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觀點獨白
市長:狂老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觀點獨白】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廿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二戰罪行僅次於希特勒的第二號戰犯──東條英機
2005/05/25 21:25 瀏覽2,136|回應4推薦4

yahao945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易燁煌
愛台也愛中
Rebec
狂老

李仲明

編者按﹕ 靖國神社中的甲級戰犯──狂熱的軍國主義者﹕東條英機

堅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維護和發展穩定的中日關系﹐符合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當前﹐兩國關系面臨著新的困難。究其根本原因﹐是日本一部分勢力不能正確認識歷史問題。我們認為﹐要求正確認識歷史問題並非“糾纏歷史”﹐只有正確認識歷史問題﹐才能發展中日關系﹑維護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和平與發展。中日邦交正常化30多年的事實證明﹐什麼時候正確認識歷史問題﹐兩國關系就能得到健康發展﹐否則﹐便面臨困難和挫折。

  日本領導人曾口頭對日本侵略中國和亞洲一些國家的罪行表示過道歉﹐但日本現任領導人竟稱“別國不應乾涉追悼陣亡者﹑搞不懂不能參拜靖國神社的原因”﹐並表示“將適當判斷何時去參拜”。世人皆知﹐靖國神社內供奉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犯下滔天戰爭罪行的甲級戰犯﹐這些甲級戰犯是雙手沾滿中國人民和亞洲許多國家人民鮮血的元凶和主謀。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是涉及一個國家如何認識和對待那段侵略歷史的根本性問題﹐是大是大非問題﹐所以中國人民堅決反對。

  應廣大讀者要求﹐本報自即日起刊發介紹靖國神社中供奉的14名甲級戰犯對中國人民和亞洲許多國家人民犯下罪行的系列文章﹐以使世人明了我們為什麼反對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

  東條英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希特勒﹑墨索裏尼齊名的三大法西斯頭目之一﹐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亞洲﹑侵略中國的頭號戰爭罪犯。在其出任日本陸軍大臣和內閣總理期間﹐日本軍隊瘋狂侵略﹑踐踏亞洲10多個國家和地區﹐造成數以千萬計的生靈涂炭。

  自幼受軍國主義思想和武士道精神薰染﹐宣誓﹕“在滿洲的土地上粉身碎骨心甘情願”

  東條英機﹐1884年12月30日生於日本東京一個軍閥家庭。其父東條英教是一個從下級軍官逐步晉升為陸軍中將的軍閥﹐甲午戰爭時期任日軍大本營參謀﹐後任《日清戰史》編纂部部長﹔日俄戰爭以來歷任日軍第八旅團旅團長﹑留守近衛第一旅團旅團長﹑朝鮮京城守備旅團旅團長﹔晚年從事兵學書編寫﹐著有《戰術麓之塵》等。

  東條英機自幼受到軍國主義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的薰染﹐1899年9月至1904年5月﹐先後在東京陸軍地方幼年學校﹑陸軍中央幼年學校期間﹐經歷了嚴格的軍事化學習。東條學習成績不算太好﹐打架卻很厲害﹐從不服輸﹐被別人稱為“打架王東條”。同時﹐軍事教官的“在戰爭中要勇衝猛殺﹐視死如歸﹐為日本征戰建立功勳”的“訓示”對他影響很大。1904年6月﹐東條升入陸軍士官學校﹐1905年4月畢業時被授予陸軍步兵少尉軍銜﹐畢業前夕他帶領第17期300名學員在皇宮振天府前宣誓﹕“要為天皇而死……在滿洲的土地上粉身碎骨心甘情願。”之後來到中國東北﹐趕上日俄戰爭的尾聲。

  1911年至1915年﹐東條英機就讀於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後﹐歷任陸軍省副官﹑駐德國大使館武官﹑陸軍大學教官﹑陸軍省軍務局課員﹑整備局動員課長等職﹐並堅決支持日本軍部的右翼法西斯分子謀劃﹑策動武裝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

  1937年6月﹐蘆溝橋事變前夕﹐上奏大本營鼓吹首先對南京政權一擊

  “九‧一八”事變後﹐東條英機兼任陸軍通訊學校研究部部員等職。1933年3月﹐東條英機被任命為陸軍少將﹐任職於參謀本部﹔同年11月任軍事調查部部長。1935年9月﹐東條出任關東軍憲兵司令官來到中國東北﹐加強對偽滿洲國的“治安肅正”活動﹐鎮壓中國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

