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應國小學校要求,列席國語補救一節之親師會議。會中提及學生國語能力差,教育局擬添增一節國語,由現行的5節變為6節,學校要求老師與家長表決這外加的一節是要在星期三下午或增長其他時間或者由彈性課程吸收.....
國小彈性課程早就排滿,多數學校將彈性課程加入英語或電腦等課程,而彈性課程最初的設計是對課程不夠熟稔的孩童做一種補救,或是加深加廣的機動性運用,亦或是對於學校整體活動需要的考量<例如各種活動預演、體育比賽...>設立。在場的老師,一致的想法是小朋友增長學習其他時間並不一定有利,在校學習時間拖待久對國小學童是一種負擔,因此決議由彈性課程吸收運用。本人也深表贊同,因為孩子的學習是長久的,應該將其他一些不需要的事物盡量減少,將重要的語文能力加強,試想如國本國語言表達都有問題,將來如溝通做事?
接下來更扯的是,教育局希望學校提出針對多的一堂國語做一些書面報告,老師們大多沒意見,因為,對於國語課堂數太少,經多次反應始終沒用,最後只好沉默.....但是,還是有老師提出深化語文教育豈能只用寫的?!重要的是如何做!!本人深表認同!這社會就是如此,說一堆,做的少,而說的方案可行性更低,看我們的教育部對高中生作文之補救方案,頭痛醫頭的心態與黔驢技窮窘境一目瞭然。
贊同freia的看法,請大家勿對此單位<教育部>存有過多期待與幻想! 可是忍不住,還是想說出內心的氣憤!
教育部提出的方案:可採「提供個別指導」、「融入班級教學」、「開設選修課程」、「辦理社團活動」四種方式進行。至於教材,則請教師「必要時自己編」。
乍看有四種方案,其實可行性相當的低,高中每班平均40多人,如何個別指導? 開設選修,又淪入必選與必修,再則即使修該門課程,成效又將為何?辦理社團,更是如同錦上添花,原本喜歡的就選,不喜歡的還是幫不上忙!最後,教師自編教材,更是尋老師開心,要知道高中國文課原本就十分緊迫,加上現今課程修訂,徒增了一些白話文,美其名可稱為認識地方性文化,事實上對高中學生的語文國學能力,又是另一種包著糖衣的愚弄政策。ㄛ~~~還有一種融入班級教學,這就是要導師多加油,看看同學的週記了事吧!<這不早就在做了嗎?>
最後,教部還有規定,針對作文補救教學以「不集中成班」及「不收費」為原則,學校如有特殊情況,須以課後輔導方式進行時,應徵求家長同意,但不得新增費用。哈哈!又一典型的要馬肥又不給吃草的大頭政策,不值得再提了。
唉!!!!
看我們的孩子都已經高一了!小學提倡快樂學習,國語從10堂減到現在的6堂,這些課都到哪去了?!現在看來,他們都是白老鼠,能力被削弱後,快樂嗎?!錯誤教育政策後果呈現後,教育部又將責任推至各級學校,互推當中,孩子的權益就流失了!所以,誰相信教育改革政策的誰倒楣!!
各說各話誰也扯不清,家長想要找人算帳都不知從何算起,只看到課表莫名奇妙的增減,國語減半,道德刪除,加了什麼呢?鄉土語言、綜合課、藝術人文、英語、電腦。如果您也是家長代表及老師,又能說什麼?!
只能分享自己的作法,盡信書不如無書,看到教育政策搖擺不定,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增加閱讀、援請專人<作文老師>指導,是小老百姓我唯一能想到的補救方法了!畢竟,這是一個什麼都要自力救濟的無能社會,與多"元"學習吧!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