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野貓叫春, 藍綠抓狂
市長:
傌偀仇
副市長:
likolalo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政治社會
/
政治時事
/
【野貓叫春, 藍綠抓狂】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不分版
字體:
小
中
大
陳玉峰,一個真正愛台灣的人,為台灣這塊土地,反對「新十大建設」
瀏覽
4,851
|回應
0
|
推薦
1
pussycat212
等級: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ikolalo
聯合新聞網 (2004/05/31 11:29)
人物特寫》陳玉峰 財產一半給妻女 一半獻生態
【本報記者汪文豪、于國華】
去年七月,陳玉峰從陳總統手中接下總統文化獎的「鳳蝶獎」榮譽。評審團讚譽他以「無力者出力,逆流而上的勇猛精神」,執著數十年以文章與行動,捍衛台灣的生態環境。領獎現場,他當著總統的面嗆聲,反對興建蘇花高速公路,並主張本土文化不應是特定族群的文化。
任教於靜宜大學生態系的陳玉峰,堪稱台灣環保生態運動的先行者。他常感歎,面對社會不公義現象,以文章著述口誅筆伐、或投身社會運動街頭吶喊,不過都是螳臂擋車;因此他決心從教育著手,首先籌設台灣生態研究中心,在民間推動社會教育,後又在靜宜大學設立國內第一所生態學研究所,從體制內為生態教育扎根。
看似清瘦,陳玉峰經常深入台灣高山深谷,用腳印記錄環境生態的變化。訪問當天,這位公認「很有個性」的環保硬漢站在靜宜「台灣生態暨人文資訊館」的大樓陽台前,滔滔談論附近海岸植物生態的變貌,和大甲地區交通建設的過當;突然語氣和緩終至靜默,原來,遠方夕陽正要落海,引起他深深凝視。在落日餘暉迴映下,他頭髮花白凝神遠望自然美景的神情,是如此詳和。
這棟大樓,是在他手上興建起來。近四十歲那年,陳玉峰一日夜半醒來,突然想到:「如果現在死了,有沒有遺憾?」當即拿出紙筆思索,發現過去所欠的,「能還的不重要,重要的還不了」。結論是,對於提供生養的這個島嶼,台灣人耗竭利用與糟蹋,卻絲毫沒有回饋。
三、四年前,陳玉峰決定將銀行存款歸零。房子賣掉一棟,加上所有存款,一半給了妻女,另一半捐給靜宜大學,經由校方加碼投資,建成這棟「台灣生態暨人文資訊館」。
如今,陳玉峰仍像「環境佈道師」,除了上課時間,四處奔波宣揚理念,而演講和賣書所得,都用來資助學生。「今天你怎麼對待學生,明天學生就怎麼對待社會,」他說,此生只希望善盡一己之力,回饋給台灣的土地。
------------------------------------
聯合新聞網 (2004/05/31 05:15)
觀點麥克風》陳玉峰:阿扁新十大 小蔣舊思維
本報記者于國華、汪文豪
「愈研究台灣、了解台灣,面對有關台灣的題目,卻更無言。」靜宜大學生態系教授陳玉峰說,台灣的環保問題,過去已經講得太多,但新政府、新政策,「反而踏著舊問題,繼續創造新問題。」
蘇花高速公路、高山纜車、湖山水庫等,這些建設計畫看在陳玉峰眼裡,不過是「蔣經國遺志」,了無新意。他認為過去發展經濟,不懂計算社會成本;換個政權,更是蒙昧。「滿朝文武,竟沒有一位能人?」他質疑,要台灣「永續發展」,根本是句謊言。
陳玉峰說,「新十大建設」正把台灣推向生態浩劫,政策的粗糙,令他對民進黨執政不再抱有期待。他更痛心的是,社會亟需監督政府的反對力量的此刻,竟然「找不到反對黨」。他說:「台灣的環保運動,現在,才是戰鬥的開始。」
以下是以第一人稱記錄的訪談內容:
台灣人口已經太多。以目前的人口數,如果希望台灣「永續發展」,土地面積至少還要大十倍。我們不斷向第三世界國家和後代子孫搶劫資源,維持台灣人目前享受的幸福生活。
台灣島上的資源利用,向來以政權的貿易與政治需要為目的,從來不是為了生民的世代永續。從日本時代南進基地的「農業台灣、工業日本」,到「以農林培養工商」的反攻跳板,脆弱的台灣,不斷被超支耗用。
國府遷台以後,鼓勵民眾生育,在民國四十二年前後,生育率達到頂峰。接下來二十年,為容納日增的人口,大量開發土地、砍伐森林、侵佔河川和山坡地。如今台灣承受的環境災難,都是過去錯誤開發的惡果。
新十大建設,同樣是政治目的選舉文化產物。兩千年,民進黨意外取得政權,焦頭爛額的應付四年。面對二○○四年大選,急就章推出「新十大建設」,完全沒有深思熟慮,還套用過去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留給民眾的印象,為求選舉獲勝。
我反對「新十大建設」,除了計畫內容粗糙,更深層原因,是反對這種歷史和文化的錯誤再延續。台灣一直停留在剝削環境的經建思想中,以為建設可以帶動經濟發展,但這種算計,完全忽略了社會成本。
以新中橫公路為例,我在十年前計算過,公路建設之後,山上茶農每賺一元,台灣社會要共同負擔大約四十元的成本。一九九六年賀伯颱風造成巨災,證明我算錯了,社會成本少算了兩個零。有沒有想過,這麼巨大的成本,都要納稅人花錢補貼?
