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本書的人來自法國,是文學界中的翹楚,
不過他命短,即便在他的作品受到當代的關注,卻因意外身亡,
他的名字叫 「羅蘭.巴特」
他曾經這麼形容:「因為會遺忘,所以我閱讀」可想而知他對於閱讀這件事的重視。
原來他是靠寫評論起家的,所以對於寫作也特別熱衷,如同生活裡的三餐一樣,非寫不可!
他寫自己的過去和經歷,
這讓對他全然陌生的讀者得以有所認知,也是讀者建立互動的第一步。
他用文字,跨越時空與讀者交流,內心之洶湧,只有進入他的心靈世界才能體會。
這本書是他生前到摩洛哥的一所大學演講時的隨興之作,內容平易近人,
一般讀者可能會有刻版印象,以為評論作家都很嚴厲甚或不近人情,
文字作品都會比較深澀難懂!?其實並不會。
內容就是他的所見所聞,
從一個生活與文學角度切入的文章,也與市井小民無異,
多的是他豐沛且有溫度的文字,細膩且生動喔~~
寫作的風格,趨近散文,所以讀來毫不費力。
他在文中透露出自己的感情取向,
他可是一名活躍於當代文壇的同性戀者,他並不高調,
相反的,他改以文字記錄了當時面對不確定情感時困惑與悲傷的情懷。
對於自己的祖國──法國,
他心中的法國,就像可以任換大小尺寸的魔法之國,沒有所謂的制式,
充滿複雜而多元,如此開放的國度,他以這些為滋養生命的搖籃。
他是法國人,不過他的語言和生活習慣卻因法國各地的風土民情而有所不同,
他受其影響甚深。
他喜歡旅行。
也在途中經歷各種事,透過腳下的風景,把每一處的獨特都收藏起來,
在文字裡他是一名考古學家,古往今來之事都排列整齊,
讓法國的空氣裡充滿在他的肺中,吐納間,就是天地,怡然自得。
他的身體並不硬朗,相對於他的體弱多病讓他更加珍惜每一次外出的機會。
法國的山水,自有格調,公路開闊的延伸之下,將他帶往更深處……
兒時貧困生活,給了他極大的想像,
即便物資缺乏的環境,仍不減他對生活的熱情與渴望,
哪怕生活的改變使他的生長的地圖一再變遷,
他保有對生活的好奇,特別生活形態的轉變,他可以強烈感到當中的不同,
他緬懷過往時光的點滴,促使他在想法上得以更新,
在他有幸到各處遊歷的同時,他最大的收獲,反而是在嗅覺上的刺激!
他無意批判當時的社會價值,他不是個對生活充滿歧視心理的野蠻人,
多的是他獨到的觀察,空氣中有著他認為的純淨,還有污濁──同時並存。
陌生人給他靈感,也將他內心描繪得更加深刻,
因各種人的生活背景,他眼裡全是寶──是生活中的藝術,真實無偽。
在偶發的事件裡,不斷向他展示這媚俗,又世故,從不脫離現實的演出,
他比演員還要入戲,比觀眾更沉迷,他是羅蘭.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