  1936年12月﹐東條英機晉升為陸軍中將。翌年3月﹐東條出任關東軍參謀長。6月﹐東條上奏日軍大本營﹐鼓吹“從準備對蘇作戰的觀點來觀察目前中國的形勢﹐我們相信﹕如為我武力所許﹐首先對南京政權加以一擊﹐除去我背後的威脅﹐此最為上策”。“七‧七”事變後﹐東條英機率日軍直撲察綏和晉北﹐侵佔張家口﹑大同﹑集寧﹑綏遠﹑包頭等地﹐並砲制偽“察南自治政府”。東條指揮的察哈爾作戰﹐被稱作“關東軍的閃擊戰”﹐日本陸軍部認為﹕“關東軍的功勳﹐得力於東條參謀長。”東條也因此而獲得日本政府的第一張“戰功獎狀”。

  1938年5月﹐東條英機回國出任陸軍次官﹐負責陸軍省常務工作﹐兼任陸軍航空部部長﹑航空總監。至1940年2月﹐東條就任臨時軍事參議官﹔7月就任陸軍大臣兼對滿事務局總裁。他擔任陸軍大臣後﹐即派遣日軍進入印度支那南部﹐並參與提出建立日本領導下的“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

  譴責英美阻礙日本擴張﹐叫囂“一億國民齊上陣”

  1941年10月﹐東條英機任日本內閣首相兼內務大臣﹑陸軍大臣和對滿事務局總裁﹐授陸軍大將銜。此前﹐他發表宣揚法西斯精神的“戰陣訓”﹐強調日軍士兵“命令一下﹐欣然赴死”﹑“不自由應思為常事”。同年11月初﹐以東條為首的日本政府﹐在禦前會議上通過了對美國﹑英國和荷蘭開戰的決定。11月中旬﹐東條在臨時議會發表戰爭演說﹐譴責英﹑美阻礙日本進行侵略擴張﹐號召國民節衣縮食﹐叫囂“一億國民齊上陣”。臨時議會根據東條的要求﹐通過了38億日元的臨時軍費追加預算案。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同日﹐日軍根據東條英機的命令﹐陸續開始對泰國﹑馬來亞﹑菲律賓﹑關島﹑威克島﹑吉爾伯特群島及香港等地發動進攻。12月8日﹐美國﹑英國宣布同日本處於戰爭狀態。

  1942年5月﹐以東條英機為首的日本政府﹐命令日軍聯合艦隊佔領中途島和阿留申群島﹔6月5日﹐日軍在中途島戰役中受到重創﹐損失大型航空母艦4艘﹑重巡洋艦1艘﹑飛機400多架﹑兵員3500人。

  1944年4月中旬﹐為加強中國大陸日軍與南洋日軍的聯系﹐東條英機命令在華日軍執“一號作戰”手令﹐盡快打通橫貫中國的平漢﹑粵漢和湘桂鐵路。這是東條在中國大陸發動的最後一次較大的攻勢。同年7月18日﹐由於日本在與美國的海戰中屢遭重創﹐在侵華戰爭中連遭失敗﹐東條內閣被迫辭職﹐東條英機辭去日本首相﹑陸軍大臣及參謀總長職務﹐退出軍政舞臺。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12日﹐日本頭號戰犯東條英機自殺未遂﹐被捕入獄。1948年11月12日﹐東條英機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犯有發動戰爭﹐侵略別國等罪行判處死刑﹔12月22日被執行絞刑。

(中國青年報明日將繼續刊出日本靖國神社中14名甲級戰犯之二──《侵華間諜頭目﹕土肥原賢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098&aid=1265590
 回應文章
日本侵華戰爭的全面參與者:梅津美治郎
2005/06/01 19:58 推薦1


yahao945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易燁煌

靖國神社中的甲級戰犯──日本侵華戰爭的全面參與者﹕梅津美治郎

李仲明

  梅津美治郎﹐日本侵華戰爭重要罪魁之一﹐1948年11月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武力侵略中國﹑屠殺中國軍民﹑共同制定並實行侵略計劃等戰爭罪行判為甲級戰犯﹐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爭和對外擴張侵略政策的重要人物。

  一手砲制“何梅協定”

  梅津美治郎生於1882年﹐日本大分縣人。青年時期接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教育﹐1903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1910年畢業於陸軍大學。梅津畢業後歷任日本駐德國武官﹑參謀本部德國班班長﹑陸軍大學教官﹑陸軍省軍務局軍事課課長﹑第一旅團長等職﹐並於1930年升為少將。

