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跟學習有關。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讀書,更能讓學習的過程更有成就感!
讀書跟智商高低不一定相關,只要有興趣想知道知識背後所隱藏的寶藏,你將受益無窮。
從小我就不是個很會讀書的好學生,成績也總是吊車尾(納悶中……)
奇怪的是班上五六十名學生,都受同一位老師啟蒙,為什麼成績卻是大大的不同?
難道說,用功的學生比較會唸書,而不用功的學生就是壞學生嗎?──其實不然。
撇開過去台灣升學教育制度的腐敗不說,受苦的學生何止我一名。
只不過學習真的要有方法──讀書如何讀出趣味來,如何對知識渴慕?
對於有心向學的人來說,無論學生身份與否,都該給予掌聲。
不為名利,只求學習能讓生活更加多姿多彩,這才是學習的王道。
什麼是「有系統的學習」?
書中說得含蓄,靈活運用云云;不如我直白地說,腦筋轉得快之故。
腦袋打結,這樣學習便快樂不起來,難收實效。
以前我不知道的事多到爆,現在更多了,
不過我很清楚「不有趣的書」,我肯定不讀;因為讀了沒有吸收並且活用,也是白讀。
要想瞭解自己能讀出什麼來?
就從大腦的構造談起,一百五十億個以上的神經細胞,這表示只要沒有先天身體的缺陷,
其實每個人都能在讀書中取得竅門,並靠著這些算到眼冒金星的神經細胞,
就能讀出一條康莊大道來,起碼不會再說「自己不是讀書的料」這般無知的話。
書中摘錄出幾個重要的學習原則,
雖然寫得很好看;但親身體驗後,應該也不難成全「專屬自己的讀書法則」
一 找自己不懂的事提出疑問──
因為懂了之後,學習會更有明確的方向,才不會亂無章法,
一開始亂問,無所謂;有問才有興趣找出真相,這是做學問的基本態度,
沒有好奇心,讀書自然也只能是苦差事,應付了事罷了,沒啥意義。
二 思考──
疑問有了,那麼動腦筋想一想,就是出於本能。
什麼是本能?
就是人餓了會進食,一樣的意思,食物進了嘴裡,便會開始咀嚼。
嘴裡的各種滋味,會產生對食物的記憶,
那麼思考也能激發出對學習的印象,無論深淺都是啦。
知道是一回事;經深思熟慮之後,「知道的」會更徹底。
三 練習──
「熟能生巧」這話熟到不行!不熟的東西,稱之為「生」
生的東西食之無味,也可能引發身體不適。
要能把陌生的知識,載入腦中,成為其中的一部份,熟知還不夠,更要經常練習。
如果死記,恐怕不足以應付所需,得要思考和發問相互配合,以利活化腦細胞。
記憶,是學習的項目──它很重要!!若能融合理解,學習可以更有效率。
四 筆記──
非重點不記。
何謂重點?
經過自己學習消化後的摘錄,是提醒,也是學習不間斷的小技巧之一。
五 找個讓你能專心讀書的環境──
其實只要「心靜」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可以是讀書的最佳場所,
不見得非要要圖書館的地下室或閱覽室才成,「事在人為」就這麼簡單啦~~
這書不是教你如何成為老師眼中的好學生,而是提供一些學習上的絕竅。
或許你正苦惱著如何學習某一門十分難纏的學問,
學習,需要時間,在錯誤中即時修正,才能在學習之路有所精進,
別貪快,但也別貪懶,就是把時間挪出來,
吃飯專心才能吃出好滋味,讀書也是一樣,讀出心得,成效自然驚人!
至於其他的二十五種讀書方法有哪些?
我認為,學習唯有心用心專心入心,便有所成,方法參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