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野貓叫春, 藍綠抓狂
市長:傌偀仇  副市長: likolalo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野貓叫春, 藍綠抓狂】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若真愛台灣,就該發展出一整套的利用山坡地的高新技術
 瀏覽992|回應1推薦2

likolal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likolalo

台灣的土地有 3/5 是山脈,只有 2/5 是丘陵和平原
隨著人口的增長,都會區、科技園區的擴張,
住宅用地會碰到瓶頸,改向山腰、丘陵延伸將是必然趨勢。
此時,台灣最需要的高科技,不是數位光電,不是農業生技,
而是利用山坡地的一整套技術
連繫到水土保持,環境規劃,防洪…

全世界誰最有這種技術與經驗讓台灣參考﹖
日本﹖瑞士﹖美國﹖
都不是。
正確答案是﹕香港﹗

香港的主要部份在九龍與新界,全是山坡地,
至於“香港島”則是面積很小的一個島而已。
香港累積了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利用山坡地的技術,
包括水土保持在內。

民進黨政府有必要研究一下,
如何發展出一套適合台灣國情的山坡地的利用技術 ,
做好水土保持,造林,防洪,水庫興建等工作,
這一步做好了,可以向內陸山區進行「造鎮」計劃,
為台灣創造更多的可居住空間,像香港,瑞士一般,
還可降低西部都會地帶的人口密度,
並提高土地價值,為擁有土地的台糖及其他公營公司創造新財源,
如此對國家財政也是有幫助的。

台灣多山,
如何發展出一整套的利用山坡地的高新技術,
絕對是一個愛台灣的人時時刻刻掛在心上的事業,
為了家鄉這塊土地,為了母親這塊土地,
不管有沒有選上總統,
都要撩落去,要拼到底﹗
要以專業,專業,專業,來規劃、治理台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581&aid=1008328
 回應文章
山林過度開發,政策又錯誤,未來廿年,土石流問題很難有所改善
推薦2


likolal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likolalo

山林過度開發 「大地反撲」成災

記者韓乃鎮、林睿俐、施豐坤、林上玉、唐惠彥、林中偉、樊天璣、吳玉貞/專題報導

「台灣,已經和土石流畫上等號」,這絕非危言聳聽。根據水土保持局調查,在七二水患前,全國崩塌地面積五萬零七百五十二公頃,土石流潛勢溪流多達一千四百二十條,只要下一場大雨,就可能誘發土石流,台灣已經「弱不禁雨」。

這樣的惡果,導因於台灣政府與人民,長久以來對土地的不尊重,濫墾、濫伐、濫建、濫開道路、濫採砂石,為了經濟利益,不惜拿全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做賭注。

一場接著一場的災難,政府、民間是不是都意識到了這是過度開發所帶來的結果,我們並不清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災難過後,似乎看不出政府與民間的作為有什麼改變。民間,高山茶、高山蔬菜一樣大片大片的種;政府,還帶頭提出要建蘇花高速公路、要在生態保護區蓋高山纜車發展觀光。

「天災不可避免,人禍不可原諒。」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教授段錦浩說,土石流與過度開發息息相關,此次七二風災重創中台灣,除了天災因素,人禍也是重要關鍵,災民絕對有責任,如果不是當地居民開發邊際土地、超限利用,甚至占用河川用地、行水區,後果就不會這麼嚴重。

公路開到那 破壞跟著到

台大土木系名譽教授洪如江也指出,防止土石流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土石流可能發生的地區,也就是避免人的生活圈和土石流可能發生的區域重疊,具體的作法,就是避免超限利用、不要過度開發。但現在看到的是,公路往山上開,公路開到那裡,破壞就跟著到那裡,土石流已不止是在山區發生,還入侵人口密集的城鎮。

洪如江說,政府在興建山區道路前,學者都提出了嚴重的警告,七○年代政府打算開闢新中橫公路時,有一批學者提出建言,期期以為不可,但政府還是做了。結果,新中橫公路民國八十年才通車,八十五年過後,山崩、土石流就沒停過。

中橫公路又是一個慘痛的例子。中橫公路在九二一地震後展開整修工作,原定七月底有條件通車,卻又遭七二風災豪雨重創,沿線不少路基流失,許多路段被土石掩埋,受損情況不下於九二一。

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養護課長黃秋煌說,九二一地震後,公路單位評估要讓中橫安全通車所需經費至少五十億元,這還不包括重建會等其他單位投入的整治經費,結果一場風災又使得先前的努力全部化為烏有。

生態團體提「封山」建議

九二一地震後,生態保育聯盟提議「封山」,理由是「人鬥不過大自然」。中橫公路沿著大甲溪河谷開闢,從雪山山脈與玉山山脈交會處開鑿,這裡是斷層帶,地質原本就是碎石層,當年開闢中橫時,用炸藥炸掉山腳,上邊坡的土石失去支撐,一下大雨,土石就下滑淹沒公路,下邊坡的土石則滑落大甲溪中,地基因此流失。中橫通車以來政府投入的維修經費達數十億元,「就像把錢丟入大甲溪一樣」。

七二水患後,封山之議再起,連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處長吳瑞龍都認為,中橫部分路段又高又陡,不能植草護坡,所以不斷坍方,他也贊成中橫公路暫停整修數年,讓豪大雨沖下鬆坍的土石,同時讓大自然休養生息,才不會一修再修。前生態保育聯盟中橫小組召集人李進興說,中橫部分路段事實上已經「糊」了,不應再以粗糙的方法一修再修。