●蘇花高
訴諸民意前 要給知的權利
東部開墾三十年,被破壞的程度超過西部地區三百年的開發。台灣東部位於板塊銜接帶,地質脆弱、地震頻繁,飽受颱風侵襲,山型險峻、缺乏緩衝腹地。東部的每年日照總量也比西部少,同緯度土地,在台中如果年產米一萬六千斤,在花東只能生產一萬斤。光合作用相對困難的東部,生態的復原能力遠比西部脆弱,在花東砍一棵樹,等於西部砍掉三棵!
花蓮縣政府民調顯示,大部分民眾支持蘇花高,但我質疑民調的意義,因為花蓮人並沒有充分得到「知的權利」。
花東人期待便利的交通,能帶來發展與幸福;但看看北宜公路與濱海公路開通以後的宜蘭,人口不增反減。
但不是只有花東人,全台民眾都應該對蘇花高參與意見,因為這樣的決策要為子孫負責。建蘇花高要打多少涵洞與隧道,完工後又需要多少成本維護?這些債都會留給子孫。經建計畫不能學吸鴉片,貪圖了一時快感,卻要在未來付出龐大的代價。
●建纜車
造站如造鎮 地質欠調查
至於高山纜車,日本人在台灣光復前,已經有所規畫,民國六十年代,政府也有過這種念頭,以為纜車靠電力運作,比起公路建設的汙染少、成本低。但這些計畫,為何都沒有執行?
台灣多斷層,地殼運動的抬升與下降頻繁。纜車跨越不同山系,山頭有的抬升、有的下降,請問,政府做過地質調查嗎?建好的纜車,能抵抗地殼變動的拉扯?
大家出國觀光回來說,纜車瑞士有、日本有,台灣為何不能有?我卻要問,瑞士和日本的地質,和台灣相同嗎?瑞士的觀光文化、社會環境和建設配套,台灣官員是否了解?興建一座纜車站幾乎等於造鎮,政府必須先完成國土調查,確定哪些地方適合,再談纜車興建。任由經建官員選址,挑上景色最美、偏偏卻是生態和地質脆弱的敏感地帶,這種做法,只暴露民進黨官員對台灣土地的無知和蠻幹心態。
高山美景可以親近,環保團體早就建議,採取分級分區開放管理,仿日本愛護富士山的方式,每年開放三個月,其他時間讓生態休養生息。以國內一窩蜂式的旅遊文化,台灣高山承受不起這種熱愛。
●湖山水庫
用碗盛沙 壽命最高20年
「新十大建設」計畫在桃園、雲林、台南、高屏建四座人工湖,遭到保育團體反對,也引起許多誤解。其實,環保團體不反對人工湖,這是環保團體過去用來反對興建水庫的替代建議,我們會認帳。但環保團體反對不當的規畫,四大湖之中,僅有吉洋人工湖(高屏大湖)通過環評,其他三個連計畫書都沒有,就列入五年五千億元的預算分配中,決策實在太粗糙。
吉洋人工湖預定地一帶,因為砂石開採,農地盜挖廿、卅公尺深之後,再回填有毒廢棄物。豐水時期的地下水湧出,形成許多毒水潭,如此嚴重的環保問題,始終未見政府提出整治對策。
此外,政府執意興建湖山水庫,但水庫預定地的清水溪上游在九二一地震崩塌,累積了大量土砂。湖山水庫好像用碗盛沙,完工後的使用壽命,我相信不超過廿年。
比水庫更基本的問題是,台灣真的缺水嗎?最近翡翠水庫蓄水飽滿,官員竟鼓勵民眾多多用水,這是什麼話?和沙漠地區相比,台灣的水量豐沛,只是不懂得分配利用和節約使用。從全球水資源運用和氣候變遷的觀點出發,政府要整體考量農、工和民生用水的分配,而不是看台灣今年有多少水,就用多少水。
●扁政權
酬庸家天下 不代表本土
最遺憾的是,執政黨提出的這些計畫,在野陣營非但不審查,反而還加碼。保育團體期望與反對黨合作,卻找不到反對黨。
我對民進黨已經沒期待,希望國、親能夠團結改造,成為真正的反對黨,從社會結構、文化、歷史、公益等層面探討公共政策。
環保團體的角色也要重新定位。民國六十年代以來,黨外或在野力量和環保團體並肩,以極權的國民黨為對象,為了生存而發動抗爭。政黨輪替以後,政策並沒有進步,「家天下」的分封酬庸,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境地,卻不再看到批評的聲音。
陳水扁只是一個符號,他所代表的政權,既不代表本土,也不代表台灣文化。知識分子必須要求國家領導具備遠見和格局,不要用二分法區別「經濟」和「生態」。政策不能像流動攤販,只顧眼前小利,卻不斷躲警察。
環保團體要建立主體性,形成自己的理念、主張和行動。面對台灣環保力量的嚴重斷層,現在,正是重新展開戰鬥的時刻。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581&aid=34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