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史學分析案例:台灣選舉
|
瀏覽1,915|回應5|推薦5 |
|
|
艾希莫夫的”基地”系列小說描述了心理史學的假設:個體的心理狀態隨機而變,無法預測.但集體的心理狀態可以用統計方法預測其趨勢,集體越大,預測越準確.他筆下的哈瑞.瑟登有了不起的數學工具供他規劃未來.小弟沒有數學知識,只好從歷史中收集案例,用直觀的方式猜一猜趨勢.即便如此,幾個大方向還是有的.歷史的演變常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
1. 社會經濟動力來源
2. 人口移動方向
3. 人口密度與生產力
4. 意識形態
讓我們從台灣開始.自從大陸成為世界工廠之後,台灣社會經濟動力來源變成相對歐美低廉的技術人力.這些人力近二十年大多數集中在北部來,且不斷往大陸移動.這其中還包括一種”看不見”的人口移動.有不少人經由網路或貿易出售腦力,已經不需要固定在台灣.然而,有一大部分的台灣人力缺乏移動能力,大多集中在中南部.這一部分的社會經濟動力主要是倚靠內需市場.
台灣本來就是移民社會,人口的密集移動在過去四百年來未曾停止過.因此,幾乎所有的台灣居民都有”能到外地賺錢才是好本事”的心理.所謂的本土意識原本是因對國民黨統治的反感與對共產黨的恐懼所產生的反作用力,如農民般對鄉土的眷戀從來都不真正存在於台灣人的潛意識中.這幾年台灣主體意識(與首倡者戴國煇教授的本意完全不同)在執政黨的推動之下深入人心,再加上經濟因全球化與大陸崛起持續低迷,遂由量變而到質變.對有移動能力的群體而言,經濟動力來自於低廉的腦力,到哪裡都賣得掉(舉例:流浪教師近日出口到韓泰教中文).這些人不需要附著在土地上,如何遷移到適當的利基才是重點,因此投票給誰不是第一位的考量,.然而,對缺乏移動能力的群體而言,他們深怕被政府與社會遺棄,因而有強烈的投票取向.因此現在的本土意識其實是根植在後者要求所有人固守台灣的焦慮上.
這造成了一種弔詭的情境.經濟越好,不管是誰搞好的,對主張向大陸開放的政黨越有利.經濟越差,不管是誰搞壞的,缺乏移動能力的群體越怕被遺棄,越是支持主張與大陸一刀兩斷的政黨.在這種情形下,執政黨是不怕把經濟搞爛的,因為經濟一壞,能走的就走,不會在政治上與其對抗,而被迫留下的,反而會更支持他們.其實台灣本來可以不用走到這一步.台灣是華人歷史中第一個民主政體,本來可以得到全世界華人政治與經濟的支持,使中共於情於理上不敢對台灣動手,而成為最繁榮的華人社會.陰錯陽差,台灣主動切斷了中國人的文化關聯,而使全世界華人袖手旁觀,而使台灣現在由深綠老人劫持.現在阿扁祭出閉關對抗的政策,小弟認為經濟會不樂觀,蘇貞昌2008年當選的機會大增.
選舉上想要擊敗民進黨,只有讓選民了解阿扁實際上已經遺棄全台灣小老百姓的生活,同時增加經濟的活力.因此這次縣市長主打弊案,是對了路.奉勸泛藍政黨在立法院及地方上要努力通過及實行有利經濟發展的政策,而不要怕人民歸功於阿扁.主打弊案之餘,要揭發教改製造使勞工階級世代不得翻身的真相.奉勸中共,只要是讓台灣經濟發展的事,不要吝於出手.
奉勸泛綠,你夠了吧.
|
轉載:教育讓我對台灣愈來愈陌生了—教改or叫改
|
|
推薦5 |
|
|
教育讓我對台灣愈來愈陌生了—教改or叫改
2006/02/03 15:45
http://www.ettoday.com/2006/02/03/142-1901477.htm
(●作者周奎學,宜蘭人,花蓮慈濟大學公衛系學生。簡介表示,他是2005青年國是會議全國代表,習慣用各種不同的事件來看政治圈中的問題,因為眾人之事絕非只是大部分人所認為議會殿堂中那一小部份而已!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周奎學
回顧台灣的教育史上,民國57年9月1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台灣的教育改革是從這天開始,將原本的6年國民教育延長9年,廢除了升初中(國中)要入學考試的制度,讓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實踐化,是台灣邁向教育改革的第一步,自此台灣的教育走過風風雨雨的30餘年,改變了許多的制度,包含9年國民教育中的9年一貫、大學入學辦法的改變,以及一綱多本的教科書變革,諸如此類的教育政策我們都還耳熟能詳,但這樣的教育改革符合教育的原則嗎?還是它只是在眾人的「叫改」聲浪中,所出現的「教改」?社會各階層的人都在談教改,但筆者認為該是聽聽學生心中不折不扣「叫改」政策的吶喊吧!