  1931年8月﹐梅津美治郎任日軍參謀本部總務部長。一個半月後﹐日本關東軍突然在中國東北沈陽策動“九‧一八”事變﹐梅津對關東軍參謀石原莞爾發動事變的謀略不滿﹐認為這違背了日本軍部《滿蒙問題解決方策大綱》中“約以一年時間做好準備﹐於明春以後實行”的侵略方針。日軍侵佔東北後﹐軍事壓力陡增﹐梅津與軍務局長小磯國昭及梅津部下第一課長東條英機﹑軍事課長永田鐵山協商﹐制定出軍備改革方案﹐以滿足應急軍備的需要。

  《塘沽協定》後﹐日本軍隊不滿足僅將河北省東北部劃為非軍事地區﹐為鞏固偽滿﹐分裂華北﹐排擠東北軍和國民政府駐華北的軍隊﹐遂於1934年3月派梅津美治郎任中國駐屯軍司令官。

  1935年5月﹐梅津借口天津日租界發生兩名親日新聞記者被殺事件﹐向國民黨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提出“驅逐東北系及中央勢力出華北”的無理要求﹐由駐屯軍參謀長酒井隆與駐北平公使館武官高橋坦會見何應欽﹐強迫何應欽接受要求事項。

  同年7月6日﹐在日本軍事﹑外交威壓下﹐何應欽被迫以打字函的形式承認日方的要求﹐簽訂了所謂的“何梅協定”﹐主要內容是﹕1‧取消河北省內一切國民黨黨部﹔2‧撤退國民黨駐河北省的東北軍第51軍﹑國民黨中央軍及憲兵三團﹔3‧解散國民黨軍分會政治訓練處及藍衣社﹑勵志社﹔4‧罷免河北省主席於學忠﹔5‧取締一切反日團體及活動。此後﹐華北危機日益嚴重。同年﹐梅津兼任第二師團師團長。

  實行“三光”政策

  1936年春﹐梅津美治郎調回東京任陸軍省次官﹐參與策動進一步侵略中國華北的軍事策略。他認為駐軍不能遠離平津鐵路﹐於是日軍從原定的通州改在豐臺設立一個兵營﹐而正是在豐臺盧溝橋的日軍﹐挑起了1937年的“七‧七”事變﹐由此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7月16日﹐梅津在陸軍省課長會議上說﹕“為解決時局問題﹐必須舉國一致全力以赴。”至7月27日﹐梅津等主張進兵的意見壓倒作戰部長石原莞爾的先將兵力撤至山海關再進行日中談判的意見﹐日本內閣會議批準出兵三個師團﹐向華北派遣約21萬人的兵力。

  日本侵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在中國軍隊正面戰場﹑遊擊戰場的打擊下並未實現﹐梅津美治郎於1938年5月任日軍第一軍司令官﹐率日軍侵佔山西﹐進行所謂“治安肅整作戰”﹐殘酷“掃蕩”﹐實行野蠻的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作戰”。但在中國抗日軍隊的打擊下﹐至1939年9月前﹐日軍第一軍傷亡2‧1萬人。

  由於諾門坎事件致使日本關東軍損失慘重﹐1939年9月日軍大本營令梅津美治郎接替植田謙吉大將出任關東軍司令官﹐要其重建關東軍﹐推進對蘇作戰準備﹐並進一步“開發”偽滿資源﹐提供戰爭物資。當時還是中將的梅津向天皇及軍部表示﹕“今後將愈加粉骨碎身以報皇恩於萬一。”

  秘密下令創建“731”部隊4個支隊

  梅津在中國東北下令修築了許多堡壘﹐又與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協作﹐修通了偽滿新京(今長春)至朝鮮平壤間的戰略鐵路。1940年﹐梅津晉升為陸軍大將﹐1941年﹑1942年下令進行“關特演”(以蘇聯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習)﹐訓練關東軍部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梅津向日軍軍部輸送兵力20餘萬人。直到1944年﹐關東軍向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場等輸送多支精銳部隊。1940年12月﹐梅津曾簽署創立第731部隊(即制造細菌武器機關)4個支隊及有關駐地的秘密命令。

  東條英機內閣在太平洋戰爭失敗後垮臺﹐以小磯國昭任首相的新內閣組成。梅津美治郎被任命為參謀總長。1944年8月﹐梅津擬訂日本陸海軍作戰的指導大綱﹐制定“以帝國本土為核心圈﹐確保作為資源要域的南方圈﹐以及聯絡兩者的要域﹐徹底完成有組織的戰爭﹐向使敵屈服邁進”的根本方針。

  但是﹐太平洋戰場以及日軍在亞洲﹑在中國的軍事進攻已呈頹勢﹐至1945年4月後﹐在美國﹑蘇聯的夾擊下﹐日本甚至要依靠調動中國大陸的日軍以維持戰局。同年6﹑7月間﹐日軍大本營統帥部發出“決號作戰準備”(即本土作戰方案)的指令。7月26日﹐美﹑英﹑中三國發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8月9日﹐蘇聯對日本宣戰。8月11日﹐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

