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創兒園地
市長:雪情痕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小說【創兒園地】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分享)四十二品因果錄(第二十一品 梁武帝拜求誌公師 )
 瀏覽102|回應0推薦0

雪情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昔日有一座寺院,主持僧二人,分為東西兩房。
東房主持僧法堂前,有一蚯蚓早晚聽經天性最靈,每至五更時分,蚯蚓便鳴,主持僧就叫諸徒弟起來,參佛課誦經文,時刻準確無失。
西房主持僧見東房師兄,每日午更早便起來,參佛課誦經文,遂對諸徒弟嚴責,罵曰:「你眾人何不看東房師兄弟,修行甚謹慎,五更早便就起來,參佛課誦,唸金剛經,爾等如此懶惰貪眠,非是修行之人。」
忽一日,西房有一徒弟,就去問東房徒弟,曰:「師兄,你眾人如此精神,每五更清早,因何知醒起來,此是何也?我等貪眠,睡到天明,尚不知醒。」
東房徒弟答曰:「我個個亦是貪眠好睡,因是我師父法堂前,有一蚯蚓,每至五更時分便鳴,我師父若聽蚯蚓鳴,就叫眾人齊起來參佛誦經,因此時刻極準,無有失誤。」
西房徒弟聞此言,暗恨蚯蚓而回。
有一日,西房師父出去,其徒弟就燒一鍋熱湯,捧出來,看見東房不在寺,遂將熱湯灌落蚯蚓穴中,蚯蚓即被燙死。
次早天明,東房住持僧,無聽蚯蚓鳴,就叫徒弟起來尋覓,徒弟看見蚯蚓已死,就稟知師父,師父出來看見,就與牠超度。
蚯蚓蒙師父超度,後得轉人身,出世為樵子,每日賣柴生活。
西房徒弟犯殺生戒,福氣消盡,墜落出世為猴,其靈性最精好供佛。
其樵子亦是行善好供佛。
樵子每日登山砍柴,一日來到山中,看見有一座破廟,樵子就入廟內,見此廟半壞,有三尊佛像,頭頂厝瓦破壞露天,樵子恐三尊佛像,受雨露濕壞,即時回家買三頂大笠,來遮蓋佛像。一日正欲登山砍柴,來到溪邊,看見有七位秀士,欲過溪不能得過,樵子看見,連忙手抱七塊大石頭,鋪於溪中,於是眾人得過去。
是時山神土地,奏上天庭,凡間有樵子善心,起蓋三寶殿,造下七星橋。
樵子每日登山砍柴,便手持鮮花,到山邊廟中供佛。
其猴每日亦手持花來奉佛,看着花瓶有花,遂將瓶中花拔落去,就將自己花插瓶中。
其猴去後,樵子砍柴回來,經過廟口歇下,遂到廟內觀看,自己的花擲在地上,瓶中所插不是自己之花,就想此處乃是荒山僻地,無人來往,此花從何而來,自己花為何擲在地上。
遂將柴挑回家中,明早又持花供佛,將花插在瓶中,就躲在廟門邊偷看。
不一時,有一猴手持鮮花,來到佛祖殿上,將瓶中花抽下,將自己花插在瓶中。
樵子看着大喝一聲,其猴回頭就走,樵子隨後趕去,猴就走入空洞。
樵子看見趕到洞口,就將洞門用大石頭塞住。其猴不能得出,遂在洞內餓死。
此乃二人前世果報。
後來樵子壽數已盡,天地見他有大功德,將樵子撥去梁國出世,姓蕭名衍,後來為梁武帝。
其猴撥去魏國出世,姓侯名景,後官拜將軍,領兵圍困臺城,此是後語。
再言梁武帝,性善信佛持齋,拜誌公和尚為師,郗氏皇后亦拜雲公和尚為師。
有一日,雲公和尚開堂說法講經,郗后請梁武帝來聞經,武帝請誌公同來聽法。
雲公和尚登堂講經說法,即時飲酒食肉。
誌公進前問曰:「雲公你現今為國后之師,今日登堂說法,因何飲酒食肉?」
雲公答曰:「我飲食之猶如無食。」
誌公曰:「恐你後來遂作之猶如無作之。」
其后雲公福氣盡消,死去墜落牛胎。
誌公就對梁武帝說此事情,梁武帝不信。
誌公一日遂同武帝,野外同遊觀山玩水,行到野田,看見有一隻花色牛,在此耕田。
誌公對梁武帝曰:「這就是雲公。」
帝曰:「師父怎麼知之?」
誌公曰:「帝若不信,可叫三聲便知端的。」
帝連叫三聲,這頭花牛便四腳跪地,兩眼流淚。
誌公問曰:「你前日登堂說法,你自言道,食之猶如無食,今日墜落作花牛。」
花牛聞此言後,遂自觸犁而死。
梁武帝大驚,隨即作偈曰:
堅持修行度眾生,冒犯口業罪不清,酒肉不除登臺座,雲公說法墜牛身。
帝看見果有此惡報,心中知悟,堅受信心。
然還有奢華習性未改,常請誌公師父來作會,就命歌女演戲。
誌公心中不悅,武帝常在戲碼大鬧之時,就問師父曰:「這戲好看麼?」
誌公答曰:「我不知。」
武帝曰:「戲在你面前做,為何不知?」
