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封面引用與作者簡介~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95962
@作家照片引用自~www.diadik-lizenzen.de/.../view/167/44/lang,ge/
@影音欣賞引用自YouTube
心靈愈是單純就愈不能容許背叛,在青少年的身上我們彷彿能再度回到過往那段青澀歲月,對諸事不滿全臉在抑鬱的臉上。現實中的每件事都充滿怨恨,那種什麼都做不成的悔恨讓很多人都記憶猶新,可能還有機會,但似乎又是一陣無力。只有在親近的人面前會特別容易發怒,看在眼裡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小事,非同小可;若不能即時掌握概況,那麼不可原諒將再無藉口可說了。面對現實需要時間與情緒調整這對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無非是一種極大的挑戰,身心都正處不穩定的狀態下如何能省略情緒所帶來的各種衝擊。
這小說是因知名作家也是名主持人蔡康永的推薦下,我即刻從網路上買下, 為的是要瞭解這書中令人緊張的親子關係如何演變還有化解之法,可以想見我多麼想趕快學會用以正面情緒去處理類似的生活困境,特別是親子間若有似無的衝突,還有善用每位作家的筆觸把讀後的心境轉折寫下,讓好書可以就此傳閱下去不致因時間的沖刷而遭到埋沒。
成年人的生活不一定都能如所預期,不過對於渴望長大的青少年那仍有莫大的吸引力。可以不必在聽令行事,自由可以有更多的發揮,自主能力也更能隨心所欲,這樣的日子只能在時間的推進下一天天靠近;但還是度日如年。
要明白一件事需要能力,什麼樣的能力?有勇氣承擔的能力,這時才會驚覺自己較能伸手碰觸這世界,不再陌生。
兩性並存的世界,有學習有比較也有衝突,關係說來籠統,不如以認同和歸屬感更能形容青少年急需的安全感與信任。在同儕裡我們都渴望被尊重、欣賞,卻不是每個人都有如英雄般事蹟足以說服其他人去相信,這時敵意四起,就算別人對你沒任何意見,自己也會覺得深受其害,巴不得快跑離開;因為有太多跟自己條件相當的人在與自己競爭,言下之意,自己有可能被忽略還有說不出所以然的傷害。
來自一個破碎家庭的少女如何在轉換學習環境裡去適應自身與他人之間的差異性,過於低落的自我形象起因父母極早離異而產生變化。發現未在父母呵護中長大的子女特別容易受冷落,自我孤立的情況非常普遍,他們尤其敏銳。不喜歡與人溝通,喜歡把自己藏在人群裡,心裡自有一番掙扎。成年與幼稚間的混合體,青少年對己存在著陌生,好多事不能只用一種標準對待,喜怒無常則是最普遍的表態。如何界定自己的與眾不同?好勝心、標心立異的衣著打扮,或者作壁上觀,事不關己的姿態,乍看之下是高傲;其實是──防衛。言談不是最好解除武裝的方法,不如就靜觀其變;不知如何開口, 而行動欠缺完整思考,所以莽撞。
在身心步入成年前,如何界定自己?旁人的眼光帶有決定性的影響。在團體生活裡過於表現自我的青少年很難不理會,也有著難以言喻的心裡矛盾。
大欺小、強欺弱,在言語交鋒的團體裡不算什麼攻擊,而是在秤斤兩,那種你我往的場面,讓人際關係很像一場遊戲,每個人都會輪到;至於如何反應,是個人的自由──被迫表態,也讓自己能更快地適應陌生環境裡的每個人。步入成年後,這樣的情況自然成為社交的一部分,融入其中是變為本能,熟能生巧。
在摸索如何與人相處的階段中,少女僅記得自己出身中一些不名譽的事件,左右著她的決定;偶爾也有例外,讓她不禁重回過往,再把破碎拼湊完整。需要溫暖和支援,家庭即便有人一度缺席了,愛卻從不因人而有所讓步。
悲歡離合皆離不開家,有了家,一切都有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