  面對敗局﹐梅津美治郎與陸軍大臣阿南惟幾﹑海軍參謀總長豐田等仍不甘心失敗﹐要求“死中求生”﹐頑抗到底﹐被日本天皇拒絕。9月2日﹐天皇命梅津與外務大臣重光葵代表日本軍部在“密蘇裏號”艦艇上簽署了投降書。

  1946年4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下令逮捕梅津美治郎﹑重光葵等4人。1948年11月﹐梅津以甲級戰犯罪被判處無期徒刑。1949年1月8日﹐梅津美治郎因患癌症死於東京巢鴨監獄。

  (本欄目明日刊登《德意日法西斯結盟的推動者﹕白鳥敏夫》)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098&aid=1271570
偷襲珍珠港──永野修身
2005/05/31 01:12 推薦1


yahao945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愛台也愛中

靖國神社中的甲級戰犯-----偷襲珍珠港的下令者﹕永野修身

王希亮

  “不戰必定亡國﹐戰也許仍避免不了亡國。但是﹐不戰而亡是喪失國魂的亡國﹐只有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才有可能死中求活。勝也好﹐敗也罷﹐只要保留下護國的日本精神﹐我們的子孫就可能再起﹗三起﹗”1941年9月6日﹐日本天皇召開禦前會議﹐日本海軍軍令部總長﹑海軍大將永野修身就說了這番話。同年11月1日﹐永野又說﹕“從今年1月開始﹐對美開戰已經勢在必行﹐到今天幾乎不可能阻止﹐該來的一定會來到。”一個月後﹐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成功。

  下令在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變

  1880年6月﹐永野修身出生在日本今天的高知縣一名藩士的家庭﹐1900年畢業於海軍兵學校﹐不久參與日俄戰爭﹐任海軍重砲隊中隊長。在攻擊旅順的一次戰鬥中﹐他指揮砲隊偶然擊中一艘停泊在旅順港的俄艦﹐這成為他的“功名美談”﹐戰後被選送到海軍大學深造。1913年﹐他被派赴華盛頓任駐美國大使館少佐武官﹐3年後回國任軍令部第三班班長﹐負責情報收集工作。1928年﹐永野晉升少將﹐任海軍兵學校校長﹐期間﹐他以培養海軍士官的“江田島精神”而露頭角。江田島是位於瀨戶內海的一個島嶼﹐與世隔絕﹐在這裏培訓效命皇國日本的海軍士官。

  “九‧一八”事變後﹐身為海軍軍令部次長的永野﹐下令在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變。事變發生後又迅速向上海增派海軍第3艦隊﹐向中國守軍大舉進攻﹐造成3萬餘中國軍民傷亡﹐五六十萬人無家可歸。

  竭力推動軍備計劃的通過﹐把日本“戰船”開向戰場

  1934年5月﹐西方國家在倫敦召開海軍裁軍會議﹐同年12月會議進入最後期限﹐作為日方全權代表﹐永野修身大將在會上提出了一份龐大的日本海軍噸位計劃。最後﹐永野代表日本政府宣布退出倫敦裁軍條約。從此﹐日本開始無制約地發展軍備。

  1936年﹐“二‧二六”事件爆發﹐一批少壯派軍官發動政變﹐刺殺政府要員﹐鼓動推翻政黨政治﹐實行軍人政治。事件被鎮壓後﹐永野修身入主內閣﹐就任海軍大臣。

  永野上任後﹐夥同內閣中的強硬派制定了所謂積極的對華方針。在永野等人的極力斡旋下﹐廣田內閣修訂了“國防方針”﹐出臺了裝備50個師團和建造海上主力艦﹑航空母艦各12艘的擴軍計劃﹐其中包括建造“大和號”和“武藏號”等大型航空母艦的補充計劃﹐軍費開支達14億日元﹐佔總預算開支的46‧4%﹐這筆龐大的軍費開支在日本是史無前例的。為了促進軍備計劃的通過﹐永野串聯各內閣成員和政黨黨首﹐竭力推動內閣通過建造大型戰艦的軍事預算。

  永野海軍大臣還會同外交﹑大藏﹑陸軍大臣制定了“國策基準”﹐其中規定了四項內容﹕一是在東亞體現皇道精神﹔二是安定和鞏固日滿(即中國東北)國防﹔三是鏟除蘇聯威脅﹐防備英美﹔四是發展南方民族的經濟。有評論認為﹐這是一項綜合“南進”論和“北進”論的國策方針。永野海軍大臣還同外交﹑陸軍大臣商定了“帝國外交方針”﹐提出“日滿支共同對蘇防禦﹐防止赤化﹐日德提攜”的方針。

