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宮部美幸
譯者~張秋明
出版社~獨步文化
出版時間~2009年01月09日
自「模仿犯」之後,我還是很想再拜讀這位日本女作家的其他作品。
書中的內容鋪陳使我讀起來都不會覺得混亂的經典作品之一,
有些類似題材的小說都寫得太不顧讀者感受了,而她卻不一樣。
她的書長銷根本不需要像我這樣默默無名的讀者再加以吹捧,
不過真的是要欣賞一部好作品,除了有時間閱讀之外,作家的筆觸也一再讓人窩心也是重點。
世間離奇事件何其多,又何須一名女性文字工作者來介入,
若不是因涉入太深,也不至於被這可怕的殺人事件所困擾,
如夢魘,也像是針在刺,沒辦法脫身,帶著一身的苦痛度過餘生。
營造殺人過程,不是兇手的動機使然,
而是旁人一再追擊這起事件的始末就足使人寒毛直豎,殺人償命本是天經地義,
雖經由司法判決可替死者伸冤,但亡者已矣,如何再生,已不可能;
若有人再因同樣的事故而喪命,並不能防範未然,
縱使再添死去冤魂也會不安地在倖存者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殺人是件很可怕的事,畢竟死亡不該人為,
那麼那些視人命如糞土的兇手,又要如何自清犯案動機是可以被接受的?
決定成為哪一種人?很顯然的是受到更大環境的驅使,你不能為每件事自圓其說,
就還不如安份當個平民百姓,盡一己之力來面對生活的一切。
從工作裡,認定我自存在的價值,往往需要背負著更大的社會責任,
就因為這樣太多時候想要放棄都還不大容易。
文字像刀劃的傷痕,新舊交替,難有寧靜之日;
或許換個立場,就能把過往寫成一種體會,讓真相大白,
不過承受過多期待的壓力,也接踵而來;
工作歸工作,深深受其所惑的各種情緒也會墮入另一個絕境,
這才是書中人物必須急切找到出口的理由。
書中沒有就小說主幹進行推演,確實一目了然,沒有太多費疑解的部份,
單刀直入切入核心我也覺得這樣的小說讀起來會是很過癮的一件事。
別看這書分為上下冊就覺得會讀得很吃力,其實一點也不會。
各行業裡都有職業病或者職業道德所規範,
真要把每個行業別當成一座不可逼視的山頭,那真的就太言過其實了。
因為社會被視為一個整體,所以層層交疊,也促使社會呈現出多元的面貌,
舉凡各種糾紛或社會案件都不脫離人這主題,
而愛恨情仇所交織的各種情境光譜就讓社會更顯疏離,
若不是近距離觀察或身歷其境,還真難以體會社會多變的習性已到了必須用法律加以約束的地步了。
對於他人的經歷,我們不免好奇,深入瞭解才得悉,
原來他人的世界裡除了常理可以推斷之外,還有些事還真不說不明呢,
是什麼人能夠喚起你的內心探索的欲望,該不會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吧。
重回原點,說書人該有的覺醒還須經由他人的提點才得以恢復,
不像再夢境裡的白日夢,而是感同身受。
這大概是這位女作家給我最大的提醒,故事多少有些殘酷,
關愛的心情,依舊流露,環繞其中,守護著回憶。
……事態發展真,只能用扣人心弦形容,不如先讀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