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封面引用與作者簡介參考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0045
@作者照片引用自~www.evworld.com/article.cfm?storyid=492
@影音引用自YouTube
人類是地球上最大的污染源你相信嗎?光從環境中的各種污染可見一斑。為求文明更大的進展,依賴地球的程度就愈深,能源消耗的事實不容置疑更可能演變成為另一種危機。當地球面臨空前的挑戰時,問題的背後卻存在著更多不易用肉眼觀察的危機正在四處蔓延,透過製造與消費,讓致命的污染源無處不在。人類自身提供了污染的溫床,僅知發明來改善生活,促進文明發展,殊不知龐大的經濟結構體有驚人破壞力危及著同樣活在地球上的我們自己。談及人類對於環境的認知,從污染的嚴重性可以瞭解的是我們設計出來的東西,可能造福全人類,但在使用期限一過必須棄置時,卻變成可怕的垃圾,既無法回收更不能被自然分解;如此以來,日積月累會有多少廢棄物對生態會帶來多大災難,人類是無法置身事外的。向大自然取經,似乎作者認定,以生物生命週期結束回歸自然時,就完全變為養分被自然界所利用,完全不浪費;而出自人工的發明卻有這樣的缺點:不能被充份利用,遺留下來的成為污染。這樣的設計概念導引出一個事實:不符合環保,更對人體健康有絕對的危害。
愈是先進的國家,就愈不能忽視整體環境中潛在的污染,務必做到完善;生活固然帶來便利,也讓單純的環保議題成為共同努力的目標。問題是怎麼做,可以節省成本又能提升收益;對很多知名企業來說不啻是個大問題。若要符合經濟效益,勢必要在產品設計上做根本的調整,而資源再回收利用便有利基。該書由兩位作者共同完成,其中一位來自德國,本身就曾投身環保運動,有極高的環保意識,也身體力行;從思考問題到如何讓問題的解法更有彈性,一來把問題時效性拉長,眼光更具前瞻,是位徹底的綠色改革家。讀者以為只要不製造污染就不會是問題;其實,污染隨時都在發生。重要的是有的污染可被自然分解,而有些則不能。背後的成因為何才有討論的必要。我們每個人都在吸取地球資源,甚至有浪費的嫌疑竟不自知。如何兼顧生活品質與環保,閱讀這書頗有益處。
污染一旦形成,不僅帶來環境生態的浩劫,更直接衝擊人類的生存空間,像是氣候異常造成糧食短缺,一年比一年嚴重。地球是個適合各樣物種生存的環境,既是這樣,必然有其循環再利用的系統,可以讓萬物生生不息;若將一概念轉植於工業生產必然帶來創舉,讓環境與人類共蒙其利,而非破壞性的剝削。
設計一個安全又無污染的環境,可從產品的研發到製造中間,改變沿習傳統的商業模式,轉而進入全新的思考。「最棒的產品,應該是『零污染』,反之亦然。」始自工業革命至今,人類享有諸多文明帶來的好處,卻也無可避免造成環境的破壞。地球的資源有限是事實,有效與節能使用的概念就必須加以推廣。實際上,書中另一位作者,來自於美國就曾目睹世上某些歷史久遠的少數民族卻能做到現代工業所做不到的設計:善用當地的材料與能源,結果是與大自然相互結合,就能做到零污染。鼓勵人們改善生活的困境是好,但破壞卻也是事實。如何讓人類意識到自身的存在是如何威脅到自然的純淨,似乎對於污染,我們能做的還有許多。將問題的複雜性做必要的歸納整理,比起分析更具價值。破壞的另一面是「建設」──如何轉換才是核心。關於設計,大自然教會我們的不只是資源有效利用,更多的是不製造問題。問題即缺陷。若能補強,污染也能相對降低到無損環境的程度以下。生活條件的改善雖有賴更多有趣的新發明,與此同時與自然並行並不意味著失去有利可圖;為物質需求設計,卻為日後埋下因果;自然產物必須回歸自然,改革之路必須由此出發。
能夠重複使用的資源,大自然運作之理早有先見之明,應付嚴重的污染問題,取其平衡,才是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