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都有「特別的人物」出場。
雖然哈利波特已是該書的靈魂人物,
不過必須把故事延續下去,就不能只有哈利波特獨撐大局。
任何地方要維持和諧,就必依法約束,
濫用魔法或危害整個體制運作者,就必須受懲戒,就連魔法世界也不能例外。
哈利波特的身邊有恩人也有仇人,
為此他如何面對需要的不僅是親朋周遭有形無形的壓力,
包括他自己內心不時彼此對抗的人格──黑暗與光明兩面,
正面,引領他走向未知的人生;
負面,累積過沉的包袱,對於失去家庭,成為孤兒的他,
要如何承受這樣的打擊,同樣考驗他的心智。
真相與謊言的差異何在?
就當事者而言,當然差很大?!
談及不共戴天之仇,人能做出何等反應?
電影裡哈利波特的各種情緒反差,確實精準將書中哈利波特演活了,
如果單以復仇來合理解釋所有言行,那麼眾叛親離的下場,理當是最殘酷的刑罰。
書中具爭議性的角色,以反派居多,
他們不見得天生就有使壞的基因,而是後天的影響。
我們都瞭解哈利波特不是父母帶大的,而是遠親一手撫養長大,
待進入魔法學院就讀後,他的人生更顯曲折;
有魔法,不代表事如人意,更多是非,彼此糾結,
即便是個成熟的大人也未必能夠徹底釐清當中的愛恨情仇。
黑暗勢力最大的威脅,就是助長人心趨向邪惡,
人心受惡欲所侵,難以自持,後果不堪設想。
而書中罪大惡極的角色,作者卻有了不同以往的描繪,
「非善即惡」絕非真理;有時人內心深處的轉變,結局大大的不同。
各伺其主的背後,藏有真相,這與所謂的陰謀之說,彼此制衡,讓故事裡的元素更顯多元,
像是讀了故事,又像是把人性複雜的那一面重新檢視一番,
故事的結尾,並不在於揭穿,而在於誘發人犯罪真正的動機,開誠佈公。
人就像一台輸出輸入的機器,可將所有的點點滴滴全都有效率地儲存或刪除,
即便有人不在世上了,仍有機會將殘缺的記憶修補完整。
你也許看了此書,意猶未盡,
對於身兼數職的要角們,他們的一舉一動,
更能理解成就大事,需要眾志成城;換言之,
惡欲,不單是利益糾葛,更多時候是心中欠缺了一分真實的勇氣。
貪生怕死之輩,永遠必須面對的是自己製造出來的恐懼以及良心的譴責,
多於敵人的殘酷,超出千萬倍。
相由心生,果真人無可貌相,
哈利背負著血海深仇,他的成長史無異見證了許多人心裡那塊隱而未現的罪惡。
一樁幾十年前懸而未決的謀殺事件,終有一天還諸公道。
我欣賞哈利的純真,榮恩的勇氣以及妙麗的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