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要面臨不同選擇,但在選擇前,似乎關鍵在於溝通,
沒有意義的溝通,恐怕自招麻煩,而問題也可能愈處理愈棘手,弄巧成拙,
若不想再遇同樣的處境,那麼學會「有意義的溝通」便是出路。
有意義的溝通,「好處」有哪些?
有效解決問題!
溝通不成,反成障礙,這就是關鍵所在。
溝通的對象是「人」,說服不了別人,
恐怕自己這一關都過不了,還談什麼溝通,連邊都算不上了。
會有問題的人事物,層面極廣,
判斷不夠精準,意味著你的方法太不合時宜,
也未針對問題提出創新之法,自然只能坐困愁城。
你常用自己一貫的邏輯解決問題嗎?
要是這方法很管用,自然不會碰到問題就傻眼或氣得直跳腳。
問題不會不請自來,往往是因你的選擇,而產生影響,
當問題跑來向你下戰書時──你的反應又為何?
再用情緒處理,別怪我說你長不大(特別是已成年的人)
思想負面的人,說話也一定是負面的,
因為從未感受過說話正面時得到的幫助。
同樣的,參與解決問題的當下,你的言語無論是對旁人或對自己,
都會造成莫大的助力,無論是助力或阻力,
若愈說愈困擾,這力量只會將你拖垮,
負面思考就會愈加嚴重,到了眼瞎的地步,而且毫無客觀可言,
跟瘋子沒兩樣,如驚弓之鳥。
無法「有意義的溝通」,造成的原因何在?
問題,對你而言,只是累贅;
通常,正面思考會將問題視為助力,是為幫助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
問題,的確是幕後功臣──
如果你從來不曾這樣想過,那你「負面的思緒」已是習慣,
且已將你的定型,人生觀也極為悲觀,就像封閉在某個空間裡一樣。
決定錯了,思考就失控,生活也跟著失序,
你可以想像一個毫無方向感的人,駕駛一輛車的處境有多危險!
橫衝直撞,還有可能喪命。
與問題面對面,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溝通,而且要十足創新。
舊法已不適用,這點請你務必認清;
問題會一再翻新,除非你無法察覺問題本身的差異所在。
「重新建立出秩序」,就是正確判斷的開始。
你看問題是看點或看整體?
若只是就引發你怒火的部份,那你可能無法瞭解問題與自己關係的連結。
問題是生活導師,專門就你需要補強的部份來做提醒,
目的在告知你,哪裡需要修正;
不肯受教的學生,恐怕會覺問題專找麻煩,
因為你學習的能力不足──這是實話(學習不足的人,很難接受現實)
「機會」往往藏在問題的裡面,也是解決的契機,
你若看不見這機會,只能說你的觀察力非常欠缺!(這與智商高低,無關)
與問題保持對話,可以激發出人對問題的探索與參與的興趣,學習自然能提高。
一回生二回熟,只有陌生的事物才會令人產生恐懼和不信任感。
回溯以往你處理問題時的經驗中,可有因你的參與而有效解決的事例?
這都是極為珍貴的資產,也是專屬你「個人的智慧財產權」。
判定問題的條件和解決的步驟,需要你再一次打開腦袋,
想的過程裡,除了自身感覺感受之外,
還需要表達出你的判斷,產生指引,帶你進入到下一階段。
跟自己對話或對參與你問題的人而言,透過有意義的溝通,
把問題做必要的歸納與整理,最後應是導入行動;
參與其中的人會了解問題非難事,
只不過是激發更多的想法,學會不同的思考罷了。
再問你一句:你在問題當中,扮演何種角色?
是參與者,還是受害者?
大多數的人會說自己是受害者,
這種毫無新意的眼光,也無法提出創意十足的見解,
面對問題,只能情緒作祟──
最後壓垮自己的人,竟是自己,這就很可悲了。
學習往往是從言語開始發酵的;
而累積這實力,並非不可能──什麼樣的言語可以又正面又積極?
懂的聆聽。
言語是表達的工具──聽得正確,說出來的話,也不會差到哪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