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深海鮪魚
市長:
鮪魚
副市長:
水然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文學創作
/
現代文學
/
【深海鮪魚】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魚書房
字體:
小
中
大
<達文西密碼>二三事
瀏覽
1,490
|回應
0
|
推薦
4
鮪魚
等級:7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恰恰
錦瑟
筱棻
水然
<達文西密碼>二三事
<之一>
台灣和大陸都出版了<達文西密碼>,台版就是這個名字,大陸版叫<達芬奇密碼>。書名不同,譯者也不一樣,鮪魚買的是貴近三倍的台版,譯筆尚算不錯。大陸版在書店看了幾頁,未有空閒細看,二者翻譯水準難作比較。
大陸版封面設計較簡單,紙質也差些,但若不介意簡體字,四十元的售價比百多元的台版無疑較吸引。
書中提到不少世界名畫,最觸目當然是主題作「蒙娜麗莎」,這畫名氣極大,也容易找到,至少台版<達文西密碼>就拿來作封面了;可惜不管大陸版還是台灣版,內頁沒有插圖,「蒙娜麗莎」也算了,小說中多次述及達文西的其他幾幅畫作,涉及情節周轉,光憑作者的描述,根本無法想像幾幅油畫的樣子,建議下次新版加入適當插畫,體貼讀者,功德無量。
<之二>
小說中提及一幅達文西的壁畫<最後的晚餐>,看的時候其實一頭霧水,後來把書看完了才有機會在一部世界名畫冊中找到這個作品。老實說,作者丹布朗指耶穌身邊那個人確有點像女子,但要說那是他的妻子,甚至是聖杯的化身,又說什麼鏡射,什麼大M字之類的含意,真是穿鑿附會了。
前幾年有傳某酒店的牆壁出現狐狸的圖騰,一時傳的轟轟嚷嚷,連八卦周刊也圖文並茂跟進事件,說的煞有介事,聽的半信半疑,有人還專程跑去看個究竟,真是好事不出門,怪事傳千里。
大埔火車站月台旁有一道斜坡,坡上怪石嶙峋,看起來頗像一群站立的大象,但凝神細看又似另有玄機,一時像猴子,一時像獅虎狼等猛獸,一一都跑出來了。從石紋中看出圖像容易,在名畫中找心目中認定的特徵更不困難,小說家有想像的自由,但到底是不是達文西<最後的晚餐>背後的含意,真是天曉得。剛不久前台灣總統槍擊案據聞有了眉目,警察廳聲稱找到了真正兇手,可惜他已投水自殺云云,又是一宗死無對証的例子。
<之三>
沒看過所謂的西方的流行小說,尤其那些上飛機時買,在機上一個旅程可以消磨完的袋裝小說,更是一本也沒看過。
<達文西密碼>不算短,全書厚達五百頁,足夠你乘噴射機環繞地球一週不停站的消遣,然而看畢全書,卻是沒有令人掩卷沈思的餘地,至少沒有鉅著的感覺,深度不足和人物格性模糊是頗可惜的地方。
小說在懸疑的設計,情節的安排都頗用心思,有說故事的技巧,就傳奇小說而言水平算不錯。其實香港的倪匡也有那個講故事的本領,總是一個驚奇懸疑的起首,然後續步推演,層層提開故事的神秘面紗。倪匡絕大部份小說都是用這樣的技巧來吸引讀者的。記得他之前寫過的「非人系列」冒險小說,開首都是極為引人入勝的,那個「非人協會」蠻像<達文西密碼>裡的錫安會,會員同樣是非凡人物,各有過人才華特長,正正用以特出組織的顯赫。
<達文西密碼>篇幅頗長,但故事卻發生在短短兩日間,其中更藉大量的對話來闡論宗教的問題,兩位主角幾乎像宗教課上的老師與學生的交談,其他在外面追捕的人變了慢動作,男女主角卻是漫條斯理聊天閒話似的,老實說是拖慢了調子。