  用“手術說”遊說對美英開戰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永野修身轉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軍事參議官等職。1941年4月﹐在日美交戰迫在眉睫的時刻﹐永野修身出任軍令部總長﹐成為海軍部隊的最高統帥。

  永野上任伊始﹐就站在海軍主戰派的立場上﹐積極支持對美開戰。1941年6月5日﹐海軍國防政策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報告───《當前形勢下帝國海軍應採取之態度》﹐主張向泰國和法屬印度支那南部(今越南)進軍﹐確保荷屬印度支那(今印度尼西亞)的石油資源﹐並公開主張不惜對美一戰。身為軍令部總長的永野修身簽署了這份文件﹐還對手下的作戰部長等要員說﹕“就像對待危重病人一樣﹐要幫助他起死回生只有施行手術﹐別無他策。”當時部下聽了這番話都感到“有些吃驚”。7月2日﹐在昭和天皇出席的大本營聯絡會議上﹐通過了《適應形勢變化的帝國國策要綱》﹐《要綱》決定展開“對英美作戰的準備”﹐“強化南方進出的態勢”﹐“帝國為確保此目的的實現﹐不惜與英美一戰”。永野作為軍界要員出席了這次會議﹐並在《要綱》上簽了字。

  簽發海軍命令﹐偷襲珍珠港

  1941年10月﹐眼看日美交涉毫無進展﹐處在窮途末路的近衛內閣宣布總辭職﹐強硬派東條英機組閣﹐立即著手對美作戰準備。永野轄下的海軍部很快制定出《南方作戰海軍構想案》﹐決定同美國海軍展開一場決戰﹐策劃以海軍航空母艦為主力偷襲珍珠港﹐另一支艦隊進攻菲律賓和配合馬來半島作戰。

  早在1941年初﹐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就醞釀了偷襲珍珠港的計劃﹐得到軍令部總長永野的積極支持﹐10月20日﹐這一計劃被正式認定。11月2日﹐內閣總理東條英機﹑參謀總長杉山元﹑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三人聯名上奏天皇﹐決定遵循9月6日禦前會議制定的《帝國國策實行要領》﹐不惜對美一戰。12月1日﹐軍令部總長永野以天皇名義頒發了大本營海軍令(簡稱大海令)第11號﹐命令中指出﹐“帝國決定於12月上旬對美﹑英﹑荷蘭開戰”﹐“聯合艦隊依據大海令第9號﹐支那方面艦隊依據大海令第10號展開作戰”。12月2日﹐永野又發出大海令第12號﹐命令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於12月8日零時以後依據大海令第9號發動武力攻擊”﹐這裏的“大海令第9號”就是偷襲珍珠港的命令。太平洋戰爭終於爆發。

  由於永野的開戰“功績”﹐1943年8月晉升為元帥。1944年2月﹐東條英機集總理﹑陸軍大臣﹑參謀總長之職於一身﹐內閣進一步軍事獨裁化﹐軍令部總長由海軍大臣島田繁太郎兼任﹐永野修身辭去職務。

  1946年2月﹐根據聯合國制定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及有關國際法﹐永野以“反和平罪”被逮捕﹐列入首批28名A級戰犯名單中。1947年1月5日﹐永野患肺炎在巢鴨拘留所死去﹐逃脫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他的最後審判。

  (本欄目明日將刊出《短命戰時內閣首相﹕平沼騏一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098&aid=1268763
在南京犯下野獸罪行的人類垃圾──松井石根
2005/05/27 19:36 推薦3


yahao945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愛台也愛中
badminton
☆Princess蕾蕾☆

靖國神社中的甲級戰犯──南京大屠殺事件元凶﹕松井石根

卞修躍

  松井石根﹐日本甲級戰犯之一﹐日軍南京大屠殺事件的元凶。1878年7月27日出生在日本名古屋市﹐其父松井武國是武士。1898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與荒木貞夫﹑真崎甚三郎﹑本莊繁﹑阿部信行等為同期生。接著進入日本陸軍大學。

  日俄戰爭中停止學業參戰﹐並被打穿大腿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松井石根中斷學業﹐隨日軍進入中國東北地區與俄軍作戰。在首山堡一役中﹐松井所率中隊幾被俄軍殲滅﹐松井本人大腿被槍彈洞穿。戰後松井回國﹐繼續就讀陸軍大學﹐並於1906年畢業﹐晉升為步兵大尉。後曾任日本參謀本部中國班班員﹑駐中國廣東武官。

