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過獎的書款頗引人注目,但讀起來是否真如傳聞不好消化!?
書跟酒一樣,愈沉是愈香,
隨著生活歷練的增長也較能讀出弦外之音。
這是一本德國作家的作品,以歷史為背景行諸筆墨,
故事由一個簡單的事說起,對於德國印象停留在殘殺猶太人的可怕事件上,
為求一統,數百萬的猶太人因此而喪命,這的的確確是歷史,避都避不了的。
自東西德統一之後的德國,面臨的衝擊可想而知,
在故事裡戰爭是一切的開端;因為殺戮,故事變得血腥。
不難從歷史中查證,
歐洲有希特勒,亞洲有日本天皇,
歷史能告訴我們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窮兵黷武,民不聊生。
殺人居然是歷史,那麼死去的孤魂,他們的生死誰來同情?
以一個入侵者而言,殺人如麻,根本不算什麼;
如果革命必須流血,那麼中國人所流的血,是更大的冤仇──誰來伸張?
國仇家恨更顯沉重了。
面對比較嚴肅題材的小說,一開始閱讀時確實有些消化不良,
因為沒有足夠的歷史常識來支撐我對這樣作品的愛好。
被歸類為得獎作品,肯定有可讀之處,
一百年為一個世紀,活上百歲或許能見證歷史,大多數人都無緣得見這關鍵性的一刻。
時間不斷往前推移,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件被寫進書裡,
與未知顯然有種密切的連結,
以這樣形式寫成的小說;
除了技巧,還以獨特的歷史角度觀察才能豐富內容。
戰爭,是可怕的;無論勝負,無不是在他人的鮮血上見證,
如此說來,可怕的事也無法透過時間淡化,反而更加難以抹滅。
非戰而降,恐怕非人人所能臣服,
因此浴血奮戰的那些故事,犧牲的不只是血肉,還有不摧的精神與意志,
那些戰敗國和那獨裁者間的對立,被寫成歌曲一再傳唱,
令人深省的絕非是以強大軍事力量瓦解一國防禦攻事的場面,
而是在戰場上被砲彈貫穿的每一條被迫犧牲的性命,
讀來,既矛盾又諷刺。
「和平」在書裡,彷彿只是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