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09.09 中國時報
抓「包」 高捷公共藝術 黑幕重重
陳景清、林凱盈
高雄捷運因外勞管理不當,引發公共工程BOT外包後的種種問題外,高捷各車站的公共藝術,更是黑幕重重,外界不僅搞不清發包過程,連發包預算多少也說不清,讓本土藝術家望穿秋水,甚至傳出由「捷運高層親屬」一手策畫,讓國外藝術家搶走難得的藝術大餅。
依照文化藝術獎助條例規定,對公共藝術的支出,以公共建築造價的1%計算,但重大公共工程不在此限。高雄市府捷運局比照台北捷運,公共藝術經費每站以5百萬元計算,36個車站共編1億8千萬元,約是高雄捷運總經費1813億元的千分之一。
36個站共編1億8千萬元創作費
然而,捷運公司委託特定人士策畫,光大港埔站、機場站、半屏山站、技擊館、橋頭等五個站的藝術創作費,由3位國外藝術家承包就花費1億元,其餘31站的經費只剩下8千萬元,又被以辦理各項藝文活動名義瓜分。三減四扣之後,竟然只有2千5百萬元可以運用,讓國內藝術家徒呼負負。
據了解,有某技術學院系主任就爆料說,委託的策畫人,就是「捷運公司高層的親屬」;而委託與公開創作的公共藝術品,也看不出有公共參與的跡象,國內僅陶藝家朱邦雄,有幸參與其中一站的部分創作。
蘭庭畫會前理事長張雲龍對此曾提出疑問,捷運公司人員卻一問三不知,顯然有所隱瞞;律師林瑩蓉也說,她已出席三次捷運公共藝術會議,但所有疑問都沒有獲得澄清,出席的高捷公司人員永遠說不清楚,令人起疑。
特定人士策畫 獨厚國外藝術家
如果這些發包過程是公開透明,國內藝術家應該都沒有話說。問題是從委託策畫人開始,外界根本無緣置喙。有人向高捷公司提出質疑時,結果只是一句「民間企業」回應,就堵住攸攸之口。
外勞事件發生之初,捷運公司內部人員也以一句「民間企業」回應,結果是露出愈來愈深的黑幕。此舉也讓藝文界人士不免懷疑,公共藝術發包,是否也會有不可告人的內幕?
處處隱藏 國內藝術家難參與
事實上,公共藝術策畫人委託過程,就和委託華磐管理外勞一樣,都是由內部人士指定。連委託國內陶藝家裝置橋頭車站到底花多少?捷運公司人員也是閃爍其詞,不願正面回答,更讓藝術家氣結。
政府訂定公共藝術設置辦法,就是要讓藝術公共化,希望透過公共參與的機會,讓民眾從介入、參與、執行與享受時,能有本土的感覺,也能藉此提升藝術文化水準。
但從高捷處理公共藝術的過程中,卻完全看不到公共參與的內容,反而是扭扭捏捏,處處隱藏,連附近才完工的南科都比不上。參與其中的藝術家都能深深體會,捷運會出事,絕不是意外。
高雄捷運因外勞管理不當引發泰勞暴動,也揪出整個高雄捷運在BOT之後的種種問題。即使內閣閣員辭職、院轄市長求去,仍無法讓民眾釋疑。
.
在漂流中~美麗,在書寫中~奔放~~~*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