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年04月02日
作者~Zadie Smith
譯者~郭品潔
出版社~大塊文化
談到一個人的「能力」,你要如何著手?
你可能有著非常明顯的能力,能夠讓人懾服,進而崇拜你,
這樣的能力並非人人具備,有的需要花好大一番功夫才能得著。
最近我挑選閱讀的書款,範圍愈來愈廣,尤其翻譯等相關作品特別喜歡找來翻翻,
這舉措讓我也吃了不少苦頭,因為不是原文;所以讀起來滿拗口的,不過我還是想嘗試看看,
到底國外的作家與國內的作家,寫作的方式有何不同。
能力始於渴望,學習就是證明!
因為缺乏,所以很想擁有──不知道你看這書是否也能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涵?
可能是時代不一樣了,大多數人都在童年裡學到一些教訓,真正在乎你的人就只有自己,學習也是。
你不能指望別人哭求你學習,你必須學會自動自發才行;
換言之,學習本身需要一種外來的刺激,激發你內心的渴望,達到學習上預習的效果,
也許你會說,那跟吃飯睡覺如出一徹,出於本能,哪需要外來的壓迫?
學習是種自覺,也是對自我認知上的一種確認。
原生家庭裡的親子戰爭永遠不會停歇,漸長與漸衰之間總在拔河,兒女成群固然可喜可賀,接踵而來的卻是夫妻教養子女理念不同而發生齟齬,這種事稀鬆平常。
人總是彌補過往所犯下的過錯,希冀不會發生在下一代身上,
所以老是要強迫子女接受自己過去以為的價值觀,擔心這擔心那的,
沒有一件事可以讓父母完全信任子女,就怕有閃失,子女就會像易斷的稻草,錯失成功的契機,真的杞人憂天,竟如此對子女產生嚴重的不信任感?!
令人窒息的緊張關係裡,多少帶著正面的影響,不得而知了。
日常瑣事有啥好寫的?
不過這本書所寫的東西很不一樣,因為太貼近生活也算是一種特色。
沒說出口的話,其實才是重點!
意思就是家庭成員的每一位都像意識流型態的演員,喜歡演內心戲,即便表裡不一,還是很懂得表現內心世界裡的各種揣測,像極了電影,不由得跟著情節起伏。
有趣的是跟正處青少年的子女一起,身為父母的人或許會不經意地流露出權威感深怕被子女踩在地上失了地位,這種莫名的緊張也連帶牽動子女的情緒,在易敏感的年紀裡幾乎任何事都有可能被誇張解釋。
天真讓成長變得很好玩起來,不好玩的事也佔據了大半以上,很多被不清不楚的回憶弄得難以分辨,帶著這種不純全是刻意的糢糊,也讓人覺得有趣。
到底是父母是孩子的大玩偶抑或子女有能力帶領父母去見識經歷成長過程裡的趣聞,不只是單純的身教而已,有些大人即便可以在子女面前呼風喚雨,還是心裡存著疑問:這孩子在想什麼?
大人與小孩的世界可以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肉搏戰的話,那麼這場比賽誰都佔不了便宜;因為老的老,小的小,就像對著空氣揮拳,毫無勝算。
但話又說回來,畢竟是比賽,總有值得討論的空間──險中求勝讓人血脈奔張,不是嗎?
不知是誰在奸笑……(噓聲四起)
關於名人對決廝殺的賽事,有什麼比這噱頭更令人振奮!
跟名氣有關的事物如果成為收藏的嗜好,你猜怎麼著?
生活就能從此改觀!?
反觀生活裡哪些才值得細數,有真人真實才有利可圖。
該是與生活進行交易,「買賣不成,情義在」這又是哪門子的說法?(窘~~)
簽下本名,價值連城;因為追逐名氣,向來是凡人無法擋。
名人的鳥事──特別!(虛實間,令人捧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