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巴蒂斯塔.阿伯提(Leon Battista Alberti)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家,1404年生於義大利熱那亞.他同時也是一個科學家,數學家,音樂家,集多項才藝於一身.1432年時,他到羅馬,深入研究古羅馬的建築遺跡.費時十年,以拉丁文撰寫一部名為"建築論"的建築理論書籍,獻給教皇尼古拉五世過目.在這部書裡,他闡述自己的建築美學理論,主張以數學原理及阿基米德的幾何學來營造建築物的美感.這部書使他成為將數學原理運用在造型藝術的先驅.
他認為建築物的美,來自於數字的和諧,且各部分的比例須均勻調和,以此成就整體的美感.他所設計的福音聖母教堂(Santa Maria Novella)即是此理論的實踐.如果我們自建築頂端拉一中線往下,就可清楚明白所謂比例的和諧,即是左右對稱,左邊有什麼,右邊就有什麼;左邊有多少距離,右邊就有多少距離.這個比例勻稱的優美立面,成為往後文藝復興及巴洛克時期教堂建築的模仿對象.
另一所聖安德烈教堂(S.Andrea)的立面,則有著與古羅馬的凱旋門相似的高大拱門.依據和諧的比例,拱門左右的牆面上各有三個上下連成一串的小拱門,將牆面做適當分割.在當時,這是一種新穎的造型.
如此帶有古典主義色彩的左右對稱概念,發展到了十七世紀,在法國的宮殿建築及庭園設計中,發展得淋漓盡緻.主張為了名留青史,國王應該不遺餘力興建偉大建築的路易十四,請來勒沃(Louis Le Vau)改建羅浮宮,其以簡潔的造型,單純的色彩,比例精確的幾何特徵,使得改建後的羅浮宮成為古典主義建築的象徵.而後來擴建的凡爾賽宮,更可明顯地見到筆直的中軸線,嚴謹的佈局,遵守對稱原則,井然的秩序,散發出雄渾的氣勢.
左右對稱的原理並非人為,而是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界中.當我們自額頭往下劃一條中線,也可發現自然存在的左右對稱.我們的五官,手腳皆是如此.和諧的比例,均衡的左右對稱是一種美.這令我們聯想到"法"的象徵--天平.天平的兩端必須重量一致才能平衡,平衡是一種美.如果我們到菜市場去,販賣東西的人不老實,故意使用不準確的度量衡,以此達到偷斤減兩的目的,我們就會覺得這事情一點也不美好.
因此平衡是一種美,擁有公平的量秤,這世界才會美好.
http://blog.udn.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