娃十分珍惜肖斯塔科維奇親筆題獻並親手贈與她的幾本樂譜,包括他的《前奏曲與賦格》、第七、第八交響曲和羅伯特‧舒曼的《婦人的愛與生活》。1953年4月4艾爾米拉收到了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一封信,信裡詳細列出了初版《前奏曲與賦格》的印刷錯誤。這封信是他們長達三年半的通信的開端。這些珍貴文件的每一行都包含著有價值的信息。肖斯塔科維奇在信中分離了他對生活的諷刺的哲學沉思,他的作品的共同本質以及與作品相關的個人經歷。但最重要的是這些信反映了他無比深刻複雜的情感;對納齊洛娃的愛慕和對她在事業上的能力和成功的尊重與欣賞交融在一起,幾乎每一封信裡都能讀出這種獨特的交融。

有時肖斯塔科維奇喜歡用一種幽默的方法表達他的感情。在1953年6月21日的信中,他直接引用了蘭斯基(Lensky)的詠歎調「我愛你」。他也表現出對納齊洛娃正在創作的鋼琴變奏曲、練習曲和鋼琴協奏曲的濃厚興趣,並詳細詢問了她的創作進程。在1954年1月25日的信中他寫道:「我希望你能創作大量音樂,並成為一個真正的作曲家。你擁有所有必要的條件。」

他們的關係顯然不可能有結果。對此,肖斯塔科維奇寫道:「我們的人生之路會合到一起嗎?也許永遠不會。有太多太多的理由說明這一點。」(1953年7月29日)然而,他稱自己對艾爾米拉的感情為當時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1953年7月25日)。同一封信中肖斯塔科維奇告訴納齊洛娃他已開始創作第十交響曲。這段時間他們通信頻繁。從6月25日到10月30日艾爾米拉共收到18封肖斯塔科維奇的信。作曲家將作品的每次進展都告訴她。1953年8月10日的一封信中,肖斯塔科維奇說道,他看見了,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在夢中聽見了第三樂章的音樂。最終。在8月21日艾爾米拉無不驚訝地得知第三樂章的主題嵌入了她的名字!「這就是結果,」他在信中說,「就算沒有這個結果,我也會一直想念你--無論這個事實寫沒寫進我拙劣的作品中去。」

本文的目的不是提供一份關於第十交響曲的詳盡的音樂學分析,而是揭示作品背後的心理學和構思上的靈感來源以及作曲家的經歷是如何轉化為音樂元素的。從這點出發,我們可以說,交替出現的音樂簽名D-S-C-H和E-A-E-D-A暗示了肖斯塔科維奇的情感之深刻與深沉,而E-A-E-D-A動機那謎一般的渴求感則暗示了這份感情的不可能性。

那麼這段熾烈的真情流露是如何與全曲的悲劇性如此平順地融合一體的呢?前文中我已提到肖斯塔科維奇在40年代末所經受的極度痛苦的根源:一場個人悲劇意外地侵入他的生活。但這場悲劇立刻轉化為「音樂抵抗」:情感上的激勵和其他因素一起使他拾回生活的信心。第十交響曲及它帶給作曲家的聲譽展示了這個過程的實現。在第三樂章的一系列隱喻之後,作曲家的音樂簽名在終曲中以智慧和強勁生機的化身出現。

這個故事中還有一點揭示肖斯塔科維奇和納齊洛娃的關係的本質,即E-A-E-D-A動機與馬勒(Gustav Mahler)《大地之歌》中描述猿啼的主題的相似性。

在1953年9月17日的信中,肖斯塔科維奇表達了他對這個主題聯繫的真正的驚奇。他稱它為「音樂學研究的有趣的食糧」。這樣一來,肖斯塔科維奇從馬勒的音樂中「聽出」艾爾米拉的「名字」這一事實就可以被合理地解釋為作曲家對馬勒這位奧地利大師的景仰,而二人的曲風常有相似之處。然而,最重要的一方面應是兩個主題在語義上的相似--二者都描述了悲劇,在馬勒是代表死亡,在肖斯塔科維奇是代表無望的愛。

作曲家邀請艾爾米拉出席1953年12月28日由穆拉文斯基(Yevgeny Mravinsky)在音樂學院大廳舉行的莫斯科首演。她告訴我,整個演出過程中她一直感到作曲者在盯著她。一年後此曲在巴庫由阿布拉姆·斯塔塞維奇(Abram Stasevich)指揮上演。不久之後,附帶著題獻的第十交響曲的樂譜送到了阿塞拜疆作曲家聯合會,同時到達的還有作曲家要求把樂譜送到被題獻者手中的吩咐。納齊洛娃回憶道,作曲家聯合會的領導無不吃驚,一個舉國聞名的人物竟會將作品題獻給他年輕的阿塞拜疆同事!回憶這一切時,她笑了。

