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普魯斯特的家討論區
市長:■♀醫楊曉萍  副市長: 晨曦CatherineAll about PROUST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藝術天地【普魯斯特的家討論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相關書籍】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巴黎1922,普魯斯特》
 瀏覽3,157|回應8推薦5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龍公主 歌劇卡門演出之二
克里斯。李
faith信心

等候者


le14nov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醫楊曉萍

這個月聯經剛出版了一本《巴黎1922,普魯斯特》http://www.linkingbooks.com.tw/basic/basic_cart_default.asp?ProductID=157100

這是翻譯自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Richard Davenport-Hines)所寫的A Night at the Majestic (February 15, 2007)amazon可以查到Richard Davenport-Hines 的另一本書Proust at the Majestic: The Last Days of the Author Whose Book Changed ParisMay 30, 2006),從Editorial ReviewsCustomer Reviews 看起來應該是同一本書,只是不同出版商 (因為我實際上並沒有這兩本書,如有錯誤,煩請指正)

如同在聯經出版社圖書基本資料內容簡介中所提: 

1922年的巴黎,「普魯斯特存在的年代」與「普魯斯特消逝的年代」成為當代藝術文化的重要分野,當時的巴黎吸納了來自世界各地拔尖的創作人才,其背後一群愛好藝術、大力襄助文化活動的名流貴族為一重大支柱,富麗酒店正是這段歷史的重要場景。普魯斯特生前一次重大公開露面,520世紀初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小說家喬伊斯、畫家畢卡索、音樂家史特拉汶斯基和舞蹈家狄亞格列夫以及普魯斯特,在19225月的某個晚上於富麗酒店聚首。

這本書就是從1922518日的晚宴開始,最終結束在19221118 

同年1118日、富麗酒店的晚宴6個月後,普魯斯特在家中辭世;失去城市最佳書寫者的巴黎,也因時代的挪移,漸漸失去其世界文化最重要基地的地位。

 因為我才剛準備閱讀,還無法評價這本書,但如果還沒看過Céleste Albaret 的《Monsieur Proust》的普迷,因這本書最後有大量引用Céleste在她書中所提到Proust死亡前的情景,或許這對您來說可能就已經具參考價值,值得一讀。 

ReferenceProduct Description on A Night at the Majestic (amazon)
One May night in 1922, in a grand hotel in Paris, five of the greatest artists of the twentieth-century sat down to supper. It would be the only time that novelists Joyce and Proust, the young painter Picasso, choreographer Diaghilev and the composer Stravinsky were in a room together. Each of these exponents of early twentieth-century modernism was at the peak of his creative powers, and of all of them, Proust was enjoying the most spectacular success. Yet within six months he would be dead. "A Night at the Majestic" evokes the luxury and glamour of early-twentieth-century Paris, the intellectual achievement of the modernist movement and the gossip, intrigue and scandal of aristocratic France.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582&aid=3117065
 回應文章
富麗酒店的一場晚宴 (林載爵)
    回應給: ■♀醫楊曉萍(albertineproust) 推薦1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e14nov

富麗酒店的一場晚宴

文╱林載爵
http://www.linkingbooks.com.tw/activity/activity157100m.asp
  1922 年5月的巴黎,經過幾個星期陰暗、潮濕的日子之後,氣候又轉回溫暖,陽光普照。5月18日晚上,在巴黎歌劇院有一場音樂會,演奏的曲目包括舒曼的《狂歡節》、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組曲》和《睡美人》,最後壓軸的是史特拉汶斯基的芭蕾舞劇音樂《狐》(Le Renard),由尼津斯基(Ni-jinska)飾演狐的角色。為了慶祝《狐》的首演,音樂會後,在「富麗酒店」(Hotel Majestic)有一場晚宴。具名邀請的主人是活躍於巴黎社交圈的英國人席夫夫婦(Vio-let and Sydney Schiff),但真正作東的是俄羅斯芭蕾舞團的老闆狄亞格列夫(Serge Diaghilev),他與史特拉汶斯基有長期的合作關係,史特拉汶斯基從《火鳥》以來的所有芭蕾舞劇音樂都是受他之託所作,並由他所領導的俄羅斯芭蕾舞團負責演出。

