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07.18 中時晚報
【社評】「贏得太多」與終結省籍問題
社評
台灣的政治觀察家們是很會「分析」的。但如果你要聽他們的說法作為政策準則,保證朝令夕改,不知所云。馬英九的選舉就是如此。
選前多少人都說五五波,還有人認為馬英九的政治風格無法適應台灣生態。但最後結果卻是馬英九大勝。於是新的分析出來了,馬英九大勝不利團結,王金平之怒讓國民黨有分裂之危險。馬英九勝得「太過分」了。還有一說是馬英九只靠品牌,不是靠能力。
這都是典型的跌破眼鏡找理由的說詞。先說「贏得太過頭」的說法。今天,如果馬英九贏的比例在五5%以內,例如52比48,會有什麼結果?一定有一種說法:「馬英九是靠外省眷村的選票,黃復興的18萬選票,才會贏的。如果不是如此,王金平一定贏。這是團結的外省人,打敗了台灣人」。省籍問題又被拉出來了。其結果會是什麼?國民黨的分裂會更嚴重。國民黨內的一派更有能力把「受迫害意識」拉高,形成南北分裂,國民黨內的本土外省衝突更嚴重,後果更難處理。
更何況,選舉的得票比例也不是可以預料的。當年聲望超高的人氣立委候選人都落選,誰敢從聲望調查中,去確認自己的得票數。王金平在選前的聲勢,讓各界都以為當選者很可能是他。即使全台灣賭盤都是五五賠率,怎麼說馬英九是故意衝高得票呢?現在馬英九選票衝太高,全省得票比例都贏的時候,當然會引起王金平不悅。但怎麼會是競爭對手的錯?
坦白說,馬英九如果真是不小心衝高了得票,錯不在他。且這種結果反而不是最壞的。原因很簡單,馬英九在黨內的輩分太小了,多少大老、老大等著看他笑話。如果沒有一點民氣的支持,被本土派一分裂,被大老一抵制,他還有什麼改革的支撐?
所有的政治分析,都是事後諸葛亮。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台灣的政治觀察家與政治界都一樣,他們用傳統方法,派系、組織、統獨、南北之分、錢脈、大老、公職等去看選舉,所以低估了馬英九。
事實上,這一次最值得觀察的是:整個選舉過程,省籍因素一直是被操作得最多的話題。王的進入黃復興宣示反獨,馬的走入中南部親近本土,都有省籍的因素。但最後的結果顯示,馬英九在中南部一樣贏。這就意味著傳統的省籍區分,已經失靈了。馬英九正正當當的說出自己是外省的身分,並不改變他的得票,則省籍魔咒有什麼可以懼怕的?
當台灣可以超越出省籍魔咒的時候,也正是族群和解最好的開始,這是台灣社會的進步。因為不管馬英九的身分如何,他執政能力才是最該被考慮的。只講身分和種族意識的社會,是不可能走入現代國家之林的。
國民黨的選舉其實沒太多驚奇的。驚奇的只是有太多觀察家以自己的期待,蓋過應有的冷靜分析。贏得太多的冷笑話,與外省身分的分析方法已經失靈,卻是這一次最值得矚目的。但這也並不奇怪。只要看看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一代,他們見面早已不問彼此的省籍,就知道省籍議題早晚要變成過氣的操弄,如此而已。
在漂流中~美麗,在書寫中~奔放~~~*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