九年一貫與高中職教育的一綱多本,雖然給各校有選擇教材,以及增加鄉土教學的空間,但以升學主義為導向成長的學生,終究要接受統一的入學測驗,學生被壓榨的失去創造與思考的能力,這樣的政策建立起了「背多分」的指標,學生不再花時間思考,而是花時間把更多不同版本教科書的內容記下來,以人文設會學群為例,學生腦中裝的多是其他國家的歷史、地理、人文及民俗風情,若問問他們自己居住地區行政區的分布,或者居住縣市的人文景觀,大多數的學生都是一問三不知,這就是我們的教育政策!原本在接受部編本教育的課餘時間,學生還能去熟悉自己所成長的環境,透過鄉土課程的教育,讓孩子能學習母語與親近自己成長的土地,但對學生而言一綱多本的政策下,同一個綱要必須要讀不同的教科書才算讀過,在日積月累之下,我對沒去過的地方愈來愈熟悉,但對所居住的這片土地是愈來愈陌生了。
廢高中、大學聯考改多元入學,表面上似乎給了學業成就上非頂尖的孩子有更多入學的機會,其實是讓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學生,馬上感受到社會的現實,在這樣的入學方式之下,要在推薦甄選與申請入學階段就能上理想學校的人,不僅要會讀書,更要會各式各樣的才藝,或者在課餘時間參加許多的社團活動,所以在富裕家庭成長中的孩子,便可以到補習班、才藝班去學習,讓學業維持一定的水準,更具備多元入學中甄選入學所要求的「特殊才藝」,而在較困苦家庭成長的小孩,就只能自己努力的讀書,靠著多元入學中的「變相聯考」,按成績分發到各校就讀,這樣的教改政策,非但沒有減輕一次聯考的壓力,變相聯考還增加了學生考試的負擔,更讓特權份子能夠藉由多元的管道順利入學,有財力的家庭把孩子培養成全才,而沒有背景與財力的家庭,還是只能讓孩子走考試分發入學的路,如果這樣叫改,那或許沒改變前的聯考會比現在的制度較為公平、客觀些!
真正的教改,可以讓台灣的未來看到希望,這樣的政策是增加了台灣的競爭力,還是阻礙了學生學習、思考的機會?過去的聯考與單一版本對學生或許也是個負擔,它也讓窮苦人家的孩子能靠考試有翻身的機會,讓社會階層的垂直流動能有公平的管道,當今日的台灣教育當教改團體、學者專家都在請向社會與政府要求要教改時,也別忘了還有一群孩子被壓在這龐大教育的體制下,學生的聲音應該被聆聽,讓真正的改革帶我們看見台灣教育的未來吧!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扁政府利用教改使勞工階級世代不得翻身
|
|
推薦3 |
|
|
扁政府利用教改使勞工階級世代不得翻身 , 以圖掌權者千秋萬世站在社會金字塔頂 , 教改的內容引進了部份美國社會最封建落後的制度 , 但是台灣人對美國文化的無知認識 , 成了扁政府為所欲為的護身符 , 讓人非常憂心 .
|
|
|
Aquila兄謬獎.小弟眼看台灣人心被操弄,以致連年輕學生現在也滿口扁經,社會歧視充斥,深以為憂,藉網棧一角抒發.這個案例研究系列由台灣起始,預計寫到帝國衰退後之世界,歡迎大家一起來聊.
