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打開聯合報 看見紐約時報
市長:AL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其他【打開聯合報 看見紐約時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文化在國際關係中日漸失色
 瀏覽945|回應0推薦1

yato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B

Culture Loses Its Lust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蔡繼光譯

溫莎堡有個叫做「滑鐵盧廳」的華麗畫廊,最近演出精華版的「悲慘世界」,供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來訪的法國總統席哈克觀賞。在此之前,兩人都未看過這齣賣座大戲,原因可推知是出於個人的選擇:女王沒有造訪劇院雲集的倫敦西區的習慣,席哈克則和大多數法國知識分子一樣,據說不喜歡音樂劇。
不過,一定是哪位用心良苦的禮賓主管認為,「悲慘世界」可作為加強英吉利海峽兩岸關係的難得範例。這齣以雨果所著同名長篇小說為本的音樂劇,由法國劇作家亞蘭‧波布里和克勞德—米歇爾‧荀伯格改編。但兩人改編的成品卻屬於盎格魯—美利堅傳統的英語音樂劇。結果「悲慘世界」在紐約連演16年,去年才下檔; 倫敦檔期如今堂堂進入第19年;一個1991年出爐的法語版在巴黎卻只撐了7個月。

所以,溫莎堡演出的此作,可以說是有人想為兩國友好協定100周年紀念注入些許文化,只是做起來實在有點勉強。英法在1904年簽署友好協定,以便確定雙方的帝國霸圖不要互相衝突。但反殖民主義運動風起雲湧,在協定簽署半世紀後終結了英法帝國,賦予那些運動靈感的正是「悲慘世界」所頌揚的抗暴精神。據此觀之,用這作品為協定百年紀念注入文化,更是勉強得無以復加。

儘管如此,溫莎堡演出這齣長約45分鐘的音樂劇,仍使人隱約興起幾分懷舊之感。它令人憶起,曾有那麼一個時代,不論是君王或總統,國家元首之間的聚會,文化總是扮演如假包換的角色。如今,但凡有個一官半職的人,恐怕都沒有時間理會藝術和娛樂。也許,話該這麼說才比較有說服力:當今的政治領袖對文化活動根本興趣缺缺。

沒錯,英國首相布萊爾2001年2月首度到大衛營拜訪布希總統,受邀於傍晚時分欣賞勞勃狄尼洛和班史提勒主演的輕鬆喜劇片《門當父不對》,但據英國外交官員透露,真正令布萊爾驚奇的,倒不是主人選的電影,而是電影演完,布希總統直接上床就寢。布萊爾過去習慣和柯林頓總統促膝暢談到深夜。

啊,昔日的美好時光真令人懷念。

1520年,英王亨利八世前往法國北部的「金衣之地」,造訪法王法蘭西斯一世,展開極盡鋪張能事的聚會。宴樂活動長達兩周,兩位國君特地起造臨時行宮,提供娛樂,競誇各自宮廷的文化精緻。後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和英王詹姆斯一世則都是戲迷,定期宣召莎士比亞劇團到宮裡為自己和來賓表演。

法王路易十四也支持藝術。或許他提倡藝文活動只為彰顯自己的榮耀,但至少他知道如何讓凡爾賽宮發光發亮。

晚近最接近傳統王室宮廷雅風的就數甘迺迪總統的「卡麥洛宮」。第一夫人賈桂琳‧甘迺迪扮演非正式文化部長,曾邀大提琴家卡薩爾斯、作曲家史特拉文斯基和舞蹈家喬治巴蘭欽等大師到白宮演出。

一些威權主義政權常賦予文化比較沉重的政治任務則不足取。有些獨裁暴君還兼藝評家:希特勒不喜歡布拉姆斯,喜歡布魯克納並崇拜華格納,史達林則對蕭斯塔科維奇晚期的作品褒貶隨心。

有些流風餘韻姍姍而去,不忍遽逝。布萊爾2000年前往聖彼得堡拜訪俄羅斯總統普亭,主人除了安排參觀冬宮博物館,還邀他到馬林斯基歌劇院觀賞普羅高菲夫歌劇「戰爭與和平」的盛大首演。沒有其他任何證據顯示普亭真心喜歡藝術或歌劇,但至少他心裡明白,文化是高明的政治。

不過,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1994年作東在那不勒斯主辦7大工業國高峰會時,邀請與會貴賓前往當時重新裝修竣工的聖卡羅歌劇院聆賞盛大演出,有幾位領袖托辭缺席。

如果民選總統或總理真心相信(也許他們真該如此),接觸一些教化對大家都有好處,那麼以身作則是好的開始。最理想的情況是他們都能真正樂在芭蕾、歌劇、音樂會和博物館。如果這一點要求過高,至少他們可以亮個相,好讓大家學個樣。




【2004-12-18/聯合報/C7版/教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132&aid=1105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