接著他們的通信就減少了。1954年艾爾米拉只收到五封信,1955年和1956年各只有一封信。在最後一封信(1956年9月13日)中,肖斯塔科維奇告訴她他要和瑪格麗塔·卡依諾娃(Margarita Kainova)結婚了。

對納齊洛娃來說,50年代中期是她事業有成的重要時期。她以鋼琴家的身份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巡迴演出,途經俄羅斯、格魯吉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埃及和伊拉克,並和幾個樂團合作,指揮分別是尼亞茲(Niyazi)(阿塞拜疆)、拉赫林(Rakhlin)、斯塔塞維奇(俄羅斯)、薩塔諾夫斯基(Satanovsky)(波蘭)等。作為作曲家,納齊洛娃也取得了成功,例如她的《練習曲》、《阿拉伯主題鋼琴協奏曲》和《阿爾巴尼亞主題雙鋼琴組曲》(這兩部作品由她和菲克拉特·阿米洛夫(Fikrat Amirov)共同完成)。她的作品在阿塞拜疆鋼琴音樂發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1971年艾爾米拉·納茲洛娃成為阿塞拜疆音樂學院的教授,1972年當選鋼琴系主任。她的音樂事業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她被授予「阿塞拜疆榮譽藝術家」稱號。

此後,在全蘇聯參加各種會議時,她又一次見到肖斯塔科維奇。自1953年以來兩人很少見面。1956年三、四月間肖斯塔科維奇以榮譽嘉賓的身份出席了阿塞拜疆作曲家聯合會第一次全會;1964年五月他參加了在阿塞拜疆舉行的「俄羅斯文化十年」活動。在1968年七月假期命運又把他們帶到了位於亞美尼亞迪力干的作曲家聯盟渡假中心。他們最後一次見面是在1972年10月於巴庫舉行的「俄羅斯文學藝術十年」活動中。當年,50年代的情感高潮如今已塵埃落定,但是仍有一個秘密將兩人的心牽在一起。

音樂的殿堂歷來以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梅塔·阿貝格(Meta Abegg)、喬治·桑(George Sand)、瑪蒂爾德·韋森堂克(Mathilde Wesendonck)、哈麗葉特·史密孫(Harriet Smithson)、愛瑪·德彪西(Emma Debussy)等人物為榮。她們以偉大作曲家的靈感之神而被人稱道,並在他們的傳記和音樂遺產中佔有一席之地。然而有一些原因使肖斯塔科維奇未能昭示第十交響曲的秘密。首先,他的道德追求使他盡量避免打擾雙方的家庭。其次,像第十交響曲這樣「隨意的」題獻也是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教條相違背的,與社會主義作曲家的形象不符。

無論如何,第十交響曲背後的故事還是真相大白了。艾爾米拉·納齊洛娃的名字被寫進肖斯塔科維奇研究中,新的信息也被加入到他的最新傳記和研究工作中。

天才肖斯塔科維奇和他那理想化的愛情故事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一個舉止優雅、魅力非凡的天才女性通過回憶講述了這個故事,而由作曲家那雙不安痙攣的手寫出的無數紙頁發黃的書信則將它記錄下來。

然而最重要的是,第十交響曲那不朽的音樂象徵了他們不朽的感情--在音樂中,「德米特裡·肖斯塔科維奇」和「艾爾米拉」將永遠並肩站在一起。


[作者簡介]: 艾達·胡塞諾娃(Aida N. Huseynova)是阿塞拜疆巴庫音樂學院的音樂學副教授。她在聖彼得堡國立音樂學院取得音樂學博學學位。2000至2002年她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前往印地安那大學音樂學院,居於美國布魯明頓(Bloomington)。至今她已在阿塞拜疆、美國和德國出版30餘篇(部)學術著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390&aid=4855691
 回應文章
啊,仔細拜讀這一篇,感觸良多...
    回應給: 陳柏達(ChenBoDa) 推薦1


也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也真

啊,以心理學和多層次的匿蹤音樂又顯露雖是「無望的愛」,但是對對方天才的藝術天賦的愛護珍惜,昇華到把她的名字巧妙安全的放在第十樂章;讓人聽到音樂中豐富多情深緣的惺惺相惜。

我略懂了,這一篇真正的脈搏跳動的是他能忍著愛慕化為藝術與人之間的深層次合作,亦師亦友,又放她自由自在發揮天賦,他有偉大的襟懷,讓自己和她各自發展各自生活,又知己一生。昇華的愛慕,蠻感人的。昇華到兩人都是登上藝術的頂峰,世人看到了他的寂莫,也敬佩謙謙君子。

這位音樂狂才;讓人們讚嘆不已!


vivijr 也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390&aid=558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