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我該結婚嗎
作者:史密斯〔Blaine Smith〕
出版社:校園書房
出版日期:1994 年 11 月 01 日
頁數:232頁
結婚有好有壞,但大多數的人都覺得一生中最好的就是結一次看看,再壞也比不上對婚姻有過度的恐懼──那是失去自由之身的惡夢。沒膽的,最好別輕易嚐試!?
結婚的好處是:不用一個人睡。多一個人在旁邊,多少會給你一點溫暖; 壞處是:你永遠都不知道枕邊人何時會變成壞人──用最低級的方式,折磨你的精神和肉體。有時責任會模糊焦點,但愛能否不變質,就端看你能不能隨時都以愛的眼神看待對方了。
當愛再也裝不下的時候,結婚之日將離你不遠;可是沒有愛的日子,也會讓人度日如年──每天每天都在期待自己能活在愛的感覺裡。通常女人比男人更渴望,而男人不會直接告訴旁人他有多需要愛?只會拐著彎,說著很酸葡萄的話,一聽便知。那是想要結婚的徵兆。男人就是會愛裝。
用「關係」套住另一個人時,你會覺得自己最為難,可是另一個人何嘗不是如此呢?你所想的問題,對方也在想,想的說不定還比你更多,更仔細!
為什麼幸福的婚姻這麼這麼的難?而難在你未曾踏入那未知的領域──恐懼的心態,人皆有之。只要你是第一次,經驗多少都會產生抗拒;改變後的生活,其實就是一個家居生活。先生與妻子的角色非常明確,兩人都在摸索中學習,不見得要一百分,但從基礎做起,勢必要做些自我調適。
這書有趣的是,將人對恐婚症狀,分成好幾個等級;若能試著自我分析害怕的因由,對降低其有害因子是非常有幫助的。基督徒因有信仰做後盾,也都認為婚姻是一條必走的道路,在神的看顧之下,做下結婚的決定,也能稍為心安。因為祂負責到底──好男好女應不難找尋,要結的對象,也一定壞不到哪裡去。
「焦慮」是初級的恐懼。不過那也是因為再也看不見別人,眼中全是自己的問題,所以想逃。一旦有了談論婚嫁的對象,這樣的心態,又不像想像中那樣的嚴重; 但它就是會干擾彼此進入婚姻前的相處──沒有好好溝通,任這樣的情況蔓延下去, 可想而知,結不成婚或毀婚的結果,必然要發生的。
再誇張一點,就是「舉棋不定」的恐懼。這個就比前者要更為頻繁,是在跟秒數比賽。是什麼事會讓其中一方,想拖延結婚這件事呢?當然還是因為不相信婚姻真的能帶來美好?原本答應好的事,又想急著改變初衷,這和愛不愛沒有多大關係;但卻是和有無安全感有直接關連。相愛的兩個人都已經談到可以進入婚姻的階段,可是為了婚姻這深遠的關係感到不適,想想如何增加安全感才是正題!
講到這層級,就有些惱人了。「可有可無」這和長期處在穩定關係進展下所帶來的缺乏行動密不可分,互為因果──戀愛要談多久?才算穩定,然後再進一步呢?
感情不只要能談,還要能聽。耐心在此時就很重要。明白另一方在面臨結婚時, 有些搖擺不定,總是在口頭上答應,但一等再等,讓人大發脾氣──乾脆不結算了。 婚前分手,這種事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只是就這樣放棄了,豈不可惜。給對方足夠的時間,並請聽聽其理由是什麼,再做打算也不遲──製造可以給對方下定決心的環境與機會,會比你氣對方沒誠意來得有效。
信心跟結婚之間,是不是同一件事?如果信心可以讓人生命得以重建,那麼感情這關口上,能瞭解的層面也必定和愛有所關連。愛神可以帶來信念;這信念所引出的力量,是對事情持定的態度。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事物,都跟自信有關。沒自信的人,對自我接納程度極低,要如何再容納對他人存正確的看法,實在是強人所難。可在神認定的一段婚姻關係中,祂能賜下的就是肯定與祝福,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把婚姻當成是一種委身於神的行動,讓神來引領你的婚姻生活;質跟量都能在神的應許下,得到應有的發展。你或許還對婚姻抱有疑惑,只要你選定了對象,且在婚姻輔導的協談下進行──這婚事,錯不了。要是再有錯,那是兩人必須共同面對,不再是你一個人的事了。信仰在此時就能發揮作用,給你足夠的信念,處理婚姻中的大小事, 那不見得都是問題,而是幫助你擴展婚姻中的視野。委身不也是信仰的一部份,如同在你在神面前祈求是同樣的道理。
「求告」是基督徒對婚姻的權利與義務,至於「給予」則是神的工作──你只要靜心等待與做足當做的功課,分數自然高分。
婚姻是考題,閱卷者不會是你這個考生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