剛才說人物的扁平是這小說的致命傷,人物間的互動也沒帶來什麼深刻的體會,不管誰和誰都不能激起讀者的關心,本來祖父和孫女間的誤會是這小說的重點,因一直看下來,作者為了懸疑佈局,把誤會原委壓到很後期才揭開,這樣反而是個敗筆,因為讀者無從理解女主角的心理變化(刻劃也不足),感情都無處寄托,引不起共鳴。
小說中對男女主角的生活背景沒有多少筆觸描寫,以致二人面目都比較模糊,尤以男主角更甚,我們甚至不認識他的家人和朋友,他以前的感情生活如何。小說初時曾提過有個女友什麼的,之後就沒再提了,他的「憂閉空間恐懼症」對故事的後來的發展也沒有多大幫助,連作者自己都忘掉了。男主角的存在除了破解些只有他才懂的謎題外,實在難令讀者關注。
結局有匆匆之感,為存忠厚,在此不說了。
儘管是狠評了些,但作為消閒的冒險小說,<達文西密碼>可以一看,拿來拍電影也是不錯的。挑毛病只是因為它的來頭太大,期望高了些,看罷有點兒失望,跟心目中鉅著的標準相距頗遠。
<之四>
小說中聖杯被吹噓成世紀驚人大秘密,然而在鮪魚的概念中,這個秘密即管揭穿了也不值得大驚小怪,正如太空人上了月球,証明沒有嫦娥,但自古以來關於月亮的傳說和詩歌,沒有因此而減低其藝術性。藝術和宗教一樣,是心靈體會重於事實証明。
無神論者對這樣的宗教秘密沒有興趣,教徒也不會為所謂的揭秘而唾棄心中信奉的神,他們有堅定的信仰,並不能輕易用科學或論証可以動搖的。
反對宗教和無神論者心中恆常抱持著一種執念:信奉神明是迷信,不科學、不理性。反過來說,不信神,堅持「科學是一切」何嘗不是另一種執念,世界越來越趨於多元,許多理論不是正或反的二極,只是不同環境下的表像解釋,不構成對立,是相互補足而已。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水。
水在不同溫度下有完全相異的物理性質,適用於液體水的原理在水蒸氣中並不合用。
一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人不會知道什麼是冰,更不會憑空想像到這種寒冷硬邦邦的東西來,他們從未見過冰塊,他們對水的觀念是0度至100度的液體,流經河嶽山川是水,天掉下來的雨也是水,可以飲用,汪洋大海裡的水卻難喝得很,味道壞極了,不小心吃了還會倒胃拉肚子。一萬年前的非洲人不知道水以外的兩種形態,我們不能跟他們解釋冰和水蒸氣是水的變身因為他們生活裡沒有那個東西,正如我們不能否定我們不知道的存在。水普遍是液體形狀,非洲人只有液體水的概念,超出這範圍,一切他們的認知便失效了,他們無法理解氣體和固體的水。
同理,我們無法証明神,因為那是認知以外的存在,在信徒心目中,神是透過心靈來溝通的,並不是活生生的在面前叫人巫拜的,他們信奉聖經的諸多褔音,默誦那些章節作為與神心靈契合的媒介,文字表像的事實已經不重要了,寓言也好,故事也好,他們專注在福音文字能給與他們什麼信息和信息包含的意義而已。
宗教是自由意願,信則有,不信則無,揭開聖杯之迷並不能給人帶來震撼。正如勸人戒煙,無論怎樣力陳吸煙的害處作用都不會太大,老實說吸煙的人難道不知道當中利害嗎?他們比誰更清楚,但為什麼仍戒不掉,還不是為了習慣使然。
宗教比吸煙正面得多,是心靈的寄託,也是許多人生活的背後動力,只要導人向善的宗教就要多加鼓勵,沒必要揭什麼秘,提了秘也不會有什麼效果。
講了這麼多只是要說明一點,<達文西密碼>背後的故事即使在宗教上也不是什麼驚天秘聞,深受宗教影響的西方世界還會引起小小波瀾,東方人或華人社會其實不會有什麼感覺。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148&aid=116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