|
|
|
xdearblue 見解精闢,堪稱近來文章少有。關於「心理史學」(我以前所讀的譯本叫「心靈史學」)的分析歸納,既然數目愈大趨勢愈準確,我們似乎也可以使用中國大陸的十三億人口,以這近乎天文數字的整體情勢做一分析,較諸台灣的小量樣本,或許中國大陸的模型會更加準確,也將具有壓倒性的影響力。
在我的猜想,如果台灣經驗以目前方式複製到中國大陸,我們將看到「沿海與內陸」的兩個中國。就如同「北部與中南部」的兩個台灣一樣。類似的思維或許可以左右兩岸的和與戰:亦即中國愈富庶,其東南沿海發動戰爭的意願就愈低。而如果中國經濟也進入衰退甚至蕭條,中國本來就比較貧窮的內陸約一半人口,會進一步尋求不滿的出口。面對內部的壓力,這時候對台作戰將可能是中南海最為廉價的一個選擇。
|
|
|
1457期《時周》
專業解籤人不亂蓋
報導/黃千芳
俗話說的好:「跨進廟門兩件事,燒香求籤問心事。」有人把籤詩的英文很貼切地翻成諧音「CHANCE」,因為會抽到這支籤,還真的是「嗆司嗆司」。
籤詩迷人的地方在於信眾可以直接得到神明的提示,只是這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文言句,常常讓人有看沒有懂,一支支難懂的籤詩,還要靠精通天干地支、典故歷史的解籤人幫忙說明,才能得到神諭。
如果你對解籤人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廟公」的階段,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目前台灣已經有許多的廟宇,為了讓解籤有更高的品質,都會不定期的舉行筆試或面試,招募專業人才從事解籤工作。
要從事解籤工作,以行天宮為例,先要通過四關的資深廟方人員的面試,最後再擲筊請示神明是否可以任用。目前行天宮台北廟區有三十八位這樣的編制,他們正式的名稱叫做「執事人員」,除了解籤,還要從事其他如宣講、信眾諮詢等廟務。
原本是學新聞出身的李楚華,後來會選擇從事執事的工作數十年,主要還是要有一分對宗教工作的奉獻。報考執事人員的資格,男女不拘,也不限科系,但以文史科系為佳,錄取後還要在三峽分宮學習三個月的宗教科儀、誦經與心理輔導等課程,最後還要現場實習三個月,篩選、訓練可以說是一點都不馬虎。
而在屏東縣車城鄉的土地公廟福安宮,前年五月要徵三名解籤的職缺,一共來了三十九個人報考,筆試的內容除了要寫出二十四節氣等基礎民俗常識,面試的時候還要當場解釋籤意給考官聽,如果對天干地支,及各朝代文史典故不精通,恐怕連中文系畢業生也未必能過關。
為什麼要這樣慎重其事?李楚華表示:「其實籤無好壞,上上籤或下下籤,都只是一個提醒。」只是會來求籤問卜的多是走投無路或問題無法解決的人,看到籤的凶吉,往往就會有一翻兩瞪眼的錯覺。解籤員的角色應該比較像是心理輔導師,要懂得察言觀色,全盤了解問題,才能協助度過難關。
李楚華簡單打個比方,一個癌症末期的病人,他抽到上上籤,病也不會因此痊癒;相對的,抽下下籤也真的沒有這麼糟。前年五月,有一名計程車司機在台北市雙城街自殺,死後在他身上發現一張台北行天宮的籤,是第九十二首下下籤。籤詩內容是:「今年禾穀不如前,物價喧騰倍百年;災數流行多疫癘,一陽復後始安全。」李楚華搖頭表示,其實第九十二首意味著「否極泰來」,並沒有那麼的壞,當時他若有求助解籤人解籤,或許能阻止一場悲劇了。
李楚華補充說:「行天宮是個城市型的廟宇,來拜拜的年輕人也很多,許多年輕人的困擾,譬如說同志問題以及三月和九月時的墮胎潮,也會來請恩主公指點迷津。」遇到這樣的情形,解籤員要做的就不只是解籤了,還要因狀況不同給于當事人幫助,才能在關鍵時刻救人一命。
而求籤者的問題,也跟著目前最流行的社會現象紛紛出籠。可能是台灣人過的日子真的苦哈哈。李楚華粗略估計,目前行天宮每日約被信眾抽走一千支籤,以問事業為例,目前熱門三個問題是問恩主公經營早餐店、安親班,以及到大陸經商好不好。李楚華笑著說:「其實很多時候,求籤者心裡都有答案了,求籤只是尋求一個支持罷了。」
擲筊是信眾和神明溝通的方法,筊的材料是木頭或竹頭,經過工匠削製成新月形狀的器具。信眾要擲筊之前,要跪在神明前,說明自己姓名、生辰、地址、請示事情,請神明指示可否,請示後隨即將筊往地上擲下就可以知道結果。
而廟籤一般都是以竹片刻字放在圓桶,多放置於寺廟主神的左前方或右前方,抽籤時以手上下抓起放下或搖全部竹籤後,抽取最凸出之一支,根據籤上所刻的數字至籤櫃取籤文即完成抽籤。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