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101> NIKON D70 18-70mm F=11 定軸曝光1分48秒
讀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經驗.三年前讀完這本書的一半,接著幾天前把它讀完,重點是隔了許久還能從上次暫停的地方接續讀完........
有許多評論家表示現代的人,心靈其實並不較希臘羅馬時代的人來的健康,因為神話直接源自於人天性和人類共有心理及玄學之本源......
從自己所喜愛的幾本書中可得到以上的論證:一本是喬依斯的<尤利西斯>(讀尤利西斯時,本能告訴我這是依本相當吃力的事,至今都還沒讀過這本小說,只是嘗試讀<永遠的督柏林人>和一些關於喬依斯的評論....);另一本是馬奎斯的百年孤寂,前者有史詩奧德賽的影子,後者則有聖經創世紀的輪廓....
在百年孤寂中,充滿各種原始思維的遺留:死亡.預兆.巫術.神話......馬奎斯用多樣的動物配合小時候聽祖母口述南美洲當地的習俗傳說,一方面營造一種魔幻的氛圍,一方面卻又因為用最平常的事物為媒介來渲染小說的真實性.....於是魔幻中有真實,真實中又有魔幻......
另外有趣的一點是有關整個家族成員的名稱,好幾世代都用同一個名子,而且遺傳著同一種個性..背負著同一種命運.....譂釋家族的傳承...讓人不經意又聯想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裡引用尼采的永劫回歸概念,凡是一而再發生的事物始具有意義可言,那些只發生過一次的事物便會讓人感受不到它們的存在,於是形成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裡代表命運的那八個音符在各個樂章不時反覆出現,便有相同的意味.
讀小說的重大收穫,對我來說在於了解另一個空間裡人物,角色的活動模式,若一部精彩的小說讓我甘願相信書中的魔幻,而放棄所謂當下的真實時,何者為魔幻何者為真實便是一個問題了..
另一方面若以道德或規範的角度要我們尊重每個人的思想時,固然可以認同(尤其是在言論自由的當下),但是我想我會認同他人的思想的理論基礎在於他們的思想有一種信仰的熱情在支撐,而那種熱情足以讓他們創造屬於他們的伊甸園,而若我們卻質疑他們所信仰的真實太過魔幻時,其實我們只不過是其所創國度以外漂游的異邦人而已....
本文於 2008/03/04 20:48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