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敗的家庭,不是缺錢,而是犯了以下3種錯誤
value101
人不和,家必敗。凡事以和為貴,道理淺顯易懂,但是很多家庭做不到。
有人說,一個家裡,80%的矛盾,是因為缺錢。
可是,錢是身外之物,只要努力爭取,錢就會回到身邊。一家人齊心協力,致富奔小康,都是常事。
以此看來,一個家庭的失敗,關鍵還是“親人反目”,變成了一盤散沙。只要找到癥結所在,然後對症下藥,落魄的家境,就能逆襲。
01 越位:親人之間,橫加干涉的事情太多。
和我同住一個小區的王阿姨,她的女兒歡歡,今年二十五歲。逢年過節,王阿姨都會催問:“歡歡,有沒有找男朋友?如果找了,就帶過來吃飯呀。”
平時,王阿姨逢人便說,有沒有合適的男孩子?
歡歡被母親逼著去相親,不知道多少回了。歡歡很反感,但是母親卻樂此不疲,她只能委曲求全。
上個月末,歡歡和相親對象約定在一家咖啡店見面。到了現場才知道,對像是自己的上司,尷尬得要命。
其實,歡歡是大學裡,談過一次戀愛,對像是外省的。王阿姨死活不肯,逼著歡歡分手了。
上個月,歡歡辭去了縣里的工作,去深圳打工了。很明顯,她在逃避“母親”。
現實生活中,“王阿姨”真的不少。父母關心兒女,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做了越俎代庖的事情,對兒女就沒有好處了。
成家立業是大事,但終究要兒女自己做主。父母只能提出建議,並且加強正面的引導。
父母干涉兒女的家庭和事業,兒女干涉老人的黃昏戀,兄弟姐妹毫無距離,把親人的家當成自己的家......因為定位不清,導致一家人“打包”在一起,任何事情,都是牽一發動全身,又或者是,每個人都隨時可以換位,任何事情,都可以置身事外。
古人說:“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彼此干涉太多,美好的情感就消失了,結怨越來越深。
02 貪婪:個個想著一己私利,寸步不讓。
在我的老家,有這樣的鄰居:父母生了兩個兒子,建了兩棟房子。兒子長大後,把父母安排到又破又舊的偏房去住了。因為他們各自要一棟房子,誰都不願意分出一間房子給父母。
兩棟房子之間,有一堵圍牆,是用紅磚建的。
老大家建雞舍,把圍牆上搬了幾塊磚。老二看到了,非常氣憤,認為老大佔了“公家”的便宜。於是乎,老二從圍牆下,搬走了十多塊磚。
都說:“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
可惜,很多兄弟連熟人都不如。他們為了爭奪父母的財產,可以撕破臉,一輩子不交往,也沒有關係。
三國時期,魏國的曹丕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逼著曹植寫下“七步詩”,讓兄弟流落到鄉野;唐朝時期,李世民和兄弟爭奪位置,便有了玄武門兵變的事件。這都是歷史教訓,不得不知。 說來說去,都是“利益爭奪”的問題。要么因為錢財,要么因為位置。
在我的老家,老人們常常說:“人生一世,吃光用光,身體健康。”
言外之意,就是告訴我們,老人不要留下大量的錢財,否則兒女容易反目成仇。可是,作為父母,怎麼能算到自己到底哪天死,要花多少錢?
好的家庭裡,每個人都努力賺錢,然後互相接濟。至於父母留下了什麼,那就順其自然好了,財產分配,尊重父母的意見。
03 內憂外患:沒有形成創業致富的好環境。
《朱子家訓》裡寫道:“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一個人做了什麼,冥冥之中就會報應到自己身上,如果不是這樣,就會報應到家人的身上。
比方說,一位父親,無緣無故欺負了鄰居家的孩子。鄰居家的大人,因為護短,就會懷恨在心。兩個家庭就不得安寧。
不管是明著做壞事,還是暗中使壞,都會被公之於眾,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當一個家庭,四面樹敵的時候,內部也會一團糟。大家都不會反思自己,而是誤以為“三觀不合”,最後都很煩惱,有了作鳥獸散的徵兆,外人看著,但是不會說透,只是當成一個笑話,甚至會找機會挑撥一番。
家人缺德,家風敗壞;家人不善良,也得不到外人的幫助。這樣的家庭,做任何事情,都是一盤散沙,一開始就失敗了。
04 缺錢,是家庭失敗的表面現象,深層次的原因,在於道德、學識、環境、關係處理等。
不能為了錢而去賺錢,這樣的話,就陷入了“貪婪”的困境。
《章氏家訓》裡寫道:“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忿之事,休專公共之利。吃緊在盡本求實,切要在潛消未形。”
一個家庭,只要團結起來,哪怕是負債累累,也能翻身。要知道,每個人想辦法搬來一塊磚,就有幾塊磚了,日積月累,高樓大廈就建起來了。
看過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對父母,生了五個兒子。老大很老實,老二很聰明,老三眼睛看不見,老四走路一瘸一拐,老五是一個駝背的人。父親根據兒子們的特色,安排老大種地,老二做生意,老三做盲人按摩,老四織布,老五做繩子。時隔多年,這個家庭,富得流油。
叔本華說:“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遜一樣,只有同他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
聊天時,各抒己見;做事時,取長補短,這樣的話,家庭就沒有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