  晚宴的賓客有四、五十人,包括芭蕾舞者、畫家、作家、服裝設計師和一些時尚名女,最特別的是狄亞格列夫和席夫夫婦另闢一室,邀請了當時都在巴黎的畢卡索、史特拉汶斯基、喬伊斯、普魯斯特四人共聚晚餐。這場聚會是「現代主義」四大天王唯一的一次相聚。

  如果從畢卡索1907年的作品〈亞維農的姑娘〉的視覺洗禮算起,到了1922年,現代主義已經發展了15年,中間經歷過史特拉汶斯基1910年的《火鳥》和1913年的《春之祭禮》的聽覺洗禮。1922年這一年有兩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出版,那就是喬伊斯的《尤里西斯》和艾略特的《荒原》,而普魯斯特的長篇巨著《追憶逝水年華》的前面幾卷也已陸續出版,聲譽響亮,備受讚賞。這些事件成為1922年巴黎文藝圈、社交圈的共同話題。現代主義的勢力如日中天,在這個時刻將這四大天王聚集在一起,確是無比大事。

  然而,這是一場沒有交集的聚會。畢卡索並不樂意出席,他故意違背服裝禮儀,在前額上盤繞西班牙海盜的頭巾,面露不悅之色。喬伊斯在餐後的咖啡時間才進來,他因為沒有晚宴禮服故意遲到,進來時已經喝醉了,這樣也可以掩飾他的神經質,通常這也是他對不喜歡參加的宴會的表達方式。普魯斯特從麗緻酒店(Ritz)的房間半夜起床後才來參加,出現時已經是清晨兩點半。他看起來蒼白虛弱,病容奄奄,在這不久之前,他曾因為服藥而灼傷喉嚨。

  四大天王並沒有太多密切的對話。沒人記得畢卡索說了什麼話,喬伊斯的回答都是極為簡短,普魯斯特很認真地想要談論貝多芬晚期的四重奏,史特拉汶斯基卻回之以:「顯然你崇拜貝多芬,但是我厭惡他。」氣氛在冷漠之間還夾雜一些緊張。沒多久,宴會結束。半年之後的11月18日,普魯斯特去世了。

           (載自2006-05-08/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本文非本書收錄文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582&aid=3859918
精彩的大綱詮釋
    回應給: 男逃亡者(0043) 推薦0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逃亡者太棒啦

這樣的大綱詮釋一定很快能夠入"戲", 入"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582&aid=3161864
1922年的文學星光大道
    回應給: ■♀醫楊曉萍(albertineproust) 推薦1


逃亡者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醫楊曉萍

這一年,普魯斯特成了文學星光大道的超級偶像,沙龍主人,費心邀請,PK的主要對象是寫「尤里西斯」的喬伊斯。

地點在富麗酒店,1919巴黎合會英國代表團的住處。

普魯斯特選唱,索多姆與戈摩爾,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斷背山。他的成名曲是在少女的身邊。

席夫,沙龍主持人最後翻譯重現的時光。

賽況如何,請普迷進來,人數應該數的出來。

精彩度一百,就這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582&aid=3150142
上回分解
推薦1


le14nov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醫楊曉萍

在上回提到的 Stephen Hudson,其實就是 Sydney Schiff 的筆名,1930年, Moncrieff 因癌症病故,留下最後一冊沒有翻譯,而最終由 Schiff 接手完成。

本書作者對於 Schiff 翻譯的水準評價不高,但網路上搜尋的資料卻有不同看法,事實上,翻譯的好壞還是留給讀者自己感受吧

http://www.bookrags.com/biography/stephen-hudson-dlb/

Dictionary of Literary Biography on Stephen Hudson

Best known as the replacement translator of Marcel Proust's work following the death of C. K. Scott-Moncrieff, Sydney Schiff, who published most of his work under the name Stephen Hudson, is rarely mentioned in lists of prominent writers. In a review in the New Statesman and Nation (21 May 1949), however, Walter Allen claimed that Hudson "added something to the English novel, and no account of our fiction during the past thirty years would be complete without reference to him." His biographer, Theophilus E. M. Boll, asserts that "Stephen Hudson is second to none in the honesty and lucid art with which he has given reality to his novels of insight into individuation." To this comment Boll adds the praise of many contemporary authors and critics, including Edwin Muir, Katherine Mansfield, Thomas Mann, Aldous Huxley, Humbert Wolfe, Richard Aldington, W. Somerset Maugham, and Louis Kronenberger.

