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莫大
市長:
莫大小說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政治社會
/
其他
/
【莫大】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不分版
字體:
小
中
大
《退稿的故事》
瀏覽
1,389
|回應
0
|
推薦
0
莫大小說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自遠流博識網轉貼來黃芳田小姐於一月二日之發帖 〞退稿故事〞,內容還滿有意思的,發帖如下:
~~~ 今天看到一則很有意思的新聞: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將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波爾(V.S. Naipaul)與名作家米德爾頓(Stanley Middleton)兩部於70年代榮獲布克獎的作品,以化名寄給英國各大書商,豈料各出版商均有眼不識泰山,斷定作品毫無市場價值,將它們打回頭。」
據消息報導:
《星期日泰晤士報》是把奈波爾《在自由的國度》開首一章的打字原稿寄給20個出版商,僅將作者姓名及主要角色的名字更改,出版社包括著名的Bloomsbury、時代華納,以至發掘《哈利波特》作者羅琳的Christopher Little。但沒一間出版社認出大作出處,紛以禮貌措辭將作品打回頭。
各大出版社的回應,大致跟倫敦主要文學出版社PFD的回覆雷同﹕「考慮到閣下的素材,我們很抱歉,對你的著作沒強烈感受,亦沒足夠信心。」出版社Blake Friedmann也表示﹕「若以出版新進作家作品而言,作品內容及寫作風格需引起我們強烈的興趣。但很抱歉,我對你的作品沒強烈感受。」
報導結論說這情形令人心憂「出版商不懂分辨文學價值,只重名人效應、發掘年輕人市場,而犧牲嚴肅作品。」
我的反應卻是忍不住哈哈大笑,這種「玩笑」似乎一直是永遠不會過時,雖然「形式」各有不同。譬如說,以前我就曾經聽說過:幾十年前梁實秋在台灣曾經用另一化名去投稿,結果就被退稿,等到他再用「梁實秋」去投稿,編輯馬上就採用了。可惜講這故事給我聽的人沒有告訴我梁實秋心裡是何滋味。
不過這則新聞卻有提到奈波爾的反應:
73歲奈波爾說:「世界已變了樣」,而且「閱讀文筆好的動人作品需費許多智慧,可是周圍沒有多少那樣的人。在充斥各式娛樂的今天,很少人曉得何謂好文章」。
新聞更講到有資深業界人士稱:面對市場激烈競爭、連鎖超市大力壓價,出版商已不敢為新作家冒險,「出版商寧為煽情的新作家或名人出版」。巨胸名模佐敦早前亦跟Random House簽約出兩本小說。現時的作家需擁有市場價值,「29歲、金髮、美貌、薄有名氣,就夠資格出新作。」
這段好像也很熟悉,跟台灣對於出版界有過的抱怨也挺像的。太陽之下無新事,但是懷著幽默感去看待,仍然會覺得很好笑。^_^ ~~~
奈波爾這兩人以為他們多了不得?寫的東東等同得上是喬易司的作品嗎?何以編輯非得背住他們的文章,編輯們每天得看多少文章,市場上出版物汗牛充棟,即使名家大作也多若瀚海,誰能盡識大作家作品,況且你的作品既不是精華頂尖作品,又非學校課本,自幼背誦過的文章,為何非得強人一望就得知係貴大作家之作品?編輯者猶普通人也,他們倆人的文章究能有多了不起?寫作者送來央求編輯求出書如附羶之蟻,哪能曉得誰是哪個?照我這類出不了頭又向能体諒對頭出版商不肯出版偶東東的窮寫手看來:奈波爾實有點飽人不知餓漢饑,玩這種把戱不說不体諒幫他出書的出版社,更看輕書海浩瀚的煌煌鉅著。
想當年萊辛Doris Lessing也幹過類似的把戱,她曾將兩篇新作另以一筆名發表出版試試反應,出版後果然文評界全無人予以重視,事後她對文評界加以撻伐。雖然萊辛那次行動我頗認同她,但這回不了,因為萊辛是自己極度心儀艷羡的作家;奈波爾縱獲諾貝爾獎,他的作品我卻不認可,所以會有這麼誇張的差別待遇,哈哈!沒什麼道理,純粹出於自己主觀的認同與否。
黃小姐寫來挺輕鬆的,偶看了卻不怎麼能跟著笑得出來。呵呵!怎麼說哩?蓋徵結當然是在於遠遠地望著奈波爾大師等的令名與驕縱之無奈,他們名利雙收之餘,竟可以以遊戲人間之態勢,好玩復加以耍弄的心態來探勘遊戲出版界之能耐與火候。
吾輩此等無藉藉名之文壇小蝦,一生慬之慎之只望出版商略示垂憐之眼,微微一視足也。他倆人這等狂想妄行,委實悖離偶之思想或行為規範太遠太偏了,看在眼下嫉煞、恨煞之不及,更惶論批判論衡之。
說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波爾的作品水準也不過等同我們的諾貝爾作家高行健之屬,與讓我心儀之萊辛不啻天壤之別,若要當作未曾出名,硬要把他那點作品讓編輯驚為天人,未免太過不識市況,也少了自知之明。想高行健當年未得諾貝爾前來台灣瞌頭碰腦的窘境,求爺告奶底,哪點比在下威風。好不容易靠著胡耀桓的關係與面子讓聯經出版他那些後來得獎之作品,胡那時是兩廳院主任,加上台大戱剧所創辦人加所主任,還算台上人物,聯經當然得賣他的面子。雖認定沒得搞頭的文學作品,也認了。印出來也就罷了,反正這種人情書,這類會做公關的大出版商家一年總準備印出一大簍筐,上架之後,也如預料,從頭到尾也沒賣上幾本,然後如儀送庫封塵,準備幾年後期限一到打成紙獎回收。不意完全沒想到,多年後,高竟矇到諾貝爾,這下這批書可醎魚翻身,不但一夕之間清倉出光之不及,更得配合市勢趕緊找出舊版加班趕印,二版之後又趕著復多版。
奈波爾也許不似高行健那般暴得大名,西方出版市場也不完全這邊抄短線得像發了急性盲腸炎般地急驚風,然中外情形雖說不盡然相同,但總還就是這麼回事,大同小異免不了。所以對偶這類窮措大而言:奈波爾這麼少了些自知之明,又不識大体,未免天真得可以。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279&aid=1515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