段錦浩也說,政府有責任帶領人民遠離土石流危險區,把可能的災害減到最低,他認為政府應該在平地創造更好的環境,把人口引到山下,將山林留給大自然,讓大地傷口有休養生息的機會。他說,早在日據時代,日本政府就曾把霧社的原住民引到水里鄉生活,這樣的做法最符合自然法則。

段錦浩對政府捨正途而不由,花了大把鈔票在災區推動生態工法,相當不以為然。他批評,政治人物一意孤行,不尊重專業,堅持採用不適當的生態工法,天災加上人禍,災害狀況更是雪上加霜。

「生態工法」遭強烈批評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余烈直言,生態工法根本就是個錯誤的方向,國內各主要大學工學院院長及土木工程系學者,過去一年多來針對生態工法有過密集的討論,大家的共識是,基本上生態工法不能稱之為「工法」,而是一個觀念,主導生態工法的公共工程委員會和水土保持局過度把生態工法「純化」,在這次七二水患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段錦浩指出,「台灣有很多崩塌地,崩塌度、地質與水文條件各不相同,九二一地震後,中部山區土石鬆動,一下大雨就成災,災區重建迫切,公共工程委員會卻又堅持使用收效較慢的打樁編柵生態工法,奢望讓水土保持結合觀光休閒,以保有當地原有風貌。

他說,生態工法因植物根淺,固土效果差,根本不適用於陡坡與碎石子地層,往往來不及發揮效用就又碰上天災肆虐,一遇豪雨,水土又流失,成了連年成災的主因。」段錦浩憂心,「水土保持局在土石流源頭以生態工法固土,雖然美觀,但安全度還是堪慮」。

段錦浩強調,他支持生態工法,但必須因地制宜,需要加強保護的地區,還是得用傳統工法。他比喻,「水土保持就像臨床醫學,得視個別狀況對症下藥才行」。

余烈說,政府不能用生態工法製造假象,看花草長出來,就以為整治完成了。事實上種上去的樹,短短二、三年內,根還很淺的,是抓不住土地的。他說,即使種的是喬木,根系也要經過三、四十年才可能深入土地,產生和大自然的對抗力量,更何況大家看到的是,政府在生態工法、打樁編柵地區種的大都是灌木和草皮。

「過去幾年,政府掌握行政權,在重建區以生態工法製造神話,這是一個令人痛心的錯誤政策。」余烈不客氣的批評,「政府推動生態工法的心態,就好像膚淺的以為,手骨斷了,只要在表面拿塊木板固定,就可以把手治好了。」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對於生態工法頻頻被質疑,認為有些不公平。水保局說,近年全力推動水土保持工作,整治山坡地,並非所有地方一成不變採用打樁編柵,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是以就地取材方式取石堆砌,在可能危及居民安全的地方,水保局使用水泥進行強化處理,而整體工程而言,則考量環境整體的美感,希望回歸自然。

七二水災 災情慘不忍睹

不過,水保局局長吳輝龍也指出,這次七二水災過後,水保局接獲各縣市政府提報土石流、崩坍事件,隨著道路陸續搶通、搶救人員深入災區之後,回報的件數每天大幅成長,到八日為止已多達九百五十八處,這些災情包括農路中斷、公路、大橋的土石崩坍等,修復總經費粗估高達十七億元,早已超越九二一之後的桃芝颱風。

吳輝龍強調,九百多處災害有多少處與九二一、桃芝風災是重疊的,目前還在比對中,工程透過比對加以檢視,有助日後防災治理的成效。

至於七二水災之後,復建工程如何啟動,如何在工程的美化與安全取得平衡點,吳輝龍指出,為了復建工程,局內已成立「七二水災水土保持顧問小組」因應。該小組的成員包括前台大教授張石角、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系教授詹錢登、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教授游繁浩、林俐玲、段錦浩等計有十一位教授,希望借用學有專精的學者群,做為水土保持復建工程的諮詢對象,提供技術、工程建議,讓復建工程得以順利推動。

一場大雨就製造了九百多處坍方、土石流區,且全部發生在山區,凸顯台灣過度開發的嚴重性,段錦浩說「不該住人的地方,卻住了很多人,政府因為選票壓力從寬處理,所以過度開發的問題始終難以解決。」

廖志中認為,並非所有河川地、坡地土石崩坍都需要整治,例如沒人出入、沒有保全對象的坡地,崩坍是自然的現象與演變,讓它隨著大自然崩坍沖刷,政府沒有必要多花錢在沒有居民、沒有道路的山區做整治工作。

神木村受創 應儘早遷村

例如神木村,土石流、山洪一再爆發,這次七二水災再度道路中斷,滿目瘡痍,根本不能住人的地方,就不該讓居民繼續冒險居住在區內,每次颱風、水災後再投入大量人力與費用進行復建工作;廖志中指出,針對不可以住人的地區,政府應審慎評估並調查清楚,列入風險管理區域,採取必要的作為。

段錦浩則指出,台灣和南美安地斯山脈、喜馬拉雅山的地質條件相同,都是造山帶,但是喜馬拉雅山人少,傷亡不明顯,台灣中部山坡地因九二一地震早已支離破碎,根本不適合居住,但是政府沒有妥善管理,居民也將警告置之不理。他警告「未來廿年,土石流肆虐情形很難有所改善」,政府、民間再不有所覺醒,後果會比現在更不堪設想。

【2004/07/10 民生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581&aid=1008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