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07.18 中國時報
給國民黨的改革多些想像空間
中時社論
嘗試臆想一下,一個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會與過去的國民黨有什麼不同?馬英九以七成一得票率的優勢,大勝聲勢一度看漲的王金平,論者可以舉出千百種言之成理的緣由,但我們倒想提出一種較另類的想法:這次選舉結果,與其說是馬英九擊敗王金平,不如說是馬英九所虛擬的「想像國民黨」,擊敗了王金平所依仗的「現實國民黨」!
不要低估這種「想像」的力量,他讓我們見證了黨員的「國民黨」,擊敗了民代、黨工、派系與樁腳大串聯的「國民黨」。沒錯,馬英九確實很不會做人,不選黨主席恐怕還不知道,選了這回黨主席,他自己大概才驚覺,他在黨內的「人緣」有多差。這些年下來,他所得罪過的人,此番恰好可以做個總校閱,黨內領導精英叫得出名號的,從深藍到淺藍、從外省大老到本土精英,都有人表態不挺他,若干黃復興黨部背景的指標型民代還帶頭批判他,甚至連戰不經意顯露的屬意人選也不是他;其他的朝野政黨,或明示或暗示都不樂見他當選,甚至對岸的北京都明示不喜歡他,這樣一位被黨內外精英幾乎是「眾望所歸」排斥的人選,卻以壓倒性的優勢當上黨主席,與其說是國民黨基層黨員的「自主性」提高,不如說是這些國民黨員藉由選票傳達一項明確訊息,他們要的是一個「不一樣的國民黨」。
什麼是「不一樣的國民黨」?很耐人尋味的是,這還只是一個馬英九所虛擬的藍圖,一個等待馬英九去填空的「留白」。但很顯然的是,多數國民黨黨員已不再對「現實的國民黨」還存有依戀。王金平的支持者可以舉出千百種理由強調馬英九如何的不適任黨主席,但他們所忽略的一點是,王金平不論怎麼標榜「納百川」的親和力,怎麼訴求他「整合」泛藍的包容性,甚至強調「反獨」立場的堅定性,他所象徵的國民黨,就是「維持現狀」的國民黨,一個台灣所有人都「熟悉」的國民黨。它也許是所有國民黨精英已經「習慣」且感到「親切」的國民黨,當然也是所有國民黨的對手,包括民進黨、親民黨、台聯甚至對岸的北京已經清楚該怎麼打交道的國民黨。然而這個國民黨,卻也是一點「想像空間」都沒有的國民黨。
一個不能提供「想像空間」的國民黨,當然只能是個「派系共治」的國民黨,一個成天口頭呼籲「團結」、「和諧」的口號,但竟日卻虛擲於國親協調、派系糾葛與利益交換的國民黨。同樣的一個缺乏「想像空間」的國民黨,也是民進黨最容易痛擊的國民黨;換言之,只要這種國民黨還存在著一天,民進黨在二十世紀曾加諸於國民黨的所有舊論述,包括黑金、統獨、黨產、買票……等,全部都可適用於二十一世紀,這麼好對付的國民黨,哪個對手不想留住它?
所以,馬英九會贏,可能是他所代表的「世代交替」(其實他已不年輕),也可能是他所標榜的「清新改革」(其實這也是王金平的訴求),但更關鍵的可能是他所揭示的「想像空間」。這個「想像空間」創造一種期待,讓有投票權的國民黨員相信,國民黨的未來徒有「團結」還不夠,還需要有提供多重「想像」的能力。因而馬英九的當選,恰恰凸顯他相對於傳統國民黨的異質性,這種異質性在黨內可能使他舉步維艱,在黨外卻可能是他的資產。
短期間內,馬英九的日子不會好過。正如他自己所形容的,「高興一晚就夠了!」他需要彌合與王金平競選恩怨的傷痛,他需要向那些不支持他的黨內精英虛心伸手,他需要面對包括黨費籌措、黨產清理、黨工生計、縣市長選舉提名與整合等一連串難題,許多人等著看他出糗,許多人甚至預期他一定焦頭爛額,這都是現實,但這也是必經的過程,馬英九若是怯於面對這些,當初又何必堅持參選?重點依舊是,除了這些「安內」的政治工程外,他還可為那尚是留白的「想像空間」填上些什麼?
馬英九應該清楚,從現在開始,國民黨的一切好的壞的他都必須概括承受,他的形象可以拉抬國民黨,但國民黨的包袱也可能拖垮他,這個結合的成敗與否,才是他能否競逐二○○八年的最大本錢。此刻的他已經通過黨員的考驗,接下來就是全民的考驗了。他的處境並非首例,一九九二年美國柯林頓以締造「希望與歷史」的想像空間,描繪出一個「新民主黨」,一舉擊敗了已經執政十二年的共和黨;一九九七年英國布萊爾藉由「第三條路」的嶄新語言,包裝出一個「新工黨」,一舉擊敗已經執政十八年的保守黨;二○○一年日本小泉純一郎打著「斷然實行改革」的訴求,擊敗黨內派閥所屬意的橋本龍太郎,並在隨後鞏固了自民黨的執政地位。這些人掌握權力前後的處境,都不會比現在的馬英九更好,但他們都締造出了若干全新的局面。現在歷史也將這個機會給了馬英九,能不能替這個百年老店再造光華,我們會拭目以待。
在漂流中~美麗,在書寫中~奔放~~~*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