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教主語錄
市長:
教主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文學創作
/
散文雜記
/
【教主語錄】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不分版
字體:
小
中
大
閱讀筆記---槍響之後
瀏覽
887
|回應
0
|
推薦
3
教主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faith
華碩
Julia小喵
「槍響之後」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愛倫森(Elliot Aronson)所著作,天下雜誌出版,張寧恩擔任翻譯。主要在探討於1999年4月20日發生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哥倫本(Columbine)高中,兩名學生滿懷槍械與爆裂物,射殺老師與同學,然後兩人彼此用槍互射身亡;共造成15人死亡,23人輕重傷的校園槍殺事件。
這樣慘烈的校園槍擊事件到底是怎樣造成的?
校園暴力,幾乎是無所不在的。就如同作者所言,校園「部族」(tribes)結構:「加州聖塔克魯茲這個海岸城市,學生毫不費力的說出…每一個學生…按照重要性依序而下,可以排出運動員、富家子弟、衝浪者、流浪者、討厭鬼、野蠻人以及齷齪鬼。」上層的兩三種同學,甚至可以影響老師的決策。「接近底層,則是害羞、不夠機靈、行為怪異的同學」,最下層為獨來獨往者」,這些人幾乎沒有任何朋友。至於不同層級之間,則是上層可以對下層以「譏諷、排擠和恐嚇」而達到「區隔」的效果。一個學生處於那個階層,決定了他或她所承受的壓力和快樂程度。
如果我們縮小範圍,回頭過來看看目前小學階段的班級狀況,然後仔細思索;就會發現,這樣的「部族」分布,非常清楚的一個架構,也出現在我們所帶的每個班上。而身為老師的我們,除了在意孩子的課業、成績,或者所謂的「多元智慧」、「統整教學」、「小班」、「九年一貫」、「大單元教學」、「七大領域」…數之不盡的各項教學技巧、步驟、方法,有多少項目是針對孩子的人際互動、同儕相處、壓力抒解…來設想?我們還是停留在「智育」為重的狀態之下嗎?老師可以跳脫這個即時可見的「效果」迷咒之中嗎?
以哥倫本(Columbine)高中的槍殺同學例子而言,這兩個年輕孩子,極有可能在平時就遭同學的排擠、譏諷、嘲笑,因而萌生殺機。其中一人,還定時看心理醫師。但是事發之前,沒有人---包含孩子的父母、老師,與心理醫生---看得出來孩子的異常狀態。只能透過慘劇與兩個年輕人事先所拍攝的錄影帶來接受這樣一個事實。
身為小學老師的我們,看見這樣的「部族」狀態嗎?曾經試過方法解決嗎?瞭解孩子內心的壓力與煎熬嗎?當我們決定以「成績」、以「功課」、以「外在表現」去「判斷」孩子之後,競爭也就隨之形成。有多少孩子無法承受那些外在表現好、功課好、成績好、受老師寵愛、關注的孩子的「另眼看待」?有多少孩子無法承受那「跟不上別人」,每天視上學為極端痛苦的壓力?
「學校」、「班級」、「同儕」,如果不是互相學習合作、接納、傾聽、關心,而是演變成互相排擠、嘲諷、封閉、漠視,那麼「學校」,就是一個傷人的野獸叢林。這樣的世界,光想到,就覺得令人戰慄不已。
如果,我們說如果,在台灣的孩子可以像在美國這般輕易取得槍械,那麼哥倫本高中的慘劇,就極有可能在台灣的某個角落上演。現在的國中、高中的校園之中,每天應該都會上演這一幕:一些小型幫派的結盟,盯著弱小的同學,每天威嚇著他,要一些「零用錢」花花;或者以強欺弱,要他去做一些事情;或者押他到廁所,脫下褲子,打他一頓…想想這些被欺凌的孩子,如何面對?告訴父母?告訴師長?還是告訴同學?管道是不是暢通?哥倫本高中兩個孩子就是那種靦腆、害羞、話少,不會在老師面前訴苦,人際關係欠佳的孩子。受了苦,壓力逐漸累加,無以宣洩。就算看了心理醫師又如何?
活在壓力下的孩子,需要絕對的關心;可惜這些孩子同常都是畏畏縮縮,不受師長寵愛,甚至是忽視的。老師,也是需要認真調整與思考的一環。
而大部分的父母和學校當局、教育單位,都相信教導基本的學業技能,是學校唯一的任務,這是相當短視的想法。所以就如作者所言,根源解決的方法是要:
一、「學習人際關係」:學校應該在幫助學生建立學識知識之餘,協助他們培養情緒方面的知識,並且在這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而班級的老師更是可以試著塑造一種和諧共事、表現責任感、原創力與有效溝通的學習環境。一個懂得合作學習的溝通學習,與懂得對競爭對手的包容,都是EQ的練習課程;而這些,對孩子應是絕對助益的。
此外,我們必須「教導」學生相處的方法,面對自己的情緒,也能體會他人的情緒,並且平和地解決衝突,利用團隊合作消弭憎恨、排擠。我們想,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透過有效的課程設計與安排。這也正是身為老師的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
二、學習合作與感同身受:作者提出「拼圖教學法」。在William Wharton的小說「鳥人(Birdy)」中,主角之一的亞方索曾說:「人和人之間往往因為不了解,而產生許多誤解。深入了解一個人後,也就不會生起厭惡或嫌棄之心。」拼圖教學法,就是試著讓成員減少競爭、彼此了解,與促進合作的方法之一。
合作學習必須事先有謹慎的設計,才能夠達到效果。作者說「拼圖」是一種特定行事的小組學習方式,需要組員同心協力,才能夠共同完成目標。正如一幅拼圖,每一塊(每一個學生角色)對於成果都是關鍵。假如每一個學生事先認知自己的角色是個關鍵,那麼每一個學生都將是關鍵。
作者也說,要孩子學習接納、傾聽;或者『牽涉到扭轉偏見或諸如此類根深蒂固的情緒態度時,用「道德勸說」,也就是老師用口頭勸說這種「直接的策略」已經證明毫無效果』,必須讓孩子處於一種狀況之下,透過合作學習,在架構之中,讓他們處於彼此互動、交換所得的情境,在個人基本人性可以發光之下,建立起對彼此的關懷與信任,才能有所轉變。
這樣合作的學習模式,應該是比較有效果的。不過我們想對於如何讓學生體會到他自己是個「關鍵」可能是這種學習模式最為艱困的一環。尤其是自信心不足,且程度比較低落的孩子。如何建立孩子的信心?另外,對於程度較佳的孩子,又應如何讓他們試著去接納、傾聽與幫助支援?這又是另外的課題。還有,諸如「霸道」的學生、反應較為緩慢的學生、感到無聊的學生,應該如何解決?或甚至是老師自己本身的態度與情緒,都是這個教學法能否成功的關鍵!
所以,讓我們行動吧!用做的,永遠勝過用說的!只希望「部族」可以在校園中消失,讓孩子在和諧、快樂、合作、接納中,自信地成長!
教主930719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670&aid=101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