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瑋婷 職能治療師
明麗阿姨一見到我就憂心忡忡跑來說:「老師,我兒子說是情緒勒索,我該怎麼辦?」我急忙澄清,明麗的兒子不是被詐騙,而是表示他跟您的溝通出了問題。
本意只是表達關心卻變質
原來明麗昨晚跟兒子通電話,說:「你都一把年紀了,還沒有要結婚嗎?大家都當阿嬤了,就我還沒有抱孫。人家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明麗的兒子說;「我們工作都忙,最近工作上有升遷的機會,我想好好把握,結婚晚一點再說。」
明麗不放棄,接著勸說兒子:「可是最近新聞說,父母親的年紀越大、生出來的小孩越容易有問題耶!到時候小孩智力有不足、有問題,當父母會很辛苦啦!」
明麗兒子說:「媽~~你這樣是情緒勒索耶~~~我就還不想結婚生小孩啊!你幹嘛每次打來都要重複講一次。」明麗心裏覺得很委屈,覺得只是關心。聽到勒索一詞明麗誤以為兒子被騙,忍不住哭起來。後來兒子只好道歉,才順利結束電話。
強調責任、義務引發罪惡感的溝通方式被稱作情緒勒索
我說:「情緒勒索是最近很紅的心理學名詞,也常被用在親子關係上。意思是父母親透過讓子女產生恐懼、義務跟罪惡感的方式,讓子女心心不甘情不願地照父母意思做。」
明麗疑惑地說:「是什麼意思?」我說:「不孝有三就是講傳宗接代的義務、晚生小孩造成智力不足是恐懼。最後在電話裡哭了,讓兒子覺得有罪惡感,好像讓您哭是他造成的。」
調整彼此表達關心的方式,感情才會越來越好
明麗說;「可是我只是關心他啊!」我說:「我知道您是關心他,但電話裡您表達的方式可能會造成反效果,讓親子關係更惡化。」在親子關係的溝通上,關心子女、接受並尊重子女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跟自己有價值觀或想法不一樣的。建議父母的可以用分享經驗的方式,解釋自己的看法或價值觀。
當子女的價值觀或想法與自己不同時,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生氣、擔憂)與情感需求(被關心),但不要情緒勒索免得感情存款不增反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