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關心國中基測
市長:校園博覽會小編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關心國中基測】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新聞話題探討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十二年嘓嘓叫(I)
 瀏覽6,380|回應6推薦0

BigMac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先從結論開始說起──

關於最近即將全國推行的「高中免試入學方案」,我的看法很簡單:

這個方案一定會「推行」成功,但是對「減輕學子負擔」一點幫助都沒有。

如果「少子化」、「高中職入學率百分百」可以作為十二年國教的推行依據的話,個人認為既然現在「七分就可上大學」,乾脆現在就直接推動「十六年國教」不是更為省事?省得以後還要「再搞一次」,勞民傷財。

同樣的,如果主事者認為「明星高中」是推動十二年國教的「障礙」,我建議也不必制定什麼「免試入學」方案,乾脆直接將這些明星高中「廢校」,或者「強制轉型(比方說「建國高中」變成「建國高農」、「北一女中」變成「北一國中」、「師大附中」變成「師大附工」)比較快。

------------------------------好的,進入正題。

「十二年國教專文」大概是我寫教育評論以來,最難寫的一篇文章。

由於政策的牽涉面廣泛,若要弄清楚整個中學升學問題的來龍去脈,除了資料蒐集的困難之外(因為無法僅憑媒體所提供的資訊就驟下定論),更大的困境在於,我不知從何處開始下筆。縱然寫作方向早已確立,資料也在一個月前就大致蒐集完成,然而主題的順序要如何安排,才能夠「面面俱到」又不致於讓大眾誤解,對我而言是很大的挑戰。

想了很久,我認為與其一開始就來討論「十二年國教」的利弊,不如先從它的「圖騰」開始破解。所以政策的「執行面」我暫且不提,先就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分析比較研究》的結果開始談起,以向各位證明:「錯誤的政策」實源自於「錯誤的推論」。

教育部為了推動「十二年國教」,除了「由上而下」的「政策推動」(根據遠見雜誌224期〈建國中學能建國?〉的報導,教育部2004年度的預算編列,「推動綜合高中和高中職社區化」經費達4億2727.2萬元,而「加強推展資優教育」經費僅2053.2萬元。 此外,教育主管機關為推動高中社區化,對於被納入專案補助的學校一年約有100萬到200萬元的補助,甚至有時候還提供就近入學的學生一年1萬元的高額獎助金)、「政令宣導」之外,還委託國立宜蘭高中吳清鏞校長主持《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分析比較研究》專案,希望藉由研究的結果說明「就讀社區高中比就讀明星高中還要好」、「高中職社區化的推動是正確的」。

關於這份研究的內容,教育部的新聞稿這樣子說──

為規劃及推動高中職教育政策,例如高中職優質化等政策,本部特別委託國立宜蘭高中吳清鏞校長主持《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分析比較研究》專案,研究案中針對92、93年參加國中基測,PR值90以上之國中畢業生,就讀普通高中三年後分別參加95與96年大學學測者(共63,581人),進行學測成績的比較分析,並獲得重要發現:基測百分等級90以上國中畢業生,在相同基測成績條件下,選擇就近入學高中的學生,三年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大多優於就讀非鄰近高中 (包含跨登記分發區、跨縣市)的學生。

長久以來,在「升學主義」價值觀念驅使下,家長和學生常以學校傳統聲望高低做為選校考量,而衍生「越區就讀」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遷移戶籍就讀國小與國中,在高中職階段,更是成為影響家長和學生選校就讀時的重要因素之一。(「越區就讀」的現象在高中職階段更是成為影響家長和學生選校就讀時的重要因素之一?難不成高達八成的建中北一學生不是來自基北區?你教育部是在憑空想像嗎?)

為了解相同基礎之國中畢業生選擇就近入學與就讀非鄰近高中後之成績表現差異,以做為政策規劃之參考依據,由國立宜蘭高中吳清鏞校長主持之《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分析比較研究》專案,於日前完成研究報告,並向部長簡報研究成果。

有關國中畢業生學業成就部分,大致研究發現如下:留在原國中所屬登記分發區就讀者優於跨區就學者(參見圖一);留在原國中所在縣(市)就讀者優於跨縣(市)高中就學者(參見圖二);完全中學國中生留在原校高中部就讀者優於選擇至外校就學者(參見圖三);就讀都會區前二志願高中來自本縣市國中者優於從其他縣市前來就讀者(參見圖四);在一般社區型高中就讀者優於跨縣(市)前往都會區前二志願學校就讀者(參見圖五)。

