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普魯斯特的家討論區
市長:■♀醫楊曉萍  副市長: 晨曦CatherineAll about PROUST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藝術天地【普魯斯特的家討論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藝術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尋回巴格達陶瓷的釉彩光澤(轉貼)
 瀏覽1,164|回應1推薦3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月橘‧阿那
B
■♀醫楊曉萍

http://stn.nsc.gov.tw/view_detail.asp?doc_uid=0940322007&kind_no=A03
作者:駐法科技組 現職:國科會駐法科技組
文章來源:http://www2.cnrs.fr/presse/communique/620.htm
發佈時間:94.03.28

摘要

Philippe Colomban是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的化學家,專攻陶瓷材料科學。他研究陶瓷的物理化學性質,無論是使用於新式複合材料中的陶瓷成分,或是來自歐亞、近東等地的古物。在第139期的〈陶瓷與玻璃期刊〉(Revue de la céramique de du verre)中, Colomban與法國幾處陶瓷與中東古物研究單位合作,針對古代巴格達的陶匠發明:失傳中的多彩釉(lustre polychrome)技術,發表了一篇綜合報告。



本文

「釉彩見證了一項精湛技術,它同時也留下一個複雜的物理問題。」Colomban解釋:「阿拉伯第三哈里發王朝,阿巴錫得家族(Abbassides)時代,也就是西元四世紀時的釉料,可以視為第一項奈米光學的設計。」單彩釉只有單一的金屬性反射:紅色、藍色或銀色。這種現象在自然狀態下呈現在蛋白石上 (opales)。這種石材之所以被人們重視而挖掘,就是因為它能夠產生虹彩效用,如同某些蝶翼一般。多彩釉不同,隨著觀察上釉物件角度的改變,這種釉料的色彩會從綠色、棕色與赭色,「變色」為黃、藍、綠等色澤。這項發明使得當時的人們在不違反伊斯蘭戒律的前提下,使用帶有金色或銀色外觀的物件。因為伊斯蘭的戒律禁止世俗生活中使用這類容器,使用者必須分送持有黃金的一成給窮人們。這項技術在西元十六世紀傳入歐洲。但是,由於製造技術的保密,歐洲的釉彩失去了多彩的樣貌和持久的保證。

人的眼睛對於某些波長特別敏感。當材料不能與這類波長交互作用時,就會變成「無彩」。如果要像玻璃一般透明的話,材料更不能含有異質性粒子(氣泡、裂痕等),即使是肉眼無法觀察到的細小粒子。如果材料含有異質性粒子,它的透明度就會像毛玻璃一般。當場域中的某些原子以化學鍵結與波長產生交互作用時,波就會被吸收,大部份轉變成熱能,其餘則以紅外線這種肉眼無法查見的光能形式再度放射出來。只有那些沒有被吸收的色彩,能夠被肉眼看見。因此,蕃茄之所以在我們的眼中是紅色的,是因為其他光譜上的顏色,都被它的外皮所吸收,像是綠色與藍色。我們眼中的世界是多彩的,就是拜光波反射所賜。

在上了釉的陶瓷物件上,光的漫射與吸收兩種作用彼此混合。由於第三項光學現象:繞射(diffraction),釉料具有反射色彩的特性,這些「奈米彈珠」(nanobilles)形成一個會使光散射與繞射的網絡,如同稜鏡一般。這種呈線狀或是網狀的組合(奈米彈珠的間距呈大致規律時),對光的反射具有導向作用,稱為「鏡像反射」(spéculaire)。

雖然琺瑯主要呈透明玻璃狀,但是它看起來卻是具有色彩的,這是因為它含有數個奈米或是數十奈米大小的金屬粒子(銀或是銅的奈米彈珠)。這也就是說,他們的大小與光的波長相當。此外,琺瑯一般含有發色離子(ions chromophores),這些離子吸收了某些波長,並且反射了沒有被吸收的色彩。琺瑯在上光處理的過程中,成分、溫度、燒窯環境都必須受到嚴格的控管,才能產生金屬沉澱。其中一項很重要的成分是錫,錫能促成銅銀沉澱所必須的電子化學平衡。

以古法煉製的材料,原理可以運用在今日某些光處理設備的材料。包括進行寬頻傳輸的光纖,或用來吸收微波的材料。金屬「奈米彈珠」(銀、銅、磁性合金等),在一個介電(diélectrique)玻璃體中以薄層狀存在,因繞射作用導致一種訊號的選擇,或是光譜過濾,而保留了某些波長(例如雷射、雷達)。古代巴格達的釉料製造也是採用相同的原理,目的則是為了要選擇一種顏色。對於古代材料的認識,除了能夠協助博物館進行古物鑑定與維修外,也有助於未來材料科學的發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582&aid=1182335
 回應文章
巴格達的釉彩
推薦0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9世紀的碗

12-13世紀的波斯陶器

The Islamic potters left behind them a unique legacy, providing inspiration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ecorated glazed ceramics throughout Europe. They invented 'blue-and-white' centuries before this colour scheme became the trade mark of Chinese export porcelain. They also developed lustre - 'That extraordinarily luxurious metallic sheen, which rivals precious metal in its effects, all but turning objects of clay to gold'.
&&&&&&&&&&&&&&&&&&&&&&&&&
In the 12th and 13th centuries there were at last five important pottery centres producing lustre ware in Persia and Mesopotamia.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que was the use of lustre. The technique of painting in lustre was originally developed by Syrian and Egyptian glassmakers who began started using it on pottery at the end of the ninth century. The technique was taken up by Mesopotamian potters who applied it particularly to relief moulded wares to imitate bronze, brass or gold. Samara and Baghdad became important pottery centres producing these lustre wares.

The rich designs and techniques of the Islamic potters have certainly been influential and are ranked highly in the world of ceramic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582&aid=118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