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20 中國時報 親民黨的裂解程式
陳朝建
繼前不久的「周錫瑋現象」之後,親民黨最近又掀起了茶壺風暴,黨內爭執的焦點即在於:親「民」黨到底應該是親近「支持者民意」(反對橘綠合流)的政黨,還是親近「民進黨執政權力」(支持政黨和解)的政黨?
對此,輿論總以為此時此刻親民黨的路線之爭或是裂解之爭,就是肇因於扁宋會後的必然陣痛,或是宋楚瑜主席近期「搭橋之旅」利多出盡的結果。儘管如此,最值得吾人注意的卻是,一旦親民黨啟動「裂解程式」之後,對台灣的政治發展(尤其是政黨政治)到底將有何影響?
就政黨路線選擇而言,親民黨似乎已陷入三條路線之爭。一是向「反獨選民」的光譜靠攏(即必須選擇和綠軍決裂,而沒有所謂的政黨和解可言);二是維持「左右逢源」的路線(時而和國民黨結盟,時而與民進黨合作,此選擇亦可能會面臨忠誠選民流失的風險);三是成為跨越「中間選民」,而與執政黨聯合的親民黨。
可以想像的是,如果親民黨選擇第一條路線,那麼該黨永遠只會成為親近基本教義派選民的「使命型政黨」,既無辦法有效壯大自己,也將失去政策論述能力可以好好監督執政黨。甚至,物極必反的結果,還更會「間接」誘使台聯黨深綠選民的支持意識再度獲得凝聚,從而無助於台灣整體的政治發展。
當然,如果親民黨選擇第二條路線,即在藍、綠陣營之間持續「左右逢源」的話,則不僅會逐漸流失正藍選民的忠誠支持,更會有政黨誠信「搖擺不定」的問題,也就是說,親民黨會既不像在野黨,也不像執政黨。坦白說,去年底立委選舉之後迄今為止,或許親民黨就是在走第二條路線吧,這其實就是親民黨面臨的最大危機。
必須正視的是,如果親民黨選擇第三條路線的話,它就不僅應該轉向尋求淺藍選民的支持,亦應積極「跨越」中間選民的界線,例如繼續推動「橘綠合流」,深耕本土化路線,甚至就是倡議「黨進黨出」而與民進黨共組聯合政府。很遺憾的是,這條路線,不僅親民黨精英說不出口(即使他們內心或許就有這樣的渴望),即連民進黨的支持者也會「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更精確的說,或許民進黨的派系領袖們還會見縫插針而使出「既期待卻又給予傷害」的絕招吧。
實際上,對親民黨或宋楚瑜主席來說,「周錫瑋現象」並不可怕,而且「裂解程式」說穿了就是「路線選擇」的問題。當親民黨選擇第一條路線時,國民黨當然可以維持藍軍的正統地位,但相對而言,假定修憲案如期通過,親民黨也將存活不了多久了;當親民黨選擇第二條路線時,親民黨充其量只不過是親「利」黨,而非有格調的在野黨。
比較特別的是,當親民黨選擇三時,也許親民黨仍會不敵「萎縮」、「泡沫」的宿命(因為修憲案就此過關的話,未來的選舉制度對它而言,是極其不利的),但是親民黨終將有機會贏得多數「中間選民」的支持,而在二○○七年立委選舉之前,成為淺藍選民、淺綠選民都共同支持的親民黨。
現在,歷史與人民都在關注親民黨的選擇更重要的是,此時此刻親民黨對「一、二、三」所作的任何決定,即無論「裂解程式」為何,也都影響台灣政治發展的未來。
(作者為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在漂流中~美麗,在書寫中~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