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Solomon的交換日記
市長:美美低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散文雜記【Solomon的交換日記】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山中歲月
 瀏覽1,234|回應0推薦2

美美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安逸
Vi

像是連續及拼貼過後的灰色天際,才剛要透出些微的光暈,卻又馬上逃回陰濕的空間裡,驚動的不只是風吹,還有雨勢之下的突兀表情──明明是雨,大片大片奔向你全身──但竟然無水可用;新聞節目滿是大水過境劫後餘生的景況,有人無語問天,有人失去賴以維生的家園,路已崩塌,走不回去,更出不來。等待救援的心情,當下又是一沉;那些山林隨著變色的演出,已叫許多人陷在情緒的張力中,就連呼吸都無法平復。


曾與山為鄰的日子 


多年前和兩位摯友到過梨山這滿佈濃霧繚繞的山區,過著幾天與世隔絕的日子, 想來是一股衝動與對步調過於快速的城市不滿,藉著重整肩上大大小小的包袱 期待輕盈下山,尋回夢中的起源。 

「果農」是這裡最龐大的族群。當遊覽車駛進谷關後,映入眼簾的盡是綠野與清新,美的形容不足以表達出都市孩子對這地方的喜愛──雖然日夜溫差大,但一想到可以品嘗肥美多汁的水果便覺得值回票價了。 

農家子弟開口閉口都談論「繼承父業」有關的事,在我聽來友人心中對於搭建在半山腰臨時工作的木屋有著極深的期許,可能跟全家上下每年採收當季盛產水果那種使命感有直接的影響吧。家中唯一的收入就全靠這些打響名號的水果為他們賺取必要的生活費,儘管農業技術已有卓越進步,可是「靠天吃飯」還是這行中唯一必需遵行的原則;要是雨季過長甚或有颱風來襲都會造成不小的損失。我們三人就圍坐在屋外的烤火堆旁,一邊吃著烤肉;一邊談些瑣事──不經意地透露出梨山這裡種植高經濟水果農民的心聲,外表上風光十足,事實上也都各有隱憂, 不知道這事業能做到何時?──我們的腳下就是〈德基水庫〉的洩洪河道,山邊的果樹早已將淤泥挾帶雨水沖刷至河底,似乎有違水土保持,但一句無奈還是無奈;為了討飯吃也就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看了四周環山的景象,除了觀光資源可用之外,過渡開發所帶來的危害是無法預期;台灣的山水很美,一經錯誤的開發都會埋下不可彌補的災害──從這次颱風過境就可以發現,的確好山好水已不再;有的是泥漿滾石淹沒了交通要道,也斷絕了果農的未來,前景暗淡。


還給山林本來面目 


離去前,我再次貪婪地吸著冷冽的空氣,一度睡眼惺忪全都醒了過來;路上我還在思考著如何讓農民與自然各站在平衡的兩端──保護與管理是人類對待地球的態度,只是不知道我們對待的方式是不是太過激進?災後重建是一條漫長的路;但老天知道人類會不會再次受創?! 

看著好多人「為水所苦,為災所傷,」大地之上我們都受自然所餵養,人本該珍惜!前幾天副總統在新聞畫面上的談話引起不小風波;她說的也沒有錯,只是看來農民心理情何以堪?政府能為人民做的除了協助救災外還能有其他可行的辦法嗎?我想是有的,只不過台灣需要的不只是經由災變正視山洪爆發等相關問題,這還需有賴政府確切執行法令,讓百姓有所依歸;天災人禍是警訊,也是最佳的考驗。 

「人民沒有錯,政府也沒有錯」──錯在我們都太忽略了自然所帶來的啟示──哪怕是劇烈的動作,都有可能只是前兆而已。颱風走了,帶不走的是我們深感的歉意。愛山愛水該要恆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030&aid=100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