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到捷克的布拉格國家歌劇院 (Statni Opera Praha)觀賞他們2005-2006的開場劇「茶花女」為首的五部義大利歌劇以及在最古老的Stavovske Divadlo看莫札特的Don Giovanni (1787年10月29日這部歌劇就在這裡首演,電影Amadeus也在這裡拍攝歌劇場景)。
捷克的經濟60%以上靠每年來訪1,200萬觀光客的收入,目前的八月渡假期間更是擠滿全世界的觀光客,光是布拉格就有150萬人,這數字超過它的居民130萬人。布拉格之美,尤其建築藝術,聚集融會仿羅馬式 (Romanico),歌德式,巴洛可,文藝復興,乃至近代現代,超現代建築於整個城市大街小巷,相信各位都可以於旅遊書或專門研究書得到更詳細的資料,不再贅述,在此倒是想把幾件所見所聞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1) 千萬要注意隨身的財物,護照等證件留在 hotel的保險箱或藏在房間裡,只要帶一份影印本即可,由於旅客太多,布拉格已成東歐扒手集團的活動大本營(所幸當街搶劫還鮮少),我在壅擠的電街車裡就成對象。慶燕有一次單獨在街上,有一個貌似觀光客的年輕人請她拍照,把她誘離主要街道,拍完照後,要問地圖,要她過去,這時她已覺有異,才回頭要跑,豈知無聲無息當中,兩條魁武大漢已來自她的身後,亮出像是警徽的東西,說:Police,(下一步就會要求看護照,一待皮包打開,就被搶),嚇得她照相機一丟,拔腿就跑,所幸當時有路人經過,假警察沒有窮追,否則真不知如何善了。
(2) 慎選音樂會 :整個布拉格,尤其在八月已成大型音樂廳,從三座歌劇院,四個音樂廳,十幾個古教堂,到無數的宮殿城堡,私人巨宅都提供層出不窮的音樂會,這些音樂會已到無以復加的氾濫程度,例如8月27日全布拉格就有17場音樂會與歌劇。而大部份的音樂會都是幾個小朋友向教堂,宮殿租幾個小時,就開始發傳單,叫幾個人或音樂社在街上賣票,就開奏起來,仔細看曲目,你絕對會瘋掉,不是莫札特小夜曲的一兩樂章,德沃扎克「幽默曲」,就是巴哈的薩拉邦德舞曲,貝多芬的浪漫曲,舒伯特的聖母頌,演奏時間不到一小時,票價350-500克朗 (台幣525-750),這種曲目連試教堂的音響都沒轍,不但音樂會,連歌劇都有每天上演,連演45天的「茶花女」,木偶戲「唐‧喬萬尼」也魚目混珠有冒牌貨,所以一到布拉格不要急於音樂會,必須過濾慎選,通常國營Bohemia Ticket(www.bohemiaticket.cz)所經手賣的音樂會票,品質是比較可靠。
(3) 布拉格自89年脫離共產,開始走資,因為遊客太多,他們發現觀光客的錢容易賺以後,已經有點走火入魔,外來客要付比本地客多一倍的價錢,什麼古董家當都拿出來賣,價錢亂開,尤其今年入歐盟後,儘管貨幣尚未改成歐元,但是物價已達歐洲先進國家水準,布拉格人真會搶錢一族,也不知是否源源不絕的觀光客寵壞他們。
(4) 布拉格國家歌劇院一向有良好的聲譽,精緻的樂團,優秀的歌手,我們對樂季開始的歌劇都抱著很高的期望,哪知聽完第一部「茶花女」以後,嚇了一大跳,這是什麼東東ㄚ? Violetta(Simona Prochazkova)音量不夠,換聲區時常出現破裂音,無法把關鍵音帶入頭腔,Alfredo (Tomas Cerny)一唱柔音,橫膈膜失去緊張感,就沒生命力與色彩感,音樂更是有氣無力,威爾第的美妙旋律線都沒劃好,連續16分音符,逐次增加力度的細膩弦樂,處理得亂七八糟。第二天的「弄臣」也是如此,把我的心一直往下拉,想到如果每場都是如此,就白來了,還好第三天“Lucia di Lammermoor”非常精彩,韓國人Yikun Chung( Edgardo)唱做俱佳,保加利亞女高音Anna Ivanova Todorova的花腔走句鮮亮有力,才一補前兩天的缺憾。
經過探詢,才知道開始前兩場的指揮Michael Keprt才從助理指揮昇上來,而且過去以合唱指揮為主,樂團剛渡假回來,還在「無能狀態」,根本不理他,歌手陣容也是如此,台柱大牌的要到9月以後才會渡假歸來。