誌公曰:「我主不信,可將獄中重犯,放出三人來交我,我自有道理。」
帝即將獄中重犯放出三人,跪在誌公面前。
誌公即對罪人曰:「你三人皆是死罪,我今日將水一盆,安在每人頭上,汝等跪在戲臺前,待戲做完之時,水無一滴出來,我就奏上萬歲,赦汝無罪,水若有一點溢出,此罪不赦。」
重犯依法而去,跪在戲臺前。
戲劇大鬧之時,誌公就對帝言曰:「我主你問重犯,戲劇好看麼?」
帝叫犯問曰:「戲作得好麼?」
重犯答曰:「吾等不知。」
帝聞言罵曰:「戲在汝面前,為何不知!」
重犯奏曰:「罪人只顧生命,不知戲劇好看。」
誌公師父就對帝言曰:「修行之人,亦是如此。」
即赦犯人無罪,犯人得生,歡喜回家而去。
誌公作偈曰:一盆清水綠悠悠,把來安在罪人首,君王演戲無心看,只為性命不舉頭。
帝聽此偈,心中知悟,隨棄奢華之心。
有一日,帝向誌公言曰:「寡人自持齋,布施齋僧供佛,意欲五里造一庵,十里造一寺,功德可謂大乎?」
誌公答曰:「毫無功德。」
帝曰:「師父汝說寡人前生為樵子,起蓋三寶殿,造下七星橋,此功德甚大,今得國王之位,造許多庵寺,供眾僧居住,卻無功德,何也?」
誌公答曰:「吾主前生為樵子,乃是自己善心起蓋三寶殿,造了七星橋,乃是自己之力,方有功德。今日吾主為帝,欲起庵院,必宣召民夫,乃勞力人眾,實無功德。」
帝見師父言之有理,心中轉悟,每日懇求師父講道德,江山寧不要。
郗氏見君王置江山不顧,心中不悅,即想毀謗佛法,要使誌公破戒,就殺狗作饅頭,假意請誌公道內宮來做會,破了他佛戒,殺他性命。
誌公早先知覺,即時對帝曰:「郗后明日欲請吾入內宮,破吾佛戒,害我性命,我在內官,若有難,吾將拔鼓打響,吾王當趕來救吾。」
帝曰:「不妨。」
皇后次日,果來請入內宮,將饅頭賜與喫,誌公言受罪不敢喫。
郗后大怒,欲害性命。
誌公即命徒弟將拔鼓打起,將饅頭擲到御花園,變作四樣葷菜,蔥韮薤蒜,此四樣乃是五辛之物。
帝聞得拔鼓響,連忙來到內宮。
梁武帝聖駕已到,遂救誌公師無事。
武帝就大罵郗后,在內宮害人,後來看你如何報應!
郗后因欲破誌公佛戒,被天地消福減壽,身染重病,受苦報而死。
無常鬼卒,拿去見閻君。
閻君判明大怒,將郗后押入地獄中受苦。
後將郗后謫貶墜落,變作蟒蛇之報應。
郗后受苦至極,咽喉如針之細,腹肚似海之大,盡日飢餓,不能飲食。
身中鱗甲被虫亂咬,苦痛難當,無處安身。
梁武帝自皇后死後,未曾入內宮。
有一日,來到內宮,舉頭忽見上有一條蟒蛇,正在鳳臺上。
見帝看,就叫君王曰:「你來救妾。」
武帝曰:「你是誰?」
蟒蛇曰:「妾是郗后,因前生要破誌公師父戒,殺生害命,今日變作蟒蛇之報,求君王慈悲,帶念夫婦之情,求請誌公師慈悲,代妾懺悔。」
梁武帝聞郗后哀求慘聲,帶念夫婦之情,就懇求誌公師大發慈悲,代郗后懺悔罪愆。
武帝就備辦香齋菜品供筵,誌公課誦大藏經。
誌公師作偈曰:勸人無事休謗佛,謗佛罪重苦無邊,迎風點火燒自己,含血噴天污自口。
梁武帝聞得此偈,心中哀切,誌公看見梁武帝甚哀切,心中不忍,即誦大藏經、金剛經,造梁皇懺,請佛祖懺罪超昇。
武帝忽見空中,有一人飛騰在雲端裡,曰:「吾乃皇后變蟒蛇,多蒙君王大恩,師父法力超昇天上。」
梁武帝聞言,加進修行,日夜猛進,精進勤修有功。
有一日,問誌公曰:「弟子何時成道?」
誌公用手對咽喉直指,武帝不解其意。
誌公對武帝言曰:「你在此榮華富貴難離,可疑居山林方纔成道作佛。」
武帝依此言語,即遷去臺城修行參道。
誌公知梁帝該受這果報,誌公遂即拜別君王而去。
梁武帝自師父別後以來,忽一日,衛國侯景反叛,帶領兵馬殺到臺城而來,將臺城團團圍住。梁武帝此時飲食全無,臨危急難之時,遂有退道之心。
誌公駕雲在空中,高聲言曰:「此正是教你還他三世因果,不可生退道之心。」
武帝聞此言,欣然餓死在臺城。
梁武帝作偈曰:是我當初不知因,本是同根一脈人,爾因圍城取我命,我今臺城還爾因。
侯景乃答偈曰:我是紅塵不知因,不識同根一脈人,武帝坐蓮飛昇去,立即收兵盡除根。
其後梁武帝身坐蓮臺,登空而去,修成得羅漢果位。
輕輕舞動歲月痕 漫漫寂寥靜夜生
丰姿千采隨雲過 懶將燈火照平生

(再無須迎合你了, 執意留住的)
(再無須因為介意, 追求夢裡的)
看到另一片天, 寧投身虛妄養成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579&aid=725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