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女人故事
市長:寧靜姐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婚姻愛情【女人故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親  子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你怎麼不早說呢?」其實孩子說了,只是你不想聽!救孩子的兩道安全卡榫:傾聽與核對!
 瀏覽394|回應0推薦3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愛唱 千元上的 帝雉
質子行者:讀者逾萬之文
寧靜姐

「你怎麼不早說呢?」其實孩子說了,只是你不想聽!救孩子的兩道安全卡榫:傾聽與核對!

父母總是拒絕接受孩子發出來的訊息,總希望孩子只要聽他們說的話去做就好,以致於當孩子用行動作出激烈的反應時,父母還茫然的問孩子:「當初你怎麼不說呢?」

文/ 李儀婷 2019-07-02

救孩子的兩道安全卡榫:傾聽與核對!

日前,一名北一女的孩子跳樓自殺,這則新聞,雖然不是首例然而資優生的孩子面對高壓的環境,選擇結束生命這樣的訊息,父母究竟接收到什麼?事實上,這個女孩,在出發走上歸途之前,曾經發出求救聲,告訴她的父母,她不想進北一女,她怕好學校的壓力太大,因此她想降讀第二志願。

然而父母對女孩有期許,好不容易女孩考上了第一志願,怎麼可以就這樣放棄?因此他們大大鼓勵孩子要勇於嘗試挑戰,沒有迎向挑戰就退縮的人生,不是他們期望女孩有的特質。

女孩就這樣,走進了充滿黑洞的恐懼與想像中了。

父母其實沒有錯,面對挑戰,要求孩子要勇敢面對,怎麼會錯呢?

女孩也沒有錯,面對恐懼,自知自己能力,因此提出自己的渴望與聲音,希望父母能聽得見她的內心想法。

那麼,造成這場悲傷的結果,究竟是誰?  答案是:家庭內溝通的系統不完善。

溝通,包含了「傾聽」與「核對」。

「傾聽」人人都懂,就是對方的訊息,聽者要用心聆聽。「核對」則概念模糊了些,讓我用個簡單的小例子說明。

有次我開著車帶著二女兒上學,二女兒坐在後座,我們漫無目的的閒聊著,有時聊聊天氣,有時聊聊天空的藍度,有時則聊聊盤旋的老鷹。有那麼一瞬間,我看見路邊有隻黃色小蝶,在我等紅綠燈時,從我車前翩翩飛過。

女兒突然問我:「媽,蝴蝶是怎麼做的?」

什麼意思?我腦袋納悶極了。

讓我們先停在這個問題一會兒。

面對這個問題,你想到的是什麼?

請牢牢記住你的答案,再繼續往下看。

面對這一個問題,我腦子裡第一瞬間飄過去的畫面是: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樣子,所以蝴蝶是毛毛蟲做的?這是什麼怪問題?

再仔細一想,女兒的意思應該不是這個,應該是……腦子裡出現的另一畫面是:用紙折出蝴蝶的樣子!

面對這兩個答案,我內在突然湧出不耐煩,覺得女兒這傢伙幹嘛在這時候出難題,是想叫我做一隻蝴蝶給她嗎?她不知道我在開車嗎?

內在的不耐煩是我的慣性應對姿態,當我沒辦法解決或處理的時候,我習慣抗拒,這和我自己過往的經驗累積而成冰山有關,冰山的層次在觀點和感受來回的運作著,因此當我即將脫口而出我的不耐煩時,我覺察到自己的狀態了,於是我在那一刻做了小小的停頓,然後我不覺莞爾的笑了,笑自己幹嘛為了這種小事不耐煩。

因為實在不知道女兒的問題該怎麼回答,於是我把問題丟回去給女兒:毛毛蟲是怎麼做的,你的意思是?

女兒很可愛的展出她的雙手,伸長手臂,告訴我:「就是我忘記要怎麼用手做出蝴蝶的樣子阿!」

「啊!」聽見女兒的回答,我忍不住在內心叫了一聲,我差點誤解了孩子的意思而胡亂發脾氣了呢。

如果面對女兒的問題,如果只有傾聽,而沒有核對,以我的「觀點」產生出「不好的感受」,因此出現爭執,那麼這樣的傾聽,算傾聽麼?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當初你怎麼不說呢?」

不久前我和一群奶奶級的學生去吃飯,餐桌上,一位奶奶聽了我對「期待」的詮釋與看法後,非常有感觸的說:「我就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奶奶說,她的大兒子考大學時,她和先生對醫生有崇景,因此當兒子考到牙醫系,她和先生高興極了!兒子去讀了一學期,回家跟父母說:牙醫好像不是我想要的,我想休學。

父母一聽,不停的說服他,繼續堅持下去,要讀完才知道有趣的地方在哪裡。

此後,每半個學期,兒子回家都會稟告父母,他想休學,而身為母親的她,總是不停的安撫他,再讀一陣子試試看,以後會更好!

奶奶說,當時她的心態是,這麼好的科系怎麼能放棄,所以每學期都希望趕快開學,趕快把兒子趕回去,藉由各式各樣的藉口把兒子說服甚至呼龍過去。

就這樣,四年過去了,正當她覺得一切就要熬過去的時候,學校寄來一張退學通知書,她這才驚覺兒子瞞著他們不去上課,不去考試,盡一切力氣,只要能讓自己退學的事他都全力去做,最後終於得到一張父母都無法挽回的退學信。

她和丈夫質問兒子,做這些事前,為什麼不跟他們商量?兒子說:我和你們商量過了呀?但你們沒有一個人想聽阿?全都是叫我回去讀書,但我就不想一輩子被困在黑黑臭臭的黑洞(蛀牙)裡呀!都沒人理解我!

父母總是拒絕接受孩子發出來的訊息,總希望孩子只要聽他們說的話去做就好,以致於當孩子用行動作出激烈的反應時,父母還茫然的問孩子:「當初你怎麼不說呢?」

事實上,孩子們都說了他們的渴望,是我們一直拒絕聆聽,拒絕核對孩子真正的內心世界。

現在,藉由北一女跳樓的新聞事件,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與孩子親子關係。我們經常聆聽孩子的聲音嗎?或者,我們也同北一女的父母,在大部分的時間裡,對於孩子發出的求救訊號,我們只想趕緊敷衍呼龍過去?如果是,我們是否還有機會扭轉孩子的未來?在那一刻令人震撼的行為發生前,請多傾聽孩子的聲音,拉近彼此的距離!

更多親子教養與溝通工作坊,可上網查詢「李儀婷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LXYEy

李儀婷的親子教養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ROANr

李儀婷教養書《孩子永遠是對的》https://reurl.cc/zr0V6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