  1915年﹐松井調任駐上海武官。1918年升步兵大佐﹐次年任日軍步兵第39聯隊長。1921年派任海參崴派遣軍情報參謀﹐1922年調任哈爾濱特務機關長﹐次年晉升為陸軍少將。1924年任日軍步兵第35旅團長﹐1925年調任參謀本部第二部部長。1927年升陸軍中將。1928年8月任日軍第11師團長。1931年10月﹐調任參謀本部部附﹐同年12月至次年8月﹐擔任日本出席日內瓦裁軍會議全權代表。1933年3月﹐就任軍事參議官﹐同年8月﹐調任駐臺灣日軍司令官﹐10月晉升為陸軍大將。1934年8月﹐再度調任軍事參議官。次年8月﹐轉入預備役。1936年﹐松井石根曾至中國廣東廣西兩地﹐與胡漢民﹑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會談﹐復至南京與蔣介石﹑何應欽和張群等人接觸。

  駐華13年﹐從指揮攻佔上海到進攻南京

  松井石根長期在日本軍隊機關供職﹐前後駐華13年﹐是一個“中國通”。在職期間﹐參與策劃並積極支持侵略中國的行動。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東京召集“東方會議”﹐商討確立侵略中國的具體方針。松井石根作為負責中國情報業務的參謀本部第2部部長﹐在“東方會議”上作了關於中國政治形勢的報告﹐並陳述了自己的意見。在歷任聯隊長﹑旅長﹑師團長及軍事參議官期間﹐松井積極訓練以對外侵略擴張為目標的士官和部隊。任駐臺灣日軍司令官期間﹐他曾於1933年組織“亞細亞協會”﹐自任會長﹐積極制造侵華輿論。

  1937年8月15日﹐松井被任命為上海派遣軍司令官﹐赴華指揮日軍作戰。淞滬會戰持續近3個月﹐中日雙方投入作戰兵力超過百萬人﹐戰鬥異常激烈。會戰期間﹐日本參謀本部根據松井石根的請求﹐多次增派兵力﹐先後投入上海作戰的海軍陸戰隊和陸軍部隊14·5個師共約28萬人的兵力﹐動用軍艦30多艘﹑飛機400餘架﹑戰車300餘輛。至當年11月﹐侵華日軍在松井石根的指揮下﹐以4萬多人的傷亡代價﹐攻佔上海。11月7日﹐日軍參謀本部編成華中方面軍﹐由松井石根兼任司令官﹐轄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

  攻陷南京後﹐松井下令“分區對(南京)城內進行掃蕩”

  接著﹐松井石根在未報請日本統帥部批準的情況下﹐下令日軍兵分三路進犯南京。11月22日﹐松井石根正式向參謀本部呈報﹐主張“必須攻佔南京”﹐並表示“方面軍以現有的兵力不惜付出最大犧牲﹐估計最遲在兩個月以內可以達到目的”。11月24日﹐松井石根制定《第二期作戰大綱》﹐決定12月上旬進攻南京。12月1日﹐日本參謀本部據松井石根的要求﹐電令華中方面軍攻佔中國首都南京。同日﹐松井下達了準備攻克南京的作戰命令。

  同年12月1日﹐日軍攻佔江陰要塞。12月5日﹐日軍到達南京外圍防守陣地﹐並於同日晚向中國守軍發起進攻。7日﹐日軍發動全線進攻﹐遭中國守軍激烈反擊。8日﹐日軍突破南京防守的外圍防線﹐進至城郊﹐南京城被圍。10日﹐松井石根派飛機向城內投擲最後通牒﹐誘迫中國守軍投降。同日﹐日軍第18師團攻佔蕪湖﹐中國軍隊後路被切斷。12日﹐日軍第6師團以重砲猛轟南京中華門﹐炸塌城牆數處﹐日軍蜂擁而入﹐南京淪陷。12月17日﹐松井石根率華中方面軍舉行聲勢浩大的“入城式”。

  日軍佔領南京後﹐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事件。在此後約6個星期的時間內﹐日軍官兵在南京城內肆無忌憚地燒殺淫掠﹐犯下了極端殘暴的反人道罪行。南京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被日軍以槍擊﹑刺殺﹑活埋﹑水溺等各種殘忍手段集體屠殺或零星殺害的達30萬人以上﹐被日軍奸淫的婦女超過兩萬人。日軍還對南京城進行了大搶劫﹑大縱火﹐歷史名城被毀三分之一﹐財產損失不計其數。作為華中方面軍司令官的松井石根﹐在佔領南京之前﹐曾下令佔領南京後﹐“分區對城內進行掃蕩”。日軍入城後﹐他有意縱容日軍官兵實施各種極端的暴行﹐根本沒有採取任何制止措施。因此﹐松井石根對南京大屠殺事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作為“獸類的集團”的頭子﹐松井獲“敘勳”