Until 1962, when Hudson's widow, Violet Schiff, published an edited version of his Richard, Myrtle, and I (1926), virtually nothing was known about the man born as Sydney Schiff.

http://en.wikipedia.org/wiki/Sydney_Schiff 

Stephen Hudson was a pseudonym of the British novelist Sydney Schiff (1868 – 1944). He is now better remembered for his place as a piece in the social jigsaw around more celebrated artists. Independently wealthy, he divided his time mostly between London and the south of France.

He was the host at a now-celebrated party in Paris on May 18, 1922, when Marcel Proust met James Joyce (without the slightest rapport), and other guests included Diaghilev, Stravinsky and Picasso. The occasion was the first night of Stravinsky's Renard. Schiff tried to get Picasso to paint a portrait of Proust, again abortively.

He translated Proust, completing the Scott-Montcrieff version; Sodome et Gomorrhe II was dedicated to him and Violet. Céleste, a story of Schiff's, was published in The Criterion in 1924. In it Proust appears as the character Richard Kurt. Proust reciprocated by helping his novels into French translation.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582&aid=3144755
To hesitate to recommend you the captioned book
    回應給: ■♀醫楊曉萍(albertineproust) 推薦1


le14nov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醫楊曉萍

雖然在上星期已經唸完這本書,但如同市長所提的 沒有讀過追憶與傳記的人恐不會讀得下去…” 這也正好是自己遲遲無法下筆推薦的原因 

然而,在看似雜亂無章、人言言殊,混合著眾多評論家、作家、somebody 的回憶、證詞或散落的奇聞軼事,似乎都被作者 Davenport-Hines 一一考察出來而拼湊成一幅 Proust 晚年的畫像 

畫出這幅畫像的正是 一對富有、文雅、具國際視野的英籍夫婦--薇歐拉(Violet Schiff)與席夫(Sydney Schiff,他們夫婦倆佔據了Proust 晚年不少寶貴的時間:”1922年初夏,席夫夫婦在普魯斯特的生活中緩緩流動,如顏料渲染布料。 

閱讀的樂趣可能要從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找到:喬伊斯和普魯斯特的對話版本、眾人對索多姆和戈摩爾的評論,追憶似水年華的翻譯過程等等 

恰巧,我搞不清楚為何當初英譯本最後一冊《重現的時光》不是Moncrieff孟克利夫翻譯,而翻譯的Stephen Hudson史蒂芬‧哈德森又是誰?

在這本書我居然找到了答案……………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582&aid=3132314
我也有類似的訝異
    回應給: le14nov(le14nov) 推薦0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巴黎1922,普魯斯特

週一去誠品買了, 見它竟然在主推書長桌的轉角處

我先翻閱, 發現沒有讀過追憶與傳記的人恐不會讀得下去

帶有拾遺的精神

既不有趣又不能當"枕頭"或"裝飾品"

如果賣得好.....就是不得了的奇蹟

不過還是讓我們替它禱告

我本以為漫畫版會賣....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582&aid=3131281
我們不甘但也不必畏懼淪為少數
推薦1


le14nov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醫楊曉萍

那天清晨,因為太過早起,去了一趟敦南的誠品,一爬上二樓迎面看到新書區擺著《巴黎1922,普魯斯特》,心中突然有種莫名的悸動以及隨之而來的感傷 

悸動的是自己不停的尋覓有關普魯斯特的書籍,終於出現了新書;但令人感傷的是:這本書的銷售量會好嗎?還是說就只是曇花一現?

想起最近讀到 Roger ShattuckPROUST’S WAY一書中提到的問題:

“Joyce and Kafka, Faulkner and Camus sell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opies.

Proust sells barely in the thousands. “

其實心中還真的蠻感慨的…. 

但有時候,身為普迷,身為這樣的少數,卻也常常為自己的特立獨行感到怡然自得,很喜歡詩人羅智成在少數宣言中所寫的一段話:

在創作或生活中追求理想,我們不甘但也不必畏懼淪為少數。 

這個普魯斯特討論區彌足珍貴,希望透過我們這群少數持續灌溉自己從閱讀興趣轉化出來的熱誠,孕育出豐碩且甜美的果實。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582&aid=3127975
引用者清單(1)
2008/12/14 09:54 【le14nov 的部落格】 TALK ABOUT《巴黎 1922 ,普魯斯特》
隨想!!
推薦0


等候者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看此文章讓我想到"波西米亞人"

---為了藝術為了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582&aid=311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