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橘色字體為聯晚言論
..................................................................................
今晚習慣性抱著筆記型電腦,窩在沙發上做我預定想做的事,電視傳來2100中陳姓記者提出質疑的一段話(大致上記得的部份,如有轉述錯誤,請糾正):濤哥,你這樣不行,現在搞這樣,2100難道不用負責任嗎?觀眾懂的分辨清楚嗎?濤哥,你要對"謝文定"道歉云云.....。
剎那聽到這一段話,頗為不是滋味,令我不得不放下工作,表達一下我的憤怒。
我想表達的重點不在"李子春"如何?那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也不想幫2100做任何辯護,為人做事,出世於外本可接受公評。令我介意的是......陳記者的邏輯成了
反對"謝文定"="深藍"="被媒體左右"的愚民"
(聯晚說法:藍軍戰術上成功封殺了謝文定,社會觀瞻上卻輸了!;要馬英九與國民黨要警惕再三,別「給深藍綁架」了。 )
又看到聯晚社論也隱隱呼應這個論點,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將某些民意 ( 沒有市調數字,不敢說是多數 ) 模糊在"政黨內鬥"中,看不到這些人用心爭取及憂心於未來,不適任的檢察總長是否會讓他四年任期中,又呈現為高層服務的"簽結"弊案。
聯晚又提到"謝文定形象並不差,陳水扁提名時已經考慮過社會觀瞻,也與立院打過交道,謝文定這個人選並未偏離「社會期待」,藍軍的任務,不是急著封殺他,而是監督他「使命必達」。當民眾對若干弊案已深惡痛絕之際,謝文定若還想蒙蔽甚包庇,別說自己搬石砸腳,輿論也不會放過他!"
不知聯晚是否過分樂觀、美化"謝文定"在未來四年任期內會帶來清明的年代,假設他做不到,監督他的也是"藍軍民意代表"的責任?綠委呢?被人間蒸發掉了,還是他們不是代表人民監督政府施政的民意代表?
我們打開天窗說亮話,依聯晚社論之意, (當民眾對若干弊案已深惡痛絕之際,謝文定若還想蒙蔽甚包庇,別說自己搬石砸腳,輿論也不會放過他!) 那 2004年即擔任"最高檢察長"的謝文定至今2006年,請問他這兩年來是如何處理那些"民眾已深惡痛絕的弊案",若"謝文定"依其2004~2005年的表現繼續往未來任期四年延伸,人民只能徒呼負負!拿他沒有辦法(檢察總長為任期制,到期才卸任。),既有如此資歷讓人民打成績,又怎能讓人相信他未來四年會硬起來。而今民眾累積對司法的不信任究其因果,不就是來自於此嗎?聯晚今倒果為因?所為何來?
究其媒體責任,不追弊案而選擇忽視或輕輕放過的才是真正令人瞧不起的媒體,附庸當權而失立場,今不問人民為何"反對謝文定人事案",而硬將"政黨內鬥"、"為反對而反對"的帽子戴上,爾率將"他很適任"的理由輕輕帶過,要讀者朝反對黨是因政黨內鬥而加以反對此人事任命案來思考?
我想請問的是,為何不是因為有一群公民施壓於政黨,要求他們代理這群"民意"投下反對票呢?當我們是一群笨蛋嗎?4月11日一大早拼命打電話要求"民意代表"考慮我們意見的這一群傻瓜ㄚ!我們也被人間蒸發了。
關鍵在:明是非,重分際
當陳水扁確定要擁抱深綠以自保之後,馬英九與國民黨真的要警惕再三,別讓自己「給深藍綁架」了。
謝文定當不成檢察總長,真的沒那麼嚴重,再提別的人選不就得了!然而很微妙的是,這場人事同意權的角逐,卻隱然成為朝野形象的擁擠,而結果已經出來了,藍軍戰術上成功封殺了謝文定,社會觀瞻上卻輸了,而且輸得還不小,連馬英九都可能受了傷。
理由很簡單,謝文定形象並不差,陳水扁提名時已經考慮過社會觀瞻,也與立院打過交道,謝文定這個人選並未偏離「社會期待」,藍軍的任務,不是急著封殺他,而是監督他「使命必達」。當民眾對若干弊案已深惡痛絕之際,謝文定若還想蒙蔽甚包庇,別說自己搬石砸腳,輿論也不會放過他!
結果,藍軍還是被自己內部的鷹派給綁架了。而巧合的是主戰派還多半是「馬家軍」,弄得馬英九事後的「意外」讓人很意外,這批所謂的「馬家軍」,竟帶頭把國民黨往深藍方向推,害了馬英九卻不自知,馬英九再管不好他們,自己都要被拖下去了。
那些自居為社會正義之聲的「媒體名嘴」,同樣令人不敢恭維。電視上怎麼激烈評論都無所謂,言論嘛!但親自上街鼓動群眾,可就是另一回事了。要知道,擁有媒體光環不等於可以為所欲為,民代行使同意權還有選票的正當性,媒體人呢?上了幾次節目,就把自己膨脹為民意的代言人,什麼事好像都非得照你們的意思做,否則就如何如何……,不諱言說,這批媒體名嘴早先揭蔽所累積的名望,在昨天一次都被損耗光了,豈不可惜!
是的,最近執政黨的勢頭確實差,陳總統的聲望已經探底,綠軍士氣也低到不行,但這絕不意味藍軍可以得意忘形,甚至為所欲為。尤其藍軍內部一小撮鷹派,自以為是「民意主流」,既要綁架國民黨,也要綁架馬英九,如果馬英九與國民黨還看不清這個情勢,任由他們胡來,等著瞧吧,情勢還是會變的。
許多事,還是要講是非與分際的。在野黨的分際,「媒體名嘴」的分際,檢察官的分際,本來都有章法的,如果亂了套,就偏離民意主流了。馬英九與國民黨,小心哪!
【2006/04/12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