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要問的問題﹕民進黨真的有反省嗎﹖
1. 關於新選制﹕
這次國會大選,在區域與不分區兩方面,國民黨的得票率都是贏民進黨約十五個百分點。這個勝負結果是很明確的,也是很懸殊的。
「單一選區兩票制」與「國會減半」的真正作用,不是決定席次的勝負,而是把席次的勝負的差距放大而已。
若是改成德國式,那也不過是讓民進黨的席次變成大約落在40席至46席這個範圍,
結論是民進黨還是輸,而且還輸在20席以上。
所以,怪新選制表示民進黨沒有去面對敗選的真正原因,也就是沒有認真反省。
2. 關於「新三寶」﹕
「新三寶」(上杜下謝還連莊)在這次選舉的作用,是守住了深綠,但反而丟了中間,總的來說,對民進黨來說是有一點扣分,但還不是敗成這樣的主因。
可是,他們現在居然被當成替罪羊了,可見,民進黨並沒有去面對敗選的真正原因,也就是沒有認真反省。
3. 關於陳水扁一家的貪腐﹕
台灣人投票是務實主義的,不唱高調。要政治人物不吃錢,那是理想主義。能不貪,那是最好了,但是,那是可遇不可求的。
一般台灣人最氣的,還不是你政客吃錢,而是你吃了錢,竟然還不做事。如果你一面吃錢,一面做事,有在搞建設,那麼,選民雖不滿意,但還可以勉強接受。
陳水扁一家及親信的貪腐是會讓民進黨有扣分,但還不是敗成這樣的主因。
二,接著要問,民進黨慘敗的主因究竟是什麼﹖
這一次民進黨的慘敗,主因在於許多過去支持綠營者拒絕出來投票,而不見得是他們把票轉投給國民黨。
換句話說,真正原因是在阿扁的施政,不再被人民所接受了。阿扁拿住了行政權,可是卻沒有提供治國能力與領導風格。也就是說,有了權力,卻沒有盡到責任。這一點,台灣人民已經看清楚了,包括綠營選民在內。例如,民進黨的社會基礎在中下階層,可是他反而把中下階層的經濟搞得很糟。
這是最失人心的地方﹕執政失靈 (governance failure)。其他因素都是枝節,頂多只是讓問題更惡化而已。
三,最後要問,謝長廷能逆中求勝嗎﹖
謝長廷說國會現在是一個怪獸,會給台灣的民主帶來危機。他當前的選戰主軸似乎是放在國民黨在國會的「一黨獨大」這一點上﹕他想激發中間選民對一黨獨大的恐懼,利用這個恐懼來謀取個人的政治利益。
在2000年時,陳水扁的賣點在於希望,訴求著「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也就是提
出「大家選我,明天會更好」這樣的正面訊息﹔而在2008年時,謝長廷的賣點卻變成了恐懼,訴求著「國民黨一黨獨大,台灣的民主有危機」,也就是提出「大家不選我,明天會更糟」這樣的負面訊息。
在這樣的大戰略下,一句話,謝長廷等於是要我們選他當總統,以便去制衡國會而已。
你覺得這樣講行嗎﹖
四,陷阱﹕
總統掌握的是行政權,是要去治國的,這是他的責任。他要思考國家的發展方向,提出政策與預算,讓國會來審核。也就是說,國會是用來監督與制衡這個行政權的。
現在,謝長廷的論調是反過來了,他選總統,不是要去統治,而是要去制衡「一黨獨大」的國會。問題是,國會並不統治啊﹗
這樣看來,謝長廷的論調其實是一個陷阱﹕他跟陳水扁一樣,只想作總統,卻沒有
能力去治理國家。他如果當總統,還是跟陳水扁一樣,忙著對付國民黨而已,而不
是忙著執政。到頭來,他還是在忙著做一個反對黨。
這樣子的競選大戰略,我覺得,是錯的,是準備讓台灣繼續陷入政府空轉的困境中。聰明的台灣選民將會看得出來的。
五,轉型失靈﹕
謝長廷顯然忘記,台灣當年創造「經濟奇奇跡」的時候,是不是在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時代﹖他為什麼不先去研究一下當時國民黨治理台灣的時候,有什麼優點是可以讓民進黨學習的﹖例如,蔣介石時代如何運用美援,以建立一些工業﹖如何籌款以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蔣經國時代如何處理石油危機﹖如何推動經濟結構升級﹖
民進黨以運動起家,對國民黨做抗爭,卻在上台後,沒有成功地轉型成一個執政的黨。
陳水扁的核心幕僚沒有一個是財經背景的。民進黨也一直沒有自己的政策研究團隊或智庫。
過去八年,我們等於沒有執政黨一樣。
現在,謝長廷告訴我們,他其實也還是不想執政,而是想繼續監督、制衡國民黨而
已。換句話說,他的主軸就是阻止國民黨全面執政,如此而已。
哦,我們需要這樣的謝長廷來作總統嗎﹖
在漂流中~美麗,在書寫中~奔放~~~*
本文於 修改第 1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