從本研究的分析探討可以發現,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重要因素,包含:學生的自我概念、個人特質、心理健康、家庭期許、鼓勵性的學習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校對學生學術需求的滿足等(請問這段的「立論」依據何在?這麼重要、應該詳細說明的地方,竟然隻字未提,那要我們如何「發現」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因素是這些東西?)由於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仍未臻成熟,生活自理能力仍不足,而就近入學(完全中學直升或留在鄰近高中)的學生,不需每天長途跋涉和面對生活與學習型態落差的衝擊,且與家庭系統成員間有較多的互動、可獲得較多的情緒支持、較多的協助、較直接獲得家庭成員的正向期待等相對較穩定的學習環境,故而有利於學習效果的增進。(這個「有利」又是跟誰比較?還是用來解釋前面「就近入學」學測成績平均較「明星高中」高的緣由?而且「就近入學」除了通勤時間可能較為縮短外,後面的「與家庭成員有較多互動......」云云,又有什麼資料加以佐證?總不會是「想當然爾」吧!)

藉由本次研究結果及本部大力推動高中職優質化的努力,呼籲全國的家長與學生,調整升學選校的傳統價值與從眾迷思,審慎評估孩子的心理成長需求、通學車程與交通方便性,依學生自我特質與學習風格,妥適選擇適當之學校,鼓勵選擇就近入學就讀;並提供接納的家庭支持系統,協助子女升學選校與學習發展之歷程。

因此,本部未來將繼續並擴大並調整高中職優質化輔助方案,協助社區型高中職提升教師專業發展與改善教學環境設備,導引改善校園文化,增加優質高中職數量,繼續推動大學招生繁星計畫,提高社區及偏鄉高中升學機會,並持續推動高中職社區化方案,促使社區內高中職達到均優的目標,以引導學生就讀鄰近高中的意願。(狐狸尾巴露出來啦!)

按照上面的資料判斷,教育部的整段論述「邏輯」應該是這個樣子──

1.根據教育部的研究,發現調查樣本中「就近入學」的學生,大學學測平均成績比「跨縣市」的學生好。
2.之所以會產生這個結果,是因為「就近入學」影響了學生的表現。
3.藉由這份研究結果,更堅定了教育部推動「高中職社區化」的決心,希望大眾也能拋開「傳統選校的迷思」。

姑且不論這份研究的抽樣問題(也就是暫且不管能否從「論述1」推論至「論述2」),光是「論述2」能否推論「論述3」這一段就是令人懷疑的:我們縱使接受「就近入學」學習效果較「跨縣市」為佳,還是無法說服我們「社區高中」的「學習成果」一定比明星高中好。因為只要舉出一個反例,這段論述就無法成立。

照理來說,如果要對兩組不同的對象進行比較,兩者的「母體」與「樣本」數據大小都應該要很接近,所得到的結果才會有意義。倘若兩組樣本的數據落差過大,要不就是其中一組樣本數量太少、不具代表性,要不就是這兩組要比較的對象本身就存在著極大的落差。然而根據教育部提供的資料,明星高中的抽樣人數有14,620人,而社區高中卻只有2,480人。那麼「社區高中學生學測成績比明星高中學生還要好」這件事到底是「特例」還是「常態」?

是的,既然教育部的「數據」是95、96年參加大學學測考生的成績,而推甄第一階段又只看學測級分,就讓我們來看看臺大96年推甄第一階段的結果:

學校推薦

個人申請

總名額

六縣市「前二志願」

總名額

六縣市「前二志願」

人次

比例

人次

比例

756

349

45.1%

2723

1316

47.6%

由於不知道教育部這份研究報告的「西部六縣市前兩志願」所指為何,我們先假定「西部六縣市」為臺北、桃園、台中、彰化、台南、高雄,「前兩志願」從嚴認定為該縣市國中基測「最低錄取分數」最高的兩所學校。除了桃園以外,由於過去男女分校的因素,其他都會的「前兩名」皆為該地區男生與女生的「第一志願」,因此我們再將桃園的「第二志願」扣除,剩下的學校共11所:建中、北一、武陵、中一、中女、南一、南女、雄中、雄女。

結果這十一所學校的學生,就占了台大第一階段錄取人次將近一半!

而且各位別忘了,上面的結果是還沒有將西部地區其他明星高中算進去的情況!如果將基北區的二三志願【附中、成功、中山、松山(政大附中第一屆當時尚未畢業)】與其他「次都會」的明星高中(竹中、竹女、嘉中、嘉女),以及獨立招生的實驗中學算進去的話,就會是下面的結果:

學校推薦

個人申請

其他西部明星高中

西部明星高中總計

其他西部明星高中

西部明星高中總計

人次

比例

人次

比例

人次

比例

人次

比例

193

25.1%

531

70.2%

703

25.8%

1999

73.4%

剩下的不到三成,你以為就一定是社區高中的嗎?錯!還有其他私校的升學班、醫科班、東部地區的明星高中,以及一定數量的重考生在等著排隊。這樣「東扣西扣」下來,社區高中還有多少機會?

