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是歐美暢銷小說,同樣是奇情推理,也都同樣有著電影劇本的背景。
『達文西密碼』讀起來讓人煩躁,拍起電影卻一定好看;Dan Brown動筆之初就讓它充滿電影需要的元素--華麗多變的景、多不勝數的對白、動作、蒙太奇式的段落,等到加上真實畫面、剪接、音效與配樂,就算再沒推理精神,詭譎的劇情都不會太難「看」!
反之,西班牙作家Carlos Ruiz Zafón的『風之影』(LA SOMBRA DEL VIENTO, The Shadow of the Wind),景後有「風與光影」,對白後藏著更多「獨白」,動作下隱含「情感、情緒」,逐字逐句都有屬於作者微妙的、對人間事的感觸,讓人因為這些奇妙的描繪,愛不釋卷。
023 正在伸著懶腰的城市,逐漸脫離了水彩畫般的市容。
劇情只能說特別,幕後藏身的主角Carax像是「歌劇魅影」再世,帶著強烈愛恨的毀容影子,感覺平常。但作者讓不同參與者、自不同時空,真真假假地,描述同一事件的某個片段,讀者在緩慢的拼湊間,尋找羅生門般的樂趣。最後,兩個世界經過一隻筆、一本書,巧妙地連接在一起,製造千古不變的「救贖」。
但,我相信,拍起電影,『風之影』很容易變為中庸之作,在既不緊湊,也不夠奇詭的基調上,那些主角心底的鞏音,如果以推理為主調,極可能被電影主流拍攝手法埋葬。
077 在昏暗的夜裏,這場雨彷彿讓整個城市披上了壽衣。
作者Zafón對於角色的刻劃,功力明顯遠超過Brown,尤其是慘遭迫害改名換姓,鼻青臉腫卻歪理一堆的喜角Fermin Romero de Torres(西班牙文像是鬥牛士幫自己取的諧名),他呵護著小主角Daniel Sempere進入世界卑鄙混濁的一面,以及於失妻後以到「遺忘書之墓」(Cemetery of Lost Books)選一本書來與兒子沉默分享人生的父親,相較於因受辱性格大變逼迫良善的警探。
這群顏色鮮明的正反角,在好導演手中,其實很可以變為以推理為背景、人性反省為主調的好電影。
498 上帝賜給我們生命,然而,這個世界的房東卻是個惡魔。
文學畢竟是文學,寫過電影劇本的Zafón 反而不想傚尤劇本扁平的書寫方式,他讓平凡的兩代愛情故事變成「見證時代」的悲喜之作,讓當代人無法輕易忽視。
雖則,這兩本書,實在都算不上「鉅作」就是……。
http://www.books.com.tw/exep/activity/activity.php?id=0000005077&sid=0000005077&page=1
http://books.guardian.co.uk/departments/generalfiction/story/0,6000,1233107,00.html
本文於 2006/05/10 18:26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