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柯是誰,與文學的關係又為何,我是不清楚的,所以翻開此書找找嘍~~
像在地圖上找尋某地標,出發前,未知在我心中發燒,一種急需解藥的病。
他的全名~米歇爾.傅柯
他是做什麼的?
他是個專家,而且來自法國:哲學家、評論家、社會學家……
這些頭銜,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花花世界裡,你的「生存美學」是什麼?
以什麼角度切入,又以什麼立場參與,這對於知識份子而言,頗費神……
於日常講話中,我們甚少接觸文學,
不過文化涵養的深淺,確實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唷~~
舉凡文化表演和藝術展出,都有文學的影子,
然而「觀察」就是最好的方式。
文學是創作的一種形式。
把舊有的創新,把生命推向極致的表現,非常有個人風格。
文學能將各種情境彼此融入,往人的意識裡去,有了連結。
這書確實不好讀,有些難度……
文學的土壤裡能長出什麼來?
因不同創作取向而有不同面貌,該是讀了什麼書,就該有特別的領受;
因作者的文字,更為強烈,反映當代文學思潮的變遷過程。
我們的社會到底因文學的不斷演進有了更多空間與舞台,讀者只是其一;
真正涵概於文明價值核心的所在,是熟悉的,也同是陌生的,也帶有暗示性的美。
花樣之多,足以讓人眼花撩亂,
彼此對立,卻也並存,讓文學產生極大的迴響,於每個世代裡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前仆後繼。
文學的高度,往往是人最美的渴求,
幻化與轉移,甚或比喻,體面而流暢的筆觸,讓人的內心世界全都從暗處裡引出,
現象不再只是論述,更像是生活中的沙堆;有顆粒的,帶不走的,也會成形,意識之主流。
有此一說,不脛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