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女人故事
市長:寧靜姐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婚姻愛情【女人故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婚姻家庭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崩世代剩男 才是問題!╱楊文山
 瀏覽1,672|回應5推薦2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A-Li
貓喵XD

崩世代剩男 才是問題!

立委質詢「外配搶位,造成台灣多剩女」,引起婦權以及外配團體的抗議。

按照人口學的規律,在男女婚配上,有一個常見的「婚姻斜率」現象,也就是通常男性所娶的對象,年齡、學歷會比自己低,同時社會經濟地位也比自己差;反之,女性通常會嫁給比自己年齡、學歷高,以及社會地位較好的男性。其他的條件不變,如果男生娶比自己年齡小到二至五歲的女性,是否有足夠年齡比自己小的女性,就會影響男性結婚的機率。

從一九六五年嬰兒潮結束開始,台灣婦女生育率就不斷下降,到今天成為世界生育率最低地區之一。因為生育率下降,台灣男性要找到比自己年齡小的女生,就會產生人口學上所謂的「婚姻擠壓」的問題;也就是女性因為出生率下降,適婚女性不足,男性找不到適婚年齡女性配對。

根據人口學的估計,台灣在一九六五年以後的十五歲以上適婚男性,大約比女性多出了六、七十萬人。基於歷史因素,解嚴後,大陸地區的開放,因為台灣經濟優於大陸;以及東南亞,尤其是越南,因為戰爭因素,以及戰後的嬰兒潮,產生了不利於越南女性的婚姻擠壓結果,也就是越南的適婚女性比男性多的「婚姻擠壓」。台灣男性在天時、地利下,在大陸、越南娶得配偶,適度的解決了不利於台灣適婚男性找到台灣女性配偶的結婚問題!

台灣的男性並不是不喜歡台灣女性,而是因為人口結構,根本沒有足夠的適齡台灣女性與他們配對,而產生了二千年前後時間大量外籍配移入的現象,同時適度解決了當時台灣第一波婚姻擠壓問題。

但台灣社會所面臨「快且又急」的第二波婚姻擠壓,整體社會似乎茫然無知,也沒有任何對策與解決方案。

台灣在一九八○年至二○○四年間,根據人口學的估計,因為生育率下降,與性別篩選的因素,台灣當時出生的男性大約比女性多了近四十多萬人;這些男性目前已經逐漸進入適婚年齡!但是這些台灣男性沒有他們的上一世代那麼幸運。

不論中國大陸,甚至是東南亞的越南,因為生育率快速下降,以及性別篩選等原因,也出現了嚴重的適婚年齡女性不足的問題。現在到可預見的未來,適婚越南男性找不到配偶的問題,與中國大陸同樣嚴重。過去台灣男性幸運娶得外配的地區,已經成為過去;台灣下一世代的男性要在這些地方找到配偶,已經不太可能。當然,如果經濟能力夠好,娶得佳偶也有可能,但是經濟能力要相當不錯才有可能。

因此,外配新住民真的並沒有搶台灣女性的位置;可見的未來,台灣社會面臨的問題,不是「剩女」,而是「剩男」!

崩世代的台灣男性,不僅要面對因為工作貧窮化工資下滑,以及全球化下的競爭問題;同時也要面對台灣男性過剩所產生找不到配偶的難題。中國大陸性別比例不均問題更嚴重。目前對不易結婚地區男性完成的研究已發現,這些剩男的社會網絡小,不太與外界接觸,自閉且生活條件低,社會支持少,與已婚的同齡男性比較,有很多的精神狀況問題。台灣也應該關注未來「剩男」問題對於社會的影響。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回應文章
責任感
    回應給: 寧靜姐(inyi) 推薦1


A-L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寧靜姐

呵呵呵~!

真的.~!責任感很重要!

當初會跟老爺在一起.主要的也是他有責任感~!

雖然當初他有我不想要的選項.如:長子.血型A.身高只高我1公分.學歷比我低.

大男人主義....愛罵人...嘴巴賤賤的...感覺有點喜歡粉味應酬....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44&aid=4806050
好人也會變
    回應給: 寧靜姐(inyi) 推薦1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Li

好人也會變。

因為社會歷練、社會價值等等都在改變

所以好人也會變

我覺得找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比較重要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找一個好人
推薦1


A-L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寧靜姐

我對婚姻的看法簡單
就是找到一個好人
自己也變成好人一個

不過識人的能力要有點技巧
我都是從對方的家人與朋友去認識

這位男生的品格

還好對老爺算沒有看走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44&aid=4805634
社論-婚姻制度崩解 該擔心的是社福課題
推薦1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Li

社論-婚姻制度崩解 該擔心的是社福課題
  • 2012-03-25 01:15 中國時報 

 最近「剩女」問題引發風波,台灣女人不結婚,究竟是誰的錯,各方爭議激烈。其實,女性向婚姻說不,不只見於台灣,而是各國普遍的現象。整體而言,以傳統婚姻模式為社會運作基礎的制度,已經逐漸崩潰。