  日軍在南京的暴行震驚了國際社會﹐作為日本盟國的德國當時派駐南京的代表曾向其本國政府報告說﹐“這不是個人的而是整個陸軍即日軍本身的殘暴和犯罪行為”﹐日軍是“獸類的集團”﹐“為自己豎立了恥辱的紀念碑”。迫於國際輿論的巨大壓力﹐日本政府於1938年3月5日召回松井石根及其部下將佐約80人。同年7月20日松井石根出任內閣參議﹐至1940年辭職。1942年4月4日﹐松井石根受日本天皇“敘勳”﹐授一級金準勳章。

  日本戰敗投降後﹐1945年9月19日﹐駐日盟軍總部下令﹐將松井石根作為戰犯逮捕入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從1946年5月開始﹐對包括松井石根在內的28名日本甲級戰犯的戰爭罪行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審訊。

  審訊中﹐松井石根辯稱自己當時因生病而未能阻止部屬的暴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舉證駁斥說﹕“他的疾病既沒有阻礙他指揮在他領導下的軍隊的作戰行動﹐又沒有阻礙他在發生這類暴行時訪問該市達數日之久。對於這類暴行負有責任的軍隊又是屬於他指揮的。他是知道這類暴行的。他既有義務也有權力統治他自己的軍隊和保護南京的無辜市民。由於他玩忽這些義務的履行﹐不能不認為他負有犯罪責任。”

  1948年11月12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定松井為甲級戰犯﹐處以絞刑。12月23日零時﹐松井石根在東京巢鴨刑務所被送上絞刑架。

  (本欄目下周一將刊出《偷襲珍珠港的下令者:永野修身》)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098&aid=1266914
導演九一八事變的劊子手──土肥原賢二
2005/05/26 19:07 推薦1


yahao945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愛台也愛中

靖國神社中的甲級戰犯──侵華間諜頭目﹕土肥原賢二


榮維木

  19世紀﹐日本確定以中國和朝鮮為侵略對象的大陸政策後﹐在中國建立了許多特務機關。其中﹐最著名的是一脈相承的日本陸軍三大特務機關﹕清末時期的青木宣純機關﹑北洋政府時期的坂西利八郎機關和20世紀30年代建立的土肥原賢二機關。

  生於軍人世家﹐能說流利的北京話和幾種中國方言

  土肥原賢二﹐1891年8月8日出生於日本岡山縣的一個軍人世家﹐從14歲入仙臺地方陸軍幼年學校開始﹐先後就讀過東京陸軍幼年學校﹑日本士官學校和日本陸軍大學。1912年從陸軍大學畢業後﹐任職於日本陸軍參謀本部﹐隨即由參謀本部派往中國﹐在北京特務機關任坂西利八郎中將的輔佐官﹐開始了他在中國的特務生涯。

  土肥原能說一口流利的北京話﹐還會說幾種中國方言﹐這為他從事諜報工作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因其工作業績顯著﹐於1930年被調任天津特務機關長﹐次年又調任沈陽特務機關長。

  “九‧一八”事變共謀者﹐一手導演成立偽“滿洲國”政權

  土肥原調到沈陽後幾個月﹐就爆發了“九‧一八”事變。事變發生時﹐土肥原正奉召到東京匯報東北情況。但是﹐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仍然判定﹕“土肥原賢二確為1931年沈陽事變的共謀者之一”。主要理由是﹕1﹑事變發生時他雖然不在沈陽﹐但由他主持的土肥原特務機關是發動事變的中心。2﹑土肥原被召回東京時﹐在報刊公開主張﹕“關於滿洲一切懸案應從速解決﹐如有必要應以武力進行解決”。3﹑事變發生後3天﹐土肥原即從東京返回﹐就任沈陽市長。4﹑土肥原是將遜帝溥儀由天津轉移到東北的陰謀策劃與實施者。因此﹐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土肥原對“九‧一八”事變有“共謀侵略計劃罪”而提出公訴﹐並認為罪證“均確鑿無疑”。

  “九‧一八”事變後﹐土肥原提出在東北建立以遜帝溥儀為首的滿蒙“五族共和”體制的日本傀儡政權。在關東軍的支持下﹐他親自趕赴天津﹐制造“便衣隊”暴亂事件﹐乘機將溥儀從天津劫持到東北。在土肥原等人的導演下﹐以溥儀為首的偽滿洲國政權很快成立﹐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在長達14年之久的殖民統治下﹐日本從中國東北掠奪了大量資源﹐東北人民遭受了深重災難。