一般而言,布拉格的歌劇票不難買,尤其一級票空位很多,價錢也不貴(台幣600-1800 之間),我所看的場景都很豪華,燈光色彩都是第一流的。
長期被莫札特劇團包下的Stavovske Divadlo場景就比較簡陋,樂團只有27人,歌手也是第二流的,但是頗有創意的,Don Giovanni集結默劇與芭蕾的美妙,在這個劇院聽歌劇,想到莫札特當初就站在這裡指揮,實在很興奮,也覺得有意義。
(5) 莫札特與布拉格:布拉格可能是繼薩爾茲堡,維也納之後,最被人認為與莫札特有關的城市,一般書都說莫札特三次造訪布拉格,其實莫札特來過布拉格五次(第一次1787年,為「費加洛的婚禮」的上演,第二次,同年秋天,為「唐喬萬尼」的首演,最後一次,1791年死前五個月,為歌劇「狄托王的仁慈」的排演,此外,1789年有兩度前往柏林時路過布拉格)。莫札特與布拉格的關係實在可以寫一本書,事實上,在德文書目就有好幾本討論莫札特在布拉格的書(Paul Nettl: Mozart in Bohmen, Rudolf Angermuller: Mozat auf der Reise nach Prag等等)。
今天布拉格迎接莫札特的樂迷,頂著莫札特的遺蔭大賺其錢,我要說一句:「那是公道的。」像薩爾茲堡或維也納對莫札特那麼冷淡,今天靠他賺錢,那才不應該,至於像亞耳,當初全鎮欺負梵谷,還要抓他入瘋人院,今天臉不紅氣不喘的大發其財,那應該叫無恥。
布拉格從莫札特第一次造訪就熱烈歡迎他,城市鄉間舞會婚禮,到處都是費加洛的音樂,莫札特給朋友的信高興得一直希望朋友能當場看到。莫札特在布拉格交了許多朋友,最有名的當然是Franz & Josepha Duschek夫婦,Josepha是女高音,傳說她把莫札特鎖在房間,要莫札特寫首曲子。
最叫人感動的是當莫札特的死訊傳來後,1791年12月14日,布拉格最優秀的音樂家們和4000民眾群聚尼可拉大教堂(Kostel SV Mikulase),在本地作曲家Anton RosslerRosetti的「安魂曲」與Josef Rossler的清唱劇中追思緬懷莫札特。而維也納人要到20年以後才體會莫札特的美與重要。
(6) 二次大戰,捷克被納粹控制,當開始如火如荼的殘害猶太人時,德國納粹發現國捷克愛樂的所在地國家音樂廳Rudolfinum屋頂的12座音樂巨人石雕像中,有一個是猶太人:孟德爾頌,於是就下令要把孟德爾頌敲掉。 兩個工人受命去敲毀孟德爾頌,可是這兩個人都是大老粗,根本認不得哪一座是孟德爾頌,他們猜了半天,最後的結論是猶太人的特徵是鼻子大,把鼻子最大的敲掉就是了。
完工後,請工頭來看,工頭看了之後,差點沒昏過去,你說他們敲掉誰?
被敲掉的竟然是希特勒最喜愛的華格納。
我特地跑去印證,屋頂果然有許多石雕像,我看到了孟德爾頌,另有三座包起來修護中,我猜其中有一座是在修補華格納的鼻子,下次有人去布拉格,請告訴我華格納的鼻子修好沒。
(7) 布拉格的郊外另有兩個很值得去追思的地方,大家有時間,一定要去看,去悼念,去感覺得人類黑暗殘酷的心,去瞭解為何終戰60年了,德國還不時被歐洲社會大眾數落,二戰納粹的影片不斷在戲院電視上演的原因。
其一是布拉格西北18公里的 Lidice,今天Lidice只是一片有幾個紀念碑的大草原,1942年6月10 日以前它曾是一個有500人的村莊,為了報復第三帝國駐「波希米亞與莫拉維亞保護國」的最高黑衫隊將領Reinhard Heydrich的遇刺死亡,納粹黨把村莊的男人全部槍斃,女人小孩發放集中營,再以毒氣殘殺,全村500人當中,192個男人,60個女人,88個小孩全部遇害,所有的房子,包括18世紀的教堂和學校全部炸毀燒毀,全村夷為平地。
其二就是最慘絕人寰的鐵勒侵Terezin大集中營 ,自1941年11月24日到1945年4月20日之間,有140,000猶太人從這兒被送到「東部」毒氣室,在這裡也死了35000猶太人,關於集中營的生活起居,勞役恐怖,每日生活在死亡的陰影裡,罄竹難書,如果可以不講巴哈清唱劇,改講這個,我保證更生動。 PA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