 立委張曉風質詢時表示,台灣許多適合結婚的優秀女子被台灣男人淘汰,成為「剩女」,只因外配比較好控制。這番高論一出,立刻引發批判與反彈,外配團體更齊聲譴責。張曉風的基本假定是:人都要結婚,不結婚就是哪裡出了錯。台灣男性喜歡聽話的女性,所以找外配結婚。但事實並不完全如此。過去的觀念認為結婚是人生的必要,沒有就是不完滿的缺憾;現在愈來愈多人認為婚姻只是人生的選項之一,因此寧缺勿濫,不婚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異常狀態。

 傳統婚姻型態植基於過去的社會狀況與兩性角色,以往女性教育差、經濟能力弱;要有個生活依靠,死後得到香火供養,就必須依附婚姻。而在以男性高於女性的傳統文化裡,女性必須扮演賢妻良母好媳婦的溫順角色。在「格差婚」的傳統觀念下,女性通常「往上嫁」,和年齡、財力、地位高於自己的人結婚,男性則通常「往下娶」。

 愛情當然是結婚的重要原因,但就一個有幾千年歷史的社會制度而言,傳統婚姻其實是一種利益交換,男女都有取得有付出。女性用性、生產、勞務等,換得長期飯票、性愛管道以及生養孩子的安定環境。過去不要女人有腦袋,只要女人的身體功能:性、生育、家務。但教育讓女性的腦袋得到公平的成長機會,當人類的工作愈來愈靠腦袋而非體能時,女性便和男性一樣能在職場出頭天,並在工作中得到快樂與自我價值。

 不過,職場打拚幾年下來,年紀漸長,眼界日開,條件好的單身男僧多粥少,既然自己能獨立,也不必屈就條件差的男性。如果工作環境與生活圈封閉,又抱著隨緣心態未積極找對象,或者始終遇不到想廝守的真命天子,結果便離可能結婚愈來愈遠。

 此外,以往女性只要負責家務,現在往往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婚姻固然可以提供很多寶貴的東西,但也必須付出極大時間心力,這會讓許多自我意識高、要求生活品質、不喜歡束縛的現代女性望之卻步。當婚姻的誘因不再,負擔卻依舊沈重,算盤一打,女性對婚姻的熱度當然減退。

 其實依據統計,剩男比剩女還多。不過男性在找對象時,考量的不只是個人,還有家族與延續香火的需要,會期待配偶承擔起家族責任,而公婆也希望有個乖巧勤快的媳婦。如果自己的條件找不到台灣女性點頭,有些就會往外發展,這的確是事實。有些外配婚姻過得非常美滿,但不可否認的,有些外配的權益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因為她們被納入過時的、已被台灣女人拒絕的傳統婚姻以及兩性模式裡。

 趨近喜歡的、迴避討厭的、爭取想要的,都是最基本的人性。如果有愈來愈多女人不結婚,一定是因為傳統的婚姻已經不是她們所要的了。這是舊婚姻與新人類的落差。舊婚姻並沒有錯,它有它的功能;新人類也沒有錯,他們有他們的需求;只是兩者不對盤罷了。

 其實這並不是台灣的特例,其他國家同樣可以看到傳統婚姻式微、不婚與離婚增加的現象。在日本,卅歲出頭女性約三分之一單身,其中近一半可能終身不婚。美國有將近四成的適婚年齡女性從沒結過婚,英國單身族群已經成為多數,非婚生子女人數超過了婚生子女

 很顯然的,傳統婚姻模式已不敷時代需求,拒絕婚姻或從婚姻出走的人口,未來仍將持續增加。即使在觀念變遷下,現在許多婚姻互動模式已不若過去僵化,但到底要不要一男一女綁死死,卻仍有愈來愈多人感到懷疑。單身固然是個人的選擇,當事人可能也過得很快樂自在,但不婚不育造成的人口老化問題,以及將來大量單身人口形成的社會安養負擔,卻是政府需要嚴肅正視,並及早規劃因應方案的課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男人配不上女人
推薦1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Li

過去男主外女主內,以及女人受教育比較少,工作機會少,所以必須依賴婚姻保護。過去的男人把老婆當成財產,老婆的一切都是男人的。

但是現在女人受教育比較多,受教育也比較高,工作職位也提高後,不但擔起比較多的家庭經濟,甚至撫養父母的責任之後,男人身上的擔子輕了很多,也導致許多男人不願意如過去般的吃苦耐勞或擔責任。

更可怕的是許多男人以愛知名,吃定女人,寧願吃軟飯。結婚後如果硬要分手,男人還要索取分手費或女方一半的財產。

名女人的錢太多,找對象時,會弄不清這個男人是真心愛她的人愛她的錢,因此許多名女人年過35歲仍然未婚。除非有旗鼓相當的對象,名女人很難嫁。

至於男人喜歡取外籍新娘,大多數是滿足男人的優越感而已,外籍新娘便宜又好用。

所以現在甚麼剩男剩女,和外籍新娘無關。男人需要被教育多分擔一些家庭經濟外,養兒育女(照顧兒女)或家庭工作,也要多分擔一些。

所以這些年來,男女地位改變的男女平權,應該先從家庭做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