  策劃以分裂中國為目標的“華北自治運動”

  日本侵佔東北後﹐又向華北擴張。與日本的侵略政策一致﹐土肥原於1933年再次充任沈陽特務機關長﹐開始策劃“華北自治運動”。當時﹐華北山海關﹑唐山﹑通州等地的特務機關﹐全部劃歸土肥原領導。在他的策劃下﹐特務機關先後對閻錫山﹑韓復榘﹑宋哲元等中國地方首腦進行拉攏﹐企圖使他們脫離國民政府﹐另立自治政權﹐但沒有收到成效。於是﹐土肥原又開始尋找其他機會。

  1935年5月﹐4名日本軍人在察哈爾省由多倫經張北縣沿途偷繪地圖﹐到達張北時因無證件而被中國軍隊扣留。土肥原立即以此為由向冀察當局施加壓力﹐逼迫察哈爾省民政廳廳長秦德純與之簽訂《秦土協定》。該協定主要內容包括﹕1﹑向日軍道歉﹐撤換與該事件有關的中國軍官﹔2﹑停止國民黨在察哈爾的一切活動﹔3﹑成立察東非武裝區﹐第29軍從該地區全部撤退﹔4﹑取締察哈爾省的排日機關及排日活動﹔5﹑撤換宋哲元的察哈爾省主席職務。

  1935年10月﹐土肥原特務機關進入北京後﹐繼續策劃以分裂中國為目標的“華北自治運動”。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認證﹐土肥原曾親自與國民黨冀東行政督察專員殷汝耕進行密商﹐要求後者“起事”。在土肥原的煽動下﹐殷汝耕於11月25日在通縣宣告脫離國民政府﹐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並發表了親日宣言。冀東偽政權成立後﹐土肥原又鼓動主持華北軍政的宋哲元與殷汝耕合作﹐成立“華北五省聯盟自治政府”。宋哲元得到國民政府同意後﹐成立了冀察政務委員會。土肥原擔任冀察政務委員會顧問﹐並安插了一些親日分子充當委員。

  以上事實說明﹐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到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土肥原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局部侵華戰爭和建立在東北的殖民地統治﹐以及分裂華北的活動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率部入侵﹐進軍神速﹐被日本媒體稱為“華北戰場上的一顆明星”

  1936年3月﹐土肥原奉調回國出任留守第一師團師團長。1937年3月﹐他又被任命為第14師團師團長。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土肥原奉命率部入侵中國。8月20日﹐土肥原部在塘沽登陸﹐之後在華北作戰﹐一路殺向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磁縣﹑大名﹑安陽﹑新鄉﹐直抵黃河渡口。因其進軍迅速﹐被日本報紙稱為是“華北戰場上的一顆明星”。

  1938年5月﹐土肥原率部渡黃河進入隴海鐵路向鄭州方面進攻。中國軍隊為阻止日軍沿平漢鐵路進攻武漢﹐在花園口掘開黃河堤岸﹐以黃河之水阻止日軍行進。土肥原部被洪水圍困月餘。黃河決堤造成中國人民數十萬人死亡和1200餘萬人流離失所﹐日軍的侵略是該事件的根本起因。

  1938年6月﹐日本為在佔領區組織統一的偽政權﹐成立了對華特別委員會﹐調土肥原中將負責﹐稱“土肥原機關”﹐後改稱“重光堂”﹐在上海設辦事處。該特務機關成立後﹐在土肥原的主持下﹐先後對唐紹儀﹑吳佩孚﹑靳雲鵬做工作﹐但並未取得成效。1938年底汪精衛叛國出走後﹐日本改將汪作為統一中國偽政權的對象。

  土肥原於1939年調任北滿第五軍司令官﹔1940年調任日本軍事參議官兼陸軍士官學校校長﹔1941年晉升陸軍大將並出任陸軍航空總監﹔1943年調任第七方面軍司令官﹐統轄日本駐馬來亞的第29軍﹑駐蘇門達臘的第25軍﹑駐爪哇的第16軍和駐婆羅洲的日本守衛隊﹔1945年調回東京任教育總監。

  日本戰敗投降後﹐土肥原賢二被盟軍逮捕﹐關入橫濱刑事所。1948年11月﹐土肥原以“破壞和平”﹑“違反戰爭法規慣例及反人道”等罪行﹐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為甲級戰犯﹐在巢鴨監獄執行絞刑。

  (本欄目明日將刊出《南京大屠殺事件元凶﹕松井石根》)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098&aid=126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