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古巴在大國美國的旁邊,卻靠著超強蘇聯的支持而敢與美國對抗,這個比喻(寓言)還真傳神﹗
我在紐約時認識一個家庭,住在皇后區,太太是台灣高雄人,先生是古巴移民的第二代白人,生了一個混血兒子,恰好算是兩個島嶼的傳人了。
大國旁邊的島嶼是否會有相似的地緣結構與命運,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一直以來,我觀察的「案例」,是歐洲大陸旁邊的英國,與亞洲大陸旁邊的日本。
英國有她的「統獨問題」,即要不要參與西歐大陸的統合運動,包括要不要廢除有帝國光榮傳統的英鎊,來加入歐元體制。當年女首相柴契爾夫人就是個英國的獨派,正是因為抗拒統派而下台的,她說「英國不只是歐洲的英國,更是大西洋的英國」,這話的意思是,英國可以選擇靠向同為大西洋國家的美國與加拿大,來與歐陸的德法聯盟對抗。
毫無疑問地,當美國夠強時,英國可以選擇獨立於歐洲大陸的統合運動之外,只是,英國仍然在歐陸有重大利益,所以,英國將永遠面對她獨特的「統獨問題」的撕裂而不得安寧。
日本呢,當中國大陸強的時候,日本可以學唐朝,用漢字,引進中國文化,等等,
一旦美國來敲開日本門戶,日本的認同就起了變化,可以宣稱「日本不只是亞洲的
日本,更是太平洋的日本」,這話的意思是,日本可以選擇靠向同為太平洋國家的
美國,也就是「脫中入西」,「脫亞入歐」。
本來,日本一直把東亞看成是她的經濟後院,在西歐與北美兩大經濟板塊成形後,日本有被孤立的感覺,於是想要努力建立與主導東亞經濟圈﹔最近,中國大陸的崛起,讓日本又有了「脫歐返亞」的認識。面對亞太地區的經濟統合運動,日本到底是要選擇「獨立」(即靠向美歐,而不靠向東亞),還是要加進來,這是與英國相似的問題。
台灣,到底是亞洲的台灣﹖還是太平洋的台灣﹖或者都是﹖
在蔣介石時代,台灣是太平洋的台灣,經濟的發展靠向同為太平洋國家的美國與日本,與中國大陸完全不來往,照樣創造經濟起飛的奇跡。現在,基於現階段發展的需要,台灣跟日本一樣,有必要「脫歐返亞」,前進中國大陸。
看來,島嶼與鄰近的大陸之間的「統獨關係」,竟然是地緣結構下的一個發展的戰
略問題。
在漂流中~美麗,在書寫中~奔放~~~*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