也許有人會說:一階有「重榜」的可能呀!但是各位要曉得,雖然一個人可以報最多五六個校系,但是推甄一階各系的錄取人數也是實際招收名額的至少兩三倍!而且縱然一階有人重榜,但是「一階沒過關就是沒過關」,不會有「遞補錄取」的機會!

當然畢竟第一階段「重榜」的問題不可避免,而且不能代表實際錄取情形,那我們就來看看推甄結束的「分發」結果好了。除非考生放棄報到,否則這就是推甄最後錄取結果:

由此可見,縱然分發的結果,台大各系產生的缺額將近十分之一,然而推甄入學的學生,明星高中與一般學校「上榜」的比例卻沒有因缺額的出現產生太大的變化,而且和「一階篩選結果」也相去不遠

報告完畢!

蛤?覺得太快結束了嗎?酒矸倘賣無?

只有拿出全校的榜單當然不夠看,能將各系的名單提供給大家才叫厲害:

上表是「六大都會前兩志願」台大各系第一階段錄取情形(「綠色」代表錄取過半,「黃色」則是超過六成),扣除掉第一階段「六大都會前兩志願」就錄取超過六成的科系(上表「黃色」的科系),「西部其他明星高中」與西部名校整體錄取情形整理如下表(註*)

註*:上表的TOTAL是全校各系的總和(不只上面所列的科系),之所以未將第一階段「六大都會前兩志願」就錄取超過六成的科系列入,是因為加上「西部其他明星高中」的錄取結果除政論組外皆超過四分之三(政論錄取不變),將這些科系列入並無太大意義。

講解完這些資料,你以為這就是我要說的全部內容嗎?

當然不是!

因為上面所舉的不過是一個「反例」,這個例子與《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分析比較研究》一樣,都只代表了事物的一端,但對了解事物的本質一點幫助也沒有。

那,什麼又是「事務的本質」呢?接下來,我將會先從《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分析比較研究》所列的數個圖表開始談起,下一篇再從明星高中升大學的情形,探討明星高中的成因。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十二年嘓嘓叫(II)


謊話有三種:謊話、可惡的謊話、統計學。 

本部落格榮獲「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教育應用類初選入圍



本文於 修改第 7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654&aid=3882875
 回應文章
身受其害的我和孩子
推薦0


Lydia-惠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改呀   基測呀   總是改來改去   改來改去

偏巧   也偏不巧   每回"改革"   都剛好我女兒身受其害

不是一個舊制度的"最後一屆"    再不就是新制度的"第一屆"

如今總算辛辛苦苦的熬到高三了

真是.....  阿彌陀佛謝天謝地   感恩沒死在那總是朝令夕改的教育政策裡呀

只拜託   官員們別總是紙上談兵   老是搞改革改個一半兒的

然後再來一天到晚修正修正修正   可憐了這些孩子   也累了大人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654&aid=4914805
那家長要怎麼辦
推薦0


愛分享D+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不管它 還是也管不暸 直接放棄

念該念的書 玩該玩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654&aid=4831661
交點
推薦0


hugh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在吳清鏞校長的研究中,談跨區語就近入學的比較,但您的文章卻著重在明星高中進入台大的比率,兩者沒有交集.
再者您並無引用吳校長的研究原文,其中
對論點質疑的部分,也成了假議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654&aid=4613018
一句話
    回應給: 貓柳(eurekaphy) 推薦0


BigMac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建議你先把我「整個系列」的文章全部看完再說

我這邊貼出來的只能算是「第一章」,其他的都在我的部落格上

請問一下哪有人只看完「第一章」就可以對全部內容作評論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654&aid=4070777
非因學校,而是實力與態度
推薦0


柳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其實啊,學生們未來大學考得如何與「實力」關係較大,而與高中讀哪個學校關係較小。那何必為了讀哪個學校而斤斤計較錯幾題(養成狹隘心態),也為了少錯幾題花大量時間重複做程度一樣,內容重複的大量題目。倒不如在國中時把讀書力氣花在培養實力方向,朝深與廣去學習,縱使高中沒能上第一志願,保證三年後學測指考成績亮眼。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654&aid=4020210
建中老師太會教書了
推薦0


柳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有考慮立足點,只看最後高度,這樣的教育評論,您可以收筆了。

建中老師還真會教書,不知那些讀了建中,卻考到私立大學的學生上課怎麼上的...............

不知逢甲、淡江、文化、、、有多少明星高中校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654&aid=4006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