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壽山石(包括田黃石)的蘿蔔絲型態 這篇網路文章介紹的內容最詳細
原作者已不可考因 無圖片可佐證 流傳並不廣泛 這些蘿蔔絲型態在我收藏的獨石中都有發現 所以 文章具高度的可信性 轉貼上來與大家分享
玩古玩的人没有不知道田黄的,知道田黄的人没有的不知道“萝卜纹”的,所谓“无纹不成田”,道出了“萝卜纹”在田黄鉴定中的重要意义。
但我们要问一下,究竟什么是“萝卜纹”?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解释清楚的。究其原因:一是田黄比较稀少,而真正过眼田黄的人则更少。二是在传统的田黄专著中对“萝卜纹”的解释比较含糊让人很难把握。
本人多年从事田黄研究理图案为标准去对号入座寻找田黄石。
田黄鉴定专家董振信,对田黄的“萝卜纹”有了一些新的理解,供藏友参考。
1.“萝卜纹”是指萝卜糠了之后所产生的絮状纹理的概括,而不是指某种特定的纹路,更不能用某种具体的纹教授与我谈起“萝卜纹”时说过:我从事田黄鉴定多年,鉴定过无数的田黄石,只见过一块带有所谓标准“萝卜纹”的石头,结果经仪器一测,还不是地开石(当然也就不是田黄石了)。
可见“萝卜纹”只是对田黄肌理中所显现的纹理的一种形象比喻而已,只是一个表述田黄石特点的广泛概念,而不是特指某一种图形的具体概念。
2.“萝卜纹”是指产生于田黄表皮或肌理中的“绵纹”。如果形象比喻的话,与和田玉中的“绵”一样,“萝卜纹”也是田黄中的“绵”,是田黄石在初始形成的火山喷发过程中不同成份的岩浆溶解流动造成的一种混合状态。总体来说“绵”的成分在田黄中占的比例是极少的,但其形态非常复杂多变.千姿百态.虚无缥缈.不拘一格。我们有些人按照某种所谓“萝卜纹”图案去寻找或鉴赏田黄,这无疑是佷教条的做法,两种岩浆的流动混合怎么可以在所有田黄石上造成千篇一律的图案呢?
田黄中所产生的这种“绵纹”的颜色也是有所区别的,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灰色的,也有少量黑或红色的。当然白色为最多,也最典型,是最常见到的“萝卜纹”颜色。
3.“萝卜纹”的基本状态是“丝状”或“眼状”的,“丝状”和“眼状”是“萝卜纹”的典型状态,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表现形态,归纳起来有以下十二种。
(1).丝状。如一根根细丝飘动,很是接近瓷器“兔豪盏”中的“兔豪”状。
(2).网眼状。尤如成片鱼网,其网眼有的较规则,有的则大小不一。
(3).网斑状。不如网眼那样清晰,如煮熟棕子上沾在一起的糯米粒成隐隐约约的模糊斑点状。
(4).圆圈状。大小不一,清晰度不一样,一颗颗连在一起如鱼籽浮于水中。
(5).点状。如鲨鱼皮上的圆点一样相连成片,但点要小的多,如针扎一样细小而且疏密不一。这种小点往往成黄色或朱砂红色现于田黄的皮上或皮肉之间。
(6).波状。如水波纹状,有弯曲而飘动之感,往往有几条并列。
(7).斑状。这种纹路往往象浮云浮于田黄的表面,片片点点,斑的大小相对规则也比较明显。
(8).鳞状。是圆形的斑状,尤如鱼鳞相连成片。
(9).雾状。如较冷天气玻璃上出现的薄薄的呵气,也如一层半透明的白纱披罩其上。
(10).泡状。为金色透明的成片的气泡,很像油条表面金色透明的炸泡状。
(11).条状。大如带状,很像隐约于田黄中的一抹云纹。
(12).混合状。几种形态掺杂在一起的组合纹,很难判定是具体哪一种纹路。
4.要正确理解“无格不成田”。就地开石的矿物成分来说,其基本结构状态应是典型“萝卜纹”状(又称“鱼鳞纹”),但为什么有些地开石能看到“萝卜纹”而有的地开石却看不到呢?那是因为地开石中“萝卜纹”的显现程度是不同的,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肉眼可见,有的则需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我们肉眼看不到“萝卜纹”的石头也有可能是田黄石,只是“萝卜纹”过于细微,